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指揮家馬裡斯·楊頌斯:他的音樂一直很真,從來不做作

2020-12-17 澎湃新聞

昨晚的朋友圈因為指揮家馬裡斯·楊頌斯去世刷屏了。

11月30日,因為急性心力衰竭,楊頌斯(Mariss Ivars Georgs Jansons)在他位於俄羅斯聖彼得堡的家中去世,享年76歲。

楊頌斯一直受心臟病困擾,因此過去一年,他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今年10月,在休假六個月之後,楊頌斯才剛剛回到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指揮臺上。如今在樂團官網,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已經貼出了大師去世的消息。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在官網貼出了楊頌斯的照片

「謝謝您當年選中了我,讓當時只有22歲的我就有機會指揮了全世界最好的樂團,並教授了我兩天指揮技藝,並在之後一直給予我支持……永遠忘不了您對我說的:聽到好的聲音,把它放進口袋,下次排練時,拿出來展現給大家……當時完全不懂這句話,而在這幾年慢慢理解了您的話。」聽聞楊頌斯去世的消息,青年指揮家俞潞在朋友圈裡如此發文悼念。

俞潞對澎湃新聞記者回憶,楊頌斯和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當時辦了一個指揮大師班,面向全球甄選青年指揮家,後來選了三個,俞潞作為亞洲地區唯一的代表被選上了。兩天時間裡,他跟著楊頌斯學了柏遼茲《幻想交響曲》、蕭士塔高維奇《第五交響曲》,「這對我來說已經很珍貴了,因為他是直接用樂團給你上課。楊頌斯的俄羅斯口音很重,私下裡的他很隨和。」

後來,楊頌斯還給表現不錯的俞潞寫了推薦信,為他敲開了音樂界的很多大門,比如去參加薩爾茨堡音樂節的青年指揮周。這些信,俞潞至今還保留著,「他是一個非常全面的指揮家,交響樂和歌劇都很擅長,藝術造詣非常高。」

俞潞和楊頌斯

楊頌斯1943年出生於拉脫維亞首都裡加,父親是著名的指揮家、小提琴家阿維德·楊頌斯。

楊頌斯從小熱愛舞臺,尤其是樂隊的核心——指揮,3歲時,他就在家裡指揮他能指揮的一切——書本、玩具和家具。大學時期,楊頌斯入讀列寧格勒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鋼琴和指揮。

1971年,楊頌斯在卡拉揚指揮大賽中奪冠,脫穎而出,並因此得到指揮大師卡拉揚的賞識和親傳。在擔任卡拉揚助理的三年期間,他每天跟在大師身邊,從早工作到晚,學到了很多東西,「他就像一隻鳥,飛向世界各地,他的目光看得到很高遠的東西,給予年輕的我無數啟發。」楊頌斯說。

1973年以來,楊頌斯先後領導過奧斯陸愛樂樂團、匹茲堡交響樂團、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作為客席指揮,他與柏林愛樂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等世界上幾乎所有一流的交響樂團都有過合作,深受樂手和樂迷的喜愛。

楊頌斯2008年在上海大劇院

2005年、2008年,楊頌斯曾經兩度率團來上海演出,第一次是和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登臺上海音樂廳,第二次是和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登臺上海大劇院。在這兩個世界聞名的交響樂團,楊頌斯曾經同時擔任音樂總監。

「沒想到我來上海當明星了!」第一次來上海,應樂迷的盛情邀請,楊頌斯曾經親臨「對話大師」樂迷見面會,不停地為樂迷籤名留念,他笑說,「在上海為樂迷籤名,是我籤得最多的一次。」

楊頌斯連續兩次來上海的4場音樂會,樂評人李嚴歡都到了現場,他至今還記得楊頌斯來上海的第一次音樂會是2005年12月1日、2日,正好是14年前。

楊頌斯是拉脫維亞人,音樂教育承襲自俄羅斯一派,因此兩場音樂會上,他既帶來了蕭士塔高維奇《第五交響曲》、斯特拉文斯基《火鳥》組曲、柴可夫斯基《第四交響曲》等俄羅斯曲目,又帶來了貝多芬《第七交響曲》、華格納《特裡斯坦與伊索爾德》前奏曲和《愛之死》等德奧曲目,既展現了他本人最擅長的一面,又彰顯了這支德國老牌樂團的傳統。

對此,楊頌斯曾經這樣解釋,「成功者有成功的喜悅,也有隨之而來的煩惱。儘管我在俄羅斯音樂的演繹上有很好的評價,但這並不能成為局限。我始終為拓展曲目而努力,如孟德爾頌、柏遼茲、德沃夏克、華格納、馬勒、拉威爾、巴託克……我們的演出曲目是傳統但絕不單一的。」

其實,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早在1996年就來過上海了,不過那次是在萬體館,2005年和楊頌斯來,是樂團第一次在上海的正規音樂廳裡演出,上海樂迷也才在現場真真切切地聽到了「巴伐利亞之聲」。

「印象最深的是他對整個樂團音響色彩的控制,每一部風格不同的作品,都能在他的指揮棒下煥發出截然不同的色彩。」

比如第二場音樂會《火鳥》組曲一開始,整個樂團的低音聲部那樣的渾厚而沉重,這種有質感的低音,李嚴歡至今記憶猶新。

還有他對節奏和力度的控制,比如柴可夫斯基《第四交響曲》第四樂章的尾聲,他採用了爆發式的加速,好像要用自己的指揮棒和樂隊的演奏去掀翻音樂廳的屋頂,他的音樂裡有一團火,這團火一直延續到了兩首加演曲目裡。

而在柴可夫斯基《第四交響曲》第二樂章,他在處理俄羅斯民歌的旋律時,又是那樣的樸素、那樣的真摯、那樣具有歌唱性,讓一個德國樂隊真正發出了俄國樂隊的聲音,既有非常寬廣的線條,又有非常悠長的氣息——這是俄羅斯樂隊、俄羅斯音樂非常典型的特質。

「這也是伴隨他一生的風格,他很真,他的音樂不會給你做作的感覺。比如突然的加速,都是發自他的內心,都是基於音樂戲劇性建構的需要,而不是故意做出來的。」李嚴歡說。

2008年李嚴歡(左二)和楊頌斯(右二)合影

「當楊頌斯指揮的柴可夫斯基《第四交響曲》的最後一個音符落下時,我們在還沒有來得及聽到慣有的如雷般的掌聲的時候,卻先聽到了來自音樂廳各個角落發出的尖叫聲。叫聲之後,如雷如雨的激烈掌聲隨後才跟了上來。」

2005年,上海資深記者沈次農如此描述當時的音樂會現場,這樣的禮遇和這樣的激動場面,至少西蒙·拉特爾在上海沒有得到,而楊頌斯得到了。同樣得到滿足的便是當時在場的所有聽眾——在上海,以這樣的熱情場面來對待一個樂團,他也是頭一次見識。

「楊頌斯沒有西蒙·拉特爾那樣的獅子一般的銀髮,沒有他那麼多的『人造細節』,沒有那麼多刻意追求的音響效果。因此也被認為是固守德奧音樂傳統的典型範例。他看上去好像只是努力發掘作品中的本身因素。一切都是作曲家本來就有的東西,他只是把它們擴大,把它們深挖,把它們當中的精華部分放大了給我們看。但是在他手裡,這些作品同樣充滿了新鮮感。那部令人難忘的『柴可夫斯基第四』,他幾乎是不動聲色地,又是悄無聲息地讓它改變了形象。變得讓全場聽眾激動不已,尖叫不已。」沈次農說。

楊頌斯第二次來上海是2008年11月7日、8日,兩套音樂會同樣將德國作品、俄國作品和民族樂派作品做了周到的拼接,那次他重感冒,在身體狀態很不好的情況下堅持指揮了兩場音樂會。

楊頌斯在業界的地位為什麼這麼高?

「他在壯年的時候,將奧斯陸愛樂樂團這樣一支名不見經傳的挪威樂團真正帶向了國際一流。他有非常精湛的指揮技巧,比技巧更可貴的是,他會發掘樂團的潛能,能因材施教、因團制宜,他是樂團音響和風格的塑造大師。」李嚴歡評價。

指揮大師伯納德·海丁克對楊頌斯同樣有過非常高的肯定。這位指揮家曾經執掌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帥印」二十多年,其後,裡卡多·夏伊、楊頌斯先後接過了指揮棒,海丁克直言不諱地評價,「聽了楊頌斯的音樂會,我欣喜地發現,夏伊掌帥時期漸漸消失了的樂團的傳統音響又回來了。」

2015年底,楊頌斯正在為維也納愛樂新年音樂會排練。東方IC資料圖

「世界上很少有樂隊同時擁有技術上的完美和音樂上的高度智慧,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都有。」雖然揚名世界,然而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迄今沒有自己的音樂廳,一直遊走於嘉施臺音樂廳(慕尼黑愛樂樂團駐地)、大力神音樂廳,為了在慕尼黑擁有一座音樂廳,楊頌斯奔走多年,第一次帶團來上海他甚至開玩笑,「我希望用像上海建音樂廳的速度一樣,為樂團造一座音樂廳。」

遺憾的是,楊頌斯的這個心願至今沒有實現。

生前,楊頌斯一直飽受心臟病困擾。1996 年4月,在奧斯陸指揮普契尼歌劇《波西米亞人》最後一幕時,楊頌斯心臟病突發,倒在了指揮臺上。因為沒有在身體很糟糕的情況下停止指揮,楊頌斯留下了嚴重的心臟問題。此後,他一直在瑞士療養,並在胸口安裝了一個心臟起搏器,以幫助心臟正常工作。

讓人唏噓的是,楊頌斯的父親阿維德·楊頌斯也倒在了指揮臺上。1984年11月,阿維德·楊頌斯在曼徹斯特指揮哈雷樂團時,因為心臟病突發去世。當時,楊頌斯正率奧斯陸愛樂樂團在英國巡演,面對突如其來的巨大打擊,他堅持完成了演出任務。

秉持著「音樂不能停」的精神,楊頌斯始終以最大的熱忱站在指揮臺上。他不只是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頂梁柱,也是柏林愛樂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等世界名團的常客,名字長期出現在這些樂團的每一個樂季裡,從來沒有消失過。

2010年在柏林音樂節東方IC資料圖

柏林愛樂樂團2019-2020音樂季還排了楊頌斯,2020年6月4日-6日,他本有3場音樂會,李嚴歡和其他樂迷已經打算買票去聽了,「前一陣他和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有兩場音樂會,第一場勉強指了,第二場沒辦法找人替了。我們都在想明年柏林可能是看他的最後一次機會,但再也沒法成行了。」

相關焦點

  • 一代指揮大師楊頌斯逝世,他曾三度執棒維也納愛樂新年音樂會
    據悉,當地時間11月30日晚間,指揮大師馬裡斯·楊頌斯在俄羅斯聖彼得堡的家中去世,享年76歲。初步消息顯示,楊頌斯是因急性心力衰竭去世的。指揮大師馬裡斯·楊頌斯,是國際上響噹噹的宗師級大神,因為名字諧音,在中國樂迷中有著「洋蔥絲」這個萌萌的暱稱。這位指揮界大神級人物最後一次亮相申城還是在11年前,2008年11月7日、8日,他執棒荷蘭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登陸上海大劇院帶來兩場被樂迷津津樂道至今的演出。
  • 新指揮加蒂接棒楊頌斯到滬演出,還帶了小提琴女神楊森
    在世界交響樂團的頂級梯隊裡,維也納愛樂樂團、柏林愛樂樂團、荷蘭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一直位列前三,且在各種專業雜誌的評選裡輪流坐莊第一。1月18-19日,古典樂界的「超級天團」——荷蘭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將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登臺,連演兩場重磅音樂會。
  •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揭幕荷蘭音樂節
    在現任首席指揮馬裡斯•楊頌斯之前,樂團已經走過了四位大師的時代,每一次接力棒的交接幾乎都會創造一項新的紀錄,使樂團的地位與聲望不斷飆升。  1888年11月3日,伴隨著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的竣工落成,年輕的指揮家威廉•凱斯成為樂團的首位「掌門人」。極具個性的威廉•凱斯採取了一系列開拓性措施,至今被傳為佳話。
  • 用「心」指揮,做音樂的僕人——專訪著名指揮家陳燮陽
    高中畢業時,陳燮陽從一個不識五線譜的農村孩子成了各科成績優秀的學生,上海音樂學院指揮系和作曲系都看好他,老師們「爭搶」他。最終,陳燮陽選擇了指揮系,隨著名指揮家黃曉同教授學指揮。  「如果當年是作曲系『獲勝』,也許中國會多一位作曲家,而少了一位指揮家。」陳燮陽笑著說。
  • 20世紀小澤徵爾被譽為東方卡拉揚,他是怎樣成為著名音樂指揮家的
    20世紀小澤徵爾被譽為東方卡拉揚,他是怎樣成為著名音樂指揮家的?20世紀,日本著名的音樂指揮家小澤徵爾,被譽為「東方卡拉揚」,他與印度的梅塔和新加坡的朱暉,同時被譽為"世界3大東方指揮家",對此,有人說小澤徵爾是幸運的,是得到了上天的眷顧,因為他是20世紀3位指揮大師明希、卡拉揚、伯恩斯坦的真傳弟子,而被稱為"新卡拉揚"。
  • 世界50大指揮家,這次來了仨
    此前,他曾獲多座葛萊美獎,包括最佳古典專輯、最佳交響樂演出等獎項。這一年,薩義德去世,巴倫博伊姆與芝加哥交響樂團為薩義德舉行了紀念音樂會,西東合集管弦樂團的樂手也有參與。2006年 在裡卡多·穆蒂卸任義大利斯卡拉歌劇院首席指揮一年後,巴倫博伊姆成為斯卡拉的首席客座指揮家。2011年,巴倫博伊姆成為斯卡拉藝術總監。
  • 著名作曲家陳其鋼、指揮家餘隆:用世界音樂語言講述中國哲學
    作曲家陳其鋼(左)與指揮家餘隆的對話,像「五行」一樣相生相剋。作曲家和指揮家的對話竟是這樣的「畫風」。作曲家:我認為火是柔軟的,溫暖的。指揮家:我更希望火是能燙到人的。指揮家:我真不理解,好的作品是不需要用語言說的。老想著把自己給觀眾看,這哪兒是作曲家,當演員算了。作曲家:不能這麼說,你在臺上不也讓觀眾看嗎?指揮家:觀眾看我背後,看不見我臉啊!
  • 加華裔指揮家迷音樂瘋運動:大手"揮動"音樂傳奇
    中新網9月6日電 據加拿大《世界日報》報導,指揮家的工具是手,採訪指揮家的第一類接觸也是手。到加拿大溫哥華大都會交響樂團華裔指揮謝建得家訪談,他的母親來開門,接著謝建得從樓上下來,伸出雙手歡迎。訪談過程一如他的外型,陽光、開朗、熱情,謝建得願意分享,對世界和人們伸出一雙友善的手,那雙手極為厚實,握手的方式讓對方感受他待人的坦誠與毫不猶疑。
  • 「貝多芬給我打電話,要我100歲再給他開音樂會。」96歲指揮家曹鵬...
    96歲高齡的指揮家曹鵬幽默地對大家說道。近期曹鵬一直在為慶祝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奔波,而12月22日這天,則是他自己96歲的生日。為此,上海市文聯主席、表演藝術家奚美娟,上海市文聯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尤存以及上海音樂家協會相關領導前往曹鵬家中賀壽。上海音樂家協會主席廖昌永在北京錄製節目,遺憾無法前來,特地錄製了一段祝福視頻,為曹老「雲慶生」。
  • 日本著名音樂指揮家小澤徵爾訪華,為何兩次跪地?感動國人
    接下來的兩篇文章,要說的是日本著名音樂指揮家,小澤徵爾。今天說的是他的前半生。其父曾是偽滿侵略者,而他是新時期的和平友好使者,多次來華訪問,其中兩次跪地令人驚詫。這究竟是為何?1935年,他媳婦在奉天生下兒子,他從板垣和石原2人名字中各取一個字,為兒子起名叫小澤徵爾,以示紀念。這就是小澤徵爾的前傳,他的老爹,雖不在軍部,卻幹著和軍部侵略一樣性質的罪惡。
  • 《閃亮的名字》指揮家與自閉症兒童的音樂世界
    然而在中國頂級指揮家曹鵬的幫助下,這群「星星的孩子」得以在演出舞臺上大放異彩,用一個個音符與觀眾「對話」。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在國家大劇院、甚至是在國外音樂廳,你可以看到一位耄耋之年的指揮家與一群天真爛漫的自閉症孩子,他們以動人的音符與身姿照入觀眾心底。
  • 《BBC音樂雜誌》聚焦指揮家餘隆:中國古典音樂的C位擔當!
    去年三月,創刊於1923年的權威古典音樂雜誌《留聲機》封面首次出現一位中國指揮家的面孔,而近日,另一本權威古典音樂雜誌《BBC音樂雜誌》,又一次聚焦中國,聚焦過去十年將中國古典音樂屆的重要人物——餘隆。《BBC音樂雜誌》的報導題為《中國製造》。
  • 日本指揮家小澤徵爾,對北京有特別的感情,將母親的骨灰撒在中國
    很多人國人第一次認識他,是因為2005年維也納音樂會,在音樂會上,他在所有人的驚訝中用中文說了句新年好。此人就是日本世界級指揮家小澤徵爾,不管在什麼時候,他都不忘對中國友好,雖然此舉遭到日本某些勢力的威脅,但小澤徵爾始終如此。
  • 聽著名指揮家呂嘉分享熱愛舒伯特音樂的理由
    >   原標題:聽著名指揮家呂嘉分享熱愛舒伯特音樂的理由
  • 元老級指揮家祖賓·梅塔宣布退休!
    祖賓·梅塔(1936年4月29日~),印度裔指揮家,以色列愛樂樂團音樂總監、洛杉磯愛樂樂團名譽指揮,與小澤徵爾並稱為當今世界最偉大的兩位東方指揮家。 前不久,梅塔在特拉維夫攜手以色列愛樂樂團舉行了他的告別演出。這位已經83歲高齡的指揮家宣布卸任以色列愛樂樂團音樂總監一職。
  • 長沙出生的旅美指揮家鄒翔 這周五帶你「跟著音樂去旅行」
    (旅美華裔指揮家、教授鄒翔[左]及夫人、波蘭波蘭尼亞小交響樂團首席布蘭卡·白德娜斯。)圖片均由朱寒冰 攝)  星辰在線6月11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劉佳)在長沙出生,三歲隨父母去到香港,隨後一直在美國、瑞典、波蘭等地求學演出,旅美華裔指揮家、教授鄒翔對於家鄉長沙還是一直有一份特別的情愫。在過去五年中,幾乎每年鄒翔都會來到家鄉,與長沙交響樂團(之前為湖南交響樂團)合作演出,家鄉的交響樂發展讓他很欣喜,家鄉的音樂廳也讓他十分喜愛。
  • 上海樂壇奇葩盛開25載 五大指揮家首度同臺演出
    本次系列紀念活動由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解放日報聯合主辦,招商銀行獨家贊助。截至上周三,慶典音樂會票就已經全部售罄,27日、28日兩場音樂講座的門票也只剩下三成。25年來,一直活躍在「星期廣播音樂會」舞臺上的五位著名指揮家陳燮陽、曹鵬、張國勇、王永吉、張潔敏,將一同亮相慶典音樂會,指揮上海交響樂團,並攜手潘寅林、王之炅兩代著名小提琴家,為「星廣會」25周年的慶典獻上《命運的力量》序曲、《梁祝》選段、《艾格蒙特》序曲等經典名曲。音樂會上,主辦方將贈送給五位指揮家「金指揮棒」,表彰其在推廣普及經典音樂方面做出的重要貢獻。
  • 他愛音樂更愛孩子——追記著名指揮家、音樂教育家楊鴻年
    楊鴻年資料照片7月26日,這位著名指揮家、音樂教育家因病於北京逝世,他的音樂事業就此畫上了終止符。他的名字和指揮、合唱緊緊聯繫在一起。無論是愛樂合唱團,還是楊鴻年童聲合唱團,無不浸染著他的心血。作為中央音樂學院知名教授,他完成教學工作之餘,把心血都投入到少年兒童身上。「越是知名教授,越應該從孩子教起,這對他們一生都是很重要的。」
  • 指揮家湯沐海:從卡拉揚身上學到音樂的真諦
    2002年,他成為芬蘭國家歌劇院首席指揮。這是進入新世紀繼2000年小澤徵爾任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首席指揮之後,又一位亞裔指揮家,也是第一位華人指揮家進入歐洲國家級歌劇院擔任首席指揮。原本說好,為了表示對記者的尊重,他要回賓館洗個澡、換件衣服再接受採訪,然而現在時間上已經不允許他這麼從容了。我不得不有些不近人情地立刻開始採訪,疲憊的他只好斜靠在沙發上,打起精神回答我的問題。聊著聊著,似乎是音樂讓他的精神爆發出火花,他再度燃起激情,談起他的音樂人生和他對音樂永無止境地探索與追求。
  • 匹茲堡交響樂壓臺 「上海之春」音樂節閉幕(圖)
    早報記者 高劍平 圖  匹茲堡交響:世界公民級樂團  1987年,匹茲堡交響樂團曾在音樂總監洛林·馬澤爾的帶領下到訪北京,整整22年後的中美建交30年之際,該團再度回訪中國,昔日的美籍指揮家換成了今天的奧地利人,曲目也是清一色的德奧體系大作:貝多芬《第五鋼琴協奏曲》和《第七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