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大學》中為什麼強調道德修養靠自我管理的思想?

2020-12-15 不知道未來將會怎樣

本文由作者不知道未來將會怎樣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禮記·大學》強調自我管理:「誠意、正心、修身」在闡釋「誠意」時說:「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然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禮記

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這就論證了道德修養主要靠自我管理的思想。每個人都要在行為上、思想上進行自我約束,不可自我欺騙。要誠心誠意地追求真、善、美,反對假、醜、惡。只有如此,才不愧對自己。所以《大學》提出了「慎獨」的命題。自己獨處之時,要嚴格地以高尚的道德情操約束自己,分明善惡之界限,不得有絲毫含混之處。

道德修養

至於有些修養差的人,離開正人君子的視聽就放縱自己,盡為不善之事,而當眾目睽睽之際,他們又掩蓋了自己劣跡,而偽裝為善。其實,善惡是偽裝不了的,眾人明察秋毫,如見其肺腑,惡念邪欲豈能躲藏。這說明為人進行道德修養必須出自內心之精誠,內心是否精誠,外觀上是昭然若揭的。所以,《大學》認為君子所處任何場所,思慮任何問題,都要以高尚的道德從嚴要求自己,誠心誠意地去對待別人。《大學》是儒家論大學教育的一篇專著。

《大學》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它把「明明德」「親民」和「止於至善」,作為大學教育的三個目標,後人稱之為三綱領。《大學》的作者從思孟學派性善論的思想出發,認為「明德」是人天生的善性,大學教育的首要目標就在於「明明德」,把天生的「明德」發揚光大。這就要在心性中下存養工夫,以達到修己的目的。

修己是為了治人,所以大學教育的第二個目標是「親民」。「親民」是儒家德治與仁政思想的表現。大學教育的第三個目標是「止於至善」這「至善」的內容是:「為人君止於止於孝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為人父,止於慈人交,止於信。」這是儒家倫理,與國思想的總結和概括要求的最高目標也是大學所曾參。曾的典範。

參是這方面為實現大學教育的三個目標,《大學》提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條目,或稱為八個步驟。實質上前五條在於「明明德」,在於修己;後三條在於治人,在於「親民」和「止於至善」。八條中的關鍵是修身,以「修身為本」。因為儒家認為修己才能治人,所以欲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統治者,必須先修其身。《大學》的「三綱領」和「八條目」把個人、家庭和國家三者聯繫起來,從理論上進行闡述,對維護封建大一統的局面有積極的作用。

參考資料

·《禮記·大學》

相關焦點

  • 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第四章練習知識點
    A求真務實,敬重誠實守信 B愛國奉獻,以天下為己任 C勤勞勇敢,追求自由解放 D樂群貴和,強調人際和諧 3、在我國古代思想文化中,有重視榮辱的思想觀念。下列古語中,表達了這種重視榮辱觀念的是( A ) 。
  • 新形式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感想
    新形式思修課的感想步入大學已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對大學的憧憬變成了現實,有喜悅有失望,有機遇有挑戰。上的課有難有易,在這些課中我最想說說「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思想品德課程,是 一門公共必修課,因此,不應該把這門課程簡單地看作成一種單一意識形態的傳送平臺,而應該是多種思想相互碰撞,各抒己見的課程。
  • 2019年自考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學習方法
    我們在學習《思想道德修養》的過程中,一定要有嚴肅認真的態度,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思想,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堅持把堅定正確的社會主義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
  • 那些常見的道德修養法
    學生品德的提高是一個能動的發展過程,它的成效同學生個人能否自覺主動進行道德修養緊密相關,學生的年齡愈大,他們個人進行的道德修養在自身品德發展中的作用也愈大。故德育不能不重視學生的道德修養和提高他們的修養能力。我國古代教育很重視修養。
  • 全國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專題教學研討會在同濟大學...
    、上海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分教學指導委員會聯合主辦的全國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專題教學研討會,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順利舉行。會議由上海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分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陳大文主持。  本次會議也是教育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專題教學研究同濟大學團隊的課題推進工作。
  • 《禮記》中的傳世金句,中華禮儀盡在於此
    它的作用體現在提升個人道德修養和培養民族精神兩方面。《禮記》為古代士者必讀之書,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作為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禮記》的內容包羅萬象,文字生動流暢,字裡行間無不體現中華禮儀之美!
  • 禮記
    《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書中內容主要寫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如天道觀、宇宙觀、人生觀)、教育思想(如個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學方法、學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會、禮制與刑律)、美學思想(如物動心感說、禮樂中和說),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劃重點啦
    >1.成才目標P5-6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第二節 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素質一、思想道德與法律1.思想道德與法律的區別與聯繫 P72.社會主義思想道德與社會主義法律的關係P7 (關係:道德為法律提供價值準則和道義基礎,法律為道德建設提供制度保障,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二者共同作用)二、思想道德素質與法律素質
  • 2021考研政治:思想、道德與法律修養
    思想修養-集中於理想信念,愛國主義和人生價值觀教育   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側重於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思想修養。它由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組成。
  • 北大首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辯論賽舉行
    為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拓展《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實踐教學空間,進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提高廣大同學的思想道德素質,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在繼去年連續成功舉辦了三期「成長的煩惱-大學生成長成才主題沙龍」的基礎上,舉辦了這次首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辯論賽。
  • 道德修養是領導幹部「好營養」
    習近平總書記前不久在河南考察時強調,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現實,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務必把加強道德修養作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課。這為領導幹部加強道德建設進一步指明方向、明確要求,對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執政骨幹隊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 「修齊治平」思想源流及解析
    《大學》原為《禮記》中的第四十二篇,宋代程顥、程頤兩兄弟從中將其專門抽取出來,編次章句。朱熹為《大學》和《中庸》做了章句,並為《論語》《孟子》做了集注,最後將這四本書編排在一起,成為《四書章句集注》一書。《大學》以其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深深地烙印於中國古代社會知識分子的心靈。
  • ...核心價值觀進一步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堂』教學研討會...
    「全國高校『說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堂』教學研討會」在復旦大學召開 2015-02-28 來源:社科司   2015年1月24日至25日,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
  • 2010年4月自考《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試題
    全國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試題  課程代碼:03706 下列選項中,反映心理健康狀況的是( )  A.身體發育勻稱 B.生理功能狀態良好  C.有強壯的體力和體魄 D.經常保持愉快的心境  9.在人際交往中,由於性格、經歷、文化、修養等個性差異的存在,產生矛盾是難以避免的。這就要求人們在交往中求同存異,互相包涵。
  • 2019年4月自考《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真題及答案匯總
    【考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9.愛國主義主要含義和內容【答案】愛國主義是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熱愛、忠誠和報效自己祖國的一種情感,思想,和行為。具體包括:(1)最基本的內容: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2)首要表現:熱愛故土河山(3)集中表現:熱愛骨肉同胞(4)重要內容:熱愛燦爛文化(5)必然政治要求:熱愛自己的國家【考點】愛國主義的科學內涵30.簡述形成個人良好品德與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之間的關係【答案】(1)個人良好品德修養和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密切聯繫
  • 《大學》《中庸》中的教育思想
    《禮記》一書反映了中國古代的許多史料和先秦儒家的思想,其中不少內容與教育密切相聯,還有一些集中論述教育問題的理論著作,這些論著對中國封建教育的發展影響深遠。就教育理論闡述的集中性而言,首推《大學》、《中庸》和《學記》等。
  • 李紅輝:道德修養與核心價值觀培育
    原標題:道德修養與核心價值觀培育   中華民族有著極為重視道德修養的優良傳統,先人對於修養方法的重要性有著非常充分的認識,並總結出了眾多寶貴的經驗。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混合式教學探究
    學院設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三個教研室,承擔全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五門必修課程教學任務,並開設《合同法學》《婚姻家庭與繼承法學》《中國文化概論》等選修課。
  • 全國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研討觀摩會召開
    全國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研討觀摩會召開 2014-04-23 來源:社科司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進一步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德育方法之道德修養法和品德評價法
    一、道德修養法(道德指導法、自我指導修養法)教師指導學生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自我反省,以實現思想轉化及行為控制。品德修養是建立在自我意識、自我評價能力發展基礎上的人的自覺能動性的表現。理解道德修養法可以藉助其另一個名稱來顧名思義,自我指導修養法,即自己指導自己去提高自己的修養,這一德育方法強調的是學生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學生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自我提升。比如學生用自己的座右銘指導自己的行為,就是典型的自我指導修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