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在家孝父母,何必遠燒香,事父母如活佛,何愁福報不臨門

2020-12-19 歷史國學教堂

01開篇序

相傳每個嬰兒在誕生前,佛都會與即將出發的小孩道別。小孩一直在哭:「我害怕,我會變得那麼小,那麼無助。」佛安慰他:「放心吧,孩子,我早已安排好一位菩薩在人間,只為了保護你、照顧你、愛你。」小孩停止哭泣地問:「菩薩叫什麼名字呢?」佛笑著說;「名字不重要,你可以簡單地叫她媽媽。」

是啊,我們的每一位父母都是活佛菩薩,所以佛家有句口頭禪:「在家孝父母,何必遠燒香」。人人總想著向諸佛菩薩祈求福報,卻忽視了對父母盡孝,便是種下了人生第一福田,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奉勸各位讀者,積福就從盡孝開始吧:

02事父母如事佛

古代湖北武昌有位叫做楊元昊的人,從小父母就十分疼愛他,生活上對他細心照顧,供他讀書考功名,家務事從不讓他做。可楊元昊長大後考取科舉失敗,出外做生意也沒賺到什麼錢,本想娶個妻子平凡度過一生,可卻也遇不到合適的人,他感到非常的沮喪。

但他父母卻十分安心,因為楊元昊也許在外界眼中平平無奇,可在父母眼中,他如此這般平平安安便是福!

每個年輕人都不甘於平凡,楊元昊亦是如此,他整日過著乏味的生活,突然感到了人生無常,於是心生了出家的想法,此念產生後,他便到處打聽在什麼地方出家合適,後來聽人說湖南有位無心禪師佛法高深,於是他辭別了雙親,一個人孤身去往湖南拜師去了。

當他到達湖南之後,機緣巧合地遇到了一位老和尚,老和尚問他:「年輕人,你從哪裡來?要去往哪裡啊?」楊元昊施了個禮後恭敬地說道:「大師,您好,我從湖北武昌而來,想去往湖南龍虎寺拜無心禪師為師,學習佛法禪道!」

老和尚告訴楊元昊:「阿彌陀佛!你要拜無心禪師學習佛法,還不如自己去找佛菩薩修行來得更直接!」楊元昊聽見後非常高興,忙問道:「我也很想見到活佛菩薩,可卻不知道他們在哪裡啊?」

老和尚藉此開示他說道:「要找到活佛菩薩非常容易,你現在趕快回家,當你看到肩上披著被子,腳上沒穿鞋子的那個人,就是佛菩薩的化身。」

楊元昊聽完老和尚的話感謝而去,由於太想見到或佛菩薩,於是快馬加鞭地趕回了家,這時已經是夜半三更,他急切地敲著大門,呼喚著父母開門。

日夜思念著兒子的楊母一聽是自己兒子的聲音,趕忙高興地從床上爬起來,衣服都來不及穿,隨手拿了一個單薄的被子披在身上,由於太想見到離家多日的兒子,鞋子都還顧不得穿上就忙著開了門。

楊元昊一開門見到母親開心的樣子,肩上披著被子,腳上沒穿鞋子,猛然想起老和尚說的話,這才頓悟過來,母親從自己出生到現在,點點滴滴對自己包容疼愛,此刻皆都在一一在腦海中浮現出來,原來父母就是家中的活菩薩啊!

楊元昊想通之後,猛然痛哭流涕,抱著父母說道:「請贖孩兒不孝,居然忽視了你們一直以來對我的良苦用心,未來我一定會盡力服侍您二老的。」自此之後,楊元昊竭盡全力地孝敬雙親,如同供奉福菩薩一樣,全家過著幸福安詳的生活。後來,朝廷舉孝廉,還破格提拔了楊元昊!

03結語

一個人,無論他是平凡還是尊貴,在父母面前,永遠都是一個孩子。在父母需要的時候,陪在父母的身邊,這是每一個孩子應盡的基本義務。佛家有句口頭禪:父母便是在世佛,燒香何必去靈山。有些人經常往廟裡跑,去給佛菩薩燒香磕頭,希望佛菩薩能夠保估他,實際上父母就是我們心中的佛!不孝敬父母的人,佛菩薩是絕對不會保佑他的。

相關焦點

  • 在家孝父母,何必遠燒香!誰才是菩薩?
    有一天,他聽別人說,在遠方的山上有一位得道高僧,深諳成佛之道,他聽後非常興奮,於是打算親自去拜訪高僧。臨走前,他怕母親阻攔,就瞞著母親悄悄的出走了。在遠方的山上,他終於見到了那位高僧。他向高僧請教:師父,如何才是成佛之道呢?佛究竟在哪裡呀?
  • 花冤枉錢燒香拜佛的人請注意!先要做好一件事,否則拜佛無益!
    每逢過年過節,到寺廟燒香拜佛的人,可謂是人山人海,很多人千裡迢迢花著昂貴的路費,花著寶貴的時間,只為到佛前一拜。若說這些人,是迷信佛教,也不完全是,因為這些人,有自己的信仰,若說這些人不是迷信佛教,怕是都能把佛逗笑。
  • 佛說:做這件事最損福報,切記!
    信佛、學佛的人都知道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自己積攢來的,所謂積善成德,一個人的福報裡藏著他的運氣,會使人在不經意間收穫幸福。吃虧也是福,為什麼?布施是善因,必可得善果。佛教倡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是讓我們懂得積累福報、改善命運。然而,有一件事最損福報,你知道是什麼?不孝順父母!
  • 燒香拜佛卻諸事不順,您可真心侍奉過家裡的活佛?
    有句俗語是這樣說的: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靈山朝世尊。意思就是說,家裡面的父母就是現實中的兩尊活佛,用至誠至孝之心把父母侍奉好了,又何須跋山涉水去往靈山朝拜佛祖呢?在現實生活當中,有多少人對著寺廟裡莊嚴的佛菩薩聖像畢恭畢敬地虔誠跪拜,卻不曾像拜佛那樣對父母真誠地恭敬過,有些人甚至在平時生活當中對父母態度極其惡劣,動不動就對自己的父母大聲吼叫甚至打罵,這樣的人就算整日燒香拜佛又有何用?殊不知,家裡的雙親才是這個世上的活佛啊,連活佛都不敬,不真心侍奉,自己的命運坎坷波折那就怨不得別人了,都說孝順孝順,只有「孝」了,才會有「順」。
  • 「家有父母在,何必遠拜佛」想轉運?請先從孝順父母開始!
    很多人在運勢不順的時候,都會去寺廟燒香拜佛,或者在家裡供奉佛像來為自己積累一些福報。更有人話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去寺廟燒頭香,都是為了圖個吉利。殊不知,其實孝順父母就是最能夠積累福報的事情,也是最快的轉運方式。想轉運?請先從孝順父母開始!
  • 佛教:折損「陰德」的4件事,別再做了,因果不饒人!
    「凡行善而為人所知者,即為陽善;行善而不為人所知者,即為陰德」,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這是傳統文化讀物《了凡四訓》裡的話,一個人暗地裡偷偷行善,為不欲被人所稱讚,這樣的行為更有功德,更能得上天庇佑。我們說,一個人家財萬貫不算是福,陰德厚重才是福報無量。錢財易流失,唯有陰德利益子子孫孫。
  • 佛說:「因果不空」,這4件事,折損福報,你有做過嗎?
    人生要多積德、多做好事,因為誰也不知道哪一次的善業會成為自己的救命稻草。福氣是人修來的,災禍也是自找的。「因果不饒人」,以下這4件事,折損福報,你有做過嗎?    一、不孝父母雙親  生而為人,最起碼要有賢孝之心,「百善孝為先」,一個沒有感恩之心的人,不論他有多大成就,事業做得多成功,不孝父母所缺失的福報很難再補回來,這樣的人福氣也不會長久。
  • 這四種人,不用拜佛,卻離佛最近,有沒有你?
    寺院裡供奉莊嚴慈悲的佛菩薩像,供人禮拜,是一種善巧方便法,是為了起到好的渡人作用,但並非神明般的存在。「法在心內,莫向外求」,佛菩薩不在寺院,而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心中有佛,佛處處都在;心中無佛,你就是天天住在寺廟裡,也離佛最遠。《壇經》裡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信佛念佛要用心、攝心,內心真誠清淨慈悲,才能獲得佛菩薩的加持與感應。
  • 農村老人愛說:「千裡燒香,不如在家敬爹娘」,原來有寓意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農村老人愛說:「千裡燒香,不如在家敬爹娘」,可為啥五臺山的香爐都被燒化了?春節過大年,也是我們燒香的季節,燒香在過年期間有悠久的歷史,也是祈福的一種儀式,也是一種感應,據說這燒香會傳遞信號,跟我們現在的4G差不多,這裡一燒香,某個地方就會收到,從而將你的香菸和你的許願接收到,然後綜合你的表現,看你是否符合條件,條件達到的,自然會將你的願望幫你實現,如果不符合條件的自然要被淘汰,過年不但愛燒香,而且現在演變成為了燒香、燒高香、燒頭香的現象
  • 佛說:這四種行為,最損自己的福報,因果不虛
    佛說:三世因果,六道輪迴,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前世,今世和來世,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一場因果,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來生事,今生作者是,一個人的因果通達三世,因緣成熟,就要接受自己的果報。我們古老的文化中,早就有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一個人的行為,就會產生因果,只有種善因才會有善果,而有些事絕對不去要去做,會受到因果嚴厲的懲罰,這四種行為,最損自己的福報,因果不虛,一個也不要去做。一、不孝父母。
  • 學佛人要注意,拜佛之前先做好一件事,否則拜佛毫無意義
    很多人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總會想到去寺廟燒香拜佛,這樣做不是不可以,但在燒香拜佛之前還有一件事,是需要我們知道並且做到的,因為這件事與拜佛關係密切,如果這件事被忽略了,拜佛就毫無意義了。我們燒香拜佛的目的都想獲得更多福報,可佛曾經告訴過我們,燒香拜佛並不是獲得福報最好最快的方式,佛曾說過,獲得福報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孝順自己的父母,而不是孝敬佛。佛說,孝順父母才能獲得世間最大的福報,而燒香拜佛的目的,獲得福報有限,甚至方式不對還會折損福報。很多人因為一心想著佛,卻忽略了家中的父母,這樣做只會得不償失。
  • 「父母是活神,行孝勝燒香」轉運何須拜佛,請先從孝敬父母開始
    從唐朝開始,佛教就成了中國的主流宗教,很多信徒都會在陰曆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時候去當地寺廟燒香祈願,有的還會在家裡供奉佛菩薩祈福鎮宅,積累福報。其實,比起拜佛燒香,有一種更有效的積累福報的方法,那就是孝敬父母。
  • 燒香拜佛,到底能不能得到佛菩薩的「保佑」?
    於是,一旦有了什麼事的時候,就去寺院中燒香拜佛。結果燒了大把的香,拜了無數的佛,最終卻一點「回報」也沒有。也就是說,他沒有得到佛菩薩的「保佑」。佛教中說:命自己造,福自己求。佛菩薩沒有「保佑」你,是因為你的福報太少,他沒辦法給予你相等的東西。佛教中將人生的一切順利,歸類為福報,將一切不順,歸類為果報。
  • 佛教:最消耗福報的4件事,不要再做了,果報不饒人!
    佛家常說一句話: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世上的任何事皆不離因果,如那句偈語所說:起心動念皆是因,當下所受皆是果。我們當下的所有遭遇都是自身因果業報的顯現,並非無緣無故。《太上感應篇》裡也講: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 佛說:「命苦福薄」之人,做好這3件事,增福無量!
    有些人覺得自己命不好,就天天跑寺院燒香拜佛,希望慈悲的佛菩薩能救度自己。其實誰也幫不了你,信佛不是迷信,信佛是相信因果。如果人人都去求菩薩,福氣就來了,豈不是「天上掉餡餅」?大家有苦都去求菩薩,菩薩該有多苦?
  •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圖)
    2.佛告阿難:「汝今諦聽,我當為汝,分別解說:母胎懷子,凡經十月,甚為辛苦。在母胎時,第一月中,如草上珠,朝不保暮,晨聚將來,午消散去。母懷胎時,第二月中,恰如凝酥。體重如山嶽,動止劫風災,羅衣都不掛,裝鏡惹塵埃。  第二、臨產受苦恩頌曰懷經十個月,難產將欲臨,朝朝如重病,日日似昏沉。難將惶怖述,愁淚滿胸襟,含悲告親族,惟懼死來侵。  第三、生子忘憂恩頌曰慈母生兒日,五臟總張開,身心俱悶絕,血流似屠羊。生已聞兒健,歡喜倍加常,喜定悲還至,痛苦徹心腸。  第四、咽苦吐甘恩頌曰父母恩深重,顧憐沒失時,吐甘無稍息,咽苦不顰眉。
  • 報父母恩咒全文,念報父母恩咒怎麼回向?
    (nā mó mì lì duō,duō pó yì,suō hē)  報父母恩咒的經典出處一般認為出自《佛說盂蘭盆經》,然而報父母恩咒實則出自北宋遇榮《佛說盂蘭盆經疏孝衡鈔》。多生累劫之父母恩重難報,卻無以為報,則是佛教報父母恩咒。佛教報父母恩咒乃每逢農曆七月中每日念誦報恩咒四十九遍,現存父母延壽,去世父母超拔。報父母恩咒如一日未誦,次日可補誦。
  • 經常燒香拜佛的人,這三個拜佛「禁忌」,再忙也要看看
    每逢過年過節,很多人都喜歡去寺廟拜一拜佛,如果你也經常去拜佛,這三個拜佛「禁忌」,再忙也要看看,否則容易求福報不成反遭災禍。很多人去寺廟拜佛時,都把重點放在了拜佛時的禮節上,其實我們真正需要注意的地方,反而是這三件事。
  • 報父母恩咒
    (nā mó mì lì duō,duō pó yì,suō hē)  報父母恩咒的經典出處一般認為出自《佛說盂蘭盆經》,然而報父母恩咒實則出自北宋遇榮《佛說盂蘭盆經疏孝衡鈔》。多生累劫之父母恩重難報,卻無以為報,則是佛教報父母恩咒。佛教報父母恩咒乃每逢農曆七月中每日念誦報恩咒四十九遍,現存父母延壽,去世父母超拔。報父母恩咒如一日未誦,次日可補誦。
  • 【報父母恩咒】簡介以及注音
    報父母恩咒的經典出處一般認為出自《佛說盂蘭盆經》,然而報父母恩咒實則出自北宋遇榮《佛說盂蘭盆經疏孝衡鈔》。多生累劫之父母恩重難報,卻無以為報,則是佛教報父母恩咒。佛教報父母恩咒乃每逢農曆七月中每日念誦報恩咒四十九遍,現存父母延壽,去世父母超拔。報父母恩咒如一日未誦,次日可補誦。持誦報父母恩咒,心要誠、意要真,無時無刻持誦都可報父母恩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