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標題,我知道你一定很好奇,到底是哪本書呢?
畢竟在全世界賣瘋了的書,屈指可數。這本書,以5000萬冊的銷量,持續佔據暢銷書和經典長銷書的榜單。
恩,這本書就是今天要拆解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這是我們高效人生特訓營裡,拆解的第一本書。
它到底哪裡好?憑什麼一本看似枯燥的書籍,能夠賣得那麼火爆?
很有意思的是,看到大家每天的打卡,我能很清楚的看到每個小夥伴,當下的狀態,對書本的吸收和使用,這本書,能從哪些方面,幫到他們。
不瞞你說,第一次看這本書的時候,我是蒙圈的。
習慣、效能、成熟模式圖、關注圈、影響圈、使命宣言、時間管理四象限、人生的二次創造......
這麼多陌生的名詞,充斥眼球,讓我有想把這本書扔掉的衝動。
當然,這本書,絕不是看一遍就能完事的。
需要多讀幾遍。更需要,學以致用。
哪怕你看完一遍,只有一個收穫。當你能把這個收穫運用在實際工作中,那就是賺到。
首先,為什麼是這本書?
五年前,我那時工作三年,剛跳槽進一家很不錯的手機公司。一開始激情滿滿的。
後來慢慢的,工作越來越沒有激情,每天像個鹹魚一樣,領著還不錯的薪水,「混吃等死」。
一年,兩年,三年...我漸漸發現,自己的人生好像並不由自己所主宰,而是隨著外界環境的改變,能發生很大的變化。
今天領導情緒不好,我會膽戰心驚的。明天項目任務一緊急,我會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像救火隊員一樣上竄下跳的。
這樣的生活,隔段時間重複一次。
工作七八年裡,竟然沒有大的長進。
而且不光我是這樣。我發現身邊很多同事,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自己的人生,包括每天的心情,並不由自己主宰。會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時刻波動著。時而絕望,時而焦慮,時而迷茫,時而欣喜。
我開始反思,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直到遇到這本書。
第一次看的時候,我只知道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什麼。
無非就是,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更深一層的理解,是空白的。
第二次看,是兩年前跟著薇安姐開始系統性的學習高效能的課程。
薇安姐是一個自媒體大V,同時是外企高管,管理著幾十億的資產。同時,她多次參加高效能的線下課程。對這本書,和科維博士的理念,有著更加深刻和獨到的認識。
我開始了解到,七個高效能習慣,都有一些特定要堅持的基本原則:
【積極主動】:責任,選擇,當則,主動,足智多謀;
【以終為始】:願景,承諾,意圖;
【要事第一】:專注,正直,自律;
【雙贏思維】:互惠互利,公平,充裕;
【知彼解己】:尊重,互相理解,同理心,膽識;
【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多樣性,謙遜;
【不斷更新】:更新,持續提升,平衡。
我也開始意識到,我們人生,之所以在一個怪圈裡反覆循環,一直無法突破怪圈,是在於。這個循環的怪圈,只是結果。
想改變結果,我們要改變行為。
想要改變行為,就必須改變思維。
《高效能》這本書,側重於思維層面的塑造。讓我們清晰地認識到,有哪些好的,高效的思維習慣,能夠幫助我們優化當下的事業和學業,讓我們的整個人生更加高效。
這是一本高屋建瓴的書。
是一本被世界各國政界、商界傳閱學習的書。
哪怕我們當下可能看得不能完全理解。但只要願意開始,就是好的。
我們自己想不清楚的事情,就去看看那些頂級大腦是怎麼想的,他們在看什麼書,學什麼東西。直接跟隨就是了。
在第二次閱讀的時候,我把要事第一這個習慣吸收了進來。並且,切實在生活中,用好這個習慣。
正是因為這個習慣,工作中,第一象限-重要緊急的事情越來越少。因為我把大量時間花費在了重要但不緊急的第二象限,讓事情在變緊急之前,直接完成了。所以,它們往往沒什麼機會變得緊急。
所以,我不再每天像一個救火隊員那樣衝鋒陷陣了。
人生,也因為這一個習慣,變得從容了許多。
其次,如何善用這本書?
作者是這樣建議的:
建議你以老師的角色來閱讀這本書。除了吸收,還要能夠複述。在閱讀的過程中,應該要有心理準備。預計在48小時內,向別人講解書中提到的產出/產能的平衡原則,那你的閱讀效率定會大不一樣。
現在,你就可以假定,在明天晚上,要趁著記憶猶新之際,把某一個章節的主旨告訴家人、同事或者朋友。然後,試著對比一下,你的收穫,前後有什麼差別。
作者的建議,跟費曼學習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簡而言之,教是最好的學。
所以,在訓練營的開營中,我就講到。這門課程,我是全權授權給大家。覺得講得好的地方,可以直接拿去,用在自己的課程裡。
所有的內容,我都是一個搬運工的角色,而不是原創者。
作者還說了什麼?
前三個與個人成功有關的習慣,可以大幅提高你的自信。
你將會更能認清楚,自己的本質、內心深處的價值觀,以及個人獨特的才幹和能耐。
凡是秉承自己的信念而活,就能產生自尊自重和自制力,就能夠讓自己內心平和。
你會以內在的價值標準,而不是旁人的好惡或與別人比較的結果,來衡量自己的價值。
這時候,你的人生會發生躍遷。你不再計較別人是怎麼說你的。你會活出本該屬於自己綻放的樣子。
最後,七個習慣的簡單要義。
習慣一:積極主動。be protective
「積極主動」這個習慣,就是採取主動。
為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行為負責,並且,依據原則和價值觀,而非情緒或者外在環境來決定。
積極主動的人,是自己人生的掌控者。放棄被動的受害者角色,不埋怨別人,同時,發揮人類四項獨特的稟賦--自覺、良知、想像力和自主意志。同時以由內而外的方式來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
積極主動的人,選擇主動創造自己的生命,而不將主宰權交給外界。
習慣二:以終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注意這個詞的英文含義: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說明了一個道理:所有的事物都是要經過兩次的創造--先是在腦海中醞釀,其次,才是實質性的創造。
我們在做任何計劃的時候,都要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且據此來塑造未來,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和目標之上。
對個人、家庭或是組織而言,使命宣言都可以說是願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決策,主宰了所有其它的決定。
習慣三: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
要事第一,即實質的創造。是夢想的組織和實踐。
次要的事情不必擺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不論迫切性怎麼樣,個人和組織都要針對要事而來。也就是說,最重要的事情,排第一。
看似簡單,實際上做起來卻很難。
比如身體健康重不重要?讀書提高自己重不重要?
但正是因為它們的不緊迫性。所以,我們總是今天看明天,明天看後天。到最後,一直都沒有去做。
習慣四:雙贏思維。think win-win
雙贏思維,是一種基於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目的是更加豐富的機會、財富和資源,而非敵對式的競爭。
雙贏既非損人利己(贏輸),也不是損己利人(輸贏)。我們在工作和交流合作中,要從互賴式的角度出發來思考(出發點永遠是「我們」,而不是「我」)。
習慣五:知彼解己。seek first to enderstand,then to be understood
先去站在別人的立場,去理解他人。其次,再來尋求被人理解和接納。看英文,比中文翻譯要好懂得多。
習慣六:統合綜效。synergize
統合綜效談的是第三種選擇--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遠勝過個人之見的辦法。
它是互相尊重的結果。
統合綜效要的是創造性的合作,以達成1+1>2的結果。
習慣七:不斷更新。sharpen the saw
不斷更新談的是,如何在四個基本生活層面--身體、精神、智力、社會中,不斷更新迭代自己。
這個習慣,提升了其他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
對組織而言,這個習慣,提升了願景、更新和不斷的改善,使得組織不至於呈現老化和疲態,並且不斷邁向新的成長路徑。
對家庭而言,這個習慣透過固定的個人和家庭活動,使得家庭效能也實現升級。
說到習慣七,這本書《第五項修煉》,是一個很好的延展性讀物。
其實,寫這麼多,無非就是想告訴你: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真的是一本好書。它改變了我的一生,讓我變得更加高效和從容。相信你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