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我國人口眾多,教育資源不均衡的情況下,頂級大學是很多人高中畢業生可望不可及的目標,清華、北大通常都是超級學霸們熱門選擇。這兩所學校地位高,專業能力強,給國家培養很多高水平人才,學生沒有真本事,還真不敢報它倆。
而我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邵奕佳,是2019年浙江理科第二名,高考各科成績:語文133分,數學142分,英語144分,物理100分,化學100分,生物100分,總分719分,比狀元僅少了1分。可以看得出她各科成績非常均衡,沒有弱勢的科目,妥妥一個學霸。
高考成績出來,清華老師親自電話邀請邵奕佳到清華學習,但她卻毫不猶豫回絕了聯繫老師的邀請,並說:我要去北大,因此被網友稱她霸氣外露。其實做出這樣的決定,有很多人或許不理解,而她自己非常清楚未來的發展,選擇更加適合自己的北大元培學院專攻數據科學專業。
邵奕佳的父母都是高材生,母親是醫生,父親畢業北京郵電大學。或許很多人想父母如此優秀,肯定管教非常嚴格,而事實卻恰巧相反,對於孩子的教育非常民主,他們平時都是讓孩子自主決定,他們不會過多約束,只是在孩子大方向會注意引導,以免誤入崎嶇。
就是這樣一個非常融洽和諧的家庭氛圍,讓邵奕佳成為一個獨立自主,做事非常有想法的孩子,就像她為何要拒絕清華,而選擇北大一樣,也正是這樣良好的素質。因此她在學習上,同樣有自己的獨立思考。
高考成績揭榜後,邵奕佳和父母接受媒體採訪。在採訪中被問到關於學習方法的問題,下面我們具體來看看看:
1、學習生活很有規律
邵奕佳的生活和學習非常規律,每天早上6點起床,利用人一天中最清醒的黃金時段去學習,隨後再去吃早餐,再去上早讀;中午還會午休,晚上從不挑燈夜讀,10點宿舍熄燈就睡覺。
我們可以看到她與很多學霸不同,印象中很多學霸一天很多時間都在學習,而且晚上還要刷題什麼的。而她卻把只用最好的精力去學習,剩下的時間都在養足精神。其實這樣做,是科學的,因為人的大腦也有它的規律,要充分利用最好的狀態,做重要的事情和學習,才能保證學習的質量。
2、不偏科,希望成為「通才」
邵奕佳從小愛好非常廣泛,從樂器、舞蹈、體育運動等。雖然後來高中學業緊張,不得不暫時放下一些,不過她一直堅持閱讀和舞蹈的愛好,因為未來她想成為一個「通才」,不讓自己不偏科,也因為如此,她的高考各科成績才非常均衡。也是因為在這個理由,她選擇了北大元培學院,因為這個學院是綜合性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本科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它以「加強基礎,淡化專業,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的一項本科教育改革計劃。她沒有選擇清華,不是清華不好,而是因為他覺得理科類的學生人文底蘊都非常深厚,而『通才』才是社會更需要的。她希望自己的全面發展,而不是僅僅局限某一個方面。
3、向優秀學長取經,給自己設立一個小目標。
邵奕佳就讀的溫州中學的競賽班,可謂高手如雲,班級裡就她一個女生。普通人在這裡都會倍感壓力,可她卻給自己立下一個小目標:每天進步一點點!除此之外,溫州中學一直都會請前幾屆優秀學子回校開分析會,而邵奕佳不管自己的再忙,都會到場學習分享的經驗,以及與學長交流。她覺得這樣做,不僅是可以吸收更加優秀的學習方法,更加重要的通過與學長交流描述外面的世界,能夠讓自己更加清楚未來的目標和方向。
學霸除了天賦之外,還有很多普通人身上沒有的特質。就像她能夠把壓力當作動力,給自己立下目標,與有優秀者為伍,交流學習方法和人生經驗,堅定目標。而目標確實是每個人在遇到困境時,能夠堅持的動力,在黑暗中,照亮你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