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燁妻子安娜和萬曉利等組成的這支樂隊,回望自己與音樂的十年

2020-12-19 新京報官微

河樂隊在北京保利劇院首演的《流浪之歌》,不僅是2020年北京復工復產之後第一部新創大舞臺音樂戲劇,也是張瑋瑋、郭龍、小河、萬曉利和安娜這群老朋友難得的再相聚。

文5234字,閱讀約需10分鐘

新京報記者 李妍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吳興發

▲《流浪之歌》河樂隊演出。王祥 攝

音樂人老狼在看完《流浪之歌》後發文說,「小河唱起《那不是我的名字》,突然眼淚止不住流下來。在上個世紀末,在一個已經被拆除的河酒吧裡,曾經有那些人相擁著消耗了他們的時間,然後又被各自的河流帶走。他們被那些歌牽引著,回到在廢墟上重建的大廈裡。那些新建的大廈早晚會變為廢墟,但那些放肆的笑永遠被記錄在歌聲裡。」

安娜以法國攝影師的身份初到中國時,在三裡屯河酒吧結識了萬曉利、小河、張瑋瑋、郭龍等民謠音樂人,彼此友誼延續至今。2018年1月,安娜與他們再度聚首,共同舉辦了一場名為《安娜和她的朋友們》音樂會,「河樂隊」也由此誕生。

十年是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幾位音樂老友幾乎都離開了北京,又因為音樂劇在北京重聚。他們的對談中,有民謠音樂人的創作思考,更有友誼。

▲河樂隊排練時。央華戲劇供圖

━━━━━

十年

「回歸、打開自己、勇敢了一點」

十年間,河樂隊成員無論在生活空間,還是創作領域,都有著不同的選擇和途徑軌跡,提到這十年的變化,他們有著不一樣的感慨。

張瑋瑋:十年前我正在準備我的第一張專輯,特別焦灼,十年後我在準備我的第二張專輯,依然焦灼。這十年變化很大,十年前我還在北京,十年後我已經搬到雲南了。在北京的時候人經常是被事兒帶著走,到雲南後少了很多交際和飯局,有種回歸的感覺。

這些年獨立音樂行業內發生了一些變化,做音樂越來越偏向職業化和商業化,大家都在忙著規劃和推廣自己。大理這小地方的好處就是人的野心會變小,可以停下來想想自己為什麼要做音樂,為什麼走上這條路。這幾年開始重新學習吉他和樂理,系統地看一些歷史書,有空的時候寫些公號。

這些事都不能折現,我也不知道這樣好不好。去年我整年都沒出去演出,偶爾也會有被困住的感覺,擔心自己的存款餘額。今年本來打算三月份出來乘風破浪,但是遇到了疫情,直到七月才來到北京排練。疫情期間我找了個老師學街舞,還找了武當山的道士學武術,什麼樣的日子都可以是好日子。

郭龍:我這十年就在大理待著,業餘生活基本差不多,樂隊排練、練練瑜伽、跟他們踢踢毽子,以前喜歡遊泳,但是這一兩年也沒怎麼去了。瑋瑋喜歡看歷史,我喜歡看科幻和科普類的,數學、基礎物理學。

萬曉利:我這十年變化比較大,中途搬到杭州,到現在生活了六年了。以前在北京的時候工作生活方式都不是很健康,身體也發出了信號,心理也有了變化,就想著能活動活動身體。杭州讓我改變了很多,整個人都向外打開了不少。

小河:剛好是大概從2010年開始,我有了巨大的變化,那之前特別自我,覺得音樂是全部,音樂可以實現自己所有的野心,還相信自己可以通過音樂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甚至去超越自我。但是2010年我在舞臺上摔下來,在床上躺了三個月……

安娜:啊?什麼時候?我都不知道,嚴重嗎?

小河:就是在一個畫廊裡做跟聲音有關的展覽,自己故意跳下去,兩個腳後跟摔碎了,只能躺著。當時跟曉利住得很近,他還經常去看我。這是一個分水嶺。就覺得很多以前對音樂的理解都改變了,開始想為什麼做音樂,音樂對我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生命對我來說是什麼,未來應該怎麼做。有點像現在的疫情,時間越長給人類自我反思的時間就越長。

安娜:我的話,從30歲到40歲,跟大部分女孩子一樣結婚、有了兩個孩子,做了一個藝術學校。後來受到小河的想法啟發和鼓勵,開始做話劇,也勇敢去試試上臺唱歌。

━━━━━

友誼與中年危機

「年紀大了會看到彼此的邊界」

無論是在河酒吧,還是在北京、在雲南,在劇場或是在livehouse,只要老友們重聚,幾人便能瞬間擁有無數的快樂。這與年齡無關,有關友誼,和這背後隨著歲月流淌生發的不一樣的羈絆。

▲安娜初識河樂隊成員時期所拍攝的照片。

郭龍:我跟瑋瑋是很難得、很奇怪的一段關係,在我人生中也沒有見過同樣的。參加的樂隊基本都是一起,這也挺奇怪,有一個樂隊只要找了我,後面就一定要找他,找了他遲早也要找我。其實我們的性格愛好是截然相反的,但可能跟我們認識的年紀有關係。青年時代也老會鬧彆扭,但是現在更知道那個東西,就會儘量避免那種情況的出現,各自尊重互相的空間,盡力去理解對方。特別是兩個歲數大了的男人,又是「成熟的散夥兒男團」了。但是我們在生活中一直是親人一樣。

張瑋瑋:是的,我們倆很小就認識了,成長軌跡也幾乎重合在一起。如果我們不離開家,也有可能就不會有這麼長的友誼。但因為一起離家,我們成了命運共同體,西北人出門喜歡扎堆搭夥兒,共同去面對陌生的環境。我倆曾一起面對過很艱難的生活,也同時加入過美好藥店樂隊、IZ樂隊、野孩子樂隊、小河和小利的個人樂隊,還一起給孟京輝做了幾百場的戲劇配樂。我們認識快三十年了,幾乎一直在一起生活和工作,這很神奇也很珍貴。

(新京報:害怕以後各做各的事情不再合作嗎?)

張瑋瑋:不害怕,我們現在就是各做各的事情。我們生活幾乎都在一起,如果工作也還是捆在一起,不鬧彆扭是不可能的。有時候是要主動創造距離,稍微離得遠一點。年紀大了,要看到彼此的邊界,並尊重它。

郭龍:生活和工作只能選其一,現在我倆大部分工作不在一起了,但是生活離得很近,經常一起吃飯,反倒特別好。但是兩者都在一起,矛盾就特別多。我們還是住得非常近,現在家的距離跟小時候家的距離幾乎一樣,陽臺還是能看到對方家。

小河:對,一起到今年這麼久,很難得。其實我發現,到這個歲數回頭看,中年煩惱這件事好像並沒有,但是對自己以前的作品有過質疑。之前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向內的,我只關心感興趣的命題,我相信靈感是從天而降的,每天練琴都在等從天而降的東西,其實特別被動。慢慢我就不再喜歡這種感覺。後來做了《傻瓜的情歌》,是我躺在床上的時候錄的專輯。對我來說這個可能不是中年危機,而是一個創作命題,就是如何在未來規劃你和音樂的關係,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萬曉利:我也沒有,哈哈哈。可能有調整的狀態,但是現在的狀態比前些年要好。

━━━━━

民謠

「刻意追求詩歌化的語言有問題」

幾位創作人隨著生活狀態和年齡的變化,其原創的民謠作品也有了變化。不少樂迷都很好奇他們對自己創作命題的改變、近些年創作環境的變化,究竟有什麼見解?離開了「貧窮、故鄉、孤獨、荷爾蒙、立場表達」的創作真的會難以打動樂迷嗎?

▲安娜鏡頭下十幾年前的小河、萬曉利。

張瑋瑋:生活狀態和年紀會給創作帶來影響,好比我以前喜歡清淡抒情的,現在更喜歡節奏律動的。但是大命題沒有變過。

郭龍:這個大命題不能單放在民謠創作上說,是有這樣的現象,但是藝術創作都是這樣的。很多好的作家、畫家的作品都是在年輕時代最貧窮、表達欲最旺盛的時候創作出來的,這可能跟人的身體節律有關係,但我覺得不絕對,有偉大的創作者突破了這一點。還是要保持敏感。很多人生活安逸之後並不是沒有能力了,而是他不想說了,就覺得這些事兒都見過了有什麼可說的,就沒有敏感和熱情了。偉大的創作者都是像孩子一樣,一直有敏感和熱情。

張瑋瑋:失戀了能寫出好歌結婚了就不能,窮的時候能寫出好歌富了就不能,這是胡說。鮑勃·迪倫多早就有錢了,畢卡索、達利過得這麼好,一生創作沒有任何影響。你什麼樣的時候都能創作,如果你不能創作只能說明你本身有問題,從外面找理由就太可笑了,是在欺騙自己。整個歐洲古典文化都是建立在貴族階層,他們沒窮過,怎麼做出來的?我覺得大家對這件事可能有誤區。

很多時候,我會對同齡的一些音樂人感到可惜,當然也包括我自己。都四十歲了,在舞臺上還是渴望回到二十多歲的自己,展示青春的樣子。其實日常生活裡的有些平淡的心聲,比年輕時的激蕩更接近真相。你能想像鮑勃·迪倫複製自己20年前的樣子嗎?四十多歲是創作的正當年,一個人有了閱歷、生活穩定,心態平衡、不再受荷爾蒙控制,難道不是可以去向更遼闊的世界嗎。「不窮了就不能寫歌了」,這都是對青春的眷戀,有些小氣。

我認真地想過這個事兒,寫歌要幹什麼,我做民謠,民謠到底是什麼。對我來說敘事是最重要的,是我喜歡的表達。所以我很早就想好了,世界這麼大,我能說清楚一件事就可以了。就把白銀說清楚。

萬曉利:我跟瑋瑋不太一樣,我還是有不少改變的。從2015年發了《太陽看起來圓圓的》聽起來是特別內收的開始邁進向外的,包括後來的《天秤之舟》,都向外走了走。這是一個從北京到杭州之後心理的轉變,對我來說我已經努力了。

小河:曉利的轉變也跟家庭有關係,有那麼好的嫂子和女兒,真的給了他特別多支持。我覺得我們都在變老,不同生命階段看到的風景也不一樣,我們年輕時候會覺得靠自己來信仰音樂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但後來慢慢開始覺得以前不敢接觸的東西和不屑一顧接觸的東西,到了一定階段都沒有那麼可怕,甚至有一點想要去了解。所以接近它之後就是會改變。年紀越來越大,活著輕鬆不緊張才是最重要的。年輕時候就覺得什麼自在啊,自由最重要。

萬曉利:創作環境也在變化,不管是北京還是哪兒也好,整個音樂氛圍都變了。以前巡演就我們一些朋友在路上都能碰到,都是熟人在演。過了幾年有些樂隊就開始沒聽說過了,這兩年就幾乎都不認識了。這麼些年湧現了很多新的音樂人,有更多人或全職業或半職業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安娜:對,我剛來北京的時候沒什麼音樂環境,最大型的只有每年五一的迷笛,音樂節也只有北京上海,後來才找到了小小的河酒吧。那個時候音樂人沒有舞臺,音樂只能在河酒吧呈現,但中國發展那麼快,20年內一下子就有了特別多的舞臺。後來大的高潮就是野孩子在工體的演出,15年的時間在同一個城市,樂隊可以從河酒吧走到工體,這太不可思議了。音樂都已經成熟了,但是那時候沒有市場。

郭龍:前兩年流行Hiphop,但中國沒有基礎,只有極少極少一部分人有天賦創作它欣賞它,大部分人就是跟風吧。野孩子出現的時候還沒有民謠這個詞兒呢,沒有人說民謠,都是地下樂隊,這個詞本身就帶有誤導性,它變成了城市情歌,抱把吉他唱唱愛情就是民謠了。在很多角落還是有很多好的創作者,但是這樣的人往往走不到臺前來。

張瑋瑋:民謠連接著民族的民歌和生活,近幾十年的獨立音樂包括搖滾樂,其實都仍然在它潛移默化的影響之中。但近幾年民謠似乎出了些問題,我覺得就是因為「民謠與詩」這四個字,它把民謠固化、美化成了一種模式。很多詞作者開始刻意追求詩歌式的語言,像寫標準作業一樣的湊字造句,最後驢唇不對馬嘴

前段時間我和一個朋友聊張楚的《趙小姐》,他用那麼日常的口頭語言,完整地呈現了一個普通女人的形象,你能完全感受到她的心思,和隱藏在裡面的詩意。這才是民謠該做的事情,敘事是一條更長的路,民謠與詩不一定。

郭龍:我覺得這與我們對詩歌的認知也有關係,《趙小姐》就是詩啊,鮑勃·迪倫的歌詞也是詩,但我們現在追求的只剩下押韻了。

▲當年的河酒吧是許多音樂人心中的心靈休息地。安娜 攝

━━━━━

音樂綜藝化

「重要的是寫歌那一刻的心情」

綜藝《樂隊的夏天》播出時,成立了二十幾年的野孩子樂隊仍在說希望自己的音樂被更多人聽到,「音樂綜藝化」在這幾位創作人眼中意味著什麼?

安娜:年輕人不了解野孩子不是現在年輕人的問題,是市場不給他們這樣的機會。如果沒有一個公司花大錢讓大眾聽到你的音樂,就很不容易自己去找到。

郭龍:音樂是一個傳播媒介,你寫出來就是為了得到更多的共鳴。但是不會本末倒置,它不是創作的原因。創作是為了說出心裡話,有很大的平臺讓更多人聽到是好事。名利、關注度來了就來了也不必排斥,最重要的是你寫歌那一刻的心情,讓更多人知道他也有一樣的感受,這是最有成就感的。

張瑋瑋:我前幾天看到一張照片,是貴州一家酒吧在巷子裡的牆上放《樂隊的夏天》,一群十來歲的小孩兒坐在對面的牆角看。臺上的樂隊在成功挫敗和種種誘惑裡紛擾著,但有很多觀眾跟這些並沒有關係,你不知道這些孩子看到了什麼,在心裡種下什麼樣的種子。也許有一天,他們會因為那一刻而拿起吉他。

小河:是的,今天我看朋友圈有人說野孩子的現象有兩撥人持不同意見,但我覺得我們無論支持野孩子,還是有人覺得他們不具備商業性,這兩撥人都忽略了一個東西,那就是在每個時代,都有只是因為熱愛音樂才去做音樂的人,他們的初衷就是「喜歡」。音樂不是物品,是聲音,是無形的,一段旋律流傳到今天,用你的方式去演變,考慮的應該就是自己開不開心,能不能帶給別人力量和共振。

▲《樂隊的夏天》節目播出時,張瑋瑋拍下郭龍在看《黃河謠》。

━━━━━

年輕一代

「不江湖,端端正正的」

《明日之子》《樂隊的夏天》等音樂綜藝中,越來越多的年輕音樂人參與並展露出創作能力,幾位前輩如何看待年輕一代的音樂人?

萬曉利:這十年有很多優秀的樂隊出現,他們可以很早就開始尋找自己喜歡的音樂和風格,而且很早就能學到很好的技巧。實際上我也是特別注重音樂技巧和理論學習的人,但我們那個年代沒有特別多樂器可以鑽研,聽得也少。

郭龍:這次參加《樂隊的夏天》碰到了好多(年輕人),馬賽克我們很早就認識,他們至少沒有演自己,在臺下也是那個樣子。五條人跟我們也是很早的朋友,當時還沒有很紅的時候就很喜歡,有這個時代很難得的真誠質樸,我們四個還一起演出過。Mandarin的生活經歷和我們完全不一樣,但他們也挺真實,技術很強,年紀輕輕在電子音樂方面非常有成就了。

張瑋瑋:我覺得年輕的一代人好像更端正一些。我們這代人為了生活奔波,一身江湖氣,也造就了我們的歌裡帶著煙火氣。煙火氣是更動人的,但像他們這樣,端端正正的,也很好。

值班編輯 康嘻嘻 吾彥祖

相關焦點

  • 《安娜和她的朋友們》:安娜小河萬曉利張瑋瑋共同吟唱青春老友記
    最近,一股「民謠新勢力」來勢洶洶,他/她們就是——河樂隊!今日,由法國姑娘,同時也身兼「劉燁的妻子」「諾一和霓娜的母親」身份的安娜伊思·馬田,與中國民謠界頂級音樂人小河、萬曉利、張瑋瑋、郭龍共同組成的「河樂隊」,終於正式發行首張live專輯《安娜和她的朋友們·音樂會》。
  • 小河萬曉利張瑋瑋,民謠歌手演起戲來,沒有想像中那麼糟
    這是音樂戲劇《流浪之歌·河樂隊》裡,郭龍和張瑋瑋扮演的兩兄弟的臺詞。12月11日-12日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上演的《流浪之歌》有點像一部點唱機音樂劇,歌先有了,都是那些熟悉的民謠,張瑋瑋的《米店》、萬曉利的《這一切沒有想像的那麼糟》、小河的《森林裡的一棵樹》……再寫一個故事串聯起來。
  • 劉燁的老婆是誰個人資料 劉燁妻子安娜伊思·馬田是哪國人
    劉燁的老婆是安娜伊思·馬田,法籍猶太人,1979年12月21日生於法國尼斯。24日,有網友曬出了在北京機場偶遇劉燁妻子帶諾一和霓娜從法國歸來的照片,該網友還表示,諾一一家三口在檢疫時被工作人員稱為了外國人,並透露諾一聽到後大喊」我是中國人「澄清,可愛十足。
  • 劉燁妻子安娜為其慶生,中文表達能力有限卻不耽誤撒狗糧
    劉燁妻子安娜為其慶生,中文表達能力有限卻不耽誤撒狗糧文丨悠悠閒雲對真正相愛的人來說,語言和年齡身份地位等等真不是問題。劉燁和妻子安娜應該就是這樣的例子:如劉燁總是說他聽不懂家裡娘三法語聊天。但是對安娜來說,劉燁和倆孩子東北話聊天的話,估計她聽著也費勁。即便是這樣,一家的幸福恩愛照樣是羨煞旁人。3月23號是劉燁的生日,行事一向低調的劉燁自己都沒任何的表示,平日裡應該也是很少和別人互動,於是劉燁的生日就不像別的明星那樣熱熱鬧鬧,也只是粉絲們祝福下而已。不過就算是別人不記得他生日,妻子安娜應該也不會忘記。
  • 結婚十年的神仙眷侶,劉燁感慨「真快」,安娜希望「繼續就好」
    結婚十年的神仙眷侶,劉燁感慨「真快」,安娜希望「繼續就好」文丨悠悠閒雲娛樂圈被形容很亂,也是因為不少明星們的私生活不夠檢點,總是會有些劈腿婚內出軌的負面醜聞曝出。劉燁和妻子安娜就是其中的一對,劉燁和安娜屬於跨國戀。可能在有些人眼裡,因為各自生活的背景不同,語言上的不通,娛樂圈也曾經有不少的跨國戀最終也沒能堅持多久。但是劉燁和安娜結婚已經滿十年,卻一直幸福到讓人羨慕。特別是如今已經有一對可愛的兒女,兒子和女兒的教養更是讓人讚嘆。7月5號是劉燁和安娜結婚十年紀念日。
  • 劉燁安娜結婚九周年紀念,曬九宮格親密合照,最後一張卻與眾不同
    劉燁安娜結婚九周年,曬九宮格親密合照,最後一張為何與眾不同?說到娛樂圈中的模範夫妻,不得不提的是劉燁與安娜這對跨國夫妻,兩人從相戀、結婚到現在依舊恩愛如初,生下的一對兒女諾一、霓娜也非常討人喜愛,收穫了一大批的姐姐粉、阿姨粉。
  • 《小王子:企鵝有聲書劉燁朗讀版》劉燁朗讀,安娜製作,諾一霓娜獻聲
    由「火華社製造」出品,劉燁朗讀,妻子安娜擔當製作人的有聲讀物《小王子》,一經上市便以其精良的製作受到讀者的喜愛和讚譽。2016年10月,企鵝蘭登攜手未讀,共同推出《小王子:企鵝有聲書劉燁朗讀版》的全新紀念套裝,內涵《小王子》權威譯本精裝書1本、小王子星空筆記本1冊和卡式紀念U盤1張,附贈PVC燙金精美書衣。這個經典的故事,將會因火華社「陽光的聲音」和精美的製作獲得新的生命。
  • 劉燁「銅婚」示愛妻子安娜 願世界溫柔以待
    劉燁示愛妻子安娜  搜狐娛樂訊 今天劉燁與妻子安娜結婚七周年,社長深情表白不忘自我調侃:「今天哥結婚七周年,銅婚。遙想七年前這天,婚宴開始不久,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地毯都被刮飛了…願我被這世界溫柔以待。」並配上夫妻二人的表情包。網友紛紛送上祝福:「世界一定會溫柔待你,我們愛你」「一家四口一定要幸福美滿」。
  • 音樂戲劇《流浪之歌》今日開演,與河樂隊一起尋找新的希望​
    雖然舞臺上的故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後的未來,而安娜、小河、萬曉利、張瑋瑋、郭龍共同組成的「河樂隊」在現實中的緣分則已跨越20年的時光延綿至今。美好藥店的聲音,三裡屯某照相館(攝影:安娜伊思·馬田)20年過去了,世事變遷,時移世異,這群老友卻未曾放棄對於音樂和表演的熱愛與希望,2018年1月,安娜與這些擁有深厚情誼的老友們重新聚在一起,組織了一場名為《安娜和她的朋友們
  • 劉燁結婚九周年曬與妻子恩愛九宮格,安娜稱社長是最好的丈夫!
    今天是劉燁結婚的九周年紀念日,這麼重要的日子,自然得發表些什麼了。7月5日下午,劉燁便大方地分享了九宮格,並配文:結婚9周年了,一起去路過全世界!隨後安娜轉發,並且非常給劉燁面子,稱劉燁是這世界上最好的丈夫!
  • 劉燁妻子婚後十年變化巨大,娶洋媳婦有奉獻,撒貝寧:你說什麼
    而其中最讓為人知的,就是撒貝寧和她的妻子李白。大家對於撒貝寧應該都很熟悉了吧?是娛樂圈內著名的主持人,口才顏值都還是蠻可以的。但有一點很奇怪,那就是撒貝寧遇到馬雲之後,他似乎覺醒某一種技能了。從以前的嚴肅端莊,到現在的「葷段子」能手,小編只想說,馬雲到底給你做了什麼呀?哈哈...
  • 劉燁攜妻子出席發布會,40歲安娜穿無袖小黑裙,美得優雅又驚豔
    劉燁是演技實力派的演員,飾演的作品都特別受歡迎,也曾獲獎無數。不僅長得帥氣,性格也很好,幽默風趣的他這麼多年來收穫了大量的粉絲。而私下的劉燁也是比較低調的一個人,他和妻子安娜伊思·馬田很少秀恩愛,撒狗糧呢。
  • 劉燁妻子安娜近照憔悴,大病初癒依舊骨瘦如柴?幸好還有他的陪伴
    近日,劉燁的外國妻子安娜的近照曝光,這組照片是由安娜同音樂劇場的演員發布出來,聲稱將為大家揭秘《流浪之歌》的排練現場。照片裡的安娜與其他人一起排練,未施粉黛、素顏出鏡的她看起來有些憔悴,典型外國人長相的安娜,眉眼深邃,往日精緻的五官也因年齡的上漲而顯老態。
  • 劉燁妻子為劉愷威慶生,混血兒女近照顏值差距大,40歲安娜老到不敢認
    劉燁妻子為劉愷威慶生,混血兒女近照顏值差距大,40歲安娜老到不敢認 除了諾一和霓娜的顏值差距較大以外,劉燁的妻子安娜也罕見現身,才40歲的安娜近照卻老到不敢認,比起42歲的劉燁,安娜的確顯老很多,甚至有網友吐槽兩人同框像母子一般,還有人覺得安娜是外國人
  • 劉燁老婆安娜為什麼突然老了?劉燁和老婆怎麼認識戀愛的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劉燁#劉燁說,安娜是拯救自己的天使。劉燁和老婆安娜恩愛如初,無論在公眾場合或是私下,兩人如膠似漆,劉燁和老婆怎麼認識戀愛的?
  • 劉燁與安娜:中法教育大PK
    花樣爺爺第六集,爺爺們來到了「挑夫」劉燁的娘家法國尼斯,劉燁全家集體亮相。面對萌娃諾一和霓娜,劉燁和妻子安娜不同的教育方式引發觀眾的熱議。劉燁一家四口首次集體亮相在電視熒幕上,劉燁的一對寶貝——諾一和霓娜,萌態十足,吸引了觀眾的喜愛。兩位萌娃作為「小挑夫」帶領爺爺們到處參觀和遊玩,逗得爺爺們笑的合不攏嘴,仿佛也找到了童真。節目中,中國丈夫劉燁和法國妻子安娜在面對兩位萌娃執行「任務」時所出現的舉動,常常會有不同的反應。這些不同的教育方式,引起了網友的討論。
  • 劉燁罕見攜妻子出席活動,40歲安娜一身拼色修身裙,美得優雅
    他的妻子安娜伊思·馬田(Anaistamo Martane)是法籍猶太人,1979年出生,今年40歲,大眼睛、高鼻梁,長得非常漂亮,所以,劉燁的孩子也會那麼好看啊。之前,劉燁還帶著孩子參加了真人秀呢,一家人幸福又甜蜜,大家都很喜歡他們。
  • 劉燁妻子安娜素顏歷盡滄桑?皮膚黑真,瘦身材更顯老!
    這首詩真的可以說是千古佳作,很多人自然會想到這首詩的這首經典詩句。雖然夕陽看起來特別美,然而,也是臨近黃昏,整個人都會感受到一種孤獨和滄桑。同時,他們也想提醒大家好好珍惜時間。畢竟,每個人都會變老,褪色。就像劉燁的妻子安娜,看到素顏的狀態,感覺整個人變得更加滄桑,皮膚看起來真的很黑。不過不得不承認,給人的感覺確實是真實存在的,整個人體都比較瘦!。
  • 劉燁:深情專一好男人,為妻子遮風擋雨
    劉燁和謝娜是情侶,雖然他們談了很多年,但還是沒能聚在一起,關係結束後劉燁遇到了他的法國妻子安娜。兩人在朋友聚會上相識,安娜曾是法國駐京大使館工作人員,他的作品《中國肖像》出版於法文,英文的兩個版本,並在全球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