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請自行搜索:臺灣廣告《第三個願望》
思想是文章的靈魂
——《看第三個願望》,學寫作
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 李爽
一、了解視頻內容
1.看視頻《第三個願望》(視頻請自行搜索:臺灣廣告《第三個願望》)
2.用語言概括故事內容
陪伴教室的陳老師接收了患有選擇性緘默症的孩子小薇。她總是一個人沉默著看書、玩耍、畫畫。為了更好地幫助小薇,陳老師走進了小薇的家庭。進一步了解到小薇不說話的原因:
「爸爸不能說話,我也不想說 ,爸爸就不會是一個人了。」
經過陳老師的引導,小薇最後在爸爸的幫助下不再沉默。
二、談第一感受
說一說:視頻打動你的地方有哪些?
這是臺灣人壽年度形象廣告片,改編自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臺灣夢兒少社區陪伴紮根計畫的真實案例。
三、學習寫作技巧
想一想:這三個小標題是從誰的角度擬定的?
1.陪伴教室2.紅的安靜3.不能說的願望
註:此地習俗,第三個願望不能說。看過《想見你》應該知道,第三個願望為什麼不能說。
是從女孩小薇的視角擬定的,概括了小薇的生活經歷。
從小薇的角度,我們看出影片的故事結構:
1.背景(陪伴教室)
2.矛盾(選擇性緘默症)
3.導師(家訪、交流、寫信)
4.改變(與父母,與同學,生日願望)
5.影響(之後)
好的作品總是包含這五部分。
(敲黑板,記筆記)
再想一想:你知道小薇在火葬場看到的火光是什麼嗎?
你能推測小薇的塗鴉中為什麼很多紅色嗎?
小薇為什麼說紅色「很安靜」、火葬場「很安靜」?
小薇懂事,有想法。
小薇這樣的想法與她的選擇性緘默症有很大關聯。
小結:三個小標題,看似三個地點,三個場景,實則有內在關聯。
小標題體現人物的思想。
四、分析陳老師的形象
1.蹲下來與小薇對話
2.向老師了解,自己觀察
3.與小薇對話(紅色安靜)
4.問診(求助專業)
5.與媽媽對話(到火葬場)
6.與小薇對話(你不會害怕嗎)
7.與爸爸對話(小薇最乖)
8.與小薇對話(提出建議)
9.寫信給小薇爸爸(助人自助)
10.參加小薇生日會
片尾陳老師的感悟——
有人說,人一生中至少會說超過1000萬句話。說與不說,有時因為愛,而變得太慎重。但也因為這麼慎重,才會在心底很久很久。
正是陳老師站在小薇的角度說出的話。也說出了她的教育理念:尊重、理解。
短片中的老師並沒有對小薇抱以同情和憐憫,而是先以同理心的態度去了解問題所在,進而用理解和關懷的方式來幫助小薇走出困境。
我們心疼於小薇的懂事,也感動於陳老師的平等、理解。
導演手記中這樣說道:
這是一個關於預設立場的故事。
天真的孩子,應該是無知的、快樂的、好奇的、吵鬧的。當他們沉默、不發一語時,我們會感到不幸。不幸是一連串我們預設的景象,當孩子在那樣的景象中,我們就會忍不住憐憫。
憐憫是什麼?當我們看見他人的不幸,意識到自己的幸福時,我們會展開行動,憐憫不幸的人。滿載幸福的人,將剩餘的幸福下放給他們認為不幸的人,於是憐憫形成一種階級。
階級的距離,使我們忘記去理解,理解是平等的。
我們常在憐憫中,忘記去平等地理解他人。
《第三個願望》希望透過對等、理解與相互扶持,來傳遞品牌「為下一代 著想未來」的理念。儘管本片向大家普及了「選擇性緘默症」這一罕見疾病,主創團隊卻沒有想藉此來刻意煽情。劇中涉及選擇性緘默症的描述與探討,也被有意單純化、通俗化。
小結:思想是文章的靈魂
1.尊重每個人的獨立人格。
陳老師對小薇尊重、理解。
2.要有讀者意識,越有針對性,越有內容,越有思想。
視頻是人壽年度形象廣告,片尾小薇父親病癒,這與小薇的「第三個願望」相關,也暗合了企業展望。
同學們,你作文的讀者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