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 算盤(圖)

2020-12-17 網易新聞
東漢數學家徐嶽所著《數術記遺》明確記載:「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

  「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除二,四去六進一……」這首珠算口訣曾經為多少人熟悉。歷經1800多年漫長歲月,珠算以簡便的計算工具和獨特的數理內涵,被譽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機」「中國第五大發明」。

  2013年12月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

非物質文化遺產

政府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在亞塞拜然巴庫通過決議,將珠算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隨著珠算申遺成功,一些年代久遠的

算盤

成為文物收藏的新寵。

  目前發現最早的算珠是西周的陶算珠。東漢數學家徐嶽所著《數術記遺》中明確記載:「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北周數學家甄鸞對這段文字注釋稱:「刻板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滯珠,中間一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與下四珠色別,其上別色之珠當五,其下四珠,珠各當一。」可見這種算板已經具備了算盤的雛形。至唐代,算盤已出現在詩、詞、歌、賦之中。在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畫卷最左端,繪有「趙太丞家」的藥鋪桌子上就放著一架算盤,這是算盤最早的圖形資料。從明代中期以後,算盤始傳入朝鮮、日本和東南亞國家,並流傳到世界各地。

  收藏年代久遠的算盤。明代算盤橫梁上面開有木榫、圓角,並配有抽屜底板;清代算盤一般多為紅木材質,橫梁上鐵質的掛壁提梁是那個時期的明顯特徵;民國時期,各種各樣材質的算盤多了起來,且工藝日趨精緻。現在,清代以前的算盤非常罕見,流傳至今的多為清代和民國時期的算盤。

  收藏特殊材質的算盤。算盤按算珠和邊框材料可分為金、銀、銅、鐵、錫、瓷、玉、竹、木、象牙、水晶、大理石等;按算檔材料可分為不鏽鋼、藤、牛筋、鐵、紅木、銀、銅、鋁、紅珊瑚等。算盤的材質越好價值越高。比如象牙算盤比木製算盤價值高,貴金屬製成的算盤價值就更高了。算盤串珠用的「檔子」也有高低之分,比較珍貴的算盤配有牛筋檔,藏市罕見,其價值日漸不菲。

  算盤的價值還可以從工藝製作上來辨別。比如一隻清代的紅木算盤,沒釘子、不上漆,完全用木榫連接,這樣的算盤比一般的紅木算盤貴重。如果收藏木質算盤,尤以紫檀、紅木和花梨木製品為上乘,具有很強的升值潛力。2010年,一把海南黃花梨算盤拍賣成交價達到16.8萬元;2011年8月,北京中嘉拍賣會上,一把清代碧玉算盤拍出160萬元,創造國內算盤收藏市場最高價紀錄。

  收藏有顯著結構特色的算盤。算盤的檔數通常都是7、9、11、15、17、25等奇數,一些特別用途的偶數檔算盤尤為罕見,身價要高過奇數檔的普通算盤。再如小巧玲瓏的袖珍算盤,特大的21檔以上的算盤,木框周圍有銅包角且雕花或刻有詩文的算盤,既增添了算盤的審美情趣,又豐富了它的文化內涵,這些算盤存世量少,比較難得。

  此外,一些如圓形、扇形、拱形、筒形、八卦、九宮、階梯、雙珠、箱形、圓柱形、寶塔形、摺疊式等造型奇特的異形算盤,製作工藝細膩考究,清秀雅致,妙趣橫生,皆為算盤之珍品,備受藏家追捧和喜愛。

  劉善文

本文來源:山西新聞網-山西日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算盤的「前世今生」這種快被人們遺忘的祖先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這是賈迎春為《紅樓夢》算盤所作的一個生動的謎語。英國學者李約瑟說:「算盤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這是對中國算盤的最高評價。現存最早的算盤是公元1444年中國製造的7珠25級算盤(第15級缺失)。我國最早記述算盤的書籍叫《魁本對相四言雜字》,被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收藏。
  • 算盤是何時發明的,珠算又經歷了怎樣的發展,古代考試是否考數學
    在一般的古代或者是近代影視劇作品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人們熟練地撥著算盤上的算子進行計算的畫面,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珠算這一凝結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在東方世界具有極高使用價值的先進計算方法,早已退出了日常社會的使用,但是作為邏輯訓練的要素,卻成為了各大培訓機構的宣傳重點。
  • 傳統算盤為何是上二下五珠?珠算口訣是啥
    珠算是以算盤為工具進行數字計算的一種方法,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現在人們在進行數字計算的時候,基本上會使用計算器,已經很少有人會使用算盤了,下面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算盤的結構吧!201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在亞塞拜然巴庫通過決議,正式將中國珠算項目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珠算是以算盤為工具進行數字計算的一種方法,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伴隨中國人經歷了1800多年的漫長歲月。
  • 這個神器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孔子被認定為發明人,當了祖師爺
    說孔子是算盤的始祖其實有些牽強,因為無論是算盤的始祖,還是算盤的形成,孔子都沒有在算盤中發揮重大作用。但是孔子和孔子承受不了這個偉大的名聲,所以算盤業界強行認可這位大師,以促進算盤的推廣和普及,畢竟,孔子一直被公認為中華民族的聖人,最神聖的老師,並廣受尊敬,在封建時代,如果你說算盤是孔子發明的,那麼算盤很快就會被人們所接受和普及,因此,孔子是優秀的教育產品廣告代言人。
  • 考上大學的金融生,送個算盤給她,有什麼涵義?
    目前我們算盤,是在算籌的基礎上發明出來的,是現知最古老的計算工具之一,在阿拉伯數字發明之前是全世界最廣泛使用的計算工具。珠算伴隨中國人經歷了1800多年的漫長歲月,被譽為我國第五大發明,被百姓稱為「旺鋪之寶」。
  • 古代中國科技水平有多高 先看看數學十大發明
    眾所周知,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並列為中國的 「四大發明」,它已經成為中華文明的一種標誌。但也毋庸置疑,我國古代的重要發明創造遠不止於此。古代中國人還有哪些重要的科技發明創造呢?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編寫的《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一書詳細地回答了這一問題。
  • 品穀雨茶,聊中國第五大發明——二十四節氣
    中國的四大發明,大家耳熟能詳。那麼,你知道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嗎?今天,咱們就喝著沁人的穀雨茶,就著眼前這繁花綠葉,聊聊中國的第五大發明——二十四節氣。當然,如果你還能聽到窗外有布穀鳥的鳴叫,那就更應景了!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耕社會,為了準確合理安排農事活動,就根據太陽運行發明了二十四節氣。
  • 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領先世界600年,卻被說成滅國神器
    蘇頌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君子,待人接物,寬厚大氣。宰相富弼讚許:「蘇子容有古君子之風」。熙寧九年(1076),蘇杭地區發生災荒。宋神宗派人選時,表態:蘇頌仁厚,一定能安撫好吳人。他主持發明的「水運儀象臺」被贊為「世界時鐘鼻祖」,更被譽為「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這個儀器高12米,寬7米,分三層。上層是觀察天體的渾儀;中層是演示天象的渾象;下層是可以隨天體運動報時的「時鐘」,到點有木人自動敲鐘、擊鼓、搖鈴。
  • 【圖說新聞】算盤一響 黃金萬兩
    圓形掛屏算盤。算盤,是我國古老的手動操作計算輔助工具,迄今已有260多年的歷史。它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發明,素有「算盤一響,黃金萬兩」一說。在阿拉伯數字出現前,算盤是世界廣為使用的計算工具。在黔江算盤收藏愛好者鄭江波家中,就收藏有我國各個時期的算盤。近日,記者來到鄭江波家中,一睹它們的風採。
  • 以圖證史2:西臺鐵器文明子虛烏有,鋼鐵是中華文明第五大發明之三
    以圖證史2:西臺鐵器文明子虛烏有,鋼鐵是中華文明第五大發明 拙書稿《歷史的陰謀——從希臘出發追索西方虛構歷史》新四片段 之三 PART
  • 算盤是羅馬人首創?百度慶祝中國珠算申遺成功五周年
    上面是新聞裡常見的簡要介紹。為什麼是黃山市?背後其實有位中國大數學家,數學教育家程大位。 《中國古代數學簡史》評道:「《算法統宗》的編成及其廣泛流傳,標誌著由籌算到珠算這一轉變的完成。
  • 「二十四節氣」在國際氣象界,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第十一屆常會於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會議中心召開。11月30日下午委員會經過評審,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傳承千年的算盤依舊被撥得響亮
    8月8日是世界珠算日,因為阿拉伯數字「8」形似算珠相疊,數字的讀音又與算盤被操作時發出的噼啪聲類似。不少以珠算為話題的電視節目應景而出,昨晚,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推出短片 《珠算———影響世界的珠子》,梳理了中國珠算的文化發展脈絡與國際影響力。
  • ...想一萬年》: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創造繪本,見證古代發明的偉大和神奇
    團品:奇思妙想一萬年適合年齡:5—12歲這套書是國內首套以「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和創造」為主題的知識繪本,也是對中國古代偉大科技的一次認定和普及的科普作品。另外,書中還贈送一張4開大的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總圖(寬570MM*高420MM),涵蓋88項成果,中國古代發明創造一目了然,全書適合5—12歲的小讀者閱讀。
  • 2015年12月英語六級翻譯預測範文:算盤
    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算盤(abacus)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發明
  • 古代沒有計算機都是怎麼算數的,有幾個人,還記得算盤怎麼打
    可是在古代沒有計算機,他們是怎麼算數的呢?01結繩、刻契從史料記載來看,中國最原始的計數方法是結繩。算籌的計算方法其實和算盤很像,而且算籌採用的就是現在的十進位。更神奇的事情是,早在2000多年前算籌時期,中國就已經有了乘法了,我們不得不欽佩古人的智慧。
  • 十大改變世界的中國發明,你忽視了幾個?
    今天給大家分享十個改變世界的中國發明第一個 算盤算盤作為一種計數工具,起源於公元100年的中國,不斷改進後,現在由木製框架和固定的木棍組成,每一木棍上面都有小珠,一顆小珠代表著10的價值尺度。但是,自從計算器被發明以後,算盤就很少用於計數了第二個 冰淇淋冰淇淋是享譽全世界的美味,有證據證明,在公元200年,最早的冰淇淋其實是中國人用一種牛奶和大米的冷凍混合物,馬可波羅把這種冷凍食品的製作方法帶回了歐洲,自此廣為傳播。
  • 祖衝之算圓周率時,算盤還沒被發明,他用了何種方法計算出的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中國算術史》一書,作者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世界上第一個將圓周率精確到七位的,就是我國祖衝之,直到一千年以後,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和法國數學家維葉特兩人才將圓周率後七位給算出來,證明了祖衝之算出的圓周率是正確的,在相同的時間裡,德國科學家將此稱之為安託尼茲率,但仍然別有用心的人說,這段歷史是中國偽造的,而且他們還舉出了種種例子。
  •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4.4《認識算盤》微課視頻
    (教材第34、第35頁)1.認識算盤,知道算盤各部分的名稱。2.會用算盤表示數。重難點:會用算盤表示數。課件、算盤。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位數學王國的新朋友——算盤。【設計意圖:藉助談話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1.你知道嗎。
  • 為什麼中國人用算盤,西方人用計算機
    中國人很早就發展出了完備的計數系統、算數方法,為什麼沒有進一步發展,到最後卻是西方人先發明了計算機? 算盤,西亞人的發明 和一般人想像的不同,算盤並非中國人的發明。 好在算盤的發明西傳進入地中海地區,古希臘和古羅馬將它改良成便攜的青銅工具,拉丁語稱為「abacus」(複數abaci)。 羅馬式算盤採用一種雙5進位,橫檔上,上1珠每珠當5,下4珠每珠當1,例外的是最右兩列:θ列上1珠每珠當6,下5珠每珠當1,可以表示0到11的數字,專門用來處理羅馬單位制中的12進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