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終結你,畢業後該如何進行有效學習的困惑(附實用乾貨)

2021-02-19 GPA+

點上方藍字GPA+ , 在右上方 ··· 設為星標 ★

每天中午12點,陪你一起走不平凡之路

大家好,我是Ella。說句扎心話,有多少小夥伴大學不是混過來的?畢業找工作時候JD上寫著要精通Office/PS/英語/Python……那個時候才猛然醒悟自己大學四年到底在幹什麼,居然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光?但畢業後的學習又很迷茫,不知道該學點什麼,怎麼學最有效?還有上班那麼忙,哪有時間學習……今天分享一篇文章,終結大家關於畢業後如何「有效」學習的困惑,文章較長,絕對值得你靜下來認真看,期待大家一起共同進步成長呀~
P.S.最近因為公眾號改版,時間線被打亂了,GPA+每天中午12點發布的文章你們有可能錯過啦。
所以如果你喜歡GPA+,覺得GPA+的文章對你們有幫助,記得動動手指把我們置頂或者星標呦,經常在文章下方留言,喜歡的話多點在看和zan,這樣我們就能不失聯,天天見,更及時地看到我們的文章啦,筆芯

沒有人會再來提醒你學習這件事,畢竟「學習」在我們大多數人的眼裡,它更像是只屬於學生的時代,畢業後在談,顯得不合時宜——你也這樣覺得的吧?

為了什麼而學,學什麼,怎麼學,這些都得由自己決定,這件事需要你完全對自己負責。

這個過程更講自律性,自覺性。

並且,它建立在一個人清醒的自我認知之上:我明確知道自己需要學習。

如果沒有這種清醒的認知,他又怎能夠調動全然的自律和自覺,把自己重新投入到那曾令其感到痛苦的學習熔爐中去呢?

只有建立在這種覺醒了的自我認知之上,他們才會是堅定的,最終也多表現為是有成果的。

他們能夠以終為始,因為他們知道,學習是他們少數可以把握住的生命困境的出口之一。

畢業了你還學習嗎?

較真一點,其實我們可以把「畢業」定義為高中畢業,而不只是默認的大學畢業,那麼問題變成:高中畢業後,你還認真學習嗎?

因由我朝的教育制度,部分程度上,導致許多人對「學習」和「努力」是厭惡的,排斥的。

看似許多人大學畢業後才把自己和學習劃清界限、不相往來,但實際上,他們對「學習」和學習上的「努力」,這種排斥和厭惡,從高中結束之時就已經開始,只不過是到了大學畢業後才浮上檯面罷了。

捫心回望,有多少人的大學不是混過來的?又有多少人沒有在渾渾噩噩的狀態之中浪費了許多寶貴時光?

許多人,可能要到畢業的那個時刻,才會有一種從未有過的清醒,發現自己該學的沒學,該掌握的也沒掌握。

看看普林斯頓大學對本科生的12項衡量標準:

1)具有清楚地思維、談吐、寫作的能力 

2)具有批判性和系統性推理的能力

3)具有形成概念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5)具有敢於創新和獨立工作的能力 

6)具有與他人合作溝通的能力

7)具有判斷什麼意味著徹底理解某種東西的能力

8)具有辨別重要的東西與瑣碎的東西、持久的東西與短暫的東西的能力

9)熟悉不同的思維方式(定量、歷史、科學、道德、美學)

10)具有某一領域知識的深度

11)具有觀察不同學科、理念、文化的相關之處的能力

12)具有一生求學不止的能力

曾幾何時,剛入大學那會兒,我心高氣傲,覺得大學就不應局限於課本,而是應該以能力提升為重心,我的想法是,以思維能力、寫作能力、溝通能力等等,把能力項目作為自己該修的"學科」,一切圍繞能力的提升來設計學習。

有想法,心很好,但到畢業,發現也還有許多方面不能足願。

於是,畢業後的學習,更像是一場還債之旅。


25到30歲的學習,是極具現實意義的,因為這個階段的學習,跟職業生涯最佳上升期掛鈎。

比如阿里把P6卡在30歲的位置,把P7卡在35歲的位置。

兩個畢業生,一個26歲開始精進技能點,28歲去阿里面試定級達P6,另一個畢業後混日子,30歲才後知後覺奮進,32歲阿里面試定級也是P6,如果你是後者,你有什麼理由讓企業不去錄取前者而錄取你,就因為你年紀更大??

所以,同樣是兩年的學習時間,早學的兩年就比晚學的兩年,更具有兌現力。

所以這個階段的學習,是具有緊迫性的。

哪怕不看職場,說一般意義的自我實現,比如,你對自己的人生還有設想,一口流利的英語,進一步的深造,能發展成副業的手藝

這些都需要投入學習才能實現的事情,畢業後這二十多歲的年紀都做不成的話,我不覺得你三十歲還有可能去實現,更莫提四十歲、五十歲。

大家都感嘆畢業後沒時間學習了,但即便再怎麼感嘆,都不可否認,畢業後到30歲之間,仍然是你可以用來投資自己的黃金時間。

此後30往上,父母60+,有小孩,典型的上有老下有小,事情千頭萬緒,經濟壓力巨大,這時候不會再有學習新知識,提升自己的時間。

30往後,即便再能勻出時間學習,你會發現,年歲大,學習效果也大不如前。

成人的學習現狀如何呢?

我們都知道,Coursera、慕課、可汗學院、網易公開課,都是優質的公開課平臺。

這些公開課,是對過去傳統課堂教學資源的一種革命,窮人也能享受到優質的教學資源,低學歷者照樣可以上常青藤名校的課,而獲取這些頂尖教育的成本幾乎只有你的時間和精力,這是網際網路時代之前人們不敢想像的機遇,很nice對不對?

按說大家都有機會接受教育了吧,但實際情況如何呢?

統計顯示,去上這些課程的人,其一,參與人數上看,高學歷者遠多於低學歷者,其二,課程完成度上看,高學歷者課程完成率也明顯高於低學歷者。

所以你能看到,哪怕是這些公開的網絡教學資源,往往也存在著馬太效應:學習能力強的人,他會學得越多,學得越快,積累的知識量越多;學習能力差的人,學到的總是不完整,最終直至放棄學習——知識量的差距越來越大。

這種差距,影響的不僅是自身,據說,聰明人更容易讓後代被教育的更聰明.細思恐極。

外則,我們也發現,那些真正需要學習的人,反而往往意識不到自己需要學習,這是一種「達克效應」表現。

怎麼學?

一個誤區:不一定只是閱讀和英語。

一萬個人裡,你只要提到「學習」,9000個一準想到的就是看書和背單詞的畫面,或者是在網站上下載TED。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閱讀和英語,已經變成了某些人心中「學習「的代名詞。

一想到過去浪費的時間,就想背單詞;一想到過去沒充實自己,就想買本書來看,然後,進一步會陷入到尋求書單之中。

或者,下載公開課和TED,一本正經的看起來,還做筆記,很認真的樣子。

這幾個方式真的可以讓人感覺良好,減少焦慮,因為這些行為,無不是在告訴這個世界和自己:我已經在學習了。

或許,只有在閱讀和背單詞的時候產生的那種自豪感和滿足,才不會在之後的時間裡讓其自責吧。

他們不敢進一步追問,甚至意識不到,他們需要追問:學習如果不是這樣,還有別的形式嗎?

更深一層的是,其實他們害怕知道真正的答案,因為從心底裡,他們害怕吃學習的苦。

之所以提到學習,就想著去閱讀看書背誦英語單詞,原因無外乎:在所有學習方式中,看書和背誦單詞,其實是最輕鬆的。


圖片來源網絡

真正的學習是什麼?

真正的學習,除了少部分人能夠享受其樂趣,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其過程必然是需要忍受的,令人感到痛苦的,因為它常常包含著刻意的成分。

真正的學習拒絕玩票,那些偶一學習就在朋友圈曬的,足見「學習」這種事情在其畢業後已非常態。

真正的學習拒絕從眾,看到別人說學習你就學習,這也是學不好的,因為你走不遠。

在學習之前,你一定要先想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學,要學的是什麼。

在學校的時候,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但是畢業之後的學習,各有各的目標。

每個人都得去考慮自己需要學習什麼,如果你沒有考慮清楚這個問題,那麼你最應該要做的不是急於學習,而是應該把這個問題想清楚。

怎麼學?

與學生時代最大的不同是,大學畢業後的成人學習,可以最大限度地做到邊用邊學,甚至先用後學。

比如編程的學習。

買一堆編程書,然後一本一本從頭到尾看完再來編嗎?一開始肯定什麼也看不懂,即便把一堆書看完,也編不出什麼軟體。

更有效的方式是,先確立一個項目,比如你要開發一個小程序。

一開始先給自己嘗到甜頭,在網上搜代碼段,讓它先跑起來---看見代碼能跑,那是很令人興奮的,這就是甜頭。

接著,就開始學習了。把代碼中的知識點找出來,就跟你學生時代,從答案中提取知識點,然後再回到書中去點亮這些知識點。

查書吧,書上查不到就問人,這兒學一個方法,那兒學一個竅門,一點一點往前拱——這是從時間到理論的學習,而且很有針對性,收穫會很大。

一個小程序的知識點點亮了,再換另一個,或者進一步,找更為複雜的軟體程序,去點亮那些更為豐富的知識點。

接著就可以上手編程了,一次次的調試,出錯就再針對性的去攻克、優化。

做——思考——總結——再做,其實就是在「實踐——理論——再實踐」的重複中,不斷的迭代。

最大程度的做到實踐和理論的結合,才是畢業後該有的學習模式。

學生時代,考試是自己的,不能抄書,不能作弊,有問題自己死磕、自己研究----這種模式其實對畢業後的學習是有害的。

儘管我們所畢業後的學習是一個人的事,但不代表說,畢業後的學習就還得跟學生時代那樣一個人自己學習。

從固有的關於學習的認知模式中走出來,我們完全可以找到更為高效的學習方法。

這就要說到畢業後學習的一大特點:錢。

一般人,三十歲之前都賺不到大錢。

三十歲之後要賺大錢,前提是,要看你在三十歲之前投資自己了沒有?

三十歲之前,不要去省毛毛錢。

要明白,畢業之後學習的最大成本不再是金錢,而是時間。

學生時代學手裡錢不多,那時錢相對於時間來講,前者更「稀缺」,但是畢業之後,情況扭轉,有了工作掙了錢,而能真正用於學習的時間反而變少了,這個時候我們的觀念一定要轉變——惜錢還是惜時?大多數情況一定是後者。

下面就要說到許多可能需要花錢的學習方式。

1、如果你需要提高某方面的技能,最有效的方式是找教練。

比如說健身教練,他不僅能夠提醒你什麼時候該鍛鍊起到一種他人提醒的監督作用,第二個,它還能夠有效的對你的運動提供正確的反饋和指導。

哪個動作沒做到位?正確的動作應該怎樣?他都在一旁幫你觀察,並能夠給你及時的糾正。

比如寫作教練——其實這個教練的水平不一定要很高,你參加一個寫作課,參與寫作課的同學 ,就可以盡到「教練」的作用:提供反饋。

他們能對你的寫作提出意見,甚至是修改建議,而一個人在電腦前寫作,就不會有這樣的反饋。


2、如果你想要提高某方面的認知。

找人一對一跟你聊天,那是成長最快的事情。

你找個高明的人,給你說概要,說要緊點,這就像是學生時代找到老師給你劃重點一樣,有了大致路徑,再去學習,不香嗎?

記得在某篇文章裡看到雷軍的故事,雷軍想要了解某個領域,就會找這個行業的50到200個厲害的人跟他來聊天。

一開始雷軍是不懂的,見第一個人,雷軍把事先準備的問題拋給對方,消化完對方的信息後作結構化輸出,再把它丟給第二個人,拿回來的信息再和之前的交叉驗證,這時候就把兩人的觀點內化,接著再外化成和第三個人聊天的內容,如此反覆。

聊完十個人之後,雷軍的段位得到快速提升。

當他真的見到100個人,他發現已經沒有什麼可問的了。

我覺得這個方法相當牛逼。

你說,哇,你也覺得這方法牛逼,可惜你不是雷軍,找不到那麼多厲害的人來跟自己聊.那,怎麼辦?

怎麼辦,當然得自己動腦子。

第一,往往我們的認知需求是沒有雷軍那麼高的,比如你只是想要大致了解快遞行業,那請幾個快遞小哥跟你聊聊就足夠了。

第二,花錢,比如在行,就是一個可以約到行業專家的平臺,你花一頓飯的錢就可以把一個專家叫來跟你聊幾個小時。

第三,利用網絡,對主題海量搜集資料,進行主題研究、閱讀。

在聊如何成為一個行業專家的時候,有「搜狗輸入法之父」之稱的網際網路人馬佔凱給的建議是:

1、首先,肯定需要花一定的時間和精力 

2、集中查看超大量的行業相關資料 

3、搞清楚領域中的關鍵要點&邏輯 

4、多和該領域內的人們聊,特別是淌過各種水的、栽過跟頭的。

「我應聘搜狗時看了5000篇以上搜尋引擎的網頁。有人問我怎麼入門產品,我曾說看1000篇產品文章。」

3、參加培訓。

參加培訓,尤其是一些專門技能類的培訓。這種學習方式能夠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當然,培訓一定要認真。

託馬斯是《練習的心態》這本書的作者,他參加過一個為期6周的高爾夫團體培訓班,他為這個培訓所做的一切,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

每次培訓完,別人都已經離場,他會留下來,專門用1小時來練習教練所教授的內容,練習完之後,用幾分鐘把練習要點寫在筆記上。

回到家中,他把自己需要練習的內容製作成練習清單,再到地下室逐項進行練習。

儘管這本書的乾貨並不是很多,但這個故事深深的打動了我,他讓我看到了一個人參加培訓該有的姿態。

因為唯有這種認真的訓練,才能夠最大限度的把學費給你學回來。

想想看,你參加過培訓之後,有做過認真的練習嗎?

實踐和練習,是技能類培訓的要旨。

4、口授類、講座類培訓呢,如何能最大限度的把學費學回來?

第一,一定做好預習工作,預先消化資料,然後把自己最為關心的,緊要的問題羅列出來。

課堂上抓住機會提問,如果沒有機會把問題問完,課下就不要呆呆的坐在那裡,就跟個大學生一樣。

你是交了巨款來學習的,你應該拿你關心的那些問題去找老師,爭取針對性的回答你的問題。

參加這種培訓,自己內心要有一把尺子,他上課的價值幾何?他回答問題的價值又有幾何?

如果他上課的水準,或者說你上課的收穫,沒有達到你內心的標準,那就只能想辦法從「問問題」上,把學費找補回來。

勇敢去問,讓不好意思見鬼去吧。

你跟講師之間是利益交換的關係,上完課,大家基本上就是老死不相往來了。

也別說你跟你周邊同學的關係,上完課,基本上就沒有什麼「關係」可言。

第二,一定要把培訓所得,利用到極致。

培訓中,如果包含練習的部分,一定要認真的去踐行。

這一點與參加技能類培訓的要求一致,不多說。

第三,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培訓結果產品化。

我看到有人上培訓、訓練營,反手就把自己的所學分享到網上.

還有更狠的,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僅學習導師教給他們的內容,還把導師的培訓套路給模仿下來,反手就把培訓內容連同培訓模式用在自己的培訓之中,實在是,高。

5、考資質證書。

比如,你想學心理學知識,更能夠擊破你、讓你更有動力學習的方式,不是到書店買書來看,而是應該讓自己去報一個心理類相關的資質考試。

用考一個證的方式倒逼自己學習,其最大的好處就是讓學習者不會在不知不覺中降低對自我的要求。

比如說學習心理學這件事,有的人一開始是抱嚴肅學習心態的,那個時候他會看專業書,但是這些書,是比較難的,令人頭大,慢慢的,他不知不覺的把視線轉移到普通的心理學讀物,或者是一般的心理學科普上.最後,在心理學雞湯裡達到顱內高潮。

學習難度一步步降低,導致越學質量越低,請問,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又怎能夠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呢?

對於這類學習者,考證或許更有激勵作用。

其實學習中的難,是一件幸事,因為難,往往意味著門檻:跨國門檻,你就和身後的普通人拉開了差距。

6、參加比賽。

什麼?參加比賽也是一種學習方式嗎?當然是,而且是倒逼力量最為強大的一種。

沒見芒果臺《乘風破浪的姐姐》,那個原本堅持不要跳舞,後來卻跳到腳抽筋的「真香」寧靜嗎?

這就是舞臺的力量啊!

另外,有同等效力的還有選秀——很多明星,其實是從選秀出道的。

舞臺會催逼人的成長。

如果你喜歡唱歌表演的話,可以考慮去參加選秀比賽。

如果你只是想要提高某方面的技能或者能力,我們平時得多留意行業和企業內部的相關信息,比如企業技能大賽、員工演講比賽、銷售競賽等等。

一旦有相關的比賽,想方設法參加。

倒不是說你一定能夠在這種比賽上「出道」,或者說非得拿到什麼成績不可,高手越多的比賽越具有參與價值,哪怕在比賽中被虐,也是很爽的事情,因為你終於知道自己跟高手之間的差距,這種差距感,具有強大的激勵作用。

7、參加活動&自行組織活動。

除了前面的這些學習途徑,還有「活動」。

尤其要關注那些跟自己所學方向相關,並且有個人表現機會的一些活動。

比如愛閱讀的人可以去參加讀書會,有不少的讀書會都鼓勵參與者進行個人表達。

當然,參與別人組織的活動,還挺有局限性的----不夠發揮,換句話說,別人的主場,你練習的機會太少。

怎麼辦?

沒有經驗的時候,先參加別人的活動,把舉辦活動的套路摸熟,其實,參加幾回就基本就能搞清楚。

「偷師」之後,自己組織活動!

自己組織的活動,主動權最大,你的舞臺,任你主宰。

其實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難,如果網上有粉絲,那舉辦活動,參與者可以從粉絲裡招募,沒粉絲的話,先期可以從認識的朋友裡搞起。

想要持續的把活動舉辦下去,起步時就要保證舉辦的內容質量,這叫打造口碑。

這樣的活動,最重要的就是讓參與者有收穫感----這個很容易做到,偷懶的做法時,參加別人的活動,把學習的內容拿回來分享。

也可以走較真一點的路線,比如你舉辦一個線下讀書聚會,嚼爛幾本同主題的書,完全夠發揮了。

8、最後我們說閱讀。

閱讀:難道就只是翻開書,從前往後的看下去嗎?

或許認真點,做點筆記?

在我看來,你完全可以玩得更秀:

如果你想更好的掌握一本書的內容,具體一點說,《三國演義》,應該怎麼看?

給你提供一個小技巧,你可以在知乎,搜集所有跟《三國演義》相關的問題,比如:

1、為什麼劉備那麼幸運,結拜了兩個都是「萬人敵」的朋友?

2、劉備臨死時為何會說讓諸葛亮「自取」?

3、如果最後是劉備打贏天下,他會殺了諸葛亮和關羽張飛嗎?

4、劉備麾下良將那麼多,為什麼沒能一統三國?

.    

你會發現,這類問題,在知乎五花八門,有些很有意思,能夠促進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學習這本書。

挑一些重要的問題,邊閱讀邊進行思考,難道不香嗎?

你可以階段性的根據自己的思考和對內容的掌握程度,嘗試性的去回答這些問題。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你可以把一切的學習資料融合進來,你可以去搜索相關的資料,甚至專家文章,批判性的看別人是怎麼思考那些問題的,問問自己,你有沒有自己的見解?

等你差不多將這些問題都回答個遍,你會發現,你對《三國演義》這本書的掌握程度,絕對會超過99%的讀者。

這樣看一本書,它對你信息的搜集、判斷、整理以及系統思考能力等等,肯定會是質的歷練。

用這個方式閱讀,並不輕鬆,需要你的堅持,你用這樣的方式「看」完一本書,頂得上別人一年讀的100本。

用這個方式來學習,能夠把書對人的效用發掘到極致,對你的成長性而言,也可以用「蛻變」級來形容。

這個方式對名著或者是經典來說,尤其適用。

舉一反三,如果是別的領域,比如你就只是想要學習營銷知識,還能用這個方法嗎?

完全可以,比如你想學科特勒的《營銷管理》,搜索發現跟這本書相關的問題其實並不多,那麼該怎麼辦呢?

其實對於這種乾貨性質的書籍,我們可以跳出來,儘管跟書本身相關的問題不多,但是跟「營銷」相關的問題卻很多——我們只需要搜集足夠多的跟「營銷」相關的問題就可以了。

什麼叫足夠多,在我看來,50個應該是「足夠多」了。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沒解決,就是老感覺學習時間不夠,怎麼辦?

有兩個需要我們對自己發狠、也需要我們堅決去捍衛的時間。

第一個:一天中的一小時。

這裡我們需要隆重的把以前提到的「一小時法則」提出來,它是我們需要捍衛的夢想一小時。給自己的夢想每天勻出一個小時或兩個小時的沉浸投入,它會真實的改變你的命運。

第二個:一周中的一天,星期天。

抓住星期天,這一點得益於高中的學習經歷。

高中的時候星期六放假,一般,你回家拿星期天幹嘛?很多人當然是睡懶覺,睡到自然醒,睡到爽、爽到翻天。

然後再搞會兒遊戲,草草的做一些作業,背書包,晚上回學校去繼續補作業。

但如果你能全然的把星期天給利用了,會怎麼樣?

比如不是懶床,而是定鬧鐘,早起之後就開始學習、查漏補缺。

堅決把握住每個星期天,會讓你有心理優勢,因為實際情況是,大部分學生的星期天是利用不好的,而只有少數的人如你,能夠充分的把握好星期天,會不會有一種「偷偷快跑」的心理快感?

跟你講,這種心理體驗,會讓你上癮!

星期天,對於一個成年學習者來說,尤其是不可輕易放棄的陣地。

因為除了這一天,平時每天的大部分精力和時間都得投餵給工作,很難再有如此整塊可以用來學習的時間了。

我視每個星期天為個人成長的機會窗口。

對於成年人來說,想要捍衛住這一天,我們需要對自己「狠」、也需要對身邊的人「狠」,讓自己接受這樣的魔咒,告訴自己:

1、這一天不適合出去遊玩,相比學習來說,它不值當。

2、這一天不適合做愛,因為這會影響精力,而你的精力只能最大限度讓位於學習,請把早炮改成晚炮。

3、一切以學習為中心,拒絕娛樂。

4、家庭事務能省則省,能推則推,這一天要最大限度的擺脫家庭事務的束縛。

5、別在家裡做飯,很浪費時間。

如同一天中,你所捍衛的「一小時法則」,可以讓你的一整天有滿足感,那麼,星期天之於整個一周,也有類似的效果。

同樣會讓你產生「偷偷快跑」的心理優勢,它會讓你爽到上癮!

守住每日的一小時,守住每個星期的星期天,你會感覺自己的人生,是握在自己手中的。

第三個方式,碎片時間。

有人反對碎片化學習,認為用這種方式學,不夠系統.是有缺點,但我們要反問:碎片時間不用於學習,難道應該拿去打遊戲嗎?

當然,我並不是說每個人都要牢牢的抓住碎片時間,因為那樣形象上看起來確實有點奮鬥逼,不大招人喜歡。

所以,碎片時間的利用程度要看個人情況而定。

不過,即便碎片時間不用於學習,也還是可以間接的對學習發揮作用。

比如,等電梯的時候,可以用手機回覆郵件;排隊時,可以寫工作總結;出差等飛機時,可以做PPT。

碎片時間去做瑣碎的事情,最大的意義在於,它可以無形中幫助你省下不少整塊時間——而我們知道,這整塊的時間就可以用於學習,效果也更好。



星期天和一小時原則跟碎片時間學習最大的不同在於,其一,前者,它們都是整塊的,學習效果更好,其二,它們都是在無人的時候學習的,而且對自己沒有要求的人,都不懂得利用這兩個寶貴時段學習。

所以,只要你堅決守住前者,哪怕碎片時間利用得不充分,其實也沒有太大關係。

想像一個場景:

你跟同事們每天上班嘻嘻哈哈,你覺得他們在混日子(其實他們是真在混日子),他們也覺得你在混日子(其實他們只是覺得你在混日子),大家心照不宣,沒有什麼壓力。

某一天,他們發現,某些能力上,漸漸跟不上你了,他們跟你的業績差距越來越大。

他們越來越不解,學生時代,他們可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有些人除了上課時間以外都沒有學習,成績卻依然很好?

現在他們的疑問則是,這傢伙每天也沒見他幹了什麼呀,怎麼能力和業績都蹭蹭上漲?

這時,應該給他們一個午夜,因為他們需要時間去懷疑人生。

學霸難道除了上課啥都沒幹嗎?

初中的時候,我同桌覺得我學英語有天賦,因為早自習,我只需要讀幾遍課文,就可以順利到小組長那裡背出來,而他讀一早上都記不住一小段。

特麼的真想告訴他,我哪裡是在「讀」課文,那只是我的「複習」而已。

該背的東西,我早四點半就起來背,路上騎車去學校的時候,也都在回憶背誦內容,到了學校,可不是「只需要讀幾遍就能背出來」的嗎?

所以,你真的啥都沒幹嗎?

如果你想打擊他們,讓他們一直陷於對智商的自我懷疑之中,那就不要告訴他們:你有一個「星期天」和「一小時」。

那你好壞哦,跟我一樣。

本文由GPA+經授權轉載自白詩詩(ID:baishishi100),作者白詩詩。 知乎學習類話題👍比同類答主高一個量級,只分享實用高效的學習方法。微博@白詩詩和夜溟。原文標題《一篇文章告訴你,畢業後該如何進行有效學習》

GPA+交流微信ellagpa,歡迎來撩。合作事宜請聯繫wx@careerdream.org。@GPA+ 保留所有權利

文中圖片來自影視劇截圖,為非商業用途使用,如因版權等有疑問,請聯繫GPA+立即刪除。

後臺輸入關鍵詞查看更多好文章

懶癌晚期丨自律丨金融職場丨Office丨讀書

畢業演講丨求職秘籍丨留學丨時尚丨旅行

2020年願你很努力也有好運氣

你也「在看」嗎

相關焦點

  • 學習乾貨丨一篇文章,補齊高中英語全部語法,實用收藏
    非常的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能夠來閱讀小編的文章,你們的每一次閱讀都是給小編最大的創作動力,在這裡小編承諾給帶給大家優秀的文章,每一篇都會認認真真的去完成。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學習乾貨丨一篇文章,補齊高中英語全部語法,實用收藏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其實就是學語法、記單詞、研究和熟練題型,一些英語成績不太好的同學主要原因就是基本的語法知識掌握不牢固。
  • 如何寫出一篇高質量的商業乾貨?
    >2.基礎環境的優化五、如何寫出一個提高轉化與點讚的結尾六、商業乾貨的先驗指標與後驗指標下面天樞就將這 6 個關鍵點,詳細的拆解給你看。在你回答完問題提交後,知乎會先推薦給一部分人,如果反饋觸發了知乎的推薦機制,那麼會進行第二輪推薦,推薦給關注該問題的 1000 個人。(3)回答數量回答數量建議10— 500 個之間。你可能會想,那我可以選那種關注人數特別多的問題嗎?答案是肯定的。
  • 如何有效精讀一篇英語文章?
    作為一名「英語精讀」的受益者,堅持精讀文章七年,我有這個責任將「精讀」推廣給更多的人。精讀作為英語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不管是英語專業,還是英語愛好者們,如何「有效精讀」似乎成了迫切要解決的問題。不是所有的英語文章都適合精讀,但如果能把一篇文章精讀透,好處自然不必多說。
  • 如何快速寫出一篇自媒體乾貨文章,打造框架是關鍵!
    01.框架的重要性框架是決定一篇文章是否有條理,有邏輯,讓讀者閱讀起來輕鬆的重要部分!學會框架,我們就有如「火眼金睛」,可以一眼看出來作者是如何寫文章的!為什麼框架決定文章的條理?這是人們源於對未知事物的認識過程,別人看文章就是為了學點東西!而框架就是利用這個原理,讓讀者可以快速學習新東西,了解你寫的什麼,你想表達什麼!
  • LIve+ 知識跨次元|面臨畢業如何選擇?來讀個PhD吧!
    「長假」仍然持續,網課依然進行,朋友,你的腦充電了百分之幾?你是否也曾思考過下面這些關乎你學業和未來發展的問題?畢業後,求學和工作哪個是更好的選擇?作為一名國(外)內的本科生,如何達成「申請名校PhD」成就?畢業選題該從何入手?怎樣從冗長繁多的資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如何獨立完成一篇優質的論文?
  • 如何進行有效的英文寫作訓練?
    上一篇文章《經驗談之一:如何寫出地道的英文?》,主要從英漢語言思維差異切入,從方面論層面,分享了提升英文寫作水平的兩點感悟。今天,將具體到操作層面,同大家談談究竟該怎樣進行日常寫作訓練。英文寫作,是一個極富創造性的過程。
  • 英語學習乾貨(一)
    大學畢業後忙著工作就把學習落下了,但是閒下來的時候會看看知乎和學習博主的文章,也收藏了各種學習乾貨,今天就整理了這些乾貨,督促(強迫)自己學習~(以下內容均來自網絡學習博主) COCA是什麼? 簡單地說,就是有著權威例句的檢索平臺&有著純正語料的學習平臺,偶爾在上面進行詞條檢索時還會發現一些讓你眼前一亮的表達。下面就跟著小遠來瞧瞧如何使用這一利器吧! 如何使用COCA  首先是COCA的地址,電腦和手機都是通過網頁直接打開。
  • 《精進寫作》:四個實用方法教你如何寫出有價值的內容
    我們在寫一篇文章時,一定要找準讀者定位,站在讀者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不要使用艱難晦澀的術語,更要注意讓段落分明,內容清晰。那麼怎樣才能寫出一篇對讀者有價值的文章呢?這個答案可以在弘丹老師最新出版的新書《精進寫作:如何成為一名寫作高手》裡找到。
  • 《精進寫作》:四個實用方法教你如何寫出有價值的內容
    我們在寫一篇文章時,一定要找準讀者定位,站在讀者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不要使用艱難晦澀的術語,更要注意讓段落分明,內容清晰。那麼怎樣才能寫出一篇對讀者有價值的文章呢?這個答案可以在弘丹老師最新出版的新書《精進寫作:如何成為一名寫作高手》裡找到。
  • 提升寫作力:寫作能力差的小白如何開始學習寫自媒體文章?
    自媒體寫作是有很多風格題材的,有的人會追熱點寫爆文,有的人會寫大白話的實用乾貨,有的人會很理性地點評熱點,分析熱點,寫書評影評,寫娛樂新聞,科普知識……總之,每個人的性格特質不一樣,最後他偏向寫作的文體也是不一樣的,而你需要做的就是找到哪種才是最適合你的寫作文體,然後往適合你發展的寫作方向去學習方法,精進寫作能力才能事半功倍。
  • 初學者自學越南語,看著一篇就夠了!
    其中,聲母由輔音擔任,共24個輔音;韻母由元音(共11個元音)或元音後附輔音構成。韻母的結構又可分為韻首、韻腹和韻尾三部分。例如:單元音a   ă   e   ê   i (y)o   ô   ơ   â   u   ư這只是越南語語音的一部分,剩下的還有元音變形結合的單元音後附輔音韻母、二合元音韻母、二合元音後附輔音韻母、三合元音韻母、三合元音後附輔音韻母。越南語的難點就在發音,想學好越南語,就要踏踏實實的學習越南語語音。
  • 畢業後,如何重新拾起英語學習?
    我本科與研究生學的都是與英語相關的專業,上學期間與畢業後也一直在兼職或全職做著與英語教學培訓相關的工作。雖然沒有接受過TESOL系統學習與培訓,但對英語教學也逐漸產生了更大的熱情,尤其是在成功看到一些學生進步後,我更希望能用自己所學,幫助更多人提升英語水平。在不同的課程中我接觸的大多是學生,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甚至博士都有。但偶爾也曾在課堂上遇到過一些成人學員。
  • 怎麼寫好一篇乾貨文?學會五行寫作框架法立馬就能上手!
    從今年9月份帶寫作班學員開始,發現擺在很多寫作新手面前的一大難題,就是不知道如何列文章框架。今天詳細介紹下五行寫作框架法,學完直接就能用。所謂五行寫作框架,就是通過金、木、水、火、土的定位,來定整篇文章的基調,話不多說,咱直接來學習乾貨!
  • 超實用技巧!一篇PAPER 2文章展開的五種方式
    IB中文講堂 是一個對IB教學和測試進行研究的課題小組,由兩名IB examiner以及一位IB senior examiner組成。作為IB一線教師,第一,常聽聞學生和家長為中文課程學習方向及方法感到困惑,很想把有限的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能為中國IB學生提供幫助,並普及IB中文課程。第二,希望通過此平臺得見學生、家長所關心的實際問題,例如 「哪些學習方式能夠幫助學習」、「評論文章應該怎麼寫」等等,聚焦IB課程學習主體,為大家提供切實的幫助。
  • 保研講座 | 計算機專業研究生如何做科研?聽聽中科院學霸怎麼說 (附機器學習入門指導)
    :自然語言處理,對話系統,多模態表示等👉 以第一作者,共同一作在ACL,AAAI,SIGMOD等CCF A類頂級會議上發表多篇論文👉 DSTC8-AVSD世界冠軍,入選2018年騰訊犀牛鳥精英人才培養計劃👉 本次講座主題:如何從科研小白到發表一篇頂會論文個人主頁:https://feizc.github.io/1.
  • ​「千萬別學英語」----外語學習系列文章乾貨之終結篇
    外語學習系列文章乾貨之30
  • 一看你就會,如何寫好一篇優質推文
    那麼如何去寫一篇優質的推文呢?首先你要先想清楚幾個問題1.你想寫的推文內容是關於什麼?2.你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粉絲?3.這種類型的粉絲怎麼保留?一篇優質文章往往需要一個好的標題去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現在的讀者基本上沒有什麼耐性,所以,你的文章標題必須足夠的吸引讀者的眼神,但是千萬不要做標題黨,如果平臺檢測到你的文章與你的標題內容不符,平臺就會進行限流,這是致命的打擊。如何去寫一個足夠吸引人的標題?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附思維導圖)
    昨天閱讀《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後大呼過癮,一些原始筆錄的方法,解決了我一直以來的困惑。下面我從自身的需求方面整理了以下幾點與大家共享:《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提出,讀書活動要結構化,即: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看似簡單,其實操作起來有很多技巧在其中。
  • 職場乾貨 畢業後的你該何去何從?要如何留在美國?
    UCSD的同學們開學第一周經歷了風暴過後的大水的洗禮,在這還微涼的西海岸,北美職通車聯手華人事業互助會師兄師姐們送來職場乾貨
  • 如何有效進行外貿英語學習?分享幾條實用的方法
    有的外貿從業者就想重新開始外貿英語學習,但是不知道怎麼學起來效率更高。這邊分享幾條方法給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參考。如何高效進行外貿英語學習?要知道外貿英語的側重點在哪裡,才能有針對性地去學。前面也提到,外貿英語的使用場景多是交流和溝通,除了郵件上的往來,面對面或通訊設備對話也是必不可少的。由此可見,如何運用外貿相關知識去表達就是外貿英語學習的側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