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廟小妖風大,下句同樣經典,做人的哲理蘊含其中

2020-12-23 思帆歷史趣聞

俗語:廟小妖風大下句同樣經典,做人的哲理蘊含其中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廟小妖風大」這句話,它的字面意思是說 ,如果一個寺廟很小的話,若是有出現幾個法力較高的妖怪的話,那麼這個寺廟就鎮壓不住它們,只能任由他們作怪。很多人可能看到妖,就覺得這句話是一種迷信思想,其實它只是打一個比方而已,它其實是想告訴我們,我們生活的圈子不能太小,否則就比較容易出現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當你處於學生時代的時候,若是你學習的圈子太小的話,那麼你進步的空間就比較小,彼此可以學習借鑑的人就比較少,這個圈子裡所謂的成績優異的同學,也僅僅是對你們這個小圈子而言,放大到全國的話,那麼這些優生也沒有任何的優勢。

就拿高考來說,可能你們平常的成績排名只局限於學校或者同個地區,可是當對於高考而言,那是全省乃至全國的競爭,所以一開始學習的圈子越大的話,越有助於自己取得進步。

慢慢地當你踏上工作崗位的時候,特別是對於那些創業者而言,可能本地區確實有一些做得不錯的同行,但若是將目光一味地放在他們身上,想著怎麼去超越他們的話,那這個企業註定發展不起來,因為現在的競爭是面向全國乃至全世界,我們對比和學習的圈子要儘可能地放大,這樣才能做到產品和服務滿足市場需求、創新能力才能提高。

再舉個現實的例子,越是小地方越容易滋生一些惡勢力圈子或者所謂的名門望族,由於參照物較少,所以一點小小的勢力就會被無限擴大,一點小小的財富就能讓人偷來羨慕的眼光,但若是放到更大的圈子中,這些人可能只是很不起眼的一員。

不過你們知道嗎?這句話還有個經典的下半句,那就是「池淺王八多」,它說的是,若是一個池子很深的話,那麼就算裡面有很多的王八,我們也看不清,而池子很淺的話,裡面的王八就清晰可見,我們在視覺上會產生王八數量很多的錯覺。

不過你們知道老祖宗們是想通過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嗎?無非就是3個做人的道理,我們來好好學習一下:

第一,做人不可鋒芒畢露,要懂得低調。有些人剛剛接觸的時候就會讓人感到不舒服,因為過於鋒芒畢露,做任何事情只想著怎麼展示個人,而不是怎麼和人更好地合作。

現在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心高氣傲,當他到了一個新單位的時候,看到一些落後的習慣時,就會打從心眼裡地看不起老同事,殊不知這裡面有很多是寶貴的經驗。所以低調是人很可貴的一種品質,低調的人才能更受歡迎。

第二,要學會厚積薄發。做什麼事情都有一個積累的過程,就算是蓋高樓大廈也是先從地基打起,剛開始的不懂、沒經驗甚至是做錯都沒有關係,這是成長、成熟的一個必經之路,關鍵是看你有沒有及時改正和總結。正所謂滴水可以穿石,當你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那麼就能讓人對你的厚積薄發刮目相看。

第三,不要害怕競爭。不管你處於人生的哪個階段都免不了競爭,而這些競爭是推動我們不斷進步的動力,若是你一開始就牴觸競爭,那麼最終只能是成為井底之蛙,原地踏步。

人這一生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但是做人的道理是必學的課程,它就相當於人生課堂的基礎課,只有基礎打好了,後面的學習才能一帆風順。

相關焦點

  • 俗語:「廟小妖風大」,下半句大多數人不知,教你四個做人的道理
    俗語是我國勞動人民根據多年的生活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的一種優秀的文化形式,俗語用簡單易懂的詞語揭示了深刻的生活哲理,俗語不僅生動有趣,並且非常實用。有一句俗語「廟小妖風大」就是用於指導人際交往的俗語。首先,從字面的意思來看,這句俗語就是說,如果廟宇太小了,一些稍微有一點本領的妖怪就鎮不住了,廟裡的妖氣就會很大。引申到現在的職場中,一些小的單位,往往不良風氣會很嚴重。這是因為,在相對小的圈子裡,往往更容易引起勾心鬥角,為了一些很小的利益,都會爭得雞飛狗跳。
  • 農村俗語:「廟小妖風大」,下半句同樣經典,教人4個處世的道理
    農村俗語:「廟小妖風大」,下半句同樣經典,教人4個處世的道理不管你的年紀多大,也不論你的工作是什麼。生活在這個社會中就免不了要和人交往,老人們有鄰居朋友,年輕人有同事、同學。因為每個人生長的環境不同,就難免會有不同的性格的情況。
  • 俗語「廟小妖風大」,後半句是經典卻十人九不知,老祖宗教你做人
    俗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十分的常見,俗語通常都以非常簡單的文字和短語來講述了一些我們生活在做人做事的道理,從這些簡單的文字當中,我們可以領悟到許多事情,這些文字源於生活所以十分的真實,我們祖先總結了這些俗語然後一代一代的傳給我們,今天我們也要來說一句俗語,"廟小妖風大"這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廟小妖風大,水淺王八多,是什麼意思?蘊含深刻哲理
    俗語「廟小妖風大,水淺王八多」,我們常常會聽到別人脫口而出這句話,通常是在什麼情況下呢?在比較憤怒的情況下。例如有人對某個公司領導說,你們這個公司真是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其實就是在埋怨這家公司內部管理混亂,人員情況複雜,正氣得不到弘揚,歪風邪氣滿天飛的狀況。那具體怎麼來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呢?中國是盛行佛教的國家,各種大大小小的寺廟遍地都是,但是寺廟一般都規模不大,且建在比較偏遠的山上或者郊區。
  • 老話說「廟小妖風不小」下半句少有人知道,三個道理教你如何做人
    很多人在生活中會提及到各種俗語,他們通常能夠說出俗語的上半句,卻不知道它還有下半句,俗語不僅能夠增加生活的樂趣,還能在為人處事上略指點一二,今天咱們要說的就是這句,「廟小妖風不小」,下半句很多人不知道,這三個道理教你如何做人。
  • 古人言:「廟小妖風大」,下半句才是精華,暗藏為人處世之道
    古人言:「廟小妖風大」,下半句才是精華,暗藏為人處世之道我們在社會上生活與工作,每天都需要處理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如果處理不好,那就會給我們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對於如何處理人際關係這一點,古人總結了很多很多經驗教訓,而這些經驗教訓很多都以俗語的形式流傳了下來,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廟小妖風大」,下面我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從字面上來理解的話,它說的是如果一個廟比較小的話,那稍微出現幾個法力比較高的妖怪它就鎮不住了,結果就只能任由這些妖怪大刮妖風。
  • 農村俗語:「廟小妖風大,人狠話不多」,話雖俗,說的是至理名言
    導讀,農村俗語:「廟小妖風大,人狠話不多」,話雖俗,說的是至理名言在我國農村有很多屬於,這些屬於是農民朋友在日常生活之中,總結出來的,也有一些是,古代流傳下來的,在農民朋友沒有書讀,的年代,這是很好的文化傳承,他將一些經驗
  • 俗語「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說的是啥意思?有何處世的道理?
    這其中,既有文化名流的努力付出,又不乏勞動人民的辛勤積累。這些勞動者通過日常的生活與勞作,為中國的文化貢獻了不一樣的智慧,民間文化的「俗語」,便是其中之一!俗語,大家並不陌生,就是那些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俗話說」、「古人言」之類的話語。
  • 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
    「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這句俗語的出處已然無法考證,不過我們敬愛的主席曾經用該句俗語罵過北京大學。
  • 俗語:「廟小妖風大」下一句才有用,卻很少人知道
    俗語在我們的生活中體現在方方面面,最常見的便是出自一些家裡的老人之口,這也是他的一種輩輩相傳的方式,突然之間也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隨著時間的沉澱這些,所以更加的擁有魅力和可信度,讓人們嚮往不已,當然農民們也會從生活中總結出一些經驗,這些經驗包含萬象,不僅是對於天氣的觀察和人文的變化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下一句是?民間俗語教你做人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下一句是?民間俗語教你做人中國語言的深邃精妙絕非其他語言可以比擬的,詩詞歌賦是文人墨客的世界,俗語歇後語則是普通百姓的文學天地,很多俗語所蘊含的這裡,是古人經過了多年的經驗積累總結而成,時至今日,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警示作用。比如今天小編要講的這句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下一句是什麼?教你做人。
  • 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盤點山海經中那些鱉狀生物
    背景說明「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
  • 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說的是什麼意思?有解藥嗎?
    有句俗語叫「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它隱喻了一個道理,在小公司裡,人際關係可能會比較複雜,基層員工很容易碰到愛刁難自己的基層領導。前陣子有則頭條消息,說的是一家叫崑山世碩的電子廠,因為三個基層管理者的輕率舉動導致了員工的離職潮,同時遭到輿論猛烈的抨擊。他們三個做了什麼呢?在發員工工作證的時候,故意扔到地上,以彰顯自己的優越感。
  • 這句經典名言出自易經,道盡人生哲理,還被作為大學的校訓
    中國古代有一本奇書名為《易經》,這本奇書流傳至今的只有其中一部分,那便是《周易》,孔子也曾誇過《易經》。然後也被奉為儒家經典,這本書裡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我們選取其中一句經典的名言來品讀,這句名言如今還被大學作為自己的校訓,以此來激勵學生。
  • 俗語:「釣魚窮三代,玩鳥毀一生」,下半句才是經典,你聽過嗎?
    俗語:「釣魚窮三代,玩鳥毀一生」,下半句才是經典,你聽過嗎?文/餘生讀史中華民族的文化,在幾千年悠久的歷史中被錘鍊的博大精深、蘊含哲理。那麼我們的先輩們自然也是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文化瑰寶,特別是一些淺顯易懂的大白話中往往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比如說一些俗語或者是俚語中的道理,往往會為我們揭示一些人生的真理。那麼不知道各位讀者朋友們有沒有聽過「釣魚窮三代,玩鳥毀一生」這句俗語呢,那麼大家又知道不知道這一整句俗語的內容是什麼呢?特別是下半句的內容和道理都特別精彩呢!
  • 俗語「豬變窮,狗變富」,下半句更經典,老祖宗的告誡不得不佩服
    俗語帶著濃厚的鄉土氣息,內容貼近人們的生活,語言簡單,而且蘊含著人生的智慧和哲理,都說話糙理不糙,俗語就是用淳樸的語言來講述老百姓身邊的故事,頗具趣味性,俗語包括的內容也很多,大多都是和老百姓周圍發生的事情有關,其中有關家畜的俗語也不少。
  • 俗語「水至清則無魚」,下半句才是精髓,老祖宗教我們做人的道理
    大家一定都聽過「水至清則無魚」,這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一句俗語,字面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說如果一個地方的水太過於清澈,這個地方一定是沒有魚的,其實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而且根本我們現在學的知識就可以進行解釋。
  • 俗語:「笑貧不笑娼」,下半句少有人知,卻非常經典,直指人
    雖然這些俗語聽著很簡單,但是確實包含了深刻的寓意和為人的處世之道。但是,老段也漸漸發現,不少的俗語,隨著流傳,往往人們只記住了前半句,反而把後半句漏了,其實後半句同樣是直擊人心的經典句子。比如很經典的俗語「笑貧不笑娼」,這句話應該大部分人都知道。它的意思就是說人們只嘲笑那些窮困潦倒的人,而不會鄙夷通過做「娼女」這樣不正當的途徑享受富貴的人。
  • 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卻少有人知
    其中,俗語作為一種特別存在類型的文化,一直在民間通過口口相傳的形式進行傳播,其朗朗上口的語氣加上富含哲理的語句一直養育著一代一代人,尤其是在農村,俗語散發出的生命力異常絢爛。 俗語包含俚語、順口溜、歇後語等等,其中相當大一部分的詞語形式粗俗簡單,難登正統文學的大堂,但其內蘊含的道理卻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 俗語「村夫硬如鐵,光棍軟如棉」,下半句更經典,你知道嗎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一句俗語就出自於《增廣賢文》,這句話就是「村夫硬如鐵,光棍軟如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