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楊金龍:建議未成年人網路遊戲防沉迷引入生物識別技術

2020-12-19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日前,全國人大代表、杭州技師學院教師楊金龍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移動網際網路以及智能設備在國內的普及,網路遊戲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但移動遊戲讓未成年人遊戲沉迷和遊戲過度消費的問題也很嚴重。在疫情期間,此類情況更加突出。國內各地中小學生在集中上網課期間,各類事件頻發,比如玩網路遊戲致幻跳樓;沉迷「吃雞」遊戲、直播打賞「揮霍」家裡40萬元存款。

「這兩年來,國家相關部委已實施一系列措施,不斷加強遊戲行業管理,獲得了社會廣泛支持,治理效果顯現,但仍存在完善空間。」楊金龍說,目前,遊戲行業正在推廣實行網路遊戲「實名認證」措施。但在社會現實中,遏制未成年人網遊沉迷和未成年人網遊不當消費方面,「實名認證」仍存在不足。

楊金龍了解到,身邊很多未成年人玩手機遊戲,都是使用家人的帳號進行註冊登錄,輕鬆繞過「實名認證」,成為另一種形式的「網遊沉迷」。現實中,很多媒體報導的未成年人玩手機遊戲、直播軟體過度消費的案例,也多反映了「使用家長帳號」的問題。現實問題是,「實名認證」並非「實人認證」,無法解決人、機相對應的問題。

為此,他認為亟需在遊戲註冊、登陸、費用支付環節,引入目前已經成熟的生物識別技術,如刷臉登陸、刷臉支付,並建立相應制度督促遊戲平臺加強事後管理。如果遇到未成年人玩網遊充值等情況,相關遊戲公司應簡化退費流程。

對於網遊沉迷對未成年人的影響,是作為一名教師的楊金龍非常關注的問題。

「未成年人處於人生重要的塑造期和養成期,一旦形成習慣思維模式,將會影響一生。」楊金龍說,未成年人大量接觸遊戲中的暴力情節,生活在現實與虛擬錯位想像中,容易混淆了真實與虛擬。 此外,一些遊戲中歪曲歷史、價值觀扭曲,也對青少年的思想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此外,楊金龍也發現,網遊佔用未成年人大量精力和時間,在欠發達的縣域、鄉鎮、農村尤為嚴重,很多家庭因生活原因,無力監管孩子,很多未成年人以網遊為伴,曠課、厭學,在遊戲中荒廢學業,還荒廢了未來。「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如何讓貧困家庭的孩子不因網遊耽誤學習,最後導致家庭持續貧困,這也是一個值得社會關注的話題。」

今年4月,楊金龍也在網上看到新聞,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發布的《未成年人遊戲充值、直播打賞消費調查》。該調查顯示,一些網路遊戲企業和直播平臺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措施流於形式,為未成年人沉迷遊戲和網絡大開方便之門,誘使未成年人衝動消費和巨額打賞,對於由此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明確不承擔責任。調查也表明,引入生物識別技術,如比較成熟的刷臉技術,把住登陸和消費支付兩個環節,是目前解決未成年人網遊沉迷和網遊不當消費的可行辦法。

楊金龍認為,隨著生物識別技術不斷成熟,目前已經廣泛應用,技術門檻和成本在逐漸降低,人臉識別被應用於國內手遊防沉迷系統中技術上是可行的。而目前防沉迷措施是以實名註冊登錄為基礎,存在漏洞。他建議強制將生物識別「實人認證」納入遊戲註冊、登錄以及消費支付環節,實現「人證合一、人機對應」。

另外,他還建議督促建立未成年人網遊過度消費後的退款渠道暢通機制。可以設計積分制等形式,對退費環節設置不便,執行不力的平臺予以扣分,分數扣減當作新遊戲的版號審批的考量因素。此外,規範完善網路遊戲管理及儘快立法。目前,相關方面正在抓緊推動《未成年人保護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立法和修訂工作,儘快開展相關調查和研究,對未成年人的網路遊戲規範管理出臺專門的法律。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聲音】全國人大代表楊金龍:建議未成年人網路遊戲防沉迷引入...
    【全國兩會|聲音】全國人大代表楊金龍:建議未成年人網路遊戲防沉迷引入生物識別技術 2020-05-25 20: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聚焦兩會,關於「遊戲」人大代表說了什麼
    建議建立國家級網路遊戲防沉迷平臺全國人大代表、江西財經大學貿易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李秀香建議,運用區塊鏈技術建立國家級網路遊戲防沉迷平臺,通過建立更加有效的「防沉迷系統」,防止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李秀香建議,運用區塊鏈技術研發一個數據統一、公正透明、綠色高效且統一的國家級青少年網路遊戲防沉迷平臺,實現有效監管。
  • 電子遊戲行業發展引熱議 虛擬財產不「虛無」
    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朱永新在今年兩會上建議提出建立網路遊戲分級制度;並通過人臉識別等技術實行未成年人登入網遊時段、時長監管分級,防止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
  • 關於網路遊戲「防沉迷系統」的效果與建議
    摘 要:隨著電腦的普及和網路遊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有了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的困擾。防沉迷系統在我國的推行已有7個年頭,作為網路遊戲產業的一個重要政策,它的實行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那麼它的實際效果怎樣?有何方法推動其改進?本文筆者通過對「防沉迷系統」的調查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議。
  • 破解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既要「硬態度」,也要「硬技術」
    原標題:破解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既要「硬態度」,也要「硬技術」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第一副理事長、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主任委員張毅君也表示,協會正在組織相關企業和專家根據通知要求研製防沉迷系統技術標準,為構建未成年人守護體系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2.遊戲企業共同發表未成年人守護宣言  遊戲企業如何履行在未成年人守護方面的責任?
  • 中國遊戲試行「分級」 廠商用遊戲守住「防沉迷」
    中國的「遊戲防沉迷」日益得到重視。"從遊戲行業開始嚴管未成年人時長和消費後,和那些對我們『又愛又恨』的孩子『鬥智鬥勇』便成了我們工作的常態。"騰訊互娛副總裁崔曉春透露,近一個月,每天有1049萬未成年帳號因登錄超時被系統「踢」下線,平均每天有351萬疑似未成年帳戶觸發人臉識別。
  • 未成年人網遊防沉迷調查:有遊戲可讓「7歲兒童」充值付款
    早在2007年,新聞出版總署等8部門就聯合發布了《關於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實施網路遊戲防沉迷系統的通知》,要求各網路遊戲運營企業必須嚴格按照《網路遊戲防沉迷系統開發標準》在所有網路遊戲中開發設置網路遊戲防沉迷系統,並嚴格按照配套的《網路遊戲防沉迷系統實名認證方案》加以實施。
  • 什麼樣的孩子不容易沉迷手機遊戲?父母能做到這兩點很重要
    居家學習那段時間,深圳梁女士12歲的兒子在家以上網課的名義,拿著手機玩遊戲、看直播。讓人沒想到的是,這個孩子偷拿父親手機進行充值,在遊戲平臺花費1萬多元,並給某網絡平臺的遊戲主播打賞了12萬元左右。在千千萬萬個家庭中,為了不讓孩子沉迷手機遊戲,親子之間發生爭執、吵鬧可以說是經常上演。
  • 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 全國青聯建議出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
    在網路遊戲用戶中有相當數量的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已經成為網際網路的「原住民」,生活中已經「無網而不在」。3月3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在北京開幕。本次大會,全國青聯向大會提交了《關於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提案》,旨在打造一片清朗有序的網絡空間。
  • 網絡素養教育是防沉迷的良方(新視角)
    筆者朋友有一個5歲孩子,因工作忙,經常把手機給孩子,讓手機和網絡充當「電子保姆」。如今,孩子小小年紀就已熟悉手機中各項娛樂功能,經常拿著手機玩「吃雞」遊戲、刷抖音。朋友說,孩子通過手機確實認識了不少新鮮事物,不過她也擔心孩子過度沉迷網絡,影響健康成長。相關調查顯示,中國網民中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明顯提前。
  • 騰訊遊戲防沉迷系統再迎升級:上線人臉識別
    4月15日消息,在第27個515國際家庭日到來之際,騰訊對外公布了三項關於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最新進展。包括5月底前,騰訊旗下共計80款遊戲將落實防沉迷新規接入工作;探索「人臉識別」技術應用進一步深化;騰訊成長守護平臺用戶突破3000萬。
  • 什麼是防沉迷?未成年人是否要限制遊戲時間?
    少則幾百元,多則幾萬元,此類情況層出不窮,各大遊戲公司就針對這類情況,都推出了「防沉迷」系統,對未成年人的遊戲時間進行限制,效果顯著。這種機制的確會減少未成年人玩遊戲的時間,也能讓家長放心,本身就是一個雙贏的局,這都是為了限制未成年人遊戲時間,避免讓學生在遊戲中浪費過多的時間,防止遊戲成癮,提倡合理規劃時間。
  • 網遊防沉迷:一場延續15年的未竟之戰
    它第一次出現在世人前,是2005年8月,新聞出版總署發布《網路遊戲防沉迷系統開發標準》,要求國內7家大型網路遊戲運營公司預備開發防沉迷系統。彼時PC網遊極為火爆,全國網遊用戶數突破2600萬,網遊市場規模超過48億,超過同年電影票房收入。
  • 盛趣遊戲譚雁峰:挖掘遊戲正向價值 守護未成年人健康網絡生活
    作為遊戲企業,盛趣遊戲在企業發展的同時始終把未成年人保護放在首位,在保護未成人健康上網的問題上總結了不少經驗和成果。譚雁峰認為,防止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的首要工作就是用技術落實規範。他介紹說,盛趣遊戲會根據用戶的遊戲上線時間、遊戲時長等大數據進行分析,識別分類後初步判定為成年人的會提交公安部門進行驗證,由公安部門判定該信息是否真實,驗證未通過的用戶全部納入網路遊戲防沉迷系統。目前,盛趣遊戲旗下所有遊戲均採用統一登錄的形式,可以有效規避未成人玩家通過更換遊戲來逃避防沉迷的手段。
  • 防沉迷面前,遊戲公司與家長能和解嗎?
    而騰訊遊戲最近在人臉識別驗證流程中上線了語音播報和畫面提示的功能,一旦觸發人臉識別驗證,語音播報可以讓家長聽見這次人臉識別是在幫孩子往遊戲裡充錢,從而提醒家長。未成年保護系統的推出不但是遊戲平臺的社會責任,也直接站在了家長的戰線上,成為了家長的的助手。依靠技術消解隔閡?
  • 馬化騰又給遊戲防沉迷出大招,升級人臉識別,讓小學生馬上下線!
    在防沉迷系統的深入下,許多父母已經不再那麼被騙了,小孩子就把目光轉向了更為寵溺自己的爺爺奶奶。爺爺奶奶們不知道自己的小孫子是在充值玩遊戲,還以為真的是在上網課,還心甘情願幫忙「付錢」。騰訊很快發現了這個問題。
  • 遊戲限時不能光說不做 小學生痴迷「和平精英」14分鐘充值4萬元
    防疫期間,家中孩子利用網絡學習的機會,迷上網路遊戲,從偷偷玩到公開玩再到不讓玩就哭天搶地。「升級」「上分」「充值」替代了孩子每日的語文、數學、英語。說好的「未成年人遊戲限時」哪去了?  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了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通知要嚴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網路遊戲時段時長:每日22時至次日8時不得為未成年人提供遊戲服務,法定節假日每日不得超過3小時,其它時間每日不得超過1.5小時。孩子最近痴迷的一款遊戲名為「和平精英」,他的操作簡單明了——「用老爸的身份註冊登陸」,隨即進入除吃飯、睡覺都在玩遊戲的升級上分境界。從此,家中因「遊戲時長」的咆哮此起彼伏。
  • 《網路遊戲適齡提示》團體標準試行 未成年人保護成遊戲產業焦點
    主辦方 供圖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梁 璇)「2020中國遊戲產業年會未成年人守護分論壇暨未成年人守護生態共建發布會」於12月16日在廣州舉行,會上,《網路遊戲適齡提示》團體標準正式發布並進入試行階段。未成年人保護也成為遊戲產業關注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