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韓國,很多人可能會想到一個「符號」,那就是韓國的泡菜。實施「泡菜世界化」戰略,將泡菜打造成在世界上具有強大影響力的韓國特色文化品牌,是韓國人夢寐以求的目標。泡菜對於韓國人來說,不僅僅是一道小菜,更是其民族力量和文化的體現。看似普通的韓國泡菜,其實背後也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歷史和文化,下面讓我們一起了解下韓國泡菜文化。
1、韓國泡菜文化史
泡菜是韓國古代文化神話之一。韓國地處東北亞,冬天比較冷,為了在冬天能夠經常吃到下飯菜,醃製蔬菜很快變成早期韓國人追求保鮮的技術。公元3世紀的中國史書《三國志·魏志東夷傳》中有高句麗人善於釀酒、制醬和醢醬(鹽漬和發酵魚類)的記載。由此可知,高句麗人那時就已經開始使用泡菜的核心調料鹽及其核心製作方法發酵,而早期的泡菜主料是蘿蔔和鹽水。
韓國高麗王朝(918-1392)時期,更多的蔬菜引進韓國,包括松蘑、白蘿蔔和中國大白菜。泡菜中使用的蔬菜種類更加多樣化,使得泡菜的「多汁」風格應運而生。朝鮮王朝(1392-1910)是韓國歷史上最長最穩定的王朝,在這個時期,鹽不再是唯一的醃菜防腐劑,醬油也加入其中。此外,在這個時期,辣椒也引入韓國,紅辣椒完全改變了泡菜的發酵方法和外觀。
2、韓國比較重視泡菜文化
泡菜對於韓國人來說,不單單是一種食物,也是一門學問,一種民族文化,一個民族紐帶。為了推進泡菜國際化,韓國人充分抓住了奧運會等國際體育賽事等時機向世界各地展示泡菜的風採。韓國「宗家泡菜」曾被指定為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1994年日本廣島亞運會和1998年日本長野冬奧會的正式食品。韓國「農協泡菜」也曾被指定為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和1998年法國世界盃足球賽的正式食品。而2002年韓日世界盃,韓國泡菜更是藉此向「國際化」邁進了一大步。
此外,加強泡菜推廣的同時,韓國也比較重視打造泡菜文化,其中就有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功夫不負有心人,2013年12月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5日在亞塞拜然巴庫通過決議,正式將韓國「醃製越冬泡菜文化」列入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韓國人醃製越冬泡菜的文化代代相傳,韓國人從中發揚鄰裡共享的精神,並且該文化增強了韓國人的紐帶感、認同感和歸屬感。
除了申遺打造泡菜文化,韓國也有專門的泡菜研究會定期舉行泡菜研討會,有一年一屆的光州泡菜慶典,以及在很多民俗博物館民俗村都有外國人製作泡菜體驗活動,最大程度向世界展示韓國的泡菜飲食文化。
3、泡菜對於韓國人的重要性
泡菜,含有維生素C、鈣等多種營養,是韓國人的「第一菜」。歷史上,由於日本殖民入侵和西方的文化入侵,使韓國人的民族自信深受打擊,但泡菜使他們認為是取得優勝的唯一元素。韓國人深信,泡菜最可貴的意義在於取之自然、用於自然的健康形象。
此外,韓國泡菜曾經也是越南戰爭中的談判籌碼。越南戰爭期間,美國和韓國政府保持密切聯繫,美國總統林登·詹森要求韓國參戰。1967年3月14日,韓國總理丁一權訪問美國,在白宮拜訪詹森總統。丁一權帶了韓國總統樸正熙的一封信中,除了提到韓國軍事裝備的現代化等緊要問題之外,還提出樸認為阻礙韓國參與戰爭的關鍵問題還在於泡菜的缺乏。在美國同意每天為韓國軍隊提供一次泡菜後,韓國才同意參戰,最終成了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參戰國。
韓國人鍾情於泡菜以及對泡菜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是對祖先的尊重,是對傳統文化的敬仰。他們注重自己的傳統文化,懂得保護和傳承,當韓國越冬泡菜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時,我們中國人覺得非常震驚。作為文化大國的中國,很多傳統文化在快速的消失,年輕一代大多崇尚日韓歐美文化忽略傳統文化,我們的傳統文化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和傳承,很多都已消失在歷史長河中。這一點韓國比我們做得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