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一凡
杭州星洲花園小區南區一南一北,相隔幾百米,同時開著兩家快遞點,但仔細一看,兩家都掛著一樣的招牌「蜂站」。相隔這麼近,還都是同一家的快遞驛站。
作為較早加盟的南側站點承包人,張先生求助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幫幫團:「我花了14萬一年的承包費,承包了南門的站點,當時說好了會有區域保護的,結果新開了站點,跟我還在同一個小區,已經幾個月了,這還讓我怎麼做生意?」
1】虧到不敢算帳,還遇上了糟心事
小張是安徽阜陽人,1993年生,四五年前來杭州打拼,之前在星洲花園附近做房產中介,省吃儉用,一年能攢下幾萬塊。「平常取快遞的時候,感覺快遞站挺賺錢的,當時有這個想法,自己也做一個驛站。」
後來小張決定拿出手上14萬的積蓄,加盟杭州蜂站科技有限公司。
小張的站點
「加盟的時候,公司答應的挺好的,說有快遞公司的資源,但當時也沒有給我看過跟快遞公司合作的協議。」
小張說,對方承諾星洲花園南區這個點給他後,南區的快遞都歸他這個驛站。當時公司給他計算了各種收益,承諾一天有四五百票,每票有8毛錢,還有發件的收益等,小張聽了之後,一開始也滿懷希望。交了1萬定金後,又交了13萬,「這差不多是我這幾年在杭州的全部積蓄了」,雙方在2019年12月籤訂了合同。
但是承包下這個站點後,小張才體會到啥叫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疫情受到些影響,每票的錢也沒有8毛,基本上就是6毛錢。我還要僱一個員工,一個月給員工的工資就是5000元。」
小張站點
更令小張感到惱火的是,有快遞員告訴他,就在小區北門那邊也有一家「蜂站」的站點,已經開了幾個月了。
之前明明承諾星洲花園南區就他一家,怎麼在南區的北門邊又開了一家?
12月7日,小張去找公司理論,「他們跟我說了一大通,意思就是之前這個站點是別的公司,他們只是收購過來代運營的,而且收的件是星洲花園北區的件,對我沒影響。說之前也聯繫過我,問我要不要這個站點。」
小張說,明明他們承諾過區域保護,相隔這麼近開了一家,而且新開的站點也收南區的件,「我這一個點本都收不回來,到現在都不敢算帳,因為經營不好,我還要兼職去朋友那裡做中介,怎麼可能再承包那個點?」
因為合同到期,12月4號小張的站點接下最後一批快遞之後就停擺了。
小區還有想來寄件的人,聽說他不做了,也很錯愕。
2】蜂站公司:新站點只收星洲花園北區快遞
針對小張的情況,記者先是撥打了蜂站公司的固定電話,詢問客服人員加盟是否有區域保護的政策,對方回復「應該是有的」。
記者又電話聯繫了小張合同上的甲方代表蔣先生。
針對小張的網點,蔣先生承認是有區域保護的,「他的站點負責的是星洲花園南區的快遞,當時跟他說明了的,他自己也是同意的。」
新開的網點,蔣先生說是公司收購來代運營的,「那個網點之前就有的,只不過不是蜂站的,後來公司收購來,經營權屬於我們公司。而且,我們之前也跟他溝通過了,打過電話說這個事情。」
新開的網點有沒有對小張的網點產生影響?
蔣先生認為是沒有的,「我們跟快遞員溝通過,南區和北區的快遞分開,新開的站點負責北區的快遞,南區的快遞歸張先生的站點,只不過站點位置是在南區這邊。而且,他自身的經營也有一定的問題。」
3】新站點承包人也是「小白」,有快遞員說哪個站點方便就送哪裡
在南區北門西側的商鋪,記者找到了新開的蜂站站點,裡邊一對年輕男女正在忙活。
女子是承包人,她說自己是今年8月份加盟的蜂站,當時交了十幾萬,「這個點之前是另外一家公司開的,後來歸蜂站了,我們才做了幾個月。」
她表示,此前知道在南區已經有了一家蜂站。但是蜂站公司的人說,星洲花園面積比較大,分南北兩區,他們負責北區的快遞,另一家負責南區的快遞,「我們覺得公司說的也有道理,兩個站點的業務也沒什麼影響」。對於收件情況,她說,來的時間還不長,也分不太清快遞裡哪些是北區的哪些是南區的。
南區北門的保安師傅表示,南區的居民經常來這個新站點取件,「快遞員也不管南區北區,反正哪裡方便他們就放哪裡」。
在星洲花園附近送件一年左右的一位中通快遞員說:「我們快遞員都是哪裡方便放哪裡的,新開的站點也有南區的快遞的,沒有什麼南區、北區的快遞要分開,也沒有蜂站的人跟我們說過要把快遞區分開。」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