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勢恢宏的平潭海峽大橋
「經濟特區有的政策平潭全都有,特區沒有的政策平潭也可以有。」昨日《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公布了一系列平潭「新政」,隨即引來各界熱議。專家們普遍表示,國家賦予平潭「超越特區」的權利,是「特區中的特區」、「比特區還特」。
那麼,平潭「新政」到底比特區「特」在哪?記者請有關專家一一解讀。
「新政」解讀
15%稅率比廈門更「特」
特區「特」在哪?很多企業、很多人給出的答案是「稅收優惠」。而現在,針對這一「特」,平潭有望比廈門更「特」。
記者昨日從廈門稅務部門了解到,廈門的企業所得稅,在2008年以前稅率是15%;而從2008年開始,廈門要用五年時間,逐漸提高這一稅率。到了今年,企業所得稅稅率已經提高到了24%。
到明年,廈門將與全國統一稅率,即為25%。
但昨日公布的《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顯示,從吸引優質企業考慮,國家明確平潭島內企業比照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稅收政策執行,並提出在制定產業準入及優惠目錄的基礎上,對平潭區域內符合條件的企業減按15%的優惠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這也意味著,平潭所享受到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相當於廈門四年前的優惠水平。」有關負責人如此解讀。
對此,平潭綜合實驗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龔清概亦明確表示,這是平潭發展中的一個「制高點」,這也是2007年新的《企業所得稅法》頒布、全國統一實施25%企業所得稅率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第二個享受稅收優惠的特殊區域(橫琴為第一個)。
而對在平潭工作的臺灣居民涉及的個人所得稅問題,規劃表示,暫由福建省政府按內地與臺灣個人所得稅負差額給予補貼,補貼部分免徵個人所得稅。這一優惠政策將為更多優秀人才到平潭大顯身手提供良好的平臺環境。這些舉措,將有效減少平潭與臺灣兩地稅負差。
「新政」解讀
貨物可免稅先進平潭
一位在廈設立光電企業的臺商表示,即使在特區廈門,「通關」環節、退稅環節仍較為繁瑣,有待進一步突破。
「比如,要從臺灣進口一些原材料,進口一些生產設備,流程仍有待進一步簡化。」這位臺商如此期待。
而這次平潭 「新政」中,最大的一個亮點,即在「通關」環節的突破。
「簡單地說,就是平潭將能享受比其他經濟特區和海關特殊監管區更優惠的通關和稅收政策!」對於此次規劃中明確的「採取一線放寬、二線管住、人貨分離、分類管理」的新模式,福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通關處處長吳維中坦言,其背後的細節確實比特區還「特」。
按照規劃,將平潭與境外的口岸設定為「一線」管理,即從「一線」進入平潭的,與生產有關的貨物只需備案,享受免稅或保稅優待,但生活消費類、商業性房地產開發項目等進口的貨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規明確不予保稅或免稅的貨物除外。
這就意味著,這些貨物可以不繳稅先進來。另外,內地與生產有關的貨物銷往平潭視同出口,按規定實行退稅。這就賦予了平潭島「自由港」的權利,意味著平潭基本上實現了「全島開放」。
對此,龔清概坦言,「建立特殊通關管理模式,這是平潭政策的最大創新之處。」據悉,這一制度設計,中央在全國僅賦予平潭和橫琴兩個地方,但平潭在許多方面比橫琴的政策更優惠。
「新政」解讀
對臺先行先試「異曲同工」
特區廈門因臺而設,平潭綜合實驗區也肩負同一歷史使命。
為此,《規劃》中對臺的先行先試規劃,備受關注。記者注意到,這其中不少與廈門正在大力推進的 「先行先試」異曲同工。
在此次《規劃》中明確了平潭的發展定位,要將平潭綜合實驗區建設成為 「兩岸交流合作的先行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示範區、兩岸同胞共同生活的宜居區、海峽西岸科學發展的先導區」。其中,「兩岸同胞共同生活的宜居區」,更是明確了「兩岸共同家園」的概念。
而在廈門的第十一次黨代會上,廈門明確,加快構建兩岸經貿合作最緊密區域、兩岸直接往來最便捷通道、兩岸交流交往最活躍平臺、兩岸同胞融合最溫馨家園。
金融作為「高邊疆」,其先行先試的突破,同樣是此次平潭《規劃》的一大亮點。
與廈門正在快馬加鞭推進的「兩岸金融中心建設」一道,《規劃》明確了平潭先行先試優惠的具體舉措:允許福建省內符合條件的銀行機構、外幣代兌機構、外匯特許經營機構在平潭綜合實驗區辦理新臺幣現鈔兌換業務。允許平潭的銀行機構與臺灣地區銀行之間開立人民幣同業往來帳戶和新臺幣同業往來帳戶,允許平潭符合條件的銀行機構為境內外企業及個人開立人民幣帳戶和新臺幣帳戶。允許平潭的臺商投資企業在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探索在香港市場發行人民幣債券。
「這些,與廈門已經努力突破或正在爭取突破的部分舉措,甚為接近。」廈門一金融業者如此表示,平潭的金融可謂剛剛起步,未來能一口氣實現如此突破,力度超乎預期。而這某種程度上也要求廈門,要儘快將 「兩岸金融中心」的一些預設目標爭取到位。
延伸閱讀
平潭「新政」的廈門商機
平潭「新政」一出爐,有網友針對這一比特區還「特」的政策憂慮地表示,這對廈門到底是利還是弊?
「在平潭的發展中,同樣倚重廈門經驗。」有關專家表示,目前,平潭的不少重大基礎項目,均由廈門國企代建,從經濟效益而言,直接給廈企帶來訂單。
對此,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教授認為,平潭的發展商機,同樣有望進一步「反哺」廈門。
廈企拿下平潭大訂單
對於平潭 《規劃》的出臺,一到過平潭的地產商表示,這對廈門尤其是廈企,是一大機遇。
「規劃明確,平潭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交通建設、供水、供電、能源等各個方面,都迫切需要儘快完善。」這位地產商表示,而目前,平潭在建的重大基礎設施,基本都是廈門國企代建的,投資近百億元。
路橋集團與平潭的合作,就是一個縮影。去年4月,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與廈門路橋集團公司籤署實驗區環島公路項目代建合作協議,這一預計總投資50億元的基礎設施項目,也是平潭基礎性建設工程中的重要一環。
「後來,廈門路橋在平潭設立了分公司,目前,平潭在建的基礎設施,不少都由路橋代建。」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由廈門路橋代建,這是省委、省政府的意見。
而此前,廈門路橋建設集團平潭建設項目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甘奮明透露,截至今年6月,廈門路橋在平潭代建的項目有7個,涵蓋了基礎設施的大部分,總投資近百億元。
不僅路橋,記者注意到,本地的多家國企、一批在廈投資的臺資企業,今年來加大了與平潭方面的洽談力度,並初步敲定了一些合作意向。
平潭發展有望「反哺」廈門
對於平潭《規劃》的出爐,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教授認為,平潭的後開發優勢正在凸顯,也是未來最大的發展機遇。
李非認為,近年來,福建東南沿海地區傳統產業大規模向內陸地區轉移,基礎設施項目尤其是交通設施項目建設大量在周邊地區展開,產業項目和社會事業項目也積極在沿海一線布點;而平潭作為福建尚待開發的處女地,正成為未來空間和功能拓展的重要承接地。
「未來幾十年,平潭的發展,相對於廈門發展而言將是機遇與挑戰並存。」李非認為,外界所謂的「平潭大開發將『奪』走廈門特區的發展優勢」一論並無道理,他分析說,隨著平潭「特區」地位的確立,平潭作為海峽經濟區的連接點和通道的作用及優勢將更加突出;在功能定位上,平潭初步具備簡易加工裝配、轉口貿易、運輸倉儲、旅遊休閒的條件。
「廈門特區經過30年發展,無論是硬體條件的發展,還是軟體環境的完善,都已經遠遠領先於平潭。」李非說。
相反,李非教授認為,今後,隨著平潭的發展,必定會給廈門帶來更多的商機;他說,今後,廈門、平潭,在運輸倉儲、轉口貿易或其它服務業領域,或將形成合作共贏局面,「而就臺資在廈門的流向而言,在某種程度上,已從過去的『漏鬥型』逐漸轉向『擴散型』,在廈的臺資企業也在尋求進一步的擴張空間」。
而省社會科學院現代臺灣研究所原所長吳能遠也認為,「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平潭也不能割裂與福州、廈門、泉州等東南沿海城市的關係,仍舊要在依託福廈泉等沿海產業的基礎上,逐步發展壯大。(記者 易福進 蔡耀宗 曾毓慧香卉輝)
來源:東南網-海峽導報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