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太原會戰" 崔永元口述史團隊重訪戰場遺址

2020-12-13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遲到的紀念碑,被遺忘的戰鬥

  「太原會戰」攝製組採訪抗戰老兵周錫奎。

  一個團,一千多人戰死,從團長到士兵,幾乎全部犧牲……然而,這場70多年前發生在山西繁峙縣鷂子澗村的慘烈戰鬥,在史書上卻只有四個字:全團陣亡。

  壯懷激烈的戰鬥,輕描淡寫的文字,橫跨兩者之間的是一段塵封的歷史。

  歷史紀錄片《共赴國難——太原會戰》,試圖用鏡頭還原諸如此類的被忽略的抗戰史。該片由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攜手太原市委宣傳部攝製,通過重走太原會戰的戰場遺址,採訪健在的抗戰老兵,呈現鮮為人知的抗戰史細節,比如,遲到的血色紀念碑。

  抗戰老兵的心願

  千人團犧牲77年後才立碑

  雖說此前曾看過有關太原會戰數十萬字的史料,但紀錄片首席記者郭曉明、編導楊程等人,不想把《共赴國難——太原會戰》拍成一部史料宣傳片。怎麼拍?一度令人撓頭。

  直到今年4月中旬,太原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打來電話,說他們計劃重走太原會戰的北線戰場遺址。聞此,郭曉明、楊程不由眼前一亮,當即決定同行。

  攝製組和志願者從太原出發,驅車300公裡,第一站到達山西北部繁峙縣鷂子澗村。

  這個村位於山澗之中,四圍傍山,偏僻孤靜。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如今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大多都不知道在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過什麼——

  1937年8月,國民革命軍第72師434團在鷂子澗遭日軍包圍,程繼賢團長及官兵1000餘名,全部陣亡。這段歷史,史料無具體記載。

  去年初,志願者曾看望年過九旬的太原抗戰老兵周錫奎,他是434團目前唯一健在的老兵。多年來,老人心底藏著一個願望:當年自己的團長、戰友都戰死在鷂子澗村,想讓志願者過去看看,在那裡為戰友們立一塊碑。不久之後的4月份,志願者完成了老人的心願,在鷂子澗村後的山坡上立起一塊遲到的石碑,並在碑旁四周圈出一個石臺,種上樹木,形成一個小小的烈士陵園。

  攝製組和志願者特意來到碑前獻花。緬懷過後,攝製組人員拿鐵鍬在一個疑似墓堆的地方,挖了1米多深,挖出一些骨頭,但並不能確定是否為犧牲將士的遺骸。村子裡已無絲毫戰爭遺蹟,唯一了解當年戰鬥犧牲情況的一位老人,當年只有9歲,他並不知道烈士的遺骸葬在何處。

  「站在碑前,我們心裡的感受很複雜。」楊程唏噓不已,「78年前的那場慘烈戰鬥,現在只有一塊碑作為見證。這個村子人跡罕至,成了被人遺忘的地方。」

  日本軍官的敬意

  特意為中國陣亡軍隊立碑

  在太原會戰的忻口戰役中,原平縣曾是第一道防線。在這裡,攝製組的鏡頭偶然拍到一座「中國無名戰士慰靈塔」,確切說只是殘存的「碑塊」。

  孤零零地,這座塔碑被置於縣城的一個廣場上,平時無人注目。令人大感意外的是,立碑者竟是一名日本人——日軍柳下部隊的軍官大田雄太郎。據說這座塔碑是前幾年在原平縣的一個龍王廟裡被發現的,之後才挪到了這個廣場上。此前,幾乎沒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也可謂是一塊遲到的紀念碑。

  查閱大量中日史料之後,郭曉明發現這可能是日軍在中國大陸唯一為一支中國陣亡軍隊設立的慰靈塔。大田雄太郎所在部隊,當年跟國民革命軍196旅作戰。1939年大田雄太郎再次回到原平,特意為中國軍人立了這座慰靈塔,碑上寫著「為永久追悼在原平戰爭中戰死的4300名無名戰士亡靈設立慰靈塔」——正面是中文,背面是日文。

  因為此前做過《我的抗戰》系列紀錄片,楊程從抗戰老兵的口述中聽說過196旅死守原平的事跡:旅長姜玉貞撤退時被日本人的炮火擊中,一個日本軍官竟殘忍地把姜玉貞的頭顱割下……196旅5000人,最後只剩700人——在軍史專家看來,原平保衛戰是抗戰全面爆發初期,華北地區較慘烈的一次戰役。

  「原平離忻口只有20公裡,不過是一座孤城,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國軍隊硬是堅守了10天,給忻口決戰布防留下了時間。」楊程說,就連日軍都覺得不可思議。為了表示對中國軍隊的敬重,大田雄太郎才會立碑紀念中國陣亡軍隊。

  臺灣上將的緬懷

  熱血將領陣亡處題字立碑

  在忻口戰役遺址,攝製組發現了另一塊紀念碑,同樣令人意外。

  1937年10月,在忻口會戰中,國民革命軍第九軍軍長郝夢齡,在前線督戰時不幸中彈,在倒下後仍高呼殺敵報國,壯烈犧牲,年僅39歲。郝夢齡是抗戰期間中國軍隊犧牲的第一位將軍。

  依據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編輯的《我的抗戰2》所述,忻口戰役前夕,郝夢齡曾給妻子寫信:「此次抗戰,乃民族、國家生存之最後關頭,抱定犧牲決心,不成功即成仁……餘犧牲亦有榮。為軍人者,為國家戰亡,死可謂得其所矣!」

  如今,郝夢齡犧牲的地方,遺蹟全無,只有一個光禿禿的山包,其後面則是連綿的山峰。距離郝夢齡陣亡地不到5公裡的一條山溝,是他當年指揮作戰的指揮所,如今這裡已然荒蕪,但幾十口窯洞依然保存完好,見證著當年戰爭的血與火。

  去年,臺灣原「行政院長」郝柏村到訪大陸,特意來到郝夢齡陣亡處,發現那裡竟然連一塊碑石都沒有,倍感遺憾。原來,郝柏村也是抗戰老兵,後任臺灣當局一級上將,生平對郝夢齡欽佩有加。太原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隨即請郝柏村為郝夢齡事跡題字。拿到字之後,他們立即尋找石材,鐫刻字跡。今年4月,紀念碑順利落成。

  立於碑前,攝製組和志願者莊重敬獻鮮花。「作為一名指揮官,郝夢齡完全可以藏在指揮所裡,但他挺身奔赴戰鬥最前沿,真的令人充滿敬意。」楊程說。

  崢嶸歲月,煙山火海,一代將領,凜然之氣長存!

  回望

  他們記憶中的戰鬥

  在緊張的拍攝結束後,攝製組與志願者協商,找到了四位健在的太原抗戰老兵,做口述史採訪。

  這些老兵都已年過九旬,包括老兵周錫奎、閻錫山警衛連戰士許有德、1936年參加犧盟會的老兵崔文煥和晉綏軍炮兵趙子星。郭曉明說,這些老兵的身體還好,記憶大多很清晰,但畢竟年紀大了,一個上午也就聊一個多小時。從老兵們的口中,攝製組聽到不少戰爭細節。

  對周錫奎來說,1937年繁峙縣鷂子澗村的那場戰鬥,是埋在他心底幾十年的痛。

  當時,周錫奎是一名搜索兵。他說,自己能活下來是一個奇蹟。他記得,那天團長程繼賢帶主力在村中休整,遭到日軍反撲包圍。而他所在的連,在村外警戒,看到團部被包圍就趕回來增援。連長派了三名搜索兵在前邊走,其中就有周錫奎。他們往前走,中了日軍的埋伏,機槍一響,身邊的兩個戰友全犧牲了。知道日軍火力點的具體位置後,連長派一個排往前衝,結果沒幾分鐘全排人都被日軍機槍打死了;第二個排衝,打死了;第三個排再衝,又打死了……就這樣,一個連的兵力全部犧牲。而周錫奎因為在完成任務後一直隱蔽在溝裡,直到戰鬥結束後才出來,所以倖免於難。

  郭曉明還採訪了八路軍的一名老衛生員朱維漢,據其回憶,在平型關戰役中,686團副團長楊勇負傷,衛生員幫楊勇包紮好腿之後,和楊勇的警衛員一起趴在地上,楊勇趴在他們的背上,他們就用手扒地匍匐前進,楊勇也在兩個人的背上用手扒地……撤下戰場後,三個人手上全是血。在朱維漢看來,現在的抗戰劇中,陣地上架起傷員就撤離的情節完全是瞎扯,實際上日軍的子彈到處飛,架起來跑早被打死了。

  老兵們的戰爭回憶,說起來還有太多太多……

  雖然郭曉明曾看過很多抗戰史料,但老兵們的口述讓他感觸更深,「看書有時一眼就過去了,不會有太多感覺。而聽了老人的回憶,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戰爭的血腥與殘酷。」他說,接下來,攝製組計劃去山西採訪一些老八路軍。

  尋訪之路,沒有盡頭。

  補白

  ■太原會戰

  發生於1937年的太原會戰,以太原為中心,包括天鎮戰役、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和太原保衛戰。這是抗戰初期華北戰場規模最大、戰鬥最激烈、持續時間最長、戰績最顯著的會戰之一,前後歷時兩個月,斃傷日軍3萬餘人,是國共合作抗日配合最好的一次會戰。

  ■紀錄片預計9月央視播出

  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計劃做「抗戰之城」系列紀錄片,依託跟抗戰有關的各個城市來講述抗戰史,重走抗戰遺蹟。攝製紀錄片需要資金,目前答應合作的只有太原市政府,於是《共赴國難——太原會戰》成為此系列的第一部紀錄片。該片將口述歷史、外景拍攝、檔案資料三者結合,分為上下集,單集時長30分鐘,計劃於今年9月在央視播出。(記者 周南焱)

相關焦點

  • 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推出「朝館夕室」功能
    晚上18時是自習室開放的時間,雖然春日校園裡許多同學正著迷於戶外運動,但還是有人準時出現在口述史中心門口。大學畢業剛半年,眼下正在傳媒大學播音主持專業進修的張森就準時背著書包來到了中心二層的奧斯卡館。「去年12月這裡的自習室曾經試運行一個多月,那時候我就來了好幾次。」張森說,今年一開學他就一直盯著口述史中心的微信公眾號「人民記憶」。上周,終於等來了自習室正式開放的消息。
  • 探訪「口述歷史研究中心」:崔永元本人不任職(圖)
    中新網北京1月7日電(上官雲) 近日,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在微博曬出幾張中國傳媒大學學生在「中國傳媒大學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上自習的照片,並表示研究中心已經正式對學生開放。日前,記者實地探訪開放數天的研究中心,並採訪了研究中心副主任、同時也是「口述歷史」研究團隊成員的劉英力。
  • GBN觀察 | 用未來記錄過去 崔永元和他的朋友們
    文 | 葛幫寧來自幫寧工作室(gbngzs)的報導關於口述歷史在中國的發展,中國傳媒大學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簡稱研究中心)創始人崔永元曾在不同場合講過一個故事。崔永元問。「有意思,連趙丹怎麼戀愛都講了。」記者笑道。「那就讓他講,願意講多長就多長,把它(資料)留下來。」放下電話,崔永元頓有所悟。「這就是日本朋友做的事情,節目播出5分鐘,但可能需要採訪10個小時,這時我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好像跟口述歷史沾點邊了。」
  • 崔永元反轉紀錄片被批強勢誤導 留學生自籌公布真相
    兩年多前,崔永元去美國調查轉基因食品的問題,並拍攝了一部長達68分鐘的紀錄片,該記錄片在當時曾引起了不小的爭論。如今,一群二十多歲擁有不同學科背景的年輕人,因對轉基因食品這個備受爭議問題的共同關注,重走了崔永元當年在美國探索轉基因食品路線,也拍攝了一部有關轉基因食品的紀錄片,該紀錄片暫時命名為《轉基因食品探索之旅》。
  • 2016年,中國口述歷史界發生了哪些大事件?
    南京大學口述史基地舉辦「抗戰記憶」口述歷史工作坊,工作坊依託「家·春秋」口述歷史影像記錄計劃、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南京大學抗日戰爭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中國傳媒大學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等單位和組織的豐厚師資,為來訪同學授課、培訓,活動期間還將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京民間抗戰博物館及南京航空烈士公墓等。
  • 口述體紀錄片《桐鄉往事》:在平凡人的記憶中捕捉時代光影
    質樸的畫面展開,沒有旁白,只有個體的講述,一個個桐鄉人的故事走到跟前——由中央新影集團發現之旅頻道創意策劃,聯合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及上海大學、浙江傳媒學院共同製作的口述體紀錄片《江南往事》,日前已完成這一系列的《桐鄉往事》第一季30集的錄製。
  • 《重訪牡丹亭》第二季紀錄片昨開機
    (原標題:《重訪牡丹亭》第二季紀錄片昨開機) 本報訊
  •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成立口述歷史研究中心
    2020年1月16日,經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黨政聯席會討論通過,決定成立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口述歷史研究中心,任命武黎嵩副教授為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口述歷史研究中心主任。
  • 山東廣播電視臺推出系列抗戰紀錄片 重溫硝煙歲月
    紀錄片《抗戰中的紅色之鷹》沿著當年蘇聯援華航空隊在中國戰場的足跡,遠赴俄羅斯、日本實地拍攝、搜尋史料,還原蘇聯援華航空隊員在中國的戰鬥經歷和故事。  紀錄片《抗戰日記——八路軍115師在沂蒙》,重訪、記錄了八路軍115師在沂蒙山區堅持敵後抗戰、奪取偉大勝利的輝煌歷程。
  • 【影視題材】十二部展現中國正面戰場的抗戰電影
    《八佰》上映後,有的小夥伴會問,還有其他反映淞滬會戰的抗戰電影嗎?還有其他反映抗戰正面戰場的影片嗎?當然有,筆者這次就來介紹與正面戰場有關的20部抗戰影片,每一部對應一次會戰,雖然不能完全表現22次正面戰場重大會戰的全貌,但連在一起也算是能構成一部抗戰正面戰場電影編年史。
  • 淞滬會戰
    《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 郭汝瑰 黃玉章/著 江蘇人民出版社 《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 鳳凰出版社 《郭汝瑰回憶錄》郭汝瑰/著
  • 張連紅:《南京保衛戰老兵口述史》對南京保衛戰史的研究具有不可...
    據介紹,該書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抗日老戰士口述史資料搶救整理》為依託,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連紅教授團隊與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吳先斌館長團隊合作,搶救採訪了近1400名抗戰老兵(其中新四軍老戰士569人,八路軍老戰士
  • 口述歷史國際周「中國故事會」在京舉辦 非虛構品牌「有故事的人...
    崔永元口述團隊:15年,成為中國最大的口述歷史庫藏從2002年開始,崔永元從事口述歷史資料收集工作,到今年十五年。這十年裡,崔永元口述歷史團隊,在口述歷史領域積累了豐碩的成果,他們的研究、傳播和教育,也讓"口述歷史"成為一個大眾認知的詞彙。
  • 無錫作家黑陶《二泉映月》入選口述歷史國際周
    本報訊昨天獲悉,11月5日—11日,「第四屆中國口述歷史國際周」將在中國傳媒大學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舉行。無錫作協主席黑陶的口述歷史作品《二泉映月:十六位親見者憶阿炳》入選國際周「國際口述歷史項目展」版塊。期間,黑陶將作為項目代表受邀赴京進行現場講解。
  • 開創先河的窗花裡的故事,山西剪紙—尋訪剪窗花的老人口述史
    尤其是你們山西傳統剪紙花樣,在中國剪紙界非常有代表性,保留了較多遠古的圖騰符號,是非常珍貴的文化遺產,要儘快收集和整理這些活著的技藝,最好是用口述史的方式記錄下來,因為,那是最真實、最鮮活的心靈歷程。歷時兩年多的尋訪過程,我走遍了全省一百多個市縣鄉村,尋訪到五百多位剪紙老藝人,收集了上萬件的老剪紙花樣,記錄下三十多萬字的口述史原始資料,也聽到了不少感人的故事。
  • 哥大口述史音頻上線,顧維鈞、孔祥熙等人珍貴錄音帶重見天日
    李宗仁(1891-1969),國民黨桂系首領,抗戰期間指揮徐海會戰。1948-49年當選中華民國副總統、代總統,旋去職赴美,1965年返回北京定居。1961年受訪,由唐德剛整理之《李宗仁回憶錄》,亦久為人所共知。
  • 權威的抗戰史,應當這樣翻譯
    擴展閱讀中國抗日戰爭史簡明讀本書 號:978-7-5117-2742-8(平)978-7-5117-2743-5(精)書 名:中國抗日戰爭史簡明讀本(英文版)作 者:《中國抗日戰爭史簡明讀本》編寫組出 版 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崔永元談譯製片的《電影傳奇》
    那麼我們提供的口述歷史真相,就是最珍貴的。我現在告訴你,有一個國外的電影資料館已經來找我們了,他要出800萬元,把我們所有的資料買走。我說你不要談,我們根本就不想賣,一分鐘都不想賣,如果你出於研究目的我們可以合作,怎麼來研究,但我們不想把它變作現錢。但是我很高興,你看它同樣有商業價值,同樣有市場效應,但這恰恰是我們在做這個事之前從來沒有考慮到的。
  • 紀錄片《他們已不再變老》老兵口述彌補一戰缺失的記憶
    由《指環王》《霍比特人》系列導演彼得傑克遜執導,爛番茄好評率100%、豆瓣8.9分高口碑史詩級戰爭紀錄片《他們已不再變老》將於11月11日全國藝聯專線上映,隆重紀念一戰結束101周年。影片於10月14日曝光「青春歲月」版預告,真實還原戰鬥在前線的普通士兵們的面孔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