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豆撞臉寧靜,楊國福請張亮代言,不會玩梗的品牌不是好品牌!

2021-01-08 網易

  

  作者 老羅 | 品牌營銷報(ID:PPYX007)

  在這個「娛樂至上」的時代,廣告越來越多,面對同質化嚴重的廣告,用戶難免會產生審美疲勞。於是,不少品牌紛紛開始主動放下身段,各種玩梗,以此和消費者真正玩在一起。

  比如疫情期間釘釘的一支【釘釘本釘,在線求饒】的視頻火了,簡直化身段子手,帶領阿里集體在B站出道;看到搞頭的騰訊,也馬上來了一支【b站股東賣藝求上首頁】的視頻,反響相當不錯;最近,楊國福麻辣燙請張亮代言的熱梗更是一度登上熱搜第一,引發眾多吃瓜群眾圍觀。

  如今,玩「梗」已經成為一種流行,就連美國著名的M&M's也開始下場「整活」,放下姿態,和網友娛樂的玩耍起來了。

  1

  網友熱心牽線

  M&M豆和寧靜組團出道

  撞臉這件事,在各個行業都非常常見,近期熱播劇《三十而已》中的顧佳扮演著童謠就被盛傳和明星章子怡神似;還有周冬雨撞臉小黃鴨,張若昀撞臉哈士奇...

  但是你根本不會想到,娛樂圈的女王級人物,寧靜,竟然撞臉M&M's豆吧?

  最近,一個網友分享了一張覺得和寧靜很像的,M&M's綠豆的杯子圖片,並配文從中看到了寧靜姐...沒想到寧靜本人竟然翻牌子,回復了「再偶遇的話 歡迎你和姐打招呼」...

  

  得到了正主的回覆,各路網友就更加放肆的玩起了「梗」,各種拼圖以證實相似度。還別說,本就覺得有幾分神似,讓網友們一惡搞,竟然是越看越像。

  像這張圖

  相似度簡直高達90%!

  


  給綠M豆P上同款頭髮後

  哈哈哈哈哈簡直快一模一樣了

  


  換個口紅顏色

  可以說除了皮膚顏色哪哪都像了

  


  甚至還有網友出了寧靜綠M豆仿妝

  把寧靜又炸出來了一次

  


  更讓人驚喜的是,寧靜本人對此事並沒有真的發律師函,而是在B站的直播中,開心的用起來了與自己撞臉的杯子。

  

  寧靜喝了「寧靜」

  由於整個過程加上靜姐的配合過於好笑, 甚至帶動了M&M's巧克力豆和周邊的熱度,所以一大堆網友在哈哈哈的同時,紛紛@M&M's官方,要它給靜姐打錢。

  然而,會玩的M&M's自然不帶慫的,順手就接過「梗」,真的請來了寧靜做為品牌大使,並和撞臉的綠豆子成團出道,而靜姐也發微博大方回應,並展示了M豆的新玩具——靈感製造機,盡展寧三歲的貪玩屬性。

  

  M&M's的這波操作,不僅完美蹭了一波撞臉梗和浪姐的熱度,帶給消費者突破想像的反差衝擊感,強勢刷了一波品牌曝光和好感;而且還乘機豐滿了品牌豆子家族IP形象,讓默默無聞的綠豆子擁有了「又美又颯」人設。

  甚至,M&M's積極響應網友的呼聲,短時間就達成了和寧靜的合作,如此高效、果斷的處事風格也得到了網友們的一致好評和欣慰,畢竟這段緣可是他們親手拉的紅線。

  

  這波玩梗營銷既豐富了品牌資產,又搭建起另一種與消費者對話的渠道,可謂是實現了多方共贏,巧妙而自然。

  2

  無梗不營銷

  品牌樂於「造梗」久矣

  玩梗,已經是很多大品牌在社交媒體上常幹的事。除了「撞臉梗」,還有「人設梗」、「名字梗」等,都成為了品牌提高自身的附加值,展現品牌幽默風趣、年輕會玩的形象的一種方式。

  從蘋果的「賣腎梗」、三星的「爆炸梗」、華為手機的「影業梗」;到網際網路大廠的「鵝廠」、「狗廠」、「豬廠」;再到娛樂圈裡蕭敬騰「雨神梗」、梁靜茹「勇氣梗」...

  就連楊國福麻辣燙也湊了一波熱鬧,因明星張亮和網友的一次互懟,借著「梗」就大方邀請了張亮,希望能夠合作,成為品牌代言人。熱心的網友們更是將廣告詞都想好了,「楊國福麻辣燙,一個張亮都說好的麻辣燙」,既誇了楊國福,還拉踩了對家,不可謂不高明。

  

  

  不管是知名的個人品牌還是網際網路企業,都開始把「梗」當成了一種「剛需」,廣告營銷圈更是盛傳著「無梗不營銷」的神話。

  為什麼品牌們都喜歡玩「梗」營銷?

  1、大大節約營銷成本

  品牌做營銷,一直都是費錢費力的事情,且不說最終的營銷成果如何,單從前期要做的鋪墊、引導;到營造營銷事件,形成話題傳播,就佔了非常大的資源比例,這個過程品牌的營銷成本是巨大的。

  但是網際網路上盛傳的「熱梗」就不一樣了,這些梗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話題度和傳播力,品牌只需抓住時機,巧妙結合品牌屬性,便可搭上「梗」的順風車,大大節約了前期鋪墊造勢的成本。同時,在「梗」加持下,原有的營銷聲量可以預見將得到放大,營銷轉化也有了保障。

  就像此次的臉M&M's豆和寧靜合作,本是網友的一次無心之舉,卻在網際網路大環境下被網友們玩成了「梗」,而M&M's豆也憑藉敏銳的嗅覺,抓到了大家的共鳴點,也巧妙融合了品牌內容,可以說穩準狠,又討人喜歡。

  

  2、玩「梗」營銷的成功率極高

  梗營銷,可以拉進品牌和用戶的距離,特別是年輕的用戶群體。一方面可以讓產品更有話性和趣味性,另一個方面又可以引起廣發的自發傳播。畢竟,能被你知道的梗,一定是已經在一些人種傳播過了,是自帶基礎流量的。

  所以,品牌在使用這些梗做營銷的同時,大眾就有一定的熟悉度,這算是完成了一波基礎鋪墊;而在藉助「梗」進行深度內容輸出時,還可以幫助品牌在用戶的潛意識中加深用戶對品牌的印象,建立起一個特色的品牌符號,形成粉絲共通的記憶點。

  比如毛不易在代言霸王洗髮水時,其宣傳標語是「防脫不易,還好有你」,而品牌方也解釋了選擇毛不易代言的真實原因:毛不易確實能與霸王洗髮水相結合,能產生「每一根毛髮都不容易」的聯想,與霸王的防脫髮概念非常吻合。至此,引發了不少網友對該梗的討論,也強化了品牌理念。

  

  3、衍生為社交貨幣,沉澱品牌資產

  在信息碎片化和爆炸化的網際網路時代,品牌觸達用戶越來越難,這就需要品牌抓住網際網路語境下的「熱梗」,衍生出新的內容,並成為用戶茶餘飯後的談資,增強受眾參與的興趣。

  
比如去年Kindle推出閱讀器青春版,並在文案中自黑「泡麵孵化器」、「蓋kindle,面更香」,其實這些是針對用戶「購買後不怎麼用的吐槽」做的梗,因為來自於用戶,所以Kindle的這波營銷直接打入了用戶圈層內部,快速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獲得這部分消費群體的好感和認同,並引發眾多用戶在網絡上曬圖互動。

  

  
同時,用梗結合品牌的營銷更容易被大家接受,也更符合現在大眾喜歡的趣味營銷形式。另外,有些梗本身來自網民,是一種UGC內容,品牌借「梗」營銷更能輕易收穫社交媒體和用戶的自發傳播,將用戶UGC內容轉變為品牌資產。

  由此可見,在「梗」文化盛行的當下,聽聽網友們的意見,似乎是一個不錯的營銷出口。

  
對於品牌來說,能廣泛流傳的「梗」便是天然的話題營銷富礦。一方面話題已經經過培育發酵極易產生巨大的營銷效果;另一方面當網友發現「梗」被品牌發現並認可,也會激發另一波討論熱度,就像一個無形橋梁,可以承載起品牌文化並和用戶建立起情感連接。

  3

  在娛樂至上的時代

  品牌如何玩轉「梗」營銷

  正如營銷大師菲利浦科特勒所言:「內容是最新的廣告,標籤是最新的標語。」

  這個「標籤感」運用在這裡,可以理解為「品牌梗」。沒有梗的品牌,很難吸引受眾的注意力;更別說想要上熱搜,以及強化受眾對於品牌的記憶。

  那麼,品牌該如何正確玩轉「梗」營銷呢?

  首先,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網感

  在網際網路語境下誕生的「梗」,是有時效性的,一個合適的梗,品牌一旦錯過了時間,再用來營銷就很難有效果了。

  這也就意味著,品牌要具備一定的網感,能夠快速感受到消費者的一些情緒和需求,而網感也決定了一個品牌關鍵時刻被動營銷的能力。就比如M&M's豆和寧靜組團出道,就體現出了M&M's豆的網感,因為網友們的一次惡搞就能付出真的行動,反應之快,遠遠超出了一個外來品牌該有的樣子,實現了四兩撥千斤的營銷效果。

  同時,這件事也可以看出M&M's豆敏銳的洞察力。畢竟每天網際網路上的熱點那麼多,能從無數用戶的言論中及時洞察到與品牌相關聯的內容,也是品牌洞察力的一種證明,同樣都是在衝浪,有些品牌是在積累,而有些品牌越只是在湊熱鬧。

  其次,重視消費者的每一次發聲

  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消費者,他們是伴隨著網際網路成長起來的,他們會玩、有趣的靈魂使其化身為段子手,在社交網絡中製造各種「梗」和「段子」。品牌將來自用戶的「梗」作為營銷突破口,是對他們言行的一種重視和肯定,因而更容易實現社交傳播。

  M&M's豆就是一個很成功的案例,能與寧靜合作,完全是來自於網友們的一次趣味感慨,而成功合作的背後,也讓網友們感受到了自己的重要性。因此,在合作達成後,網友們給予了大大的好評,也助力品牌從UGC內容轉化為PGC內容,賦予品牌了社交屬性和人格化魅力。

  再者,化「梗」為產品,輸出爆款基因

  網絡上誕生的「熱梗」,憑藉著高互動性和參與感,具有爆火的潛質,品牌只需順勢而為,滿足消費者需求,將梗變成自己的產品也不失為玩梗營銷的一種方法。

  例如肯德基借用蕭敬騰「雨神」梗,聯合墨跡天氣共同打造了「雨天彩蛋菜單」,上演《雨神宅急送》,一時間獲得了大量網友關注。還有600歲的故宮,迎合消費者的呼聲推出了「冷宮」冰箱貼,一時間成為文創產品中的「爆款」。

  

  玩梗,成為年輕群體中一種全新的表達方式,也是當代年輕人網絡交往的日常。縱觀各大品牌的「玩梗」營銷,傳統的品牌營銷已經難有用武之地了,借「梗」營銷才是和年輕用戶對話以及打入用戶圈層的捷徑。

  4

  總結

  在當下這個流量至上時代,還是一個娛樂至上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下,一本正經的營銷已經很難讓消費者產生興趣了,而有趣的網絡梗,才是品牌營銷的新出路。

  而品牌能玩的「梗」,可以是網絡中已存在的「段子」,也可以是品牌結合自身創造的有趣故事;可以是正面體質,也可以是負面體質;可以是盛傳已久、深入人心的「話語」,也可以是消費者的全新需求...

  只要是能夠引起熱議,擁有流量的「梗」,都足以為品牌創造可觀的聲量。

  想要玩「梗」的品牌,可以挖掘匹配的元素來做文章,也可以在網絡上衝浪,不斷積累,隨時精準出擊!

  

  ※ 主編:老羅,資深營銷人,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曾就職於國內某知名4A公司,出任企劃總監,專注於廣告、營銷、文案、創意等領域,研究品牌傳播、數字營銷多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寧靜代言M豆:明星代言靠什麼?撞臉撞名撞氣質
    在《乘風破浪的姐姐》中寧靜是當之無愧的大姐大,不論是資歷,作品成績,甚至於顏值都站在女演員的頂端。往日寧靜的臺前形象多是長發飄飄的略帶「異域風情」的美女,在妝容上更偏向自然簡約。但在浪姐綜藝中,寧靜不僅剪掉了長發,還嘗試各種色彩強烈的眼影和唇妝。
  • 從「張亮代言楊國福」看梗文化:最讓人上頭的營銷手段
    多年以後,張亮站在楊國福麻辣燙公司門前,準會想起沙雕網友讓他去管好自家麻辣燙的那個遙遠下午。——《百年麻辣燙》前一段時間一則關於張亮成為楊國福麻辣燙代言人的新聞成為了廣大網民的快樂源泉,原因無他,事情的發展原因非常無釐頭。
  • 官方玩梗:因為和寧靜撞臉,M&M’s巧克力豆馬上請她來代言
    記者 | 劉雨靜編輯 | 牙韓翔1最早是今年6月,一個微博網友上傳了一張M&M’s周邊馬克杯的照片,「逛街偶遇寧靜,一身綠色裝扮。」此後寧靜撞臉綠色M豆便成了社交媒體上的一個梗。寧靜撞臉M豆。很快,寧靜真的和M豆合作了。8月5日,M&M’s官宣寧靜作為品牌大使,並和綠色的M豆組成女團「寧可太豆了」宣布出道。在社交媒體上你能見到不少關於「寧靜真的代言M豆了」的討論,有人說「靜姐大概是第一個因為撞臉而拿下品牌大使的女明星」,在評論區則有不少網友表示這個合作很有趣。
  • 自黑、內涵、蹭熱點……「玩梗」品牌最好命?
    追熱點和自黑是品牌「梗營銷」中較為常見的兩種方式,核心要義都是借「梗」屬性引發消費者表達欲,提高品牌討論度。前段時間,美國M&M'S豆也開始下場玩梗。事件起因於一位網友無意間發現M&M'S綠豆和寧靜撞臉,寧靜本人翻了這條微博的牌子回復道:「再偶遇的話 歡迎你和姐打招呼」,隨後引起網友們的撞臉P圖熱情。
  • 《中餐廳4》惡意剪輯麻辣燙成贏家 楊國福邀請張亮代言怎樣?
    在張亮回復之後,網友們都樂開了花,紛紛留言解釋道:「那不是他家的,同名同姓而已」「張亮麻辣燙不是他家的,同名同姓而已」「張亮麻辣燙不是這個明星張亮開的」。 本來是讚賞張亮發聲的,忽然間,樓就歪了。估計張亮麻辣燙的老闆臉會綠吧!」「 從沒想過有一天會被麻辣燙笑到」「張亮代言楊國福麻辣燙 你讓張亮麻辣燙怎麼辦」。甚至有網友將張亮代言楊國福麻辣燙的代言臺詞都想好了:「我是張亮,麻辣燙我只吃楊國福」「楊國福麻辣燙,張亮吃了都說好」。
  • 36年不上市,年入20多億的「男版老乾媽」開始玩梗了?
    這幾年,品牌營銷掀起了一股玩梗風潮,先是寧靜因為撞臉梗而成為品牌大使;張亮因為同名梗代言楊國福麻辣燙,再到Kindle玩自黑梗推出新品......每次都是那麼讓人歡樂。品牌接梗,除了能擴大品牌自身,更能在競爭中獲得優勢。
  • 楊國福請張亮代言?網友:那張亮麻辣燙怎麼辦?
    這樣機智地為趙麗穎解圍,不得不感嘆張亮的情商真的是太高了。然而,張亮這條微博下的一條評論亮了。這位網友評論到:「希望你專心管好自己的飯店,你家麻辣燙太low了……」顯然,這位不知情的網友是把這位張亮當成「張亮麻辣燙」的老闆了。
  • 楊國福麻辣燙邀請張亮代言 網友:廣告詞都想好了
    昨晚,楊國福麻辣燙官方微博隔空喊話模特@張亮Sean ,感謝他對自己的認可,並希望他能成為自家代言人。網友調侃:廣告詞都想好了——楊國福,張亮都說好吃!廣告語:我是張亮,麻辣燙我只吃楊國福我與你本無緣 全靠一個無腦網友...張亮代言楊國福麻辣燙 你讓張亮麻辣燙怎麼辦哈哈哈哈哈哈這個梗到底怎麼來的呢?
  • 張亮麻辣燙不是張亮開的?這個謎題被楊國福破解了
    8月10日,「楊國福麻辣燙邀請張亮代言」登頂微博熱搜榜,這背後是大家對「張亮麻辣燙是明星張亮開的」一直以來的誤解。楊國福麻辣燙之所以對張亮發出代言人邀約,實際上源於張亮發微博挺趙麗穎,結果有網友在張亮微博下對張亮麻辣燙進行差評,張亮回復網友稱,「去吃楊國福啊。」針對網友吐槽,8月10日,張亮麻辣燙相關負責人回應稱,感謝網友監督,「加麻醬收費」只限於外賣平臺,門店的自助小料臺是免費的。同時,也無權幹涉「楊國福」請誰做代言一事。
  • 張亮代言爭議背後:躺賺過億加盟費的楊國福與張亮麻辣燙門店「肉搏...
    近日,有網友爆料,張亮麻辣燙麻醬要加價,明星張亮評論「去吃楊國福啊」,「躺贏」的楊國福官微發聲,邀請張亮做代言。 …… 兩大麻辣燙頭部企業的代言人大戰 在楊國福麻辣燙官微發文邀請張亮代言後,圍繞著麻辣燙品牌與明星代言人的輿論熱潮已經開啟。
  • 靠撞臉拿下廣告?寧靜:我為自己代言
    文章來源/廣告圈頭條最近的快樂源泉來自寧靜和M&M's豆,沒想到這兩位真的因為撞臉走到了一起。M&M's豆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和德芙、士力架、綠箭是一家人,是瑪氏旗下的巧克力豆品牌。▼(就是這個彩色巧克力豆子)前幾天,寧靜官宣成為M&M's的品牌大使,並和撞臉的綠豆子成團出道,團名:寧可太豆了▼哈哈哈哈哈這可太逗了,成功激起了我的購買興趣,可能有朋友不理解其中的好笑
  • 張亮為楊國福麻辣燙代言,那麼張亮麻辣燙何去何從,慘被拋棄?
    張亮就在8月9號的時候發微博向大眾說明,趙麗穎不是大家說的那樣沒有用餐禮儀。本來這只是一件很平常的為好朋友解釋的一條微博,引起不了什麼熱議,亮點就是一個網友的評論。有個網友在底下評論:「希望你能專心管好自己的飯店,你家麻辣燙太差了,麻將都要錢,菜品還比別人家貴,太黑心了。」更搞笑的是張亮的回覆,他直接回復到:「去吃楊國福啊。」
  • 寧靜綠豆撞臉女團趣出道,m豆天貓小黑盒新品首發
    l  寧靜出席「我的繽紛逗趣」&m豆天貓小黑盒新品首發儀式,被授予M&M』S 品牌大使身份  8月17日下午,上海m豆巧克力世界舉辦m豆逗趣家族出道發布會,金雞百花雙料影后寧靜前來出席。
  • M&M's真的和寧靜合作了,這波「梗營銷」必須給滿分!
    這不,前幾天就直接官宣了寧靜成為了M豆-綠豆的品牌大使,還說要讓靜靜子和綠豆子組成美颯女團正式出道,官方團名已經取好了,叫「寧可太豆了」。這對撞臉CP,我先磕為敬了!
  • 諧音梗、真香梗、打工人梗…品牌玩梗最為「致命」
    ,「官方玩梗最為致命」甚至也成了拉近品牌與受眾之間距離的一個梗。玩梗讓品牌概念具象化,加深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和記憶。 品牌玩梗套路多 形成特色標籤和情感共鳴 如今品牌玩梗的方式多種多樣,有借梗造勢博取消費者注意的,也有主動造梗打造品牌人設的,品牌每一次的梗營銷幾乎都能掀起熱議,足以證明年輕群體對品牌玩梗的好感。
  • m豆天貓小黑盒新品首發 寧靜成m豆品牌大使
    央廣網上海8月19日消息(記者韓曉餘)8月17日下午,上海m豆巧克力世界舉辦m豆逗趣家族出道發布會,金雞百花雙料影后寧靜出席。活動現場,瑪氏箭牌中國區總裁麥偉堅授予寧靜「m豆品牌大使」稱號,與之前網友爆出撞臉的m豆綠豆子組成女團「寧可太豆了」,正式宣告「出道」。
  • m豆天貓小黑盒新品在滬首發,寧靜擔任M&M』S品牌大使
    近日,上海m豆巧克力世界舉辦m豆逗趣家族出道發布會,金雞百花雙料影后寧靜出席。活動現場,瑪氏箭牌中國區總裁麥偉堅授予寧靜「m豆品牌大使」稱號,與之前網友爆出撞臉的m豆綠豆子組成女團「寧可太豆了」,正式宣告「出道」。
  • 楊國福VS張亮,誰才是麻辣燙一哥?
    楊國福麻辣燙趁張亮麻辣燙之危邀請張亮代言的事情貌似沒有什麼後續了,不過再看一遍事情還是很好笑。 簡單說,是有個以為張亮麻辣燙是模特張亮開的網友,在模特張亮的微博下面怒斥張亮麻辣燙是「黑心商家」,張亮則回應稱「去吃楊國福啊」。
  • 張亮麻辣燙獨家回應被網友吐槽:無權幹涉楊國福請誰做代言
    近日,明星張亮的一條微博「楊國福邀請張亮代言」在8月10日當天登上了微博熱搜,但有網友在張亮微博下留言吐槽稱「管一管張亮麻辣燙加麻醬收費等諸多問題」,但其實「張亮麻辣燙」與藝人張亮沒有關聯。8月10日,張亮麻辣燙有關負責人答覆稱稱,感謝網友監督,「加麻醬收費」只限於外賣送餐平臺,門店的自助式小料臺是全免費的。近期楊國福邀請張亮代言造成熱議,商家邀請明星代言原是司空見慣的事,但是因為張亮麻辣燙的關係,張亮代言楊國福成為好多網友調侃的的對象,網友表示你考慮到過張亮麻辣燙的感受嗎?
  • 張亮不是楊國福外甥,但這份關係表你得收好了
    昨天,「張亮是楊國福外甥」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熱衷於吃麻辣燙、並且爭論「張亮好吃還是楊國福好吃」的網友們釋然了,怪不得都這麼火,原來是一家人。每日人物為此致電楊國福公司求證,一位負責人回應說,「肯定不是外甥,倆人平輩兒的,關係比表親還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