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到陝西,必去陝西歷史博物館,去到博物館,必然要了解其「鎮館之寶」。
如果你在館裡問到工作人員國寶級文物是哪件,他一定會面露難色的回答說很多啊我們有十八件國寶級文物都非常珍貴。可若是問鎮館之寶,他的回答一定是:鑲金獸首瑪瑙杯。
這是館藏的十八件國寶級文物之一,也是我國2002年規定的第一批禁止出境文物。1970年10月,西安市南郊何家村施工現場挖掘出了三個裝滿寶物的罐子,這件唐代遺物就這麼從天而降,帶有著濃鬱的神秘色彩。
之所以成為國寶,自然是要有些「本領」的。從材質上來看它是由纏絲瑪瑙雕刻而成,紅棕白橙黃五色相雜,層次分明,鮮嫩潤澤。而我國所產瑪瑙以白、黃、淡青者居多,紅色甚是少見。文獻記載此種紅色夾心瑪瑙多產自中亞、西亞地區,所以它有可能是件外來物品。
從它的造型上來看,整體造型寫實生動。整個杯體模仿獸角的形狀,前部雕刻有牛形獸首,雙目圓睜,惟妙惟肖。這隻瑪瑙杯除了材質特殊,功能也很強大。此杯採用了圓雕技法,獸嘴處鑲金,使用時可以卸下,內部有流,杯裡的酒可自然流出,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杯身前端是牛首但卻採用羚羊角使其彎曲螺旋向後,和整個杯身彎曲達到一種契合,看上去安靜典雅,沒有任何的造作感。
更為巧奪天工之處為它是我國迄今為止發展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俏色即工匠巧妙的利用材料的自然紋理與形狀進行雕刻,依色取巧隨形變化,仿佛是一件天然的藝術品。杯身是用一整塊帶條紋的纏絲紅瑪瑙雕刻而成,這塊紅瑪瑙紋理層次分明,本身就是一件罕見的天然寶石,工匠巧妙地利用瑪瑙的材質、顏色和自然紋理,設計出杯子的造型,獸角的雕刻運用瑪瑙的天然俏色,上紅下白,表現出羊角般的質感。
學者們認為它的造型是源於西方一種叫「來通」的酒具。來通是希臘語的音譯,有流出的意思,大多數做成獸角形,一般在酒杯的底部有孔,液體可以從孔中流出,功能如同漏鬥,用來注神酒,當時人們相信用它來注酒可以防止中毒,另外舉起「來通」將酒一飲而儘是向神致敬。這種造型的酒具在中亞西亞十分常見。另外《舊唐書》記載開元16年大康國獻獸首瑪瑙杯,不排除就是這一件,大康國位於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一帶,所以瑪瑙杯應該是來自西域,不排除和絲綢之路有關。
無論從材質造型還是工藝來看,這件瑪瑙杯都是當之無愧唐代玉雕的精品之作,可以說,這件鑲金獸首瑪瑙杯稱得上是中國頂級國寶,更是在東西方文明碰撞的火花中所誕生的稀世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