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日報記者 歐陽進權 通訊員 魏文忠 梁藝斌
「我真的感到很滿足了!」當鼓樓區稅務局負責人日前到她家裡慰問時,滿頭銀髮、精神矍鑠的李雪英高興地說。這不僅是她對退休後稅務「娘家人」長期關心愛護的回應,也是這位百歲老人回顧一生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1920年12月,李雪英出生在福州,1941年進入師範學校學習,畢業後成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她服從政府安排,於1950年成為剛成立不久的福州稅務局一名窗口乾部,一幹就是3年。
因為一線崗位的工作歷練和嚴謹認真的工作作風,1953年李雪英被調至福州市稅務局城區分局,負責文書收發、檔案整理等工作。
文書檔案管理工作枯燥乏味,又絲毫馬虎不得,到任不久,李雪英及時發現了原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鑽研出一套更科學細緻的管理辦法。
「當年的文書管理工作,不像現在電腦有一套完整的收發、催辦等管理系統,過去全部要人工操作,公文運轉速度慢、效率低。」李雪英的小女兒張躍進介紹,為了提高公文運轉效率,李雪英想了許多辦法,比如為各種材料歸類、立卷,通過這一套文書管理辦法,提高了業務調卷效率,有利於發現問題件的缺失,及時糾正。
福州市稅務局1956年下半年先進工作者事跡登記表,記載了李雪英對當時文書管理工作作出的貢獻:「該同志在下半年中曾提出合理化建議計五件,市局採納一件,分局採納四件。這些建議改進了工作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加速了公文運轉。對於市稅務系統通訊員有關交換站不能交換文件的問題,建議可在交換站各分局通訊員互相交換轉送。這樣避免了通訊員滿城跑,節省了人力物力,加速了公文運轉。」
回憶當年的文書管理工作,李雪英印象深刻的還有「催辦」這一環節。為了進一步提高公文運轉效率,在日常工作中凡是分發到各股組傳閱的文件或需要收回歸檔的文件,李雪英會到各股組進行口頭催辦或抄寫催辦單進行催辦。
在李雪英長達22年的文書管理工作中,她始終堅持這樣的原則——既要雷厲風行,又要一絲不苟;既要求快,又要快中有細;不能因為提高工作效率,就放棄了應有的細緻嚴謹。
「當年很多文件需要手抄。我媽媽拿到一份文件不是直接照抄,是先通讀一遍,有疑問先解決,再開始抄。因為涉稅文書有時候錯漏一個字,意思完全不一樣。她剛開始接手文書工作時,經常發現各股提交的文件有文字錯漏,經過幾次細心查找錯漏並督促改正,這種現象減少了很多。」張躍進回憶同事們多次說過母親這類事跡。
從1950年到1975年,李雪英在稅務戰線上奮鬥了25個年頭。在她退休後第二年,小女兒張躍進葉成了一名光榮稅務人,來到工作最為繁雜的窗口一線。提起張躍進,同事們評價她「工作認真,為人熱情」。
「張躍進在窗口工作了十幾年,從來沒有跟納稅人或者同事發生不愉快,就算有時候對方脾氣不好,她也是好言好語解釋。」張躍進一位同事說,除了與人為善外,工作認真,幾乎沒有出過錯,是同事們對張躍進最深刻的印象。2001年,因為突出的表現,張躍進被評為「優秀稅務工勤人員」。
在張躍進看來,她在工作中表現出的認真與熱情,無一不是受母親李雪英的影響。母親對她從小言傳身教,從工作第一天開始母親就對她反覆叮囑,讓她時刻不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時至今日,在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的張躍進已經退休十餘年,李雪英依然常常跟他們講述知足常樂的人生智慧。
如今,李雪英這位親歷過共和國稅收事業披荊斬棘的歷程,親歷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稅收事業遭受挫折,見證了從改革開放到新時代稅收事業蓬勃發展,25年在稅收文書管理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堅守初心、無怨無悔的百歲老人,每天堅持閱讀《參考消息》《福州日報》《福州晚報》等報刊,了解國家大事,關心稅收發展,始終保持著樂觀、向上和知足常樂的心態,這或許就是她百歲高齡依舊精神矍鑠的力量之源,也是留給後輩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