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生階段需要不同的書,每本書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體悟和價值。
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必須思考自己時間投入:給我帶來什麼效果,是不是最有效的方式?
自我教育:找出自己需要提升的方面然後花時間和精力去提升。
《我是一個媽媽, 我需要柏金包》
作者是耶魯人類學家。
美國紐約上東區為富人區,集中優秀的教育資源,作者從第一章開始講述自己為了孩子準備在這個地區買房,感受到明顯的階層意識和包括房產中介在內的人的眼中歧視。雖然最終成功在上東區買房,但是發現困難才剛剛開始。
@紐約上東區
發現
美國頂尖的教育資源也十分有限
從託兒所入園開始不只是考察孩子也考察家長
同樣是關係社會,你的孩子跟誰一起玩很重要,你自己認識誰很重要。
帶著開放的心態看待世界的人和事,很多跟我不一樣的東西,如果上來就判斷,可能就看不到另外一個世界。
如果不能打開這種思維邊界,那麼我們取得進步的速度也會變慢。
上東區的女人不工作,很大的精力與時間用於讓自己保持年輕美麗,作者發現歸根結底是因為焦慮。
普通人的焦慮和上東區的焦慮其實是一樣的。
如果你覺得拼命工作,掙到更多的錢,焦慮就會得到緩解,那麼這本書就提供了反證例子。
世界最塔尖的人焦慮一點都沒有少, 甚至焦慮反而更加大的。
物質只能給人帶來一時的刺激滿足一時的快樂,但是背後隱藏的可能是更加深層次的更加長期的焦慮。
焦慮不能徹底消除,但是可以與之和睦相處,你需要了解自己的焦慮根本原因是什麼。
所有的依附關係都會失衡,而只有當你有獨立生存的能力, 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然後無論你在情感關係中還是在婚姻關係中。雖然各自獨立, 但是你們有共同的目標;為了共同的目標組建成立一個家庭,去努力付出,可能這樣的關係才更長久。
孩子小的時候讓他多接觸各種各樣的領域,給他各種各樣的刺激。
因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 尤其是三歲之前, 大腦的連接靠新的刺激,產生更多這種連接,人越來越聰明,思維越來越活躍。
很多家長都是在「術」的層面想上這個興趣班是不是對未來升學有幫助, 未來能否考高分。
但是卻沒有從「道」的層面想,這個對孩子的團隊合作能力、個人思辨能力、口才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有沒有幫助。我們家長應該在術和道的層面先做一個統一,然後給孩子創造我們能給予的最好的條件。
階層躍遷越來越難,但是並不是沒有機會。
我們家長真的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未來能考什麼樣的學習上,因為那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而已。可是在這個長徵過程中,需要更多的其他方面的軟實力需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進行培養。
帶他上輔導班,、參加活動、增長見識看世界,是需要一定的金錢和物質的支持。
但是如果現階段沒有這樣的條件,就能放棄和錯過對孩子最好的培養階段嗎?
一定不是這樣,因為有的時候抱怨其實是因為家長犯懶。因為對於孩子來說,在金錢之上,所有資源之上,有一樣東西是不可替代的,而這樣東西是對孩子來說最有幫助,對他人格的培養,健康的心智最有幫助的——那就是愛和陪伴。
在愛中長大的孩子,即便他前面欠缺一些機會,但是他有健康的心智,在未來的人生路上這是更加重要的。
我們更多的是要修心,而彼此幫助最好的方式是給予愛,而給予愛最好的表現是給予時間。時間是生命的證明,如果我們把最寶貴的時間拿出來給予別人,就是最大的愛。
最後總會盡如人意,如果還沒有盡如人意,說明還沒有到最後。
我們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努力,不斷改變,不斷讓自己和周圍一切變得更好的過程,這個過程沒有終點。
關注 ximacoming66領取紅包
Tip:將熙媽來了「設為星標」吧~
讓我們一起關注專注寶寶健智成長!
育兒路漫漫,熙媽來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