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少將黃烽:《沙家浜》原型之一 政工幹部照樣能徵善戰

2021-03-05 觀八閩



「父輩的旗幟—尋訪福建抗戰老兵」大型系列報導之六

黃烽簡介:1916年出生,福建福安人。1937年考入上海滬江大學學學習。抗戰爆發後,回家鄉教書。1938年參加新四軍,任三支隊六團政治處技術書記、政治處總支書等職。1939年,黃烽與劉飛、夏光等36名傷病員在江蘇常熟陽澄湖與日偽軍周旋,堅持鬥爭。這一段故事被滬劇《蘆蕩火種》和京劇《沙家浜》改編,蜚聲海內外。新中國成立後,任空軍十一師政治委員、福州軍區空軍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等職。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2001年逝世。


黃烽之子黃安翼講述父親的抗戰故事。吳隆重 攝

閩東走出了兩位開國將軍,一位是「老虎團」團長陳挺,另一位就是「政工幹部照樣能徵善戰」的黃烽。「八一」期間,人民網記者在福州空軍茶園山幹休所採訪了黃烽將軍夫人、98歲抗戰老兵楊平及其子黃安翼。

在楊平的回憶中,黃烽是「大知識分子,很有修養」,同時文武雙全,一樣指揮隊伍打勝仗。因為這個,他們相識、相知、相愛於新四軍高郵抗日根據地。

而在黃安翼的講述中,父親和那個時代千千萬萬的進步青年一樣,以滿腔熱血投身抗日救國洪流。黃烽出生於福安一個古老的書香門第,抗戰爆發後,立即從就讀的上海滬江大學回到家鄉,準備參加新四軍。


黃烽在上海滬江大學上學時的老照片。吳隆重 翻拍

黃安翼說,當時葉飛領導的閩東紅軍獨立師改編為新四軍三支隊六團,大部隊已經北上。黃烽拿著地下黨員姐姐的一封介紹信,來到位於福州安民巷的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向辦事處主任範式人報到。在範式人的介紹下,隨軍部特務營二連北上,後被分配到葉飛的六團從事黨務工作,從此開始戎馬生涯。

1939年,六團以「江南抗日義勇軍」的番號(簡稱「江抗」)東進常熟等地,橫掃「日偽頑」( 1、日軍;2、偽軍,即投降並協助日本軍隊進行軍事活動的中國軍隊;3、頑軍,即頑固執行反共政策的國民黨軍隊。)據點。9月下旬,部隊奉命西撤,留在後方醫院治療的傷病員劉飛、夏光、黃烽等36人,在惡劣的環境下,得到當地地下黨組織與革命群眾的協助與掩護,在陽澄湖一帶,與「掃蕩」的日偽軍鬥智鬥勇,堅持鬥爭。黃烽當時任六團政治處總支書,他時常召開支部會議,找骨幹談話,樹立傷病員的信心,依靠群眾,與日偽軍周旋。這幾十名傷病員,後來成為「新江抗」與新四軍六師十八旅的骨幹力量。


抗戰時期黃烽(右一)與戰友在一起。吳隆重 翻拍

黃安翼對人民網記者說,36名傷病員的故事,後來被改編成滬劇《蘆蕩火種》與京劇《沙家浜》,特別是後者,成為八個「樣板戲」之一,名揚海內外。黃安翼說,《沙家浜》中的「十八棵青松」,指的就是這批傷病員,父親則是劇中「指導員郭建光」的原型之一。

在黃安翼的記憶中,父親對這一段歷史很少提及,他覺得這是他的份內之事,不值得宣揚。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媒體的挖掘報導,才「真相大白」,原來大名鼎鼎的《沙家浜》原型之一黃烽將軍就在福州。

黃安翼說,父親的經歷對他們兄弟姐妹影響非常大,可謂「言傳身教」,教育孩子不搞特殊化,認真做事,踏實做人。


點擊閱讀原文,內容更精彩↘↘

相關焦點

  • 沙家浜"18棵青松"原型僅剩1人 稱阿慶嫂無原型
    9月24日,「忠救軍」司令胡肇漢(《沙家浜》中胡傳魁原型)又集合3000餘人與「江抗」3000戰士在九裡河一帶激戰一晝夜。之後,「江抗」奉命轉移到江陰馬鎮湖塘裡,突遭「忠救軍」側擊,「江抗」副團長吳焜犧牲,多人受傷,其中年紀最小的吳志勤右腿受傷嚴重。為了保存有生力量,「江抗」再次西撤。吳志勤等傷員就在常熟陽澄湖畔的後方醫院留下養傷。
  • 袁姓威武:開國將軍十一位,兩位中將,九位少將!他們都是誰?
    小編最近幾天在研究我們袁姓的開國將軍,發現袁姓可不只是袁世凱、袁紹,我們袁姓開國將軍也非常優秀,有兩位開國中將,九位開國少將。那麼他們是誰呢?有沒有您的老鄉?帶著疑問,小編一一和你道來。一、袁子欽,中將軍銜,1908年出生於福建省龍巖上杭縣人。有「儒將」的美譽,曾任解放軍第六十軍政委、志願軍第三兵團軍政委。
  • 餘姓開國將軍,湖南人最長壽,曾任武漢軍區空軍政委!
    筆者注意到,餘姓總計有十四位開國將軍,最長壽的是我們湖南人,他曾任武漢軍區空軍政委!那麼這位湖南人是誰呢?他便是餘非。餘非少將,出生於我國的長壽地區湖南岳陽,比如,長壽鎮三位開國中將,方強、張震兩位是百歲開國中將,劉志堅中將(1912年-2006年)享年95歲。
  • 看一看我們的開國將帥,有多少人是黃埔軍校畢業的?
    大家都知道,黃埔軍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被譽為國共兩黨將帥的搖籃,培養了許多能徵善戰的革命將領,為東徵、北伐和抗戰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今天秀才就和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我們的開國將帥,有多少人是黃埔軍校畢業的?
  • 昨天,醫院傳來噩耗,又一位開國少將離世!網友:歷史會永遠銘記
    昨天,醫院傳來了一個噩耗,中國「開國少將、原廣州軍區後勤部副政委」高先貴將軍逝世,享年106歲!昨天,醫院傳來噩耗,又一位開國少將離世!1964年,高先貴以廣州軍區後勤副政治委員的身份,被授予「少將軍銜」!這幾年,隨著解放軍老一輩「開國將軍」的逐漸凋零,人數已越來越少,十多天前,「開國少將」、電影英雄兒女王主任原型,15歲即參加工農紅軍的王直將軍,也與世長辭,讓人無限悲痛。
  • 建國後我國工兵的始祖,一生因犯錯被八次降職,卻依舊成開國將軍
    然而所有當過李雲龍首長的人都對他又愛又恨,因為他不僅能打仗,還能惹麻煩。為此,他曾三四次被上級批評,被降職,甚至有一次竟被貶成了被服廠廠長。而在我國的開國將軍中,也有一位與他有著相同經歷的將軍,他便是王耀南將軍。王耀南出生於1911年,江西萍鄉人。
  • 一場基層政工幹部的能力突圍:政工幹部的戰位在哪裡?
    在該團,這一長期被軍事幹部「全包」的獎項,第一次有政工幹部獲得。合成營軍官編組作業表現突出、在全團示範連防禦課目、連屬專業均完成定級考評……這一讓大家心服口服的成績單,是張濤能獲評的理由。「近年來,演訓活動頻次增多,不論環境還是條件,都越來越趨近實戰化。同軍事幹部一樣,政工幹部的舞臺也越來越大。」
  • 在開國將帥中,第一位去世的元帥、大將、中將、少將分別是誰?
    那麼在這些將帥中,第一位去世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分別是誰呢?第一位逝世的元帥新中國的開國十大元帥,我們都很熟悉,第一位逝世的元帥是羅榮桓元帥。羅榮桓元帥,是十大元帥中唯一一個和主席一生共事的元帥。而且在他去世後,主席還為他寫了悼詩。
  • 從秘密戰線走出的開國少將姜鍾逝世,開國將星僅剩10顆!
    「開國將帥」目前尚存10人: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均已過世,10名健在者均為少將,他們基本都是在紅軍時期就參加革命,平均年齡已近百歲。【編輯/王梅梅 統籌/劉姝蓉】今日,大白新聞獨家獲悉,開國少將、原總參謀部三部部長姜鍾於2019年9月29日8時20分逝世,享年101歲。據悉,姜鍾曾在隱蔽戰線長期從事機要情報工作。
  • 開國中將王近山從「王瘋子」向「吳下阿蒙」的蛻變!
    王近山是共和國開國中將,也是電視劇《亮劍》主角李雲龍的原型之一,正如電視劇中的李雲龍一樣,王近山將軍打起仗來也是勇猛無比,完全是一副拼命三郎的姿態。 不久,在129師召開的一次團級幹部以上參加的會議上,劉伯承看著頭上依然掛著傷痕的王近山,靈機一動,決定以此為契機,向廣大指戰員們講授一次為將帶兵打戰之道。
  • 他是我國唯一外籍開國將軍,有雙重國籍,在兩國同時獲少將軍銜!
    1955年-1964年,我國第一次授銜的軍官,有1614人被授予將官軍銜,統稱為開國將帥中,其中有兩個人顯得特別突出。第一個是李貞,她是當時唯一的女將軍;另一個是洪水,他是唯一的外籍將軍。洪水是我國唯一外籍開國將軍,有雙重國籍,在中越兩國同時獲少將軍銜,得到兩國人民的尊敬!
  • 這名開國少將,有一個特殊身份,在開國將帥中堪稱獨一無二
    1955年,我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共有798位將領被授予少將軍銜。看到這,有人會說,你這個小編就會瞎扯,開國少將,總共有1360名,你怎麼說只有798位呢?聽小編接著說,1955年,是只有798位。1958年,又給8人授予少將軍銜。
  • 贛州籍開國少將楊思祿逝世!
    2020年11月18日一則令人悲慟的噩耗傳來贛州於都籍開國少將原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空軍原顧問楊思祿在北京逝世享年104歲楊思祿將軍的離去意味著在世的開國少將又少一員
  • 開國少將熊應堂的兩個兒子,為何一個被批槍決,一個判處死緩?
    今天我們要講的熊北平和熊紫平,就是其中之一。說起熊北平和熊紫平,想必大多數人都有些陌生,但他的父親熊應堂,卻是赫赫有名的開國少將1955年授銜,熊應堂被授予開國少將,後來官至浙江省的第三號人物,可謂是無比顯赫。雖然身居高位,但熊將軍卻仍然保持黨員本色,生活樸素節儉,從不鋪張浪費。但他的兩個兒子熊北平、熊紫平,卻沒有學到父一輩的優良品質,反而生活腐化,走上了犯罪這條不歸路。
  • 第一個去世的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是誰?多少歲了?
    那麼在這些開國將軍中,最早逝世的將帥都有誰呢? 他曾指揮和領導過遼瀋戰役,還是東北地區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為解放東北立下了赫赫戰功。1963年,羅帥在北京逝世,終年61歲。
  • 山西省政工幹部培訓班在西南大學舉辦
    2018年9月3日至8日,由山西省政研會秘書處組織的山西省政工幹部培訓班在重慶西南大學成功舉辦。培訓班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貫徹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落實五項使命任務,研究探討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進創新,全面提升政工幹部隊伍素質,激勵廣大政工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為做好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持。
  • 開國少將的兩個兒子,為什麼都被判處死刑
    1979年11月14日下午,浙江杭州的各界幹部、群眾6000多人參加了杭州中院舉行的一個公判大會。在會上,審判長用洪亮的聲音宣讀對以熊紫平、熊北平為首的犯罪團夥進行了宣判,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判處熊紫平死刑,立即執行;判處熊北平死刑,緩期兩年執行。當審判長完宣布對熊紫平、熊北平的判決之後,臺下了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隨後,熊紫平被五花大綁,押赴刑場,執行槍決。
  • 開國少將黎原,47軍一年調離三任師長只為他
    共產黨開國少將黎原原名關俊彥,是一位智勇雙全的解放軍戰將。1951年黎原所在的解放軍47軍入朝作戰時,為了適應抗美援朝作戰的需,47軍軍長曹裡懷、政委周赤萍經過反覆考慮,決定由黎原擔任140師師長。但黎原剛剛由140師418團團長升任140師參謀長不久,為了給黎原挪出師長位置,47軍在一年裡調離了140師三任師長。
  • 楊姓威武,1955年開國將軍竟然這麼多,個個英姿雄發!
    三,楊志成上將 楊志成,貴州省三穗縣人,他是貴州省唯一一位開國上將,也是僅有的幾位參加過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的開國上將之一。 楊姓開國中將三人 一、楊秀山中將,原名楊木森,湖北省沔陽縣人(現仙桃市洪湖市),1955年副軍級幹部之中,幾乎所有人都被授予少將、大校,僅有一個人例外,此人被授予中將,他也由此成為全軍唯一一個授予中將的副軍級幹部,1955年,他的軍職是西北軍區第二副軍長。
  • 楊姓開國將軍各省分布:楊姓人口第一大省四川,為何排名較後?
    1961年晉升為少將。 四:山西唯一的楊姓開國將軍,晉升少將 1、楊文安,原名楊輅。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人。1937年參軍,解放後曾任高炮指揮部參謀長、副司令員。1961年晉升為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