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3 20: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面紅面白、依頭順腦、日朝曉夜……說起這些崇明俗成語,很多人都會感到陌生。「如果有本介紹崇明俗成語的書,還有對應的解釋、例句,那對於傳承和保護崇明非遺大有裨益啊!」秉持這樣的想法,原崇明區文化館館長施仲君從今年年初開始編撰《崇明俗成語選編》。而這已是施仲君編寫的關於崇明非遺的第九本書了……
2011年,施仲君從崇明區文化館退休,但他退休不退崗,仍發揮餘熱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和保護工作。多年來,施仲君多方收集資料,撰寫出版《中國崇明山歌集》《益智圖·選編》等書籍。這些書籍涵蓋了崇明大多數的非遺項目,凝聚著施仲君的心血。他饒有興致地向記者講述了當時編寫《益智圖·選編》時的故事。
益智圖由晚清崇明籍文人童葉庚首創。童葉庚在傳統的七巧板上獲得靈感,最終製作出益智圖。「總共15塊圖形,可以拼成各種各樣的文字和圖案。」
益智圖曾風靡一時。不過,由於種種原因,它曾一度淡出人們的視野。2009年,崇明區文化館收到了童葉庚的曾外孫、加拿大華裔科學家劉慈俊家傳的《益智圖》等珍貴資料。這讓一直醉心於研究崇明非遺的施仲君興奮不已。之後的兩年多時間裡,施仲君憑藉這些資料,以及在區圖書館找到的12本相關書籍,開始了研究益智圖的漫漫長路。
「以前的資料只有圖形的輪廓,拼圖的方法和規律卻沒有記載」。施仲君想把這部分「空白」填滿,於是,研究這幾本書上的1000多幅圖案成了他每日的「回家作業」。
圖案有易有難。容易時施仲君一會兒就能拼出,難的時候要花費幾天甚至上月的時間。有時候他躺在床上也在思考。如果靈感迸發,他就會立即從床上爬起來拼圖。「你怎麼老是這樣一驚一乍的。」施仲君笑著回憶當時妻子對他說的話。「但真的,每次解出難題後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就這樣,在日復一日的拼圖中,施仲君琢磨出了其中的規律,完成了編寫。
崇明非遺的魅力,讓施仲君無法停下研究的腳步。這些年,他還參與了國家級非遺項目叢書《琵琶藝術》的編寫工作;為區社區學院編寫《天氣諺語及其應用》等書籍,用於崇明非遺傳承的教育工作。因為表現優異,施仲君先後榮獲「上海市優秀文化館長」「上海市群文先進工作者」等稱號。
想感受一回
「崇明非遺」的魅力嗎?
小編送
10套益智圖給大家
文末留言中隨機抽取10位朋友各贈送一套~
快來拼拼看吧~
獎品如下↓
記者:範立
原標題:《崇明這位老爺爺,一個人寫了9本書,只為一件事(文末有驚喜)》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