《見字如面4》:禁忌之中顯示美好,有些事你不想看見卻依舊會發生

2021-01-08 傳媒視聽

作為一檔非常另類的節目,《見字如面》放在綜藝陣營中裡並不合群。綜藝是流行文化的主戰場,上周《見字如面》卻用「藝文志」禍起蕭牆。綜藝是娛樂大眾的主舞臺,本周《見字如面》卻又用「傷離別」探討永逝。好在這個節目沒去煽情,而是講了幾個有尊嚴的離世故事。

總導演關正文說:「疫情期間大家都不快樂,我們本來也不是逗人笑的節目,感受離別一直是《見字如面》的主題之一,每期都有一些遺書遺囑。我們曾經播出過瓊瑤寫給晚輩的最後時刻不希望過度搶救的囑託信,有觀眾說這一維護尊嚴與人道的呼籲違反了風俗,這顯然不是孝道與人道的衝突,可見是值得認真討論的。」

牽手離世的情侶留下動人遺書

儘管可能再次引發爭議,本期節目依舊選擇了一封主動辭世的告別信作為主打。記者看過節目,卻因為實在太美而收穫了滿滿的感動。這封信選自法國哲學家高茲最後的一本只有75頁厚度的小書《致D》,這本書不但全球熱銷,而且被稱為愛情的教科書。在書中,高茲回顧了與妻子長達六十年的愛情,以及因為妻子罹患絕症而獲得的相濡以沫的情感境界,並且宣布「我將不會參加你的葬禮」。第二年,他們真的就牽著手一起離開了人世。

這段愛情的前半段,像極了如今到處有人臆想的鳳凰男愛上富家女的故事,高茲也是典型的個人奮鬥、追求成功的勵志男主,不放過每一秒地在萬眾擁擠的道路上拼搏奮鬥、追求成功證明自己。而妻子則雲淡風輕、不急不躁、只給關注不給壓力。嘉賓許子東說,這是最長久的婚姻結構,嘉賓吳伯凡說覺得自己配不上對方,才是愛情的真諦。

直到妻子被診斷患上了癌症,兩個人決定退隱山林,構築愛巢,享受最後相伴的時光。這樣的安排似乎跟大多數人可能的選擇沒什麼差別。但意外的是,結局並沒有很快到來,漫長的退隱光陰,竟然讓他們享受了超越常人的愛情生活。他們修了花園,種了幾百顆數,並且最終幸福地一起離世。

沒有恐懼,沒有遺憾,只有幸福和滿足。這是世間少有的離世體驗,卻真切到讓人羨慕。

摯愛情侶至死竟從未見面

傷離別主題中,讓記者印象同樣深刻的另一篇,是傳奇詩人茨維塔耶娃和裡爾克的悼亡信。詩人的愛情往往瘋狂,《見字如面》讀過徐志摩、陸小曼、鬱達夫、沈從文的情書,但茨維塔耶娃和裡爾克的愛情帶給人的意外,遠超此前所有的愛情故事。茨維塔耶娃愛上裡爾克的時候,是個有丈夫有情人的青春少女,而裡爾克已經是身患絕症病入膏肓的的老人。茨維塔耶娃愛上了裡爾克的文字,開始了瘋狂的追求,但他們之間相隔著封閉時代漫長的國境線。他們積極運作,瘋狂地希望能在第三國見面。但是他們做不到,因為就在他們即將赴約的那個冬天,裡爾克去世了。

兩個從未見過面的人,卻愛得死去活來。嘉賓吳伯凡現場讀出了茨維塔耶娃文集中一句絕望的情詩:「今夜,我對你的呼喚是一列被截停的列車。你的名字,就是俄羅斯漫長的國境線。」只是這一句,就已經讓人肝腸寸斷。

在《見字如面》的現場,演繹茨維塔耶娃悼亡信的,是青年演員王珞丹。她真的就是想像中茨維塔耶娃的樣子,沒有哭天搶地,只有堅定的深情,只有望向遠方的視線。她對這位從未謀面的愛人說:「我是如此不幸,卻又不準悲傷。親愛的,你能不能時常進入我的夢中與我相會呢?或者,就直接活在我的夢中吧。我們對於世間的相逢,向來存有疑惑。你先離去,這值得慶賀,因為我相信你是為了迎接我的到來,先去為我準備好全部的景色。」這麼美,你一定要去看。

原來相愛,也可以不相逢。原來離別,也可以是相聚。

一位傳奇革命者的離別

作為傳奇的革命者,切·格瓦拉現象深得全球青年的敬佩和喜愛,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切的經典頭像甚至被廣泛運用於各種時尚產品,成為對抗西方主流文化、表達獨特個性的符號。但流行時尚畢竟只是短暫流行,對於今天的青年,切·格瓦拉這個名字可能已經陌生了。在《見字如面》這一期的傷離別主題中,青年演員李光潔帶著切·格瓦拉寫給卡斯楚的信件首發登場,在流行時尚之外,重啟英雄敘事。

切·格瓦拉出身於阿根廷一個富裕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他主動投身於古巴人民的解放事業,並跟隨卡斯楚最終取得了勝利,成了古巴革命黨和新政府中地位顯赫的開國功臣之一。在習慣於用利益訴求衡量行為動機的時代,切·格瓦拉離開古巴的選擇,因為背離了利益邏輯,成了全球青年嚮往更高人生境界的楷模。

陰謀論者似乎只有把事情納入他們認知世界和人性的狹隘的利益通道,一切行為才可以被理解和確認。所以有關切的離開,有一堆權利之爭的索隱探微。但《見字如面》讀出的切寫給卡斯楚的這封信,每個字都是那麼真情坦蕩,給人最強烈的印象,是讓陰謀論者的內心更顯得非常骯髒。這些人不但無法理解切·格瓦拉,也無法理解中國土地上犧牲的無數先烈。他們根本無法想像,這個世界上就是有人可以不為自身的利益奮鬥,可以為了理想放棄已經到手的權力、財富和溫暖的家庭。

切放棄的,可不是一般的權力。而財富,在他眼裡不值一提。

這世間總有一種離別讓人肅然起敬

《見字如面》的傷離別,你看到的是愛情的至美,是人生的至善。它的傷,更多是指向今天每個人的內心。除了上述信件,在這一期節目中還有日本漫畫家今敏,在臨終前對漸行漸遠的生命詳盡而生動的體驗記錄,有馬克·吐溫痛失愛女之後無法解脫的毀滅之痛。沒有廉價的煽情,只是一個個的離別故事。它提醒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生命的離去做好準備,無論是自己的,還是親人的。

這個準備可以校正我們的生活態度,認清哪些追求值得,哪些不值。畢竟,人生的意義來自於那個緊迫的、註定的終點。沒有終點的旅程是沒有意義的。疫情讓我們看見了很多意外的離開,逝者留給生者的最大傷痛,是親人無法陪伴,是送行缺了追思的祭奠。也許,更多人的一生,只是為了走得有尊嚴。

去看看《見字如面》的傷離別吧。用幾個故事告訴我們,這世間總有一些離別,會讓人肅然起敬。

相關焦點

  • 李真:不得不愛《見字如面》
    他進行了骨髓移植,卻發生了排斥、感染,三年來他骨瘦如柴,多次病危搶救,到達了身體承受的極限。他渴欲求生,又悲哀於對家人的拖累,他想給家庭和母親一個交代,卻不知如何開口,他在生死之間累到不想堅持,卻擔心離去後家人永恆的悲痛。他在病床上看到了第一季的《見字如面》,這給了他希望,他想把自己想說卻說不出來的話交給節目組並能通過嘉賓之口朗讀出來。
  • 雖說見字如面,卻知道你太忙不會看見!
    看著熟睡的你,便覺時光靜好,不負遇見雖說見字如面,卻知道你太忙了看不見!可那又有什麼關係呢?這並不妨礙我們對你的喜歡呀!你總是太忙,還說來不及看到我們每一個人的樣子,可你知道,我們就在那裡,一直在,且不離不棄!
  • 電視:見字如面:書信的力量
    電視:見字如面:書信的力量 2017-03-07 13:27 作者:艾江濤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7年第10期
  • 三毛遺屬把《見字如面》告了!
    著名作家三毛的父親陳嗣慶於 1989 年寫給女兒一封信,在 2017 年播出的《見字如面》節目中由演員李立群朗讀。"也許,你的母親會以為你的出走又是一場演習,過數日你會再回家來。可是我推測你已經開始品嘗初做神仙時那孤涼的滋味,或說,你已一步一步走上這條無情之路,而我們沒能與你同步。你人未老,卻比我們在境界上快跑了一步。"日前,三毛遺屬起訴《見字如面》的三家聯合出品方,認為節目"嚴重侵犯了涉案作品的修改權、複製權、表演權和信息網絡傳播權",要求公開道歉及相關賠償。
  • 拿起紙筆 見字如面
    親愛的同學們:為落實市教委關於組織開展「拿起紙筆•見字如面」書信交流活動的通知要求,積極培養學生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精神,現將「拿起紙筆•見字如面」書信交流活動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 顏真卿,見字如面
    常言道:「人如其字,字如其人。」顏真卿這個人,和他的字一樣,既正且直,猶如風雪中的巍巍古松,屹立不倒,貧賤不屈。《湖州帖》,一說為宋米芾所臨摹10見字如面相隔千年,關於顏真卿的種種,早已化作前塵往事。顏真卿,真卿真卿,一個「真」字,便勝卻千萬言語。與清風同歸,與皓月相伴,都不如見君一面,賞君一字也。最後,感謝那些歷經戰火、屢遭磨難,很不容易才保存下來的書法作品,讓千年之後的我們,還能通過一紙捲軸,一方碑銘,觸摸珍貴的記憶。看見顏真卿的字,就像看見他本人一樣,能聽見他的聲音,窺見他的容貌,知曉他的心聲。
  • 失去的「見字如面」~
    唯一的「文雅」點兒的詞兒就是這句「見字如面」了。信的開頭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比如:姐姐、姐夫:你們好!見字如面。你們近來都好吧?孩子們也都挺好吧?…………「見字如面」,意思就是說:見到了我發去的文字,如同見了面一樣。為什麼總寫上這一句呢?因為那會兒分居各地的親戚們沒有特殊情況,幾年也不見得能見上一面。您想呢?
  • 見字如面,一封家書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開著燈,我安靜地坐在案前昏黃的燈光映照在鍵盤上累了停下手上的敲敲打打「累了嗎,累了就歇會吧」我腦海中閃過母親的身影她走進我的房間在書桌上放一杯牛奶我走到窗前盡力把窗戶開到最大風大得很我的手腳皆冷透了風繼續吹有些刺骨有些不近人情我在這寒風中打了一個冷顫思考著此時的家人又在做什麼呢
  • 見字如面(散文)
    每當聽到別的媽媽說自己孩子對寫作業有多麼的牴觸時,我心裡會有些許的欣慰,但又很難過,覺得自己怎麼會要求他那麼的多?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它的辛苦。長大後的辛苦,是每日裡疲於生活的苦;小時讀書的辛苦,卻是長大後去看世界的路。暑期不用接娃送娃,每日裡洗衣做飯,督促孩子寫作業,閒暇時帶孩子出去放放風……當終於有點時間的時候,我在心裡對自己說,看會書吧,或者寫會字。
  • 《見字如面》特別製作版:來自抗疫戰鬥中的書信
    2月17日中午,明星讀信節目《見字如面》特別製作版首期節目上線,演員葉璇讀著上海醫務工作者夏江臨寫給支援武漢前線的丈夫許詩琨的一封家書。《見字如面》特別製作版海報「距離除夕你離家奔赴武漢七天了。《見字如面》特別製作版劇照信中,夏江臨表達了對丈夫的無比自豪,並稱:「有千千萬萬像你一樣的英雄在前方,我們很安心,我們有信心戰勝它。有你們這群『逆行者』的頑強拼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終將取得勝利。」
  • 「親啟,見字如面」
    收到一封朋友的信,看見「親啟」二字,禁不住覺得幸運。 如今願意手寫信的人並不多,只是恰好特定的職業使然,我才在如今年月還時不時收到這樣的信件。 一字一筆,見字如面。 「從前書信很慢,車馬很遠,一生只愛一個人。」
  • 見字如面,寫給未來男朋友的第一百零五封信
    見字如面,寫給未來男朋友的第一百零五封信新的一天開始了,新的一周也開始了,你有什麼計劃,或者說還有什麼事情沒有完成。我這周要做的就是寫作業,加上準備複習。快到期末了,還是有些忙碌,雖然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麼,自己該做些什麼。
  • 見字如面,你有多長時間沒有寫信了
    說有個事想麻煩我。這個自立自強的T姑娘,很少有事說麻煩別人。本以為是什麼大事讓這姑娘如此客氣,不曾想她說想預約我的一封手寫信件。網絡時代,一個電話一個視頻一個電子郵件如近在咫尺讓距離不再遙遠。QQ、微信、陌陌等各種各樣的聊天工具,讓溝通變得越來越簡單。
  • 《見字如面》之「潤物」:我開始後悔,當年沒聽「過來人」的話
    人都有情感,尤其在親人之間,有時候,最動人的溫情往往會帶來一種錯覺:我們一起做了最正確的事情。你爸把你爺爺的點菸當作了他的成人禮,這其實是你爸爸的一廂情願。▲著名演員何冰在《見字如面》第三季朗讀畢飛宇寫給兒子的信。
  • 中國新聞獎一等獎文字通訊作品《見字如面23年》賞析
    「見字如面」常見於書信寫作,是因為什麼不能直接見面,只能「見字如面」,並且23年之久,設下疑問。 段落1:「全忠,2月14日,咱們一家三口站臺上見。」這是一本普通家庭日記本上的留言。這樣的日記一寫就是23年,用掉了12本日記本,留下6820多條隻言片語,長達24萬餘字。
  • 《見字如面》推出特別製作版 15封書信感動人心
    明星在家自行錄製,支援抗疫   在全民抗疫的重要時刻,大型明星讀信節目《見字如面》推出抗疫特別製作版,從全國抗疫戰鬥中精選出感人至深的書信,邀請明星在家朗讀並完成錄製。此次,騰訊視頻與《見字如面》團隊希望能將這些信件讀給大家聽,鼓舞前方鬥志,傳遞正能量。   《見字如面》總導演關正文稱,入選的15封信,計劃播出三周,希望能比較全面地反映疫情期間多種戰鬥崗位的境況和心態。其中,有醫護人員寫給家人的,也有家人鼓勵一線戰士的,有寫給警察的,寫給小賣店老闆的,也有寫給快遞小哥的,有媽媽寫給兒子的,也有孩子寫給父母的。
  • 這個時代,我們在微信中「見字如面」
    《見字如面》這個節目火了,很多人評價說這檔節目是綜藝節目中難得的一股清流。的確,在這個焦躁而又喧囂的時代裡,我們難得能暫停忙碌的腳步,靜下心來去與一封封穿越時光的書信遇見。在以書信通訊的年代,見到一個人寫的字,仿佛就能勾勒出這個人的大致輪廓,或溫婉,或犀利,或中規中矩。
  • 「見字如面」讓傳統文化教育有了新路徑
    11月27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與故宮博物院、國家大劇院聯合主辦的「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在故宮博物院報告廳啟動。9位學生代表向全市中小學生發出倡議:「期待我們一起,見字如面,對話故宮!」
  • 見字如面,練一手好字,終生受益(一)
    盼望已久的暑假終於要來到,暑假裡語文學習最需要做的事情:閱讀、背誦、日記、生活、作文一個都不能少,認為還有一件事必不可少,那就是——練字。「見字如面」,練一手好字,到底有多重要呢?1、每日練字一小時,將孩子從浮躁的情緒之中解救出來,安靜從容的面對生活與學習。
  • 見字如面,一筆一划皆是深情
    ▲練一手好字,不僅能給人留下極好的第一印象,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成為你個人名片中有特色的閃光點:學生時期寫字好看,你會是閱卷老師認可的卷面分最高的考生,是同學心目中的「寫字大神」;工作時期寫字好看,你會是老闆最喜歡帶出去和外賓籤合同的「公司門面」,是擁有一技之長的」文人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