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高能所的研究機構——實驗物理中心

2021-02-15 中科院高能所

實驗物理中心主要從事實驗粒子物理學的研究,同時也是探測器、核電子學、高速數據讀出與處理、大型超導磁鐵等相關技術的研發基地。目前,中心由四個研究組組成,即探測器、電子學、軟體和物理,主要工作在北京譜儀(BESIII)實驗、大亞灣中微子實驗、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工程實驗、以及LHC上的ATLAS、KEK的Belle和BelleII以及FAIR上的PANDA等多個國際合作實驗。

探測器和電子學組的主要職責是北京譜儀實驗和大亞灣實驗的設計和建造、中國散裂中子源實驗探測器和靶站的研製以及新型探測器和電子學的研究,同時還參與大型高海拔空氣簇射觀測站(LHAASO)、BelleII以及PANDA的數據獲取系統。軟體和物理組主要負責北京譜儀實驗和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的軟體開發、維護和物理分析,以及Belle和ATLAS實驗的物理分析。另外,中心還投入力量從事江門中微子實驗(JUNO)的設計與建造以及未來加速器CEPC實驗的預製研究等工作。

BESIII 實驗

北京譜儀III(BESIII)是運行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II)上的一臺大型、通用、高精度磁譜儀。其前身北京譜儀(BES)於1984年動工興建,於1989年投入實驗運行;後於1995-98年間完成了升級改進,稱為北京譜儀II(BESII)。2008年經過重大升級改造後,稱為北京譜儀III。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和北京譜儀是當今世界上運行在2-5GeV能區專門從事τ-粲能區物理研究的唯一的一臺對撞機和譜儀。

北京譜儀III (BESIII)探測器

自2008年運行以來,BESIII已獲取了一大批高質量的實驗數據,包括13億J/ψ事例、4億ψ(2S)事例、2.9 fb-1ψ(3770)事例、以及質心系能量4 GeV以上3.3 fb-1用於研究粲偶素與類粲偶素(即XYZ粒子)的數據。這些都是世界上該能區最大的數據樣本,為研究粲物理、粲偶素與類粲偶素、輕強子譜、τ以及其他相關研究奠定了基礎。BESIII還將在該能區其他能量點採集更大數據樣本。北京譜儀上取得了包括τ質量精確測量、R值測量、發現X(1835)、發現帶電類粲偶素Zc(3900)等一系列重大成果,使得我國成為世界強子物理研究中心之一。

BESII實驗發現正反質子不變質量閾值處有一個奇異的增長,可能是質子反質子束縛態。隨後又發現 X(1835) 新粒子並觀測到其完整的共振峰結構。國際權威《粒子數據手冊》首次收錄以中國科學家為主發現的新粒子X(1835)。BESIII實驗利用超過BESII四倍的數據樣本,確認了X(1835)的存在,並發現兩個新共振態。

傳統的夸克模型認為介子由一個夸克和一個反夸克組成,重子由三個夸克或三個反夸克組成,強相互作用理論卻預言了夸克膠子混雜態、多夸克態和膠子球等奇特強子的存在。尋找和研究奇特強子將揭示物質深層次結構和強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BESIII在2013年採集的數據中發現一個新的共振結構。這個能區的粒子一般都含有粲夸克和反粲夸克,稱為粲偶素。粲偶素粒子都是中性的,不帶電荷。新發現的Zc(3900)含有粲夸克和反粲夸克且帶有電荷,提示其中至少含有四個夸克,可能是科學家們長期尋找的一種奇特態粒子。

大亞灣中微子實驗

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利用核反應堆產生的電子反中微子來測定一個具有重大物理意義的參數——中微子混合角θ13。實驗的六個中微子探測器分置在三個地下實驗大廳內,並由水平隧道連接。大亞灣近點(EH1)的兩個探測器監測大亞灣核電站兩個反應堆的中微子流強,嶺澳近點(EH2)的探測器監測來自嶺澳和嶺澳二期四個反應堆的中微子流強。遠點探測器(EH3)位於中微子振蕩極大值附近,用來測量振蕩大小。

三個實驗廳內的六個中微子探測器測量到的中微子數與預期中微子數的比值如下圖所示。橫坐標是中微子的飛行距離。縱坐標為1的虛線表示沒有振蕩。紅線為中微子的振蕩曲線的最佳擬合值。在近點實驗廳EH1和EH2,振蕩很小(這裡的振蕩主要來自較遠的反應堆,比如從嶺澳反應堆到大亞灣近點EH1的兩個探測器距離超過1公裡,已經有了一些振蕩效應),在遠點實驗廳的3個探測器可以看到明顯的振蕩效應。

經過近10年的不懈努力,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取得了重大成果——科學家首次發現中微子的第三種振蕩模式,並精確測出了它的振蕩機率。這被國際科學界認為是物理學上具有基礎意義的一項重大成就。

未來CEPC實驗

隨著Higgs粒子於2012年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被發現,人們在實驗室裡找到了標準模型預言的所有粒子。但是,由於一系列理論上的困難,理論物理學家普遍認為,標準模型只是一個更加基礎的理論的低能有效理論。因此,挖掘出標準模型背後的物理定律(又被稱為新物理),就成為粒子物理乃至整個物理學的核心問題,也是新一代加速器設計的終極目的。

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是由中國高能物理學界提出的、面向未來的大型對撞機項目。是中國高能物理發展的一項長期戰略規劃,包含兩個階段。首先,先在一條50-70千米的環形隧道中建成一個正負電子對撞機,並在兩個對裝點上安裝探測器。其主體為一個周長達到50 - 70公裡的環形對撞機。在其不同工作階段,CEPC上可進行正負電子對撞、質子對撞、電子-質子對撞以及重離子對撞等多種實驗,是人類了解微觀世界的強大探針。這個尖端的大型科學裝置將引領中國進入高能物理研究世界前沿。

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建設國際一流的核探測技術與核電子學研究基地為目標,以國家需求為導向,在先進核探測技術、前端電子學、大容量數據獲取與處理系統三大研究方向上開展前沿技術和方法的基礎研究和探索,為我國粒子物理、核物理、粒子天體物理、核技術應用等其它相關學科的研究與發展提供技術基礎與支撐,帶動相關技術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的推廣及應用。

實驗物理中心團隊是一支高水平的的科研團隊,他們勤於思考,努力鑽研,學術氣氛十分活躍。

實驗物理中心團隊是一支勇於創新、不斷進取的團隊,他們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動性,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科研難題。

實驗物理中心團隊是一支充滿活力、熱心公益事業的團隊。無論是研究所文體活動,還是社會公益事業,他們都盡己所能,全力以赴貢獻自己的力量。

文體活動

資助貧困學生

訂閱 搜索「中科院高能所」或「casihep」

互動 歡迎回復消息與我們互動您的問題與建議

分享 點擊右上角「…」圖標轉發給朋友

投稿 office@ihep.ac.cn

官網 www.ihep.cas.cn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大科學裝置理論物理研究中心2015年年會在高能所舉辦
    中科院大科學裝置理論物理研究中心2015年年會在高能所舉辦 2015-01-28 高能物理研究所   會議由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中科院院士趙光達主持,中心理事長、中科院院士陳和生致開幕詞。中心主任邢志忠作工作匯報,介紹了中心兩年來的基本人員和經費情況,詳細介紹了中心分別作為一個大科學裝置理論物理研究的學術交流、人才培養平臺及科技創新的平臺兩年來所取得的成績。他特別指出在人才培養方面,中心吸引了國際優秀人才並已經為中科院大科學裝置及部分高校輸送了一些優秀的青年理論物理人才。
  •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人才需求招聘啟事
    優勢研究領域是:高能物理、粒子天體物理、同步輻射及其應用、加速器物理及技術、核分析技術。     高能物理研究所建有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和兩個中國科學院開放實驗室:核分析技術重點實驗室(北京分部)、粒子天體物理重點實驗室。設有七個研究單位:實驗物理中心、粒子天體物理中心、理論物理室、計算中心、加速器中心、多學科中心(包括原同步輻射室、核分析室、自由電子雷射室)、研發中心。
  • 臺灣同步輻射研究中心主任訪問高能所
    臺灣同步輻射研究中心主任訪問高能所 2017-07-24 高能物理研究所 【字體:,參加了高能所與臺灣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的合作會議。
  • 「他們可以主持最前沿的實驗物理研究」—新聞—科學網
    ——丁肇中談與國內科學家合作40年體會
  • 【科技日報】「他們可以主持最前沿的實驗物理研究」
    他說:「也許我該試著說說中文。」  11月7日,83歲的美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在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國際戰略研討會上,回顧了40年來與中國科學家合作的物理學研究成果。  「中國有很多世界一流的實驗物理科學家。他們有想像力、有發展新技術及領導國際合作的經驗和能力。他們可以主持最前沿的實驗物理研究,繼續為人類知識作出重要貢獻。」
  • 李政道|為中國高能物理盡微薄之力
    在提出建議之前,我己與美國二十多所大學和3大國家高能實驗室,即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BNL)、費米國家實驗室(FNAL)和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SLAC)進行了聯繫。這二十多所大學都有實驗組在3大實驗室工作。如向它們每一個小組派一二位學者,再加上向3大高能實驗室派三五位學者,總數在短期內就可達到幾十位,可以滿足高能加速器建成後做實驗的初步要求。
  • 恭喜鄭州大學,正式成為高能物理國際合作組正式成員
    恭喜,鄭州大學加入Belle II國際合作組,為中國內地高校第十位正式成員Belle II國際合作組,也可稱作高能物理國際合作組,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高能物理實驗室。Belle II高能物理實驗總部位於日本的筑波科學城,歸屬於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KEK)的超級KEKB正負電子對撞機上建立的,實驗室利用日本超級KEKB正負電子對撞機進行高能物理實驗。是一項重要的國際合作實驗單位,也被稱為「B介子工廠」。
  •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果有哪些?與楊振寧相比如何?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到現在,有什麼研究成果嗎?他們的水平能比得過楊振寧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IHEP),全球八大高能物理研究所之一!前身是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73年2月,在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下在原子能研究所一部基礎上組建了高能所!是我國從事進加速器物理與技術與高能物理研究、開發及應用的綜合性科研基地!
  • 解放後物理所的科學發展 | 物理所九十周年所慶專刊
    特別是1956年國家制定12年科學發展規劃之後,因為科研機構調整,物理所有十多個學科先後成建制或部分劃分出去。表1 為物理所先後建立的學科情況,表2列出了物理所輸出的學科。同時通過「開放與聯合併用」的方針,逐步將物理所辦成具有國際科研水平、全國非核物理學的重要研究中心。1987—1997 年,物理所相繼成立了表面物理、超導、磁學等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院級開放實驗室,匯同所內已有的學科領域,建立中國科學院凝聚態物理中心。
  • 理論物理所等在暗物質研究中獲進展
    暗物質直接探測實驗XENON1T位於義大利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地下,利用2噸重的液氙作為探測器,試圖捕捉穿行其中和原子核或電子反應的暗物質蹤跡。擁有較低的本底噪聲及噸級的靶,使XENON1T給出過世界上較領先的暗物質限制。前期研究表明,對於電子反衝信號的搜索超過本底的預期。
  •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高能所招收2020年全國大學生夏令營營員公告 為了幫助有志於從事高能物理及其交叉學科研究的優秀大學生了解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高能所),擬定於2020年6月29日至7月16日,分三期舉辦全國大學生夏令營。
  • 我校STAR組在高能核物理實驗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這一現象表明重味夸克在極端高溫高密的新物質形態——夸克膠子等離子體中有不同於冷核物質中的強子化機制,對深入研究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特性具有重要意義。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 Rev. Lett. 124, 172301 (2020)。
  • 中山大學物理學院中子科學與技術中心誠聘英才
    一、中子科學與技術中心簡介   中山大學物理學院中子科學與技術中心於2020年5月成立。中心秉持「開放、合作、前沿、創新」的發展理念,面向國際學術前沿、面向國家戰略需求、面向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開展中子科學與技術相關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推動中子科學學科發展,目前正在建設中國首臺高能直接幾何非彈性中子散射飛行時間譜儀(高能非彈譜儀)。   中子科學與技術是中山大學物理學院重點發展的特色研究領域。
  • 第四屆國際粒子物理實驗儀器及前沿技術大會通知
    會議主題將圍繞當前和未來儀器技術發展進行交流探討,包括粒子物理、天體粒子物理及相關領域中粒子探測器和儀器技術,涵蓋基於加速器的高能物理、非加速器粒子物理和粒子天體物理、核物理、同步輻射及中子物理實驗、粒子與光子束流的檢測技術與儀器以及相關技術在光子科學、生物、醫學等中的應用。
  • 上光所高能皮秒拍瓦雷射系統獲得千焦耳能量輸出
    此前,「神光」驅動器升級裝置高能拍瓦雷射系統已於2014年1月應用中等口徑國產介質膜壓縮光柵(430mm×350mm)實現了脈衝能量為350J/10ps,靶面聚焦光強1019W/cm2(50%集中於25μm圓內),信噪比脈衝前80ps處108。隨後,在當年成功開展了兩輪包括氣體靶、平面靶和錐形靶等相關物理實驗。
  • 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做客「高能論壇」
    潘建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主要從事量子光學、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學基礎問題檢驗等領域的研究,在量子信息實驗研究領域有較大影響力。利用量子光學手段,潘建偉在量子調控領域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尤其是關於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多光子糾纏操縱的系統性創新工作使得量子信息實驗研究成為近年來物理學發展最迅速的方向之一。研究成果曾多次入選《自然》雜誌「年度重大科學事件」、《科學》雜誌「年度十大科技進展」、英國物理學會「年度物理學重大進展」、美國物理學會「年度物理學重大事件」以及兩院院士評選的「中國年度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物理教育研究中的實驗/準實驗研究
    我們先從物理教育實驗研究的設計入手,說明理想狀態下實驗研究的本質,然後介紹在實踐中可行的準實驗研究的設計,從而理解物理教育實驗研究設計如何在理想和可行之間尋求最優方案,實現在可行之中做到可信。在討論物理教育實驗研究設計時有兩個術語:前測和後測,常常出現在與收集數據有關的研究中。前測是指在實驗處理之前對被試進行的測量或測驗,後測是指在實驗處理後進行的測量或測驗。
  • 2020廣東廣州市中山大學物理學院中子科學與技術中心誠聘英才公告
    一、中子科學與技術中心簡介中山大學物理學院中子科學與技術中心於2020年5月成立。中心秉持「開放、合作、前沿、創新」的發展理念,面向國際學術前沿、面向國家戰略需求、面向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開展中子科學與技術相關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推動中子科學學科發展,目前正在建設中國首臺高能直接幾何非彈性中子散射飛行時間譜儀(高能非彈譜儀)。
  • 高能所溫良劍獲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學聯合會青年科學家獎
    高能所溫良劍獲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學聯合會青年科學家獎 2016-06-23 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囯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溫良劍入選並被授予粒子物理與場論委員會(C11)青年科學家獎,以表彰他在中微子物理研究中的原創性貢獻,尤其是在發現中微子混合角θ13非零並精確測量該參數中的貢獻。這是該獎項第一次頒發給中國大陸的粒子物理學家。
  •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2003年博士學位研究生簡章
    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專業及研究方向    1、理論物理(博士、碩士)    主要研究方向:粒子物理理論、原子核物理理論、數學物理、量子場論和引力理論以及各種基本相互作用理論等。    該專業點有博士生導師13名,其中院士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