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還是「危信」 「朋友圈」內提高警惕

2020-12-20 婁底新聞網

微信還是「危信」 「朋友圈」內提高警惕

字號: 2014-02-28 15:56作者:吳名為 來源:婁底新聞網 我要評論()

核心提示:隨著微信的崛起,「朋友圈」兜售衣服、食品、二手房等現象也越來越普遍。但當大夥熱衷於「微信」互動時可又曾考慮過其中存在的危險。 2月26日,市民劉女士突然發現微信帳號出現異常無法正常登陸,感覺不妙的劉女士立刻利用手機通過申訴將微信帳號找了回來,所幸自己與朋友們的財產並未受損。

微信朋友圈界面

婁底新聞網訊(記者 吳名為)隨著微信的崛起,「朋友圈」兜售衣服、食品、二手房等現象也越來越普遍。但當大夥熱衷於「微信」互動時可又曾考慮過其中存在的危險。 2月26日,市民劉女士突然發現微信帳號出現異常無法正常登陸,感覺不妙的劉女士立刻利用手機通過申訴將微信帳號找了回來,所幸自己與朋友們的財產並未受損。

今年22歲的劉女士,閒暇時會利用微信平臺出售土特產。通過平日的資源積累,劉女士的生意也是做得風生水起。微信帳號被盜後,讓劉女士心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她最擔心的是客戶一旦被不法份子詐騙,後果將不堪設想。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劉女士微信帳號之所以被盜,是因為她在登陸微信時都是使用QQ帳號綁定登陸。而當她的QQ被盜後,微信帳號也同時被盜取。找到原因後,劉女士立即進行QQ帳號申訴(申訴開始後,被盜帳號就被凍結,黑客也無法登錄),數小時後,帳號被成功找回。

微信遇盜通常是QQ被盜,建議兩者密碼分開設置

據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微信密碼被盜大多數情況都是因QQ被盜,所以建議兩者密碼分開設置,並升級微信帳號保護。同時在使用微信QQ等軟體聊天時,要增強安全意識,在完全確定對方身份之前最好不要接收對方發送的連結或圖片,更不要輕易點開不明網址連結,以免遭受木馬入侵,上當受騙。

如果遇見劉小姐這種情況,怎麼辦?我們根據騰訊微信相關人士的建議,整理了一些微信安全問題:

有微信的升級微信帳號保護

騰訊微信相關人士昨天透露,他們3月將推出了微信帳號新的安全措施,名叫帳號保護機制,屆時具體操作只要四步。

帳號密碼被盜的馬上凍結微信帳號

微信最新上線了「凍結帳戶」功能。一旦用戶發現微信密碼被盜,可立刻登錄微信帳號緊急凍結通道http://110.qq.com,也可登錄微信官網,通過與微信綁定的QQ號和密碼申請「凍結帳戶」。申請成功後,可杜絕他人登錄微信。

丟了有微信帳號手機的立即凍結帳號

如果關聯微信帳號的手機丟了,則建議立即登錄110.qq.com或者微信官網,第一時間凍結微信號或者QQ號,可杜絕他人登錄微信。

要重新啟用該帳號的通過身份驗證可解凍

之後,用戶要重新啟用該帳號,需要重置密碼並通過身份驗證方可解凍。此外,用戶也可以通過撥打微信客服熱線,在其指引下進行微信帳號的緊急凍結。(編輯/羅錚)

Tags:微信 朋友圈 盜號

相關焦點

  • 移動社交時代,勿讓微信成「危信」
    微信時代「危信」 交友弊端多 引發案件性質惡劣綜合多家媒體消息:近日,甘肅由微信引發的案件增多。搜找附近的人功能,可在第一時間約到「適合的對象」。這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是無聊時不錯的消遣。網絡交友從最早的聊天室過度到微信,距離的拉近也帶來了安全的隱患。微信時代引起的信任危機讓人們正視,網絡交友弊端多。
  • 警惕,「微信朋友圈免費送摺疊電動車」,妥妥的騙局!
    在微信朋友圈,廣泛散播著一條這樣的消息,不收取任何費用,限量贈送摺疊電動車。(圖片來源:燕趙都市報衡水,下同)這是真的嗎?剛開始時,「我」也不相信,但看到圈內有好多朋友親戚轉發此條消息時,懷疑的信念開始動搖了。
  • 警惕0元購、微信朋友圈「砍價」騙局!
    如今,在微信朋友圈存在大量的砍價連結,有人為了砍價0元拿物品,便發動所有關係網,將砍價連結頁面轉發到多個好友多個群,以求砍價。而砍價信息的真實性和安全性用戶並不能很好地辨認,一旦點開詐騙活動頁面,用戶一系列相關的個人信息將會洩露出去,無疑會給用戶的個人隱私及財產安全帶來巨大威脅。近日,家住工業園區的李先生因為「砍價」遭遇了鬧心事。
  • 女子在微信「朋友圈」購買兩臺相機 被騙9600元
    女子在微信「朋友圈」購買兩臺相機 被騙9600元 2014-05-21 15:55:41昨天下午,鼓樓派出所舉行了一個簡短的贓款發還儀式,緣由就是他們最近破獲了一起微信「朋友圈」詐騙。  「朋友圈」13人被騙  今年3月下旬,馬小姐來到鼓樓派出所報警,稱她在微信「朋友圈」購買了兩臺自拍神器(一種特殊的相機),結果被「熟人」樂樂(化名)騙了9600元。
  • 微信朋友圈自我表露動機的心理探析
    以基本心理需要理論來講,不管是出於獲取他人的安慰,還是出於展示正向自我,微信朋友圈都是獲得個體自我滿足的有效途徑。以認知評價理論來講,當個體在獲得較強的安全感和歸屬感時,會出現較多由內在心理動機引發的外在行為。微信朋友圈是基於人際關係的圈子社區,這種安全的氛圍能夠促使人們形成自我表露的動機,而以因果定向理論觀點來講,個體在有助於自我決定的環境中,會出現明顯的正向的定向發展傾向。
  • 警惕!微信朋友圈幫忙「砍價助力」,竟有這麼多貓膩!
    最近,砍價成功就能0元購買商品的活動在微信朋友圈掀起了熱潮。從幾百元化妝品,到上千元不等的手機,活動方稱只要邀請朋友幫忙「砍價」至零元,即可免費獲得該產品。情況到底是怎樣呢?「我所有加入的群都發布了這條信息,總共有幾百名微信好友一起幫忙砍價,還發動了朋友的朋友幫忙,最終,這套化妝品被砍到了0元,但是卻沒有得到物品,白忙活一場」。張小姐說。好無奈:替朋友砍價信息卻被洩露而市民李先生談起朋友圈砍價,感到很無奈。
  • 2014年哈爾濱微信朋友圈十大謠言
    東北網10月21日訊日前,哈市許多市民都在微信朋友圈中看見了一則「12日上午三歲小女孩在世紀家園小區附近被人拐走」的信息。據省公安廳刑偵總隊官方微信平臺「龍江打拐」證實,此信息是虛假信息。今年以來,這樣的虛假消息在哈市市民微信朋友圈頻頻出現。
  • 微信騙錢招數翻新 提高警惕莫上當
    招數一:手機有故障,重新登錄微信需要驗證碼 「手機刷機了,登錄微信需要好友驗證,把收到的驗證碼發給我。」收到一位微信好友發來這樣的信息,如果你將手機收到的驗證碼發給對方,你自己的微信號就被盜了,隨後騙子會用相同辦法盜走你微信中其他朋友的微信號,然後再騙人轉帳、充話費等。
  • 微信紅包新玩法:發紅包才能看朋友圈照片
    《微信紅包新玩法:發紅包才能看朋友圈照片》文章已經歸檔,不再展示相關內容,編輯建議你查看最新於此相關的內容:微信僅展現3天內朋友圈在哪 微信僅展現3天內朋友圈怎麼沒微信近日進行更新,不少小夥伴,最關心的就是這個微信新推出的新功能
  • 微信工作群:提高效率還是增加工時?
    原標題:微信工作群:提高效率還是增加工時?   我們每天花在低頭看手機上的時間有多少?微信工作群會打擾到我們的生活嗎?尤其是對於目前月活躍用戶突破7.6億的社交工具微信,有些人心甘情願地「醉」在其中,有些人則無可抗拒地「裹」在其內。   上班族李建大部分時間都沉浸在微信的虛擬世界裡。每天他醒來第一件事,就是躺在床上看微信;晚上入睡前的最後一件事,也是要把一天沒看的公眾號消化掉。開車上班,堵車時刷朋友圈,等紅綠燈時也盯著手機看,分秒必爭,李俊幾乎把所有碎片化的時間都用在微信上。
  • 還是微信詐騙?
    還是提高警惕,保持與賣家、快遞公司的溝通跟進物流信息?近日,江蘇丹陽市檢察院在辦案中發現,有人正是利用了大多數人見到快遞運單便放下戒心的心理,打起了詐騙他人錢財的主意。王某今年27歲,2018年曾因信用卡詐騙被判刑。今年過年期間,他來到丹陽拜訪親戚。
  • 如何刷朋友圈不交「智商稅」?——論微信朋友圈的正確打開方式
    ——論微信朋友圈的正確打開方式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張墨成 吳慧珺 張玉潔    近日,一篇題為《北大博士:退朋友圈保智商》的文章「刷屏」微信朋友圈。在「雞湯文」「標題黨」和微商廣告等「佔領」朋友圈的今天,一些網友調侃「看朋友圈要交智商稅」。專家表示,公眾應提高媒介素養,達成朋友圈「共識」,實在不喜歡也可關閉該功能。
  • 看著有趣極易洩密 用微信算命被「危信」算計
    內幕  這類遊戲並非微信官方開發,而是另有開發商,並沒有安全保障  隱患  用戶填寫的個人信息連接後臺伺服器,一旦暴露,電子帳戶安全堪憂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 微信朋友圈最近流行起一系列「算命」小遊戲:打開連結
  • 警惕抽獎送iPhone等朋友圈8種騙局
    省公安廳官微發布兩大提醒  警惕抽獎送iPhone等朋友圈8種騙局  官方提醒1  限時抽大獎「送iphone6」、掃碼送話費,如今微信朋友圈上各種各樣的消息、各種各樣的連結層出不窮,什麼樣的消息是真的?
  • 安化公安:簡訊內有「騙子」,別信!
    紅網時刻益陽12月10日訊(通訊員 鄧亮 黃笑)2020年12月7日至9日,安化縣東坪鎮的群眾小伍、小劉,在看到自己的手機簡訊上,出現了「市場監督」的簡訊後,他們信以為真了,點擊了「連結」,按照簡訊內容操作,主動轉帳或被扣款後才發現自己被騙了。
  • 【警惕】朋友圈「佔卜大師」的秘密,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付好功德截圖給我無論多少都是緣主的功德」這句話摘自近期朋友圈內刷屏的一名「道人」其實這樣的騙局全國各地都有發生過,2019年,26歲的小明(化名)在微信朋友圈裡認識了「張大師」。這位「張大師」自稱可以幫人解運勢、知禍福,最重要的是,他還可以免費給人看手相。
  • 微信朋友圈不要發這些內容!已經有人受害了...
    女主播發在社交網絡上的私照經銷售後被用於整形醫院、微商代理、相親平臺註冊……不法分子盜用別人朋友圈生活私照除了用來做廣告,還用來冒充別人身份進行社交詐騙。關注還是窺探?朋友圈照片除了有被別人「偷走」的可能,還給居心不良的人提供了一個窺探你的機會。你隨手發的一條朋友圈可能還會給你招來「賊」。
  • 警惕!冒充領導實施微信詐騙
    近期,各地頻頻發生冒充領導實施微信詐騙的案件,值得大家特別關注防範。  下面就是一起發生在隴南當地、非常典型的冒充領導微信詐騙的真實案例,所幸的是當事人沒有上當。   近日,隴南某地領導幹部發朋友圈稱有人冒充他通過微信借款。
  • 朋友圈打卡違規,微信將對其進行整治,多個英語學習軟體受波及
    我想很多人都會有這種體驗,心情不好的時候看看自己的朋友圈,看看親朋好友最近的生活狀態。看著他們分享的生活點滴,哪怕自己心情再不好也會有某種慰藉的東西,畢竟正能量的東西很多,還是能夠讓我們心情得到釋解的。
  • 朋友圈轉發微信獲超市購物卡 濱州大潤發:假的
    □晚報記者 崔希彩  1月9日,大潤發濱州店在微信平臺上發布緊急通知稱:「近期經會員反映,微信朋友圈多次傳出轉發『20萬元大潤發超市卡派送活動』,本公司並未推出此類活動,本公司一切活動以本微信平臺發送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