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媽媽的焦慮都是一樣的,從曼哈頓到邁阿密到馬裡,媽媽們都在被同樣的恐懼、不安和欲望牢牢控制。」
書名中的「鉑金包」非常抓人眼球,這本書成功吸引到讀者,我覺得有一半得感謝書名。因為孩子的入學等問題,作者和丈夫決定搬到紐約的上城區居住,準確的說是曼哈頓的上東區。從購買學區房開始,她學習上東區媽媽的生活方式,漸漸了解上東區的生存規則並嘗試融入。
感謝美劇《緋聞女孩》對於上東區生活的科普,我們對這個「世界」中的特權階級、上流社會的奢華生活不陌生。即使必須對電視劇情節的真實性打一個折扣,實際生活沒有那麼誇張,但你仍然無法否認上東區就是一個超級富豪的聚集地,你對它會好奇但知之甚少。
作者是人類學研究專業出身,不僅僅只是將自己的上東區生活經歷寫下來,社會研究者和媽媽的身份促使她嘗試以田野調查筆記的方式來記錄。比如在第一個章節裡,作者對曼哈頓的環境生態、島上居民、地理資源分布、島上區域劃分和社會地位進行了一番學術分析,就讓人讀起來新鮮、有趣。
最近幾年有一個網絡熱詞叫「雞娃」,指的是被虎媽、狼爸們不停安排各種學習和活動,俗稱被「打雞血」的孩子們。
網絡上有還有這樣流傳很廣的段子:你們曉得全中國哪裡的雞最多?北海澱,南浦東,楊浦虹口不輕鬆,閔行徐匯跟著瘋。
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掌握1500個英文單詞夠不夠?美國夠,海澱不夠。
奇怪的是,相隔半個地球來自上東區的媽媽們也在經歷同樣的事情,為孩子的教育問題而焦慮。
上東區的媽媽們從孩子進入託兒所開始,就需要非常謹慎地作出選擇,提前為空位排隊。在上幼兒園之前,孩子需要接受好的學前教育,學習必要的社交禮儀和規矩,所以必須上好的託兒所。好的幼兒園校長和好的小學、中學校長之間往往關係緊密,學校申請必定要參考之前學校的狀況,每間學校又幾乎都有「兄弟姐妹條款」,所以孩子各種教育準備就在不斷被提前,一環扣一環。最後,你會因為孩子要上好的大學,一開始就必須為他選擇一所好的託兒所。
這一切看起來都如此熟悉,似乎全世界注重教育的媽媽們都處於同樣的焦慮之中。環環相扣的壓力迫使你每一步都不能鬆懈,你只能咬牙堅持到最後,只因為你希望孩子們得到你所能給予的最好的教養。
「上東區的母親和全世界的母親一樣,希望孩子健康快樂,也希望他們感到被愛,好好長大成人,成就一番事業。」
看完這本書,我出現了一種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出於好奇心,我想要通過作者的敘述和親身經歷來了解「神秘」的上東區生活,上東區媽媽們喜怒哀樂的真實感受;可是,另一方面,我希望作者能夠保持一定的客觀態度,中立地描述這個特殊世界裡的生活。可惜,就像作者自己在序言裡說道的:
「如同世界各地的人類學家一樣,我最終還是「入境隨俗」,變得和當地人如出一轍。田野調查研究者一旦入境隨俗,就會失去原本的客觀立場,開始認同他們研究的對象。」
如果說在最開始找房子的時候,作者還對上東區的處事方式略帶諷刺,對自己的無奈選擇有些自嘲,後來漸漸的融入就變成接受和迎合。雖然這種理解是伴隨著時間而深入,難以阻止,但是對作者自持的「局外人」身份和所謂「現實」的描述不再那麼信任。
閱讀不止,記錄點滴。我是檸檬,歡迎關注、點讚、評論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