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F學術·訪談 | 用影像書寫介入現實(下)

2020-12-22 澎湃新聞

原創 朱文楚 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

IDF學術(IDForum)是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的學術版塊,旨在以寬闊的視野、深度的思考整合與更新紀錄片領域的理論研究成果,以此來伴隨和支持紀錄片創作中的藝術探索與社會實踐。2020年第四屆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將於10月17日-19日在杭州西子湖畔中國美術學院舉行,屆時,IDF學術也將以論壇形式探討年度學術主題。敬請關注。

編者按:讓-米歇爾·付東(Jean-Michel Frodon),法國當代最重要的影評人、電影史家之一,原《電影手冊》主編,1995年起任法國《世界報》電影主編的他共出版近30本專著。曾任教於巴黎一大、巴黎高等師範學院,2010年起加入巴黎政治學院政治藝術學院藝術與政治實驗課程(SPEAP),與布魯諾·拉圖爾(Bruno Latour)教授共同授課,並獲頒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名譽教授。2014年受命為法國國家影視中心(CNC)世界電影基金委員會副主席,現在Slate網主持電影博客。2018年第二屆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對「D20提名」評優單元評委會主席之一——讓-米歇爾·付東先生進行了專訪。本公眾號將分為兩期連載,本期為下期。

 

用影像書寫介入現實

——讓-米歇爾·付東專訪

採訪整理/朱文楚

(影評人、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特約作者)

擁抱紀錄片形式的廣闊可能性

2003年,紀錄片導演王兵憑藉拍攝長達4年之久、時長9小時的《鐵西區》一舉震驚歐洲電影界,在墨西哥城國際現代電影節、法國馬賽紀錄片電影節、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中都獲得了最佳紀錄片獎。在世界舞臺上的卓著聲譽這才慢慢讓王兵也漸漸為國人知曉。此後,帶有他標誌性長鏡頭和現實主義風格的諸多作品,如《和鳳鳴》《無名者》《三姊妹》《瘋愛》《方繡英》等,接連不斷地斬獲大小獎項無數,王兵一時幾乎成為中國紀錄片方面的代表人物。作為當年法國方面發掘王兵的重要「伯樂」之一,讓-米歇爾·付東如今卻想要特別強調,中國紀錄片大可不必局限於王兵的寫實主義。

王兵《鐵西區》 (2003) 海報

自從我們發現王兵之後,他確實成了對於法國紀錄片界非常重要而知名的電影人。在《鐵西區》之後他拍的片都在電影院上映了。但我們現在不覺得所有中國紀錄片都要像王兵的電影,中國的紀錄片和世界上的紀錄片一樣可以幹許多其他事,取全然不同的形式。我們有機會應該慢慢發現其他中國紀錄片,比如《悲兮魔獸》就在法國紀錄片界取得了重要認可。不能簡單地把中國紀錄片概括為王兵,還有很多其他路子可以走。

趙亮的《悲兮魔獸》是一部以環保為題材的實驗紀錄片,以內蒙古烏海地區為背景,描述了當地煤炭企業對草原山川造成了怎樣觸目驚心的環境破壞。影片選取但丁《神曲》中的文本片段勾勒出情節框架,並大量運用「搬演」和「擺拍」的手法再現富有象徵意味的情境,以真實與虛構相融合的詩意手法突顯出汙染之下的「死亡景觀」。對於這類富有想像力的創新形式,付東表現出極大的探索熱情:

趙亮《悲兮魔獸》劇照

我特別有興趣發掘各種中國電影。我知道中國的紀錄作品非常豐富,但我們在法國和歐洲只能看到一小部分。所以我對中國紀錄片有著探究的意圖和很大的好奇心,想對各個方面都探一探,尤其想認識一些陌生的名字。很高興能在這裡與原一男和雷蒙·德帕東(Raymond Depardon)這樣我結識已久的電影人重逢。但更重要、更讓人興奮的,其實是認識我以前沒機會認識的年輕紀錄片人。

紀錄片是一個開放的領域,而且隨著變化,還應該更開放。有些紀錄片開始用動畫來記錄現實,而非逃避現實。可能10年前還不是這樣。中國電影現在和世界有了更開放的聯繫,這個變化很重要。可喜的是,現在紀錄片的各種類型都非常有活力,拍紀錄片的方式也越來越豐富多彩。既有傳統的記錄情境的方式,也有導演幹預更明顯的方式。我很樂於發現紀錄片中活躍著的不同趨勢。

談及大會入選片單中涉及的影片,付東對加拿大女導演安德裡亞·巴斯曼在墨西哥拍攝的紀錄片《浮士德》情有獨鍾:

這部片之前入選坎城電影節時,我已經看過了。很高興它來到了這裡,又可以開心地再看一遍了。它來法國上映時,我還會再去看的。這片子很有趣,因為它就是在我們稱之為紀錄片的東西上做文章。片中的圖像是真真正正的「紀錄」,因為它們是在墨西哥海岸實景拍攝的;但整個敘事是幻想式的,是從現實中升起的幻想。影片玩弄著紀錄片真正的核心,看起來與其他紀錄片完全不同,所以這樣的片子進競賽片真是選對了。這就是你作為評委時,希望看到的紀錄片領域的發展。

安德裡亞·巴斯曼《浮士德》海報

�� 受法國新浪潮運動影響至深的付東,過去曾多次表示新浪潮代表的是一種精神而非只是一個存在於1950年代末的法國文藝運動。它打破既定電影語言,誕生新電影語言,是傳統電影與現代電影的分水嶺。當年,《電影手冊》五虎將,特呂弗、戈達爾、侯麥、克洛德·夏布羅爾、雅克·裡維特,在安德烈·巴贊的《電影手冊》上發表抨擊目前電影業沉悶風氣的文章,呼喚影像紀錄的新革命。如今,付東對紀錄片探索者們再次提出了形式上推陳出新、打破常規的要求,可謂是新浪潮氣象的另一種彰顯。

「把現在屏幕上的這種多樣性保持下去很重要。」付東說。從1922年歷史上第一部紀錄片——羅伯特·弗拉哈迪導演的《北方的納努克》誕生以來,紀錄片已走過了近百年歷史,這一領域相關的理論和學術研究也已狂飆突進,擁抱和認可了現實主義以外的多種美學可能。但無論形式和內容如何變,紀錄片的「核心」——那處於「實際生活」和「被講述生活」之間的交疊處——將始終為影像書寫和藝術表達敞開著自由生長的廣闊平原。

羅伯特·弗拉哈迪《北方的納努克》截幀

「被看到」就是影像生命的延續

2012年,中央美術學院在為阿涅斯·瓦爾達籌辦的回顧展中加入了付東與瓦爾達的會談活動,作為回顧展紀念活動的一部分。兩人在會談中提到了這樣一個有趣的觀點:「圖片和影像如果沒人看就沒有生命。」在某種程度上,影像生於人的目光,也依賴人的目光活下去;在被觀看和被討論中不斷被賦予新的意涵和解讀,是一部紀錄片核心精神得以延續的最好途徑。

2017年2月4日,《五至七時的克萊奧》放映完畢,讓-米歇爾·付東與導演阿涅斯·瓦爾達進行映後交流。(照片:Jean-FrançoisDars)

正因為如此,從1999年到2019年,創刊50年也陪伴讓-米歇爾·付東良久的《電影手冊》已然從激進趨向保守,然而在他看來最重要的,是電影和紀錄片蓬勃發展的大環境,以及為之助力的所有個人和團體。

我離開《電影手冊》至今快十年了。有人認為《電影手冊》日趨保守,我不是什麼反手冊派的,但也很長時間都跟手冊沒關係了,所以對今天的《電影手冊》也說不上有什麼特別的看法。但我想說的是,在法國,電影與評論的活躍關係至關重要。這在綜合大報上如此,在手冊和《正片》這樣歷史悠久的重要雜誌上如此,在現代湧現的新雜誌上也是如此。單這一年裡,法國就多了5種電影雜誌。而且,各種網上的電影評論也很活躍,不是發在網絡雜誌上,就是博客,亦或其他各種形式,這都與電影形成了生機勃勃的關係。這些人彼此之間未必認同,我也常常跟他們意見相左,但這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把這股激情、投入和堅信串了起來。在電影界發生的這一切,當然也關係到在法國蓬勃發展的紀錄片。我覺得有這種大的精神,就是好事,不管這個或那個雜誌的立場和狀況如何。

令付東驚喜的是,同樣方興未艾的「文藝小浪潮」也可見於中國近年的紀錄片領域。相比歐洲,中國的紀錄片觀影群體更加年輕化,嶄露頭角的新紀錄片影人數量也更可觀。

讓-米歇爾·付東(照片:DarkoŠkrobonja)

我非常驚訝於中國拍紀錄片的和看紀錄片的人數。我尤其驚訝於年輕人之多。在西湖紀錄片大會這裡是如此,而一個月之前,我在另一個韓國的紀錄片電影節DMZ上時也如此。那裡有大約150個年輕紀錄片電影人,多數是韓國的,也有來自亞洲其他地區的,來參加討論、研討班,推薦自己的作品。在這樣一個日益令人難以理解的世界,這是非常重要的。

看得出來這次大會很熱烈。我們在大會上看到的優秀作品,特別是那些關於中國的現實境況的作品,讓我們對周圍世界正在發生什麼有了更好的理解,既展現了好的一面,也展現了背後存在的問題。當人們走出電影院、回到生活的時候,這將有助於提升和改善他們與周圍環境的關係。

另外,看看這個評委會裡都是多厲害的人啊:卡梅隆·貝利是最重要的兩個電影節之一——多倫多電影節的領導人;雪美蓮在三個大洲從事令人驚嘆的剪輯工作,同時分享知識,幫助年輕人成長;呂樂是第五代代表性的導演和攝影師;杜海濱是塑造中國電影的紀錄片和劇情片最重要的導演之一。所以,把這些人都召集到評委會裡,這是很了不起的。

2018IDF「D20 評優」提名單元國際評審團

然而,談到當今影視媒介「小屏幕化」的新趨勢,談到科技的變化和對電影與紀錄片攝製所帶來的新挑戰,付東批評道:「小屏幕沒起什麼好作用,甚至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讓事實變糟了。」泛濫的小屏幕視聽產品讓人們集中注意力的時間進一步縮短,人們願意為一個議題投注的耐心、關切與時間也隨之減弱。但另一方面,不可否認,小屏幕無疑也為紀錄片的傳播打開了新的可能性,手機、電腦、iPad的普及讓原本不為人所知的影像記錄得以在更多人的觀看和討論中生生不息。對此付東也辯證地表達了自己的樂觀:

但我很有信心的一點是,無數年輕人仍舊能夠從我們手機和電腦屏幕上流動的圖像,來揭示和獲取更長遠、更深刻的意義。這與圖像尺寸有關,但更主要還是關於時間。更多的時間,「向觀眾要到更多的時間」這種關係,正是紀錄電影領域的重要意義。

正如付東所說,紀錄片是關於「時間」的媒介,它記錄、留存,把流逝的寫入歷史;它索要凝視和思考,用觀眾的時間換取認知的傳播與升華。與此同時,紀錄片也是關於「空間」的媒介,它復刻、再現彼時彼處一個社會空間或自然空間的面貌和靈魂,也在無數觀眾共處一個空間的觀影或交流中凝聚了共識,創造著新知。讓-米歇爾·付東在訪談中向我們強調,作為一種藝術化了的影像書寫,紀錄片「介入現實」的本質讓它近似於一種生長活動的「歷史」,在與過去的互動中塑造了現在,也改變著未來。在這一層意義上,不論是「綿延的事物」、「界的內外」還是「被看到的需要」,最終都指向著同一個美好願景:將廣闊的、離散的人和事隔著時空聯繫在一起,讓尚未交織的交織,讓已然降臨的重新降臨。

(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原標題:《IDF學術·訪談 | 用影像書寫介入現實(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記憶、時間和空間:地方志的個人影像書寫札記
    首先「書寫」,便意味著「作者」,而「影像」則是作者進行書寫的材質和媒介,當前面以「個人」來限定影像的創作,這即反映了影像創作的現實條件,同時又更進一步強調了「書寫」這一行為的現實性及作者的自覺或者說決絕,至於「地方志」則既是這一系列書寫行為的結果,又是其書寫的內容特徵和書寫方式,而對於作者來講則又是一個從自發到自覺不斷成熟的過程。
  • 全球心臟介入影像培訓分中心落戶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
    目前全球心臟介入影像學快速發展,血管內超聲和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技術等冠脈腔內影像學技術指導下的冠脈介入治療可以明顯降低嚴重心血管不良事件,改善患者預後。  2020年5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醫院與國家心血管病中心聯合成立第一家全球心臟介入影像培訓中心,首創了5G技術支持下的線上線下相結合、標準培訓課程與實戰讀圖相結合的培訓模式,為廣大介入醫師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臺,滿足了更多基層患者的診療需求。  近年來,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心內科得到全面快速發展,從手術水平,基礎條件,設施配備等方面走在了前列。
  • 面對世界的苦難:社會學如何介入現實生活?
    所有這些方面,都源自布迪厄始終恪守的「捍衛理性的現實政治」的學術立場,凝結於布迪厄身上所體現的科學、政治和知識分子公民之使命的完美統一的偉大精神。正由於此,在處於轉型時期的中國的情境中,布迪厄關於社會疾苦的研究不僅具有理論價值,而且其中所體現的學術操守和道德關懷,對於當代中國的社會學者來說,無疑更具有某種現實的啟示意義。
  • 【TF-IDF】傳統方法TF-IDF解決短文本相似度問題
    用於存儲每個詞彙的逆文檔頻率;init函數是類初始化函數,用於求解文本集合中的tf和idf變量;get_score函數是獲取一個文本與文本列表中一個文本的tf-idf相似度值;get_documents_score函數是獲取一個文本與文本列表中所有文本的tf-idf相似度值。
  • 第十一次全國醫學影像技術學青年與專業學術大會在冀召開
    為促進我國醫學影像技術學專業與學術的發展,提高專業人員理論、基礎、研究、實踐技能、管理水平,由河北省醫學會、河北省醫學會影像技術學分會主辦,河北省人民醫院承辦,中華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協辦的中華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第十一次全國醫學影像技術學青年與專業學術大會暨中華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學組成立大會暨河北省醫學會影像技術學分會第十八次全體委員會於近日在石家莊拉開帷幕
  • 訪談|高景海:用奮進書寫高校社科聯工作新篇章
    回憶起往事,他不僅對省社科聯人敢於直面問題、勇於自我革新、虛心下問等精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對與省社科聯人共事時結下的深厚情誼念念不忘——山東省社科聯成立60周年系列訪談之十五高景海:用奮進書寫高校社科聯工作新篇章 與省社科聯結緣整整10年,與社科聯聯絡溝通已成為我工作生活的重要部分。
  • 當我在IDF學術 · 論壇時 我在聽什麼?(上)
    本屆論壇學術主題為「後真相時代的影像真實」(Reality of Image in the Post-Truth Era),由學術講座、學者論壇和作者論壇三部分構成。2020年10月16日下午,浙江省廣播電視局與中國美術學院聯合主辦的第四屆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IDF)學術論壇正式開幕。
  • tf-idf practice
    tf1=docword[i,:]/row_sum[i] tf.append(tf1) tf=np.array(tf) return tf def buildIDFMatrix(docword) : column_sum=docword.sum(axis=0) rownum=np.size(docword, 0) idf
  • 嚴肅主題影像書寫:投向少數的凝視
    隨著設備越來越易獲得,傳播渠道越來越多元,影像紀錄正變得越來越「日常」。如今,更加個人化、碎片化的紀錄題材有千千萬萬種,隨著固有界限的模糊,紀錄影像從內容到形式都悄然發生著變化。獨立紀錄片導演米娜用「消解」這個詞概括紀錄影像早已開始並仍在發生的變化。
  • TF-IDF簡介
    tf-idf,英語的全稱叫做 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它是文本挖掘領域的基本技術之一
  • 【文化名家訪談錄】用筆墨書寫千華勝境
    【文化名家訪談錄】用筆墨書寫千華勝境 2020-10-16 10:4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學術的主體性與話語權:華語電影爭論的觀察
    我們不妨重溫此次爭論的參與者呂新雨在2008年的《書寫與遮蔽:影像、傳媒與文化論集》一書的《後記》中的思考:「書寫既是一個敞開同時也是遮蔽的過程。然而,書寫又永遠負擔這一個使命,那就是指向被遮蔽的存在。在這個意義上,對書寫本身的懷疑與反思,正是書寫的動力。」{5}按此思路,我們可以追問:是什麼使得「華語電影」的爭論至今多有「交流」而少有「對話」?什麼是這次爭論「敞開」的問題?
  • 訪談|葛兆光:學術、時勢以及政治關懷
    因內容較長,訪談的其他部分,東方歷史評論公號將另行刊發。)東方歷史評論:我注意到,回顧晚清民國學術和學人的時候,您多次用到「時勢」或「形勢比人強」、這個說法。對這段歷史中的學術,您提出幾個大關節為其要害,其中也說到「時局刺激」。您認為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形勢或時勢,對學術或此前書齋中的學者而言,最關鍵的「勢」的變化何在?
  • 自然語言處理 | TF-IDF原理及示例解析
    在上面的例子中,詞「的」站了總詞頻的 80% 以上,而它對確定網頁的主題幾乎沒有用。我們稱這種詞叫「應刪除詞」(Stopwords),也就是說在度量相關性是不應考慮它們的頻率。在漢語中,應刪除詞還有「是」、「和」、「中」、「地」、「得」等等幾十個。忽略這些應刪除詞後,上述網頁的相似度就變成了0.007,其中「原子能」貢獻了 0.002,「應用」貢獻了 0.005。
  • 漲知識,英文影像報告原來是這樣書寫的!
    醫學影像服務中心擁有500例病例徵象+講座來源:影享國際作者:牛琳如何做一名international radiologist,很多醫生讀的了英文paper,寫的了英文文章,可是卻不一定寫的了英文影像報告。
  • 湖南省婦幼保健與優生優育協會婦產介入醫學專業委員會2020年會在...
    開幕式紅網湘潭縣分站9月21日訊(記者 彭潔)為進一步地推廣婦產介入診療技術,普及「兩癌」篩查之乳腺癌影像檢查的規範化診療應用。9月18日至20日,湖南省婦幼保健與優生優育協會婦產介入醫學專業委員會2020年會暨第四屆婦產介入發展論壇、乳腺影像診斷新進展培訓班在縣婦幼保健院學術廳召開。
  • 共享學術盛宴——濰坊市腫瘤微創介入高峰論壇暨國藥醫療濰坊醫院...
    會議邀請到省內外知名腫瘤專家出席大會,並在愛濰坊新聞客戶端、濰坊傳媒網、今日頭條等多端同步直播,近12萬人在線觀看此次學術盛宴,共同聆聽前沿之聲,共享學術盛宴,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在國家現行的政策支持下,全國範圍內整合醫療服務項目資源,布局專科診療中心、獨立(共建)醫學檢驗中心、醫療洗消中心、家用復健類醫療器械推廣中心等項目,建設創新型醫療服務網絡。搭建全國性、專業化的醫療管理團隊和服務機構,致力於打造成為品牌、專業、高效的醫療服務綜合運營商。
  • 紀錄片《中國》的「靈魂」:闡釋中華文化根脈的影像大歷史
    歷史學家肩負著弘揚歷史、普及歷史、挖掘歷史文化價值、推動歷史與現實結合的重任。隨著時代的進步,新時代的歷史學家需要有新時代的史學擔當,以前用筆書寫歷史,但當影像發展到今天,我們需要用影像著史。我們最為熟悉的影像史學的手段應該就是紀錄片了,用紀錄片的形式呈現歷史、講述歷史,是科技帶來的成果。
  • 廣西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技術培訓班在桂林舉辦
    廣西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技術質控中心、衛健委廣西冠心病介入診療技術培訓基地、廣西冠狀動脈血管內超聲與旋磨技術培訓基地、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西壯族自治區南溪山醫院聯合主辦的「2019年廣西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技術質控中心影像及旋磨技術培訓班」在桂林成功舉辦。
  • TF-IDF原理與實踐
    用統計學語言表達,就是在詞頻的基礎上,要對每個詞分配一個"重要性"權重。最常見的詞("的"、"是"、"在")給予最小的權重,較常見的詞給予較小的權重,較少見的詞給予較大的權重。這個權重叫做"逆文檔頻率"(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縮寫為IDF),它的大小與一個詞的常見程度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