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給39分的老師,是水平太低看不懂?——也評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2020-08-07 法律讀庫
只給39分的老師,是水平太低看不懂?——也評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作者:欒評

《生活在樹上》第一時間引起我的注意,是因為一篇文章的標題——「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

只給39分的老師,是水平太低看不懂?——也評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我們都知道,高考作文滿分是60,而從39到60,中間整整差了21。在1分之差都可能決定命運的當下,21分的分量有多重,評卷老師比誰都清楚。這篇文章引發熱議,很大程度上因為它關乎高考閱卷評分的公平。

1

衝著那個標題去讀《生活在樹上》的人,大概都想憑著自己真誠的閱讀,在兩個分數之間做出一個判斷吧?

然而事情似乎沒有那麼簡單,至少沒有幾天前刷屏的《平安經》那麼簡單。

《平安經》實在太簡單,全書只寫「平安」:你平安,我平安,他平安;這裡平安,那裡平安;今天平安,明天平安……諸如此類。

所以當一個叫張詠的人大言不慚地說「《平安經》作為跨國傳世的經類大作力作,是歷代和當代僅見的首部平安經書,由人民出版社和群眾出版社聯合出版發行。作者賀電先生博學多識,擁有警察和專家雙重身份,已出版專著35部 。

從他的新作《平安經》中,令人感知到一位學者深邃的靈魂和寬廣的情懷」時,眾人不禁大笑,群嘲。

當《生活在樹上》的閱卷專家說:

「在我幾十年的高考作文閱卷生涯中,這是一篇極少能碰到的考場作文。它的文字的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時,卻很少有人敢正面質個疑。因為評委還說了,

「這樣的文字,較易令人看不懂,所以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說明我們的閱卷老師還是能識別作文的好壞的。作文審查組老師認真細讀這篇作文,一致給出高評。」

這段話換個表達就是:給它高分的是懂作文好壞的。專家最懂,所以給它滿分。給分低的是水平太差看不懂它。

「水平低」的讀者自然不只那位給了39分的老師,對《生活在樹上》很多人坦言看不懂。

只給39分的老師,是水平太低看不懂?——也評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開篇第一段不過幾句話,就出現了三個令人望而卻步的生僻詞:

嚆矢,濫觴,振翮。

見都沒見過,讀都不會讀,更別說知其深意了。

不僅生僻詞,這段文字中還有兩處引用,先是海德格爾,後是卡爾維諾,讀書少點的人大概連他們的名都沒聽過。

然而,作者要表達的究竟是什麼?不妨先百度一下那幾個詞:

嚆矢[hāo shǐ]

比喻事物的開端或先行者。

濫觴[ làn shāng ]

指事物的開始或起源。

振翮[zhèn hé]

常用來形容人志向遠大、努力奮發向上。

由此,第一段的意思便一目了然:

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開端,發源於家庭和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借鑑意義,面對未來,我覺得過早地騰飛不如循一種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方式。

這段話寫得怎樣?這要先回到高考作文的命題,今年浙江的作文是這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會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

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生。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應該說,文章的第一段話,作者直接對準了命題中提到的兩項內容,作者認為家庭和社會的期望已失去借鑑意義,他(她)的人生坐標是「生活在樹上」。

對於前者,他(她)引用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的一句話肯定自己的看法,而對於後者則是把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裡主人公的一種生活方式作為自己的人生坐標。

只給39分的老師,是水平太低看不懂?——也評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左:《馬克瓦多》封面 右:卡爾維諾

2

在這裡有必要提一下的是,海德格爾那句話的引用是否準確有待質疑。我讀海德格爾不多,那句話也算不上名言,在網絡搜尋求證沒有查找到。

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故事梗概卻不難在網上找到,主人公名叫柯希莫,是貴族家庭的長子,他在12歲的時候為了逃離父親的權威和控制而爬上了樹,在樹上開始了包括學習、打獵、戀愛在內的生活。

《生活在樹上》的作者把人生坐標分為三部分:紮根大地的現實,在樹上,在空中。就文章的開篇前兩句看,他否定了第一部分,選擇了第二部分,目標是卡爾維諾小說主人公的方式——在樹上。

然而,作者並未就樹上的生活多做涉及或描述,此後文字論述更多的卻是紮根大地的價值和意義,如「但當這種期望流於對過去觀念不假思索的批判,乃至走向虛無與達達主義時,便值得警惕了」,

又如,「人的社會性是不可排除的,而我們欲上青雲也無時無刻不在因風借力」,到「社會與家庭暫且被我們把握為一個薄脊(這個字是否該是瘠?)的符號客體,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尚缺乏體驗與閱歷去支撐自己的認知」,則乾脆成了對自己開篇前兩句的斷然否定。

事實上第二段開始,文章裡遍布的各種引用,闡述的卻幾乎都是與第一段(差不多算論點)相反的觀點,是「樹下的生活」的價值和意義的體現。

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這些引用看起來煞有介事,有的表述卻與原意背道而馳。

比如文中引用尼採,他(她)說的是

「在尼採的觀念中,如果在成為獅子與孩子之前,略去了像駱駝一樣背負前人遺產的過程,那其永遠重複洵不能成立。」

尼採誠然將人生分為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駱駝,忍辱負重,被動地聽命於別人或命運的安排;

第二境界獅子,把被動變成主動,由「你應該」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動爭取,主動負起人生責任;

第三境界嬰兒,這是一種「我是」的狀態,活在當下,享受現在的一切。

然而,尼採的境界之說之分,是追求「永恆輪迴」嗎?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裡,借查拉圖特拉之口尼採斥責的恰是「永恆輪迴」是「閒扯」,聲明「勢不兩立」。

而關於詩人陳年喜的那幾句「何況當礦工詩人陳年喜順從編輯的意願,選擇寫迎合讀者的都市小說,將他十六年的地底生涯降格為橋段素材時,我們沒資格斥之以媚俗」,放在尼採那幾句之後,更是有點令人不知所云,對照前後,大概只能理解是對「十六年地底生涯」(紮根大地生活)的肯定了。

接下來的倒數第二段,回答了命題作文的第三個問題:

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有錯位或落差,怎麼辦?

作者如此回應,「在我們塑造生活的同時,生活也在澆鑄我們。既不可否認原生的家庭性與社會性,又承認自己的圖景有輕狂的失真,不妨讓體驗走在言語之前」,作者的態度很明確,讓體驗走在語言的前面,對無法言說之事保持沉默。

結尾與開頭回應,又提到了卡爾維諾,並以「生活在樹上——始終熱愛大地——升上天空」作為結束。然而,我們不能不較真一下,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是真生活在樹上,主人公反抗的是現實,最後乘熱氣球消失。

而《生活在樹上》的作者,除了開頭和結尾,通篇旁徵博引辭藻堆砌,所說的卻是生活在大地上的重要性。

3

這篇作文究竟該得多少分?39和60哪個更合理?

我又想起了閱卷專家的那段話:

「這樣的文字,較易令人看不懂,所以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說明我們的閱卷老師還是能識別作文的好壞的。作文審查組老師認真細讀這篇作文,一致給出高評。」

《生活在樹上》第一遍我也沒讀懂,沒讀懂時我勉強給了它36分——及格,「讀不懂」卻不是我給它低分的原因,是我認為它該得低分的理由。

我們都知道,綿延多年的科舉考試,文章最被詬病的就是「八股」,是辭藻的堆砌和華而不實,這種文風到今天尤其值得警惕和摒棄。

而一百多年前胡適魯迅等倡導的白話文運動,放棄古文,提倡白話文,追求的就是行文更自由更好懂。

《生活在樹上》的作者,用的卻是比文言文更讓人不知所云的生僻詞,所為者何?故作高深而已。

文章是寫給誰看的,文章的根本是什麼,不就是讓讀者讀懂麼?

不以文採吸引人,不以思想打動人,再怎麼貌似老到深沉,文字不過一層畫皮。

所以,即便讀不懂,這篇文我也不認為它值比39更高的分。

然而,評論者,首先該是一個好讀者,文字並不是你說你懂你就是真懂,一篇文它好,要說出它好在哪裡,不好,也要說出不好在哪裡,這是人的尊嚴,也是對文字起碼的尊重。

出於這一點,我頗費了些時間,將這篇文從頭到尾查閱翻譯了一遍,然後又認真讀了一遍,得出了令我頗覺失望的結論:

他(她)自命題,然後,又自跑題了。他(她)說要生活在樹上,卻一直在寫樹下的重要。

無意多批評這篇文章,也無意多評論專家的點評,但借這篇作文,對高考作文評分不能不有所思考:

一篇文既然有多個人評分,為什麼不採取平均分?

或者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再取平均分?

畢竟,這關乎高考的公平。

借這篇文更想說的其實是:

評論最忌一言堂,文字貴在真誠,掌握話語權的專家和批評家尤其該警惕。

只給39分的老師,是水平太低看不懂?——也評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只給39分的老師,是水平太低看不懂?——也評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點分享

只給39分的老師,是水平太低看不懂?——也評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只給39分的老師,是水平太低看不懂?——也評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點在

相關焦點

  • 浙江考生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惹爭議,一位老師為何只給39分?
    浙江一考生的《生活在樹上》火了,同時爭議不斷。這篇作文最終得了滿分。 據說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後兩位老師都給出55分的高分。最後作文審查組老師認真審閱後,給出滿分。 這篇作文究竟好不好,值不值滿分?很多網友看過這篇文章後,表示完全看不懂在寫什麼,而有些看得懂的網友對這篇高考作文大加讚揚。前者表示,這篇文章其實是作者在故弄玄虛,完全是在賣弄;後者認為這位考生閱讀量大,有著很高的哲學素養,認知水平超出了同齡人一大截。
  • 面對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我可能就是給39分的評卷老師?
    報導說,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該篇作文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這篇高考作文應景的推出,讓大家有機會「窺視」一下高考作文的真面目,頂禮膜拜一下高考滿分作文的「英姿」。對於中國文章,相信每一個讀過書的人,都能評說上兩句。專家的觀點,可以是評卷給分的依據。但是,文章如何,讀者心裡也自有看法。
  • 高考滿分作文出爐!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有人直呼看不懂……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作文《生活在樹上》由39分改為滿分,真的恰當嗎?
    浙江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已爭議多時。現在才想談點看法,就是為了避開追熱的嫌疑,冷靜客觀地分析一下。首先,就評分而言,我更傾向於第一位閱卷老師所給的分數39分。這是高考作文,就應該就作文內容的本身而評,切莫進行作文之外的推測和分析。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與《赤兔之死》,網友:一般人讀不懂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文章題目是《生活在樹上》,作文的作者的師傅是陳建新,多年高考作文閱卷組組長,組織培訓了多次高考作文寫作講授活動,這一次的學生就是陳老師的徒弟,作文評判時有一位老師給了39分,閱卷組最終審核為滿分,這篇文章的一大特點是文中的生僻字太多,從此,也是火了起來。
  • 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高考滿分作文曝光,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39分,網友:合情合理
    39分!據了解,這篇《生活在樹上》的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拿到試卷後,只給了39分,很低的分數,但是,反轉出現在後面兩位閱卷老師,他們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為什麼審查組會給滿分?對於《生活在樹上》這篇高考作文能不能拿滿分,首先我們要知道高考作文考什麼,一般來說,只要思想積極,審題準確,邏輯嚴謹,文字到位,卷面工整,一般都能拿到滿分,像《生活在樹上》這篇高考作文,做到了這些點,能拿到滿分,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一味的高捧沒有必要。
  • 2020高考滿分作文出爐,有閱卷老師只給39分,網友:完全看不懂
    2020高考滿分作文出爐,有閱卷老師只給39分,網友:完全看不懂!2020年高考已經落下帷幕,今年出現了非常多的學霸,其中有許多數學滿分的考生,令人敬佩。但是,比起數學滿分,高考作文滿分的難度則更大一些,畢竟作文屬於主觀題,要想得滿分必須要幾位閱卷老師達成一致意見,這對考生高考作文的文採、字跡、深度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 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官方通報來了
    8月2日,浙江外國語學院主管、主辦的教育類報刊《教學月刊》雜誌社,通過其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作文。文中表示,《生活在樹上》是今年浙江高考的滿分作文,且是一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後兩位閱卷老師給出55分高分,最終被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的作文。然而,這篇滿分作文卻引發了網友的熱議,不少網友表示看不懂。雖然這篇文章被刪除,但對該作文的爭議熱度不減。
  • 看不懂的高考滿分作文,裝高深竟然是得分點?原本只打39分
    8月2日,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一公布就在網上引起網友熱議。生活在樹上全篇以名人名言開頭: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
  • 這篇高考滿分作文火了!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有人直呼看不懂...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對不起,原諒我讀不懂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浙江的一篇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衝上了熱搜。關於它的爭議很多。有人認為此篇作文晦澀難懂不知所云,純屬炫技,也有人認為它深奧有哲理,文學素養高。當然,這樣的文字,較易令人看不懂,所以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說明我們的閱卷老師還是能識別作文的好壞的。作文審查組老師認真細讀這篇作文,一致給出高評。我們認為,把此文打成滿分,不僅是給予這篇作文恰如其分的分數,也是展現浙江高三學生的作文水準。
  • 2020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晦澀難懂,初評僅得39分
    高考滿分作文,《活在樹上的人》:晦澀難懂初評時只有39分,為何?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活在樹上的人》引爭議:爭議點簡單來說只有兩個。第一那就是大家讀不大懂這篇文章。其次是該作文已經被第一個閱卷老師判為39分,可是後來改為滿分,這也成了爭議的「元兇」之一。
  • 浙江滿分作文引爭議,一評只給39分,如果是你會打幾分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浙大副教授陳建新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2020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第一位老師僅評39分,網友直呼看不懂
    今年浙江高考的作文題一出,頓時引起網友熱議,《生活在樹上》這篇滿分作文:有人說:不說人話、不知所云、辭藻堆砌;也有人或說:文化底蘊深厚、哲學、深刻不凡。2020浙江高考語文作文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 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39分,網友:看不懂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一起來看原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
  • 「不說人話」的《生活在樹上》滿分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給出39分
    8月2日發布的文章《生活在樹上》,這篇滿分作文在閱卷階段就已引起內部討論:「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
  • 「不說人話」的《生活在樹上》滿分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給出39分
    8月2日發布的文章《生活在樹上》,這篇滿分作文在閱卷階段就已引起內部討論:「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這樣的作文真的不好判分,為難閱卷老師了,給高了會給別人不好的引導,給低了又覺得對不起這麼一位看似思想深邃、學富五車的學生!
  • 也評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一個高考滿分作文在網上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作文,「初批」教師給了39分,「復批」兩教師給了55分,因差異較大,在「終批」竟被「權威」給了60的滿分。 若該學生有讀此類書之癖好,其家庭應該不是一般的百姓,至少其父母的藏書、甚至所涉獵的研究與其高考作品相近——能苦讀這樣的書,得有多大的興趣愛好呀,數理化包括英語等科目,還能有時間看嗎?。 此作文的水平,真的讓普通中學的語文老師都得望其項背,該學生顯然夠得上「天賦異稟」——百年難遇之人。
  • 這篇高考滿分作文因晦澀「看不懂」引熱議,你看後會給高分嗎?
    以上文字為浙江一考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的其中一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高考閱卷工作結束後,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率先推出「高考作文閱卷組長評高考滿分作文」的系列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