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這一部分是六年級下冊的一個比較重要的考點,知識點難度不大,但是要注意細節的梳理,讓孩子深刻理解比例尺,並會運用知識來解決相關的問題。現將比例尺知識點梳理如下:
1.比例尺,本質是一個「比」,表示的是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
2.比例尺的求法(或公式)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3.比例尺有兩種表示形式——線段比例尺,數值比例尺。要注意的是,數值比例尺中,前項和後項的單位都是釐米,而且通常寫成前項為「1」的比,例如1:1000。而線段比例尺則可以根據情況來標明一釐米代表的實際距離。
4.「比例尺的意義」只有唯一一種表述方式,即 圖上距離1釐米,表示實際距離…」例如1:1000這個比例尺的意義為:圖上距離1釐米,表示實際距離1000釐米(或10米)。
5.比例尺在類型上有兩類,縮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顧名思義,縮小比例尺是用來把形狀或面積比較大的圖形,縮小到紙上畫出來,例如咱們常用的地圖、模型圖、戶型圖等圖上的比例尺就是縮小比例尺,也是使用最普遍的一種比例尺。而放大比例尺通常是針對微小而精密的零部件,或者微生物而言的,為了便於了解其構造,通常要把他們放大的畫到紙上,就要用到放大比例尺。放大比例尺的後項為1,例如5:1,意義為:圖上距離5釐米表示實際距離1釐米,即放大了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