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季的宅家生活,讓我有機會停下來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我踐行早起冥想、閱讀等新的生活習慣。這周的晨間時間集中閱讀了部分生活類書籍,包括日本知名整理諮詢顧問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1、2》。書中有一句話促動了我——「整理過去的人生,可以讓以後的人生更加怦然心動」。於是,我決定逐漸整理自己的前半生。
先從2010年至2017年在日本留學的記憶開始吧。當年,我走訪了日本國內一些有名的建築,包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在關西地區的作品之一 ——
司馬遼太郎紀念館。
司馬遼太郎紀念館,如其名,為了紀念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而建,2001年開始對外開放。
紀念館內毗鄰而建的兩棟樓分別是司馬先生的故居,他生前在這裡寫作達30年之久,以及司馬遼太郎紀念館,出自建築設計大師安藤忠雄先生之手。
紀念館位於大阪市東部下小阪。我從大阪梅田站坐地下鐵至大阪難波站,接著換乘近鐵奈良線到八戶之裡站。紀念館就在離車站走路約7、8分鐘的地方。
穿過車流密集的大街道,走進普通的住宅區,路上幾乎看不到標誌性的路標。正當我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路的時候,兩位穿著白色Polo衫的中年人站在一戶人家的門口向我微微鞠躬,我有點疑惑不解但也禮貌性地向他們鞠躬回禮。一抬頭:右手邊雪白的牆壁上嵌著的一塊灰色的長方形石板,上面寫著「司馬遼太郎記念館」。
啊~原來這裡就是「司馬遼太郎紀念館」!我驚訝地問工作人員:「今天是有什麼特殊的活動嗎?」一位約六、七十歲的老太太微笑著說:「沒有什麼特別的活動,但我們一直在這裡恭候您的光臨!」說完便引導我到自動售票機買入門票。看我穿著及膝中短裙便遞給我一個白色的圓扇子說:「裡面蚊子多,拿這扇子扇一扇腳,蚊子就不會叮你了。」我笑著說:「沒事,我是AB型的,蚊子不喜咬我。」老太太說:「我是O型血的,特別惹蚊子,經常被叮。」說完哈哈大笑。大阪的老太太們總是如此爽朗,平易近人。
工作人員的親切體貼讓我有種似乎到了普通日本人家中做客的隨和感。
沿著林蔭小道往紀念館的內走去,我似乎置身於一片「小森林」。混合林風格庭園展現在眼前,映入眼帘的六月獨有的深綠,擁有一種勢不可擋的向上生長的活力,這種活力在六月的陽光下衍射開來。
透過窗戶可參觀到司馬先生生前的書房,裡面仍然保留著當年寫作時的擺設。
再往向深處走去看到的是圓形的玻璃房設計、被樹木環繞著的建築物,這裡就是紀念館了。
正當猶豫著往哪裡走才是入口時,我看到半圓形的玻璃走廊。試著走進去看看,一下子就感受到安藤忠雄獨特的建築風格——不加修飾的淡灰色混泥土牆壁、與自然相映成趣的和諧。
走在這半圓形的玻璃走廊,我感受著二零一六年六月某日午後三點的陽光與濃綠,想像著這玻璃走廊外的楓葉變黃變紅時的秋天景色。
玻璃走廊的盡頭處,我看到了一張展覽海報。右手邊便是紀念館的入口。入館後,工作人員告知我館內禁止攝影,我便收起手機。
從一層向下俯望,滿眼淨是書。11米高的書牆!據說這裡面有2萬冊藏書,包括司馬遼太郎的作品和私人藏書。
(館內禁止拍照,該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繫刪除。)
沿著實木樓梯向地下一樓走去。樓梯口的左手邊,有一個約一米長、半米高的長方體凹洞設計。凹洞處放著一個手作的瓷器,瓷器裡插著白色的小燈籠花。燈籠花微微向下垂著,淡雅極了。
眼前是一大片透明玻璃窗,由不規則的黑色線條構成的簡約圖形,不規則中隱藏著規則,形散而神不散。外面的陽光淡淡地滲透進室內。
(館內禁止拍照,該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繫刪除。)
到達地下一層,我頓時站在高高的書牆前,久久仰望著書架上的書,瞬間覺得自己是多麼渺小。我在想自己這一生能讀完2萬冊書嗎?
(館內禁止拍照,該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繫刪除。)
地下一層的中央放置著一張橢圓形書桌,上面放著一本筆記本,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們在這個本子上留言,但我並沒有留下任何文字。我只是拉開書桌旁的其中一把椅子,放下背包,輕輕坐下,放鬆身體,看著書架上的書,望著落地窗外滲進來的陽光。
坐了好一會後,我在館內參觀一番。玻璃展櫃裡放著司馬先生曾用過的眼鏡、鉛筆等物品以及寫作手稿。看著標滿刪除線、充滿修改符號的手稿,我感受到他一生認真寫作的樣子。
回到一層,我在小賣店點了一杯柚子茶,買了明信片,寫上地址,貼上珍藏的郵票,將作為紀念的建築明信片寄往深圳家裡。
如今重寫司馬遼太郎紀念館的參觀記錄,意識到司馬先生的紀念館正如其作品,具有從高空俯瞰世間的特質。
書海茫茫,我只不過是一葉扁舟。學海浩瀚,我在一生中能學到的只是滄海一粟。因此,我應當要謙虛、律己、日日自省。
地址: 〒 577-0803 大阪府東大阪市下小阪3-11-18
交通: 日本大阪近鐵「八戶之裡站」步行約8分鐘
費用: 成人/大學生500日元,高中、初中生300日元,小學生200日元
電話: (+81) 06-6726-3860
官網: http://www.shibazaidan.or.jp
這周六的三千堂春意盎然。
櫻花、梨花、垂絲海棠、芍藥花、馬蹄蓮
幸運地被我趕上了!
我挑戰了一個相對考驗技術的瓶花。
花材: 垂絲海棠、白色馬蹄蓮、木棉葉
花型: 瓶花(盛花傾斜型)
過程:
1. 從數枝垂絲海棠中挑出最適合做主枝的枝條,凹成大S形,剪切成花器1.5倍的高度,以70度向左傾斜的角度,用橫隔木固定住,展現垂絲海棠枝條的延伸美感;
2. 主枝右上方插入同樣花材的副枝,長度為主枝的1/2以內,與主枝的形成30度的交叉;
3. 插入白色馬蹄蓮作為客枝;
4. 挑選枝條較輕盈、有延伸感的垂絲海棠作為中間挑高枝;
5. 在白色馬蹄蓮與垂絲海棠之間插入木棉葉作為綠葉襯託;
6. 主枝與木棉花、主枝與副枝之間分別加入垂絲海棠的枝條,形成盛花五枝的基本構架。
我是賢水魚。
一枚高校女青椒,一位新手媽媽。
踐行簡單、健康、專注的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