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網路遊戲「防沉迷系統」的效果與建議

2021-01-08 人民網

摘 要:隨著電腦的普及和網路遊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有了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的困擾。防沉迷系統在我國的推行已有7個年頭,作為網路遊戲產業的一個重要政策,它的實行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那麼它的實際效果怎樣?有何方法推動其改進?本文筆者通過對「防沉迷系統」的調查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議。

關鍵詞:網路遊戲;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統

「防沉迷系統」是2005年政府推出的一項用以防治未成年人沉迷於網路遊戲的系統,它是用技術手段限制未成年人在線遊戲時間,進而限制他們的遊戲收益,用這樣的方法試圖達到控制沉迷的效果。就目前來看,這是關於網路遊戲的產業政策中一個落實得十分不成功的政策。

一、「防沉迷系統」的出臺背景

2005年8月23日,新聞出版署就公布了《網路遊戲防沉迷系統開發標準》。當時的網路遊戲出版業就正在蓬勃發展。

(一)網路遊戲快速發展,帶動網際網路經濟復甦

2001年,我國的網路遊戲市場已十分火爆。第一款自產網遊《萬王之王》推出並順利盈利,盛大公司引進了《傳奇》,在國內掀起一股網路遊戲熱潮,我國網路遊戲市場從此進入了發展的高速公路。

據《2004年度中國遊戲產業報告》統計,2004年底全國網路遊戲用戶數達2025萬,佔總網民數的21%。網路遊戲出版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了24.7億元人民幣,比2003年增長47.9%,同時為接入服務和IT業等創造產值達250億元,網路遊戲已經成為網際網路出版產業的「火車頭」[1]。

(二)行之有效的監管成為了保障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

在遊戲這個朝陽產業中,為了謀取利益不擇手段的商家不在少數,新聞出版總署每年都要在申報的遊戲或出版物中發現存在渲染暴力、低俗等問題的產品。幾年來新聞出版總署就在對申報的遊戲出版物審查工作中,對24款電子遊戲出版物、11款網路遊戲出版物做出不予批准出版的決定,並查處了100多種網絡和電子遊戲非法出版物[1]。為保證產業健康發展,行之有效的監管變得至關重要。

(三)網路遊戲的負面影響不絕於耳

以紅極一時的《傳奇》為代表的多款遊戲玩家故意傷害他人、自我傷害等各種負面報導不絕於耳。「網癮少年」這個稱呼也逐漸進入我們的生活,有些家庭甚至因為這樣四分五裂。對未成年人沉迷遊戲的防治刻不容緩。

二、「防沉迷系統」的實施和內容

自2007年7月起,各大網路遊戲運營商均按要求投入使用防沉迷系統,要求註冊玩家提供身份證、姓名等信息,網路遊戲運營商以這些信息交公安部門核對,若信息正確且玩家大於等於18周歲,則不納入此系統,反之,將納入防沉迷系統。

該系統定義了未成年人的累計「健康」遊戲時間、累計「疲勞」遊戲時間和累計「不健康」遊戲時間,並對通過不同時間段的收益的控制來試圖減少未成年人沉迷於遊戲的目的。同時,《網路遊戲防沉迷系統實名認證方案》規定,註冊系統由運營商維護管理,驗證系統由公安系統接洽完成,查詢系統提供給未成年人父母來監督孩子。

三、「防沉迷系統」的真實效果

(一)相關調查數據

根據《2009年中國網路遊戲市場研究報告》調查顯示,認為「防沉迷系統」沒有效果以及效果一般的用戶比例為79.5%,而認為非常有效的用戶比例僅有8.7%,仍然有11.8%的網路遊戲用戶不知道防沉迷系統[2]。「防沉迷系統」成了雞肋。

(二)網路遊戲防沉迷系統漏洞太多實行至今效果甚微

很多網友表示,未成年人只要借用家長的身份證號碼,就可以輕鬆避開實名驗證這一環節——系統無法驗證註冊信息者是否本人,甚至無法驗證身份證號碼與名字是否對應。網上還有一種軟體叫「身份證號碼生成器」,未成年人可以使用軟體生成的號碼註冊遊戲。甚至還有一些不法商家為了獲利,提供給未成年人已經綁定了身份證號的遊戲帳號。

(三)即便「防沉迷系統」可以有效實行,其設定也不符合中國國情

按照《網路遊戲防沉迷系統開發標準》的規定,遊戲的前三小時為健康遊戲時間,每下線累計五小時即可清零累計遊戲時間。這樣算來未成年人可以在規則內遊戲三小時,休息五小時,再繼續遊戲,這樣下來,一天的「健康」遊戲時間可長達九小時。反觀現在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情況,一天花在遊戲上九小時的學生,難以成為「好學生」,甚至仍然可以算是網癮少年。

四、對於有效實施「防沉迷系統」的建議

(一)應強制要求遊戲公司將身份證號碼核實與公安部門聯繫起來

「防沉迷系統」實施不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未成年人可以盜用他人身份證號碼來登陸遊戲,並且沒有任何被查處的風險,這其中也或多或少有遊戲公司的默許與消極怠工。

設想,每個玩家均要通過公安部「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進行認證,才可以註冊遊戲。一來可以有效防止未成年盜用他人身份信息規避「防沉迷系統」,二來保護了個人信息,可以杜絕一些不法人士利用他人信息進行違法犯罪行為。「防沉迷系統」才有可能變成一個有效的系統。

(二)可以借鑑「休息獎勵制」

在一些美服(美國網遊伺服器)中,網遊公司為防玩家沉迷,實施的是另一種「休息獎勵制」,而非「沉迷嚴懲制」,表面上似乎是一個道理,都是想讓玩家不要沉迷,但正如教育孩子是採取「打擊批評法」,還是「鼓勵促進法」一樣,需要每一個防沉迷系統推行者做出明智的選擇。

但是對於遊戲開發商來說這並不是一件好事情,限制玩家的上線率很大程度上增大了成本減少了利潤,還給遊戲推廣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困難。可欣喜的是國內已有一些遊戲採用了「限時進入副本」的方式來一定程度上防止陷入沉迷狀態的玩家。如騰訊公司2008年代理上線的《地下城與勇士》,人物升級必須進入副本,對進入副本的時間進行控制,一定程度上遏止了沉迷玩家的瘋狂練級。

(三)防沉迷系統隨著時代的發展可以不局限於未成年人

伴隨著電腦長大的一代已逐漸成年,沉迷於遊戲之中也不在是未成年人所面對的問題。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甚至是工作人士也有了同樣的困擾,在失去了家長、社會嚴厲的管制後,他們往往變本加厲的沉迷,大學缺課、掛科、無法畢業的情況屢見不鮮,甚至也有上班族因為遊戲影響夫妻感情,家無寧日。

隨著社會現狀的變化,需要「防沉迷」的對象早已不局限於未成年人。只有遊戲運營商服從政策,政府加大監管,才能有效避免祖國的未來垮在電腦前。

(作者簡介:趙思佳,女,湖南大學新聞傳播與影視藝術學院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文化產業研究。)

參考文獻:

寇曉偉.網路遊戲出版現狀及政策[N].光明日報,2005-12-28.

新華網.CNNIC發布2009年中國網路遊戲市場研究報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9-11/25/content_12534931.htm.

相關焦點

  • ...聲音】全國人大代表楊金龍:建議未成年人網路遊戲防沉迷引入...
    【全國兩會|聲音】全國人大代表楊金龍:建議未成年人網路遊戲防沉迷引入生物識別技術 2020-05-25 20: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國人大代表楊金龍:建議未成年人網路遊戲防沉迷引入生物識別技術
    國內各地中小學生在集中上網課期間,各類事件頻發,比如玩網路遊戲致幻跳樓;沉迷「吃雞」遊戲、直播打賞「揮霍」家裡40萬元存款。「這兩年來,國家相關部委已實施一系列措施,不斷加強遊戲行業管理,獲得了社會廣泛支持,治理效果顯現,但仍存在完善空間。」楊金龍說,目前,遊戲行業正在推廣實行網路遊戲「實名認證」措施。
  • 什麼是防沉迷?未成年人是否要限制遊戲時間?
    少則幾百元,多則幾萬元,此類情況層出不窮,各大遊戲公司就針對這類情況,都推出了「防沉迷」系統,對未成年人的遊戲時間進行限制,效果顯著。這種機制的確會減少未成年人玩遊戲的時間,也能讓家長放心,本身就是一個雙贏的局,這都是為了限制未成年人遊戲時間,避免讓學生在遊戲中浪費過多的時間,防止遊戲成癮,提倡合理規劃時間。
  • Steam測試中國版,單機遊戲也要防沉迷
    此外,在中國運營的網路遊戲上常見的防沉迷系統,也會和Steam中國捆綁。Win.gg曾嘗試啟動《反恐精英:全球攻勢》(CS:GO)和《DOTA2》,但都失敗,原因是時間不在規定的遊戲時長範圍之內,而帳戶也未通過實名認證。Steam上出現的警告顯示,在晚上10點到早上8點期間不能進行遊戲,並建議玩家「休息一下」。
  • 王者榮耀微信防沉迷怎麼解除 防沉迷系統破解方法大全
    玩家們不要將微信和QQ號綁定在一起,可以選用微信登錄玩,當系統提示你已經超過上線時間,咱們就用QQ號登錄去玩(這是兩個不同的遊戲帳號和角色,僅可以讓你有兩次防沉迷的時間)2、微信號或是QQ號不同區的角色,依然在防沉迷限定時間內。
  • 身份證生成器挑戰實名制 防沉迷系統遭破解尷尬
    該系統將針對所有在中國運營的網路遊戲,不僅包括大型網遊,還包括騰訊和聯眾運營的休閒網遊。  然而對「小八」來說,這套系統幾乎就是個擺設。  「這個系統漏洞很多,現在網絡上流傳的應對網遊防沉迷系統的方法有許多種。」作為資深玩家的「小八」說,「再說,玩家是不是未成年人,系統怎麼知道?」
  • 未成年人網遊防沉迷調查:有遊戲可讓「7歲兒童」充值付款
    12月4日凌晨1時,記者下載並登錄遊戲《賓果消消消》,點擊「設置選項」並選擇「實名認證」後,系統出現「實名認證和防沉迷」的提示,記者以一位7歲兒童的真實姓名和身份證號進行認證後,系統提示「認證成功」。但當返回遊戲界面後,並沒收到任何關於因為時間原因而禁止遊戲的提示。隨後退出遊戲再次進入時,同樣沒有任何阻礙,此時系統狀態顯示「已認證」。
  • 中國遊戲試行「分級」 廠商用遊戲守住「防沉迷」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有遊戲的地方,就有防沉迷的呼聲。自2007年我國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統上線,中國遊戲產業終於迎來試行「分級」。日前在廣州舉行的2020中國遊戲產業年會上,《網路遊戲適齡提示》團體標準正式發布。
  • 騰訊遊戲防沉迷系統再迎升級:上線人臉識別
    4月15日消息,在第27個515國際家庭日到來之際,騰訊對外公布了三項關於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最新進展。包括5月底前,騰訊旗下共計80款遊戲將落實防沉迷新規接入工作;探索「人臉識別」技術應用進一步深化;騰訊成長守護平臺用戶突破3000萬。
  • 騰訊遊戲限制每月充值金額詳情 騰訊遊戲新防沉迷規則
    騰訊遊戲宣布限制每月充值金額是怎麼回事?騰訊遊戲一直在致力於推行防止未成年人沉迷遊戲,在最近再度上線了新的防沉迷規則。本次上線的是關於每個月的重製金額規則,目前已經有多款熱門騰訊遊戲正式上線本規則,想知道具體的規則信息是什麼嗎?下面小編帶來了騰訊遊戲限制每月充值金額詳情,一起來看看吧。
  • 《食物語》防沉迷怎麼解除 防沉迷健康系統詳解
    導 讀 食物語防沉迷機制終於上線,本次上線的健康系統的機制是什麼,很多玩家都不清楚,接下來九遊小編為大家介紹食物語健康系統機制詳解
  • 防沉迷面前,遊戲公司與家長能和解嗎?
    在對網路遊戲產業掀起的一場集體訴訟中,一位發起者曾強烈表示,「網路遊戲的消費和毒品的消費本質上沒有區別」。遊戲初入國內,家長便和遊戲企業站在了對立面,這其中既包含對孩子沉迷遊戲影響學業與健康的焦慮,也是出於對未知事物的畏懼。研究表明,過往對遊戲的種種誤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家長不玩遊戲,他們關於遊戲的信息,都是道聽途說來的片面的或誇大的信息。
  • 網絡防沉迷,真防真管還是自娛自樂?
    學生在使用微信或QQ上網上課時,會不會藉此機會玩手機、玩遊戲?一直以來是老師、家長和相關部門最為擔心的問題。為此,國家網信辦採取了最全面的防護措施,從網絡直播、短視頻平臺、網路遊戲到各大長視頻平臺,幾乎實現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統」網絡全覆蓋。
  • 網遊防沉迷實名認證漏洞百出:"200歲"也能註冊
    可是這唯一的渠道卻被許多玩家嗤之以鼻,因為該系統對許多人來說形同虛設,很多未成年人通過網絡搜索到成年人身份證號,通過實名註冊,就能繞開防沉迷系統。  近日,記者使用了4個未在騰訊網站進行過實名註冊的QQ帳號體驗這套實名註冊、防沉迷系統。選擇體驗的遊戲為騰訊旗下的電腦端網路遊戲「英雄聯盟」。
  • SteamDB收錄神秘APP 頁面出現「網路遊戲防沉迷系統及實名認證服務...
    近日有網友發現SteamDB收錄了一個未知APP(ID:1321200),其EULA(最終用戶許可協議)名稱為「網路遊戲防沉迷系統及實名認證服務協議」,頁面附帶的連結還顯示了協議的內容,一起來看看吧。>>傳送門
  • 防沉迷!網遊實名認證系統有望9月前上線
    原標題:防沉迷!網遊實名認證系統有望9月前上線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近日舉行的2020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上獲悉,為防止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我國正在加快推進網路遊戲實名認證系統建設,初步計劃於9月前上線。
  • 小學生花掉父親看病錢玩遊戲,騰訊推出老人遊戲防沉迷系統
    沒想到的是,不少"熊孩子"卻偷偷用來玩遊戲,甚至有的"熊孩子"因為知道手機和支付密碼,花光了父母帳戶上的錢充值遊戲!針對這種現象,近日,馬化騰親自下場做起產品經理,設計升級了騰訊遊戲人臉識別兩大功能,包括語音播報提醒和老人遊戲防沉迷功能,專治"熊孩子"。
  • 聚焦兩會,關於「遊戲」人大代表說了什麼
    DoNews互娛5月27日消息(編輯 卡巴哇)隨著遊戲產業的發展以及疫情期間逆勢發展的電競行業,遊戲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而2020兩會開幕後,不少人大代表也提出了很多關於遊戲的提案,而這些提案很有可能會影響未來遊戲行業的發展,讓我們來一起看一下,都有哪些可能會改變遊戲行業風向的提案。
  • 網絡素養教育是防沉迷的良方(新視角)
    筆者朋友有一個5歲孩子,因工作忙,經常把手機給孩子,讓手機和網絡充當「電子保姆」。如今,孩子小小年紀就已熟悉手機中各項娛樂功能,經常拿著手機玩「吃雞」遊戲、刷抖音。朋友說,孩子通過手機確實認識了不少新鮮事物,不過她也擔心孩子過度沉迷網絡,影響健康成長。相關調查顯示,中國網民中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明顯提前。
  • 王者榮耀防沉迷系統被指形同虛設 名字瞎填也能過認證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李夏) 近日,有學生家長向本報,《王者榮耀》去年推出的防沉迷系統,可以輕鬆破解。記者先後進行了三次試驗發現,成年人的身份證號碼通過網絡搜索即可獲取,在實名認證過程中,身份證號與姓名不須匹配也能通過,而同一身份信息可以多次在實名認證中成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