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後我國工兵的始祖,一生因犯錯被八次降職,卻依舊成開國將軍

2020-12-16 包子君盤點

看過《亮劍》的人都清楚,李雲龍是一位十分有個性,有吸引力個角色。他在打仗上是一把好手,什麼大仗,惡仗都敢打,而且腦瓜子機靈,會用意想不到的辦法解決戰場上的問題。然而所有當過李雲龍首長的人都對他又愛又恨,因為他不僅能打仗,還能惹麻煩。為此,他曾三四次被上級批評,被降職,甚至有一次竟被貶成了被服廠廠長。而在我國的開國將軍中,也有一位與他有著相同經歷的將軍,他便是王耀南將軍。

王耀南出生於1911年,江西萍鄉人。他的家中世代生產鞭炮,因此王耀南將軍很小的時候就與火藥打交道,對火藥的習性可是一清二楚,在1930年參加革命後,便在部隊中展露頭角,成為我黨鼎鼎有名的爆破專家。

在1933年紅軍攻打沙縣時,就由王耀南將軍對沙縣城牆進行爆破。在經過觀察後,王耀南將軍便計上心來,他通過設計,在爆破後飛濺的磚石全部炸入城中,這給守城的敵人造成了巨大傷亡。而紅軍也借著這一機會將沙縣一舉拿下,可以說此次攻破沙縣,王耀南功不可沒。

王耀南雖然能徵善戰,但也能惹麻煩。在他從軍的生涯中,曾八次被降職,這可比李雲龍還厲害呢。第一次因為紅軍改編,他不服從命令,便由副營級降為班長;第二次是在中共七大上,因軍事觀點問題再次從副營級降為排長;第三次是在湖南,他竟敢同上級委派的特派員發生矛盾,從師級幹部降為夥夫,第四次是在攻打梅關的戰役中,他竟然將軍校中的軍官學員編為敢死隊,帶頭衝鋒,雖然取得勝利,但致使我軍幹部受到嚴重的損失,就連當時的指揮官林彪都破口大罵,打的什麼狗屁勝仗。因此王耀南又從軍校學員隊排長降為排副。

第五次在紅軍隊伍於遵義回合後,他被從師級科員降為連長。第六次則是在百團大戰中,因為犯了錯誤還不承認,甚至與上級發生衝突,便被從司令員降為營級的武裝部長,一下子掉了五級。之後在解放戰爭中,他因反對土改,從軍長降為旅級的司令員。最後一次則是在建國後,由於軍隊整編他從軍團級幹部降為軍級幹部。

然而,這並沒有掩蓋王耀南將軍的戰功,他在1955年授銜儀式上依舊被授予少將軍銜,並在之後成為我國工兵的主要創始人之一。1984年,王耀南將軍病逝,他的遺體全部捐獻給醫學部門,以供醫療研究。

相關焦點

  • 五位建國後非正常死亡的開國將軍
    《木蘭詩》中有這樣一句詩句,「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意思是:將士們經過無數次的戰鬥,有些犧牲了,有的十年後得勝而歸。在抗日戰爭和歷次的國內革命戰爭中,有無數的革命先輩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當中有的為國捐軀有的在戰火中迎來了新中國的建立。
  • 建國後第一位因意外去世的開國將軍,在青島釣魚時不幸被海浪捲走
    1955年,中央舉行了盛大的授銜儀式,授銜的開國將軍達上千人。802人被授予少將軍銜,他也是其中之一。沒想到,他卻成了建國後第一個因事故罹難的開國將軍。邱蔚,湖南瀏陽石港鄉邱家老屋人,於1913年出生。16歲時加入中國工農紅軍,三年後入黨。
  • 何人8次降職仍授開國少將 紅軍時即獲"免死牌"
    核心提示:雖然他(王耀南)資格老,戰功卓著,傷痕累累,可能因工兵是個輔助兵種,也可能因他文化較低,剛直暴烈,8次降職。1955年9月,授銜時他只是一名少將,但他獲得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 楊姓開國將軍各省分布:楊姓人口第一大省四川,為何排名較後?
    根據我國人口統計,楊姓有4000多萬人口,其中四川是楊姓最多的省份,有380多萬,又是十大將軍省份,可四川楊姓開國將軍少的可憐,這是為什麼呢?這裡江西老徐將楊姓開國將軍的籍貫,出生年月,建國後的職務,參軍時間分享,以饗讀者。
  • 他是最年輕的開國將軍,建國之後卻叛國出逃,毛主席送了4個字!
    很多人都以為吳忠將軍是我國開國將軍中年紀最小的,一開始筆者也是這麼認為的,後來翻看歷史記錄,發現吳忠將軍並不是最年輕的,還有一位叫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的將軍,在1955年授勳時年僅32歲,這麼看來他才是最年輕的將軍。然而,在如今,我們幾乎沒有聽過這位將軍的消息,這又是為何呢?
  • 他是農民開國將軍,急流勇退,建國後回鄉務農29年
    戰場勝利後,不在乎自己的功績,心甘情願的回歸農田成為農民,這一做就是二十九年,更有著"農民開國少將"的稱號,他是誰呢?正文或許你曾聽過他的名字——甘祖昌,在當時,像這樣的名字,一般都是父輩將希望祖國昌盛的願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聽上去沒有什麼特別的。
  • 戰功赫赫的開國將軍,建國後被破例授中將軍銜,他卻主動要求降級
    今天我們要為大家帶來的內容是一個開國將軍的故事。我們都知道我們的國家在經歷進一個世紀的戰火以後,很多的革命先烈為了國家的獨立,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安寧的幸福生活,有很多的將軍槍林彈雨中雖然身上傷痕累累,但是也福大命大,僥倖存活下來了。
  • 楊姓威武,1955年開國將軍竟然這麼多,個個英姿雄發!
    來源:微拍號 ;編輯:懿旻 謹以此文,緬懷開國將軍。由於隨時間的推移,有一些區劃發生變化,為此江西老徐將楊姓開國將軍信息重新進行了整理,如有紕漏歡迎大家留言補充,謝謝! 楊姓出自姬姓。周成王那時封弟弟叔虞於唐,人稱唐叔虞。
  • 陳姓開國將軍大全:江西人最多,其次是湖北,其中百歲將軍四人!
    陳姓得姓可追溯到西周建國初期,周武王滅商後追封前代君主後人媯滿於陳國,屬於以國為氏,此支陳氏為中華陳氏之主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在1614位開國將軍中,陳姓是從元帥到少將都有的姓氏。陳姓有61位開國將軍,這些陳姓將軍中,江西人最多有12位,其次是湖北有11人,第三是四川有八位陳姓開國將軍,筆者注意到:61位陳姓開國將軍,其中四位是百歲將軍,還有一位100歲健在的陳姓開國將軍——他就是來自江蘇宿遷的陳紹昆少將。江西——12位陳姓開國將軍,全國最多!
  • 曾姓開國將軍大全:江西最多,即便湖南加上湖北和安徽都不敵!
    建國後,志願軍軍副政治委員,軍政治委員,江蘇軍區第二政治委員,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副政治委員。 三、曾光明 少將, 1917出生,江西省吉安縣油田鄉路西村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建國後曾任南疆軍區第一副政治委員、司令員。
  • 他是我國唯一外籍開國將軍,有雙重國籍,在兩國同時獲少將軍銜!
    1955年-1964年,我國第一次授銜的軍官,有1614人被授予將官軍銜,統稱為開國將帥中,其中有兩個人顯得特別突出。第一個是李貞,她是當時唯一的女將軍;另一個是洪水,他是唯一的外籍將軍。洪水是我國唯一外籍開國將軍,有雙重國籍,在中越兩國同時獲少將軍銜,得到兩國人民的尊敬!
  • 袁姓威武:開國將軍十一位,兩位中將,九位少將!他們都是誰?
    其實文化好比一塊地,收割了一茬麥子後,懂得及時施肥才會有下一個季度豐收。前人留下來的財,精神也罷,都會給出我們以庇蔭、厚愛。但財產會花光的,而精神不去繼承與發揚,也會一代代失傳。袁姓威武:開國將軍十一位,兩位中將,九位少將!他們都是誰?
  • 李姓、開國將軍第二大姓氏:110位開國將軍中,五人活過100歲!
    李姓,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王者多達60餘人,先後建立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後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順等政權,是我國人口第二大姓,開國將軍姓氏排名,李姓也是第二,有110位開國將軍。其實李姓開國將軍姓氏排名在1955年的時候是排第一,不過在1955年後,李姓僅有38人晉升為少將,而張姓有49人晉升為少將軍銜,就這樣,開國將軍姓氏排名下調到第二。李姓、開國將軍第二大姓氏:110位開國將軍中,五人活過100歲!李姓五位百歲開國將軍分布在四個省份,山東籍最多,有兩位。
  • 建國後,劉亞樓將軍收到一封信,後來直接大怒回家,發生了什麼?
    劉亞樓是一個非常令人敬佩的開國將領,他是一個嚴肅認真的人,做事的時候一絲不苟,從來都不搞什麼特殊待遇,因為劉亞樓將軍認為,一個將領必須以身作則,從各個方面為大家樹立好榜樣。正是因為這種嚴謹的行事作風,劉亞樓將軍在戰爭時期,為革命組織立下了赫赫戰功,最後成了新中國的開國將領,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開國將領都可以享受一些相對特殊的待遇,這也是功臣們應該得到的回報。但是劉亞樓卻不願意享受什麼特殊權益,他認為自己在戰爭時期,之所以能夠立下那麼多的功勞,全是因為手下的戰士浴血奮戰,單靠他自己的話,根本做不了那麼多的事情。
  • 揭秘建國後敢擁兵「反叛」且不倒的開國將軍
    本文摘自:《開國戰將》,作者:吳東峰,出版:當代中國出版社  「回來喲,孩子——」這聲音在延河之濱迴蕩。  自從在紅軍中「清算張國燾路線」後,他們的名字都被列為重點。他們想不通,但批判鬥爭步步升級,只得經常結伴聚集在這片棗林下喝酒解悶,發牢騷……夜深了,藉助酒力,這裡誕生了一個曾經震驚整個陝甘寧邊區的密謀:在延安待不下去了,還不如回老根據地再幹一場,叫他們看看我們究竟是真革命、假革命,還是反革命!
  • 劉姓百歲開國將軍三人:四川、山東均一位!另一位103歲的健在!
    劉姓百歲開國將軍三人:四川、山東均一位!另一位103歲的健在!本文由將軍瓷板畫定製平臺「微拍號」授權「江西老徐說歷史」發布,禁止轉載,侵權必究!劉姓是我國人口大姓,有7000多萬人口。第二位就是來自山東,山東也是我國的將軍省,山東位列第七大將軍省,走出了孔慶德、劉興元、孫繼先等3位開國中將,李耀文、仲曦東、劉振華等86位開國少將和晉升少將,東籍將軍大多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參加革命的老八路,來自壽光、榮成、牟平、文登等49個市縣。
  • 厲害了,山西唯一楊姓開國將軍來自運城市,曾任空軍某部副司令員
    在當時,空軍高炮指揮所肩負起防空重任,高炮指揮所就是空軍防空兵指揮所,其作用是實施作戰指揮而開設的指揮所,有一位楊姓開國將軍非常了不起,曾擔任過空軍高射炮指揮所(防空兵指揮所)副司令員,他就是山西唯一的楊姓開國將軍楊文安少將。
  • 名字霸氣的六位開國上將,成就很大,後兩位是主席親自改名
    建國後,李天佑是廣州軍區第一副司令員,還當過代司令員,副總參謀長。第二位,楊得志這個名字好,「少年不得志,走馬遊新市」,自古以來,很多人鬱郁不得志,而楊得志卻很「得志」。其實楊得志本來叫楊敬堂,參加革命後哥哥給他改名叫楊得志,哥哥為革命而犧牲了,這個名字卻護佑楊得志一生。
  • 第一個去世的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是誰?多少歲了?
    只不過在我國近代歷史上,因為戰爭,很多無辜的人也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這時期很多英雄戰了起來,他們願意為國家、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最終才得以建立起了新中國。 建國後,國家也沒有忘記這些英雄所做的貢獻,1955年舉行了授銜儀式,對那些有突出貢獻的英雄們進行了授銜,共有一千多位將領被授予了軍銜。那麼在這些開國將軍中,最早逝世的將帥都有誰呢?
  • 擔任過海陸空三軍司令的開國將軍,一生創下無數「第一」
    就是海軍副政委、開國中將劉道生。劉道生1915年生於湖南茶陵縣,15歲就參加了紅軍,以敢想敢幹、敢打敢拼著稱,一生中創下過很多次「第一」。1940年,八路軍發起著名的「百團大戰」,劉道生率部參加。根據上級指示,劉道生起初將部隊分成若干小隊,晝伏夜出,不正面接觸,破壞敵人鐵路、公路,突襲敵人碉堡。日寇被劉道生折磨得精神錯亂,龜縮在工事裡不敢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