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評報告涉嫌抄襲,問題恐不止抄錯名字

2020-12-12 人民日報

「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是落實湛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體現」「以湛江灣為龍頭」,這樣前言不搭後語的描述堂而皇之地出現在《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評報告書》中。目前,這份報告書被指涉嫌抄襲湛江灣航道疏浚項目環評報告,已終止公示,編制單位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相關負責人和報告書的編制人員被約談。

在科研報告中可以使用相同或類似的提綱,對深圳灣進行環評時也可以參考湛江灣的報告書作。然而,連地名都不改就匆匆拿出來公示,問題不止「著急抄作業把同學的名字都抄上了」那麼簡單。

環評報告是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後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直接關係到項目可否通過,對保護環境、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而言責任重大。國家專門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作出詳細規範,目的就是保證環評報告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深圳灣有紅樹林分布,寓居著多種候鳥、魚類及其他生物,溼地生態環境珍貴且脆弱,環評工作尤需慎之又慎。

編制單位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表現無疑令人失望。科研機構的立身之本是科學,科學精神要求嚴謹、求真、勇於質疑、敢於承認錯誤。然而,從這份莫名冒出35個「湛江」字樣的環評報告中,似乎只能看出嚴謹的反義詞——馬虎。如果出於趕時間或者其他理由,連質量都無法保證,這樣砸自家中科院招牌的工作不如不接。

同時它也讓人們疑惑,事情究竟是如該機構所說,已按規定程序開展了現場踏勘、調研、計算,僅在提交報告時出現失誤,還是根本沒有經歷求真的過程?目前有媒體指出報告還存在缺乏對鳥類影響評價資質、沒有先對整個工程進行整體評估而是先做一期評估不合理等問題,由研究所開展自查恐怕不夠。

需要注意的是,委託機構同樣負有責任。將這樣一份漏洞百出的環評報告書公示在政府網站上,或是根本沒有審核過目,或是走馬觀花以至於前後接連35個「湛江」都看不出來,總之沒把環評報告書放在心上。公示是為了鼓勵公眾就項目建設提出意見建議,不是讓人們玩文字找茬糾錯遊戲,到頭來要依靠普通公眾監督倒逼責任部門重新組織環評,未免諷刺。

《環境影響評價法》在第32條和第34條分別對接受委託編制環評報告的技術單位和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及其他部門的違法違規行為作出處罰規定,這份涉嫌抄襲的環評報告應該稱得上「基礎資料明顯不實,內容存在重大缺陷、遺漏或者虛假」。環評報告肯定要糾正,而環評報告地位不明晰、建設單位急於推進工程、環保部門監管缺位等一系列問題也同樣亟待解決。

(來源:南方日報)

相關焦點

  • 深圳灣環評報告抄襲、造假 環境部已責成當地查處
    針對深圳灣環評報告造假問題,生態環境部已責成廣東省、深圳市生態環境部門依法嚴肅查處,並要求將處理情況及時向社會公開。在生態環境部今天(15日)上午召開的3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近期,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評文件在建設單位自主公示階段,暴露出抄襲、造假問題,性質十分惡劣。對此,生態環境部迅即責成廣東省、深圳市生態環境部門依法嚴肅查處,並要求將處理情況及時向社會公開。
  •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回應環評涉嫌抄襲造假:將嚴肅處理
    據羊城晚報消息,近日,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評報告書涉嫌抄襲、造假一事,引發輿論廣泛關注,記者追蹤採訪發現,該份環評報告涉嫌抄襲湛江某份環評報告33處。對這一「錯得離譜離奇」的環評報告事件,深圳市交通局、深圳航道事務中心、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迅速表態,並表示展開全面深入調查。29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向羊城晚報記者通報了初步調查結果,稱該項目「採用以前完成的報告作為模板,提交了未完成的報告過程稿作為公示材料」,導致存在較多「湛江」字眼等。
  •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成立調查小組 就深圳灣航道疏浚環評報告涉嫌...
    原標題: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成立調查小組 就深圳灣航道疏浚環評報告涉嫌抄襲開展調查深圳特區報2020年3月28日訊 3月28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發布《關於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境影響報告書公示相關信息情況的說明》,表示已經成立調查小組,就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環評報告涉嫌抄襲進行調查
  • 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報告抄襲?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回應
    近日,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評報告書被指涉嫌抄襲,引發關注。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網站29日發布情況說明稱,對該項目環評工程師在編制報告過程中出現的嚴重錯誤致以誠摯歉意,將對該項目執行情況作進一步深入調查,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並及時公布處理結果。
  • 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環評造假案調查取證完成,進入立案處罰階段
    4月16日,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官方微博通報「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評報告造假有關調查情況」。通報稱針對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涉嫌抄襲造假問題,市生態環境局迅速依法開展調查工作,省生態環境廳派員參與調查。
  • 人民網評:環評報告「抄作業」,必須一查到底
    最近,深圳市政府官方網站上公示的一份環評報告引發廣泛關注。這份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出具的深圳灣航道疏浚環境影響評估報告中,出現了「湛江」字眼三十多次,存在嚴重抄襲造假行為。環評事關公共利益、公共安全,如此明目張胆「抄作業」、張冠李戴,出自一家權威的科研機構之手,實在讓人大跌眼鏡。更諷刺的是,這份環評報告經過3次掛網公示之後,最終被市民發現問題,相關部門顯然不能以一句「不負責科學審查」就能推卸自己的責任。可以說,正是從編寫到審查、公示,層層環節的失守失責,才最終導致了這樣一份貽笑大方的抄襲之作,堂而皇之登上了政府網站。
  • 中科院南海所確認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報告抄襲,退費並處理責任人
    該文認定:涉事報告書部分內容與該所編寫的環評報告《湛江港30萬噸級航道改擴建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定性分析部分相同或高度相似,確實存在抄襲;涉事報告書負責人徐玉芬未按規範程序經我所審核同意,私自對外提交公示文件,造成惡劣影響,負有直接責任;該所作為《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海域使用論證、環境影響評價和潮流泥沙數學模型專題報告》技術諮詢合同承擔單位,對職工職務行為監管不到位,導致徐玉芬未嚴格執行規章制度
  •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承認抄襲,啟動問責程序,退回...
    承認存在抄襲,終止項目合同,並且退回全部費用!4月1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發布《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境影響報告書》涉嫌抄襲調查處理情況的說明,該文認定涉事報告書部分內容與該所編寫的環評報告《湛江港30萬噸級航道改擴建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定性分析部分相同或高度相似,確實存在抄襲,對涉事報告書負責人徐玉芬及相關人員進行處理並啟動問責程序,處理結果後續將對外發布。
  • 香港考試局數學試題涉嫌抄襲教科書
    他們剛剛為出錯試題道歉,又被市民質疑,出卷員抄襲一本常用教科書的例題。  考試局日前為高考數學科試題出錯公開道歉,誰知事件並未就此罷休。有考生昨日在網上指出,出錯的題目其實是從一本香港中學常用的教科書抄來的。考生譏諷說:「他們抄襲教科書題目,已令人不能接受,但他們竟然連抄都抄錯了!」  香港傳媒根據網友提供的線索,核對過有關的教科書。
  • 環評機構被約談丨工程師專業類別不符 涉嫌弄虛作假
    為進一步提高環評報告質量,規範環評報告編制行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18年12月29日施行)、生態環境部《關於取消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行政許可事項後續相關工作要求的公告(暫行)》(公告2019年第2號)等相關規定,雅安市生態環境局對2018年市級受理項目環評報告質量進行了考核,現將考核結果通報如下:一、2018年我局對受理的49個環評報告的編制質量進行了考核
  • 杜絕弄虛作假 環評信息需曬在陽光下
    A+ | A- 近日,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評報告書被指涉嫌抄襲,引發關注。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發布情況說明稱,該項目環評工程師在編制報告過程中,在部分定性分析部分,採用該所以前完成的報告作為模板等原因,導致存在較多「湛江」字眼等。其實早在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就通過了對《環境影響評價法》的修改,正式取消環評機構資質行政許可。環評資質取消後,環評管理是否會放鬆?會不會影響環評工作的科學性、準確性?
  • 生態環境部:2020年第二季度14份環評文件涉嫌存在質量問題
    據生態環境部微信公眾號消息,近日,生態環境部分兩批公開通報2020年第二季度環評文件常態化覆核工作發現的問題及處理意見。2020年第二季度,生態環境部共對22個省(區、市)各級審批部門審批的151份環評文件進行重點覆核,並通過智能校核系統對地方審批的15461份環評文件進行大數據比對覆核。
  • 環境部:中鋁國際工程股份公司等四家環評機構涉嫌違規
    生態環境部2月13日向媒體通報,生態環境部近日向寧夏、內蒙古、黑龍江、河南等省級生態環境部門移送部分環評機構問題線索,要求相關生態環境部門依法開展調查取證,對存在的違法行為依法處罰,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 德國國防部長博士論文涉嫌抄襲 學位恐被取消
    德國國防部長古滕貝格的博士論文涉嫌抄襲。(國際在線/路透)  據德國《世界報》2月16日報導,德國國防部長古滕貝格的博士論文有多處發現大段抄襲文字,而且沒有標註來源,古滕貝格的博士學位有可能被取消。  德國不萊梅大學法學教授安得魯·菲舍爾·雷斯卡諾在例行檢查中偶然發現了古滕貝格「大膽的抄襲」行為,雷斯卡諾稱,「抄襲貫穿了整篇論文和所有內容」。
  • 經生態環境部移送的幾個環評項目存在的主要問題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2019年2月13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移送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編制單位有關問題線索的函》,生態環境部移送4省份部分環評機構問題線索,並要求各省生態環境廳進行查辦,進行處罰,嚴重者甚至刑事處罰。瞬間引爆網絡,生態環境部嚴管環評質量等文章鋪滿網絡。
  • 企業環評報告編制過程中需要哪些幫扶?
    筆者近期參與了一部分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工作,在聽取匯報中了解到,一些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中存在一些評價標準不當、環境影響評價預測數據結果不合理、環保措施不切合實際等問題,給企業在建設和環保驗收過程中造成很大難度。因為有些措施根本落實不了,即使採用最先進的環保設施也達不到預測的排放限值。
  • 傳涉嫌抄襲中山大學博士赴滬道歉 舉報人拒發聲
    (網絡截圖)傳涉嫌抄襲中大博士赴滬道歉 舉報人拒絕發聲(組圖)前日,資深媒體人石扉客在微博上舉報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年輕講師王冰的博士後出站報告,涉嫌抄襲照搬其新聞作品。昨日記者收到消息稱,王冰已特意乘搭飛機奔赴上海跟石扉客道歉,而截至發稿前記者還未能與王冰取得聯繫。
  • 中大博士後出站報告被指涉嫌抄襲 學院介入調查
    博士後出站報告被指抄襲一萬多字 中大傳播與設計學院介入調查昨日,傳媒人石扉客在其微博上稱,自己的一篇深度報導《社會記錄:一個異類央視節目的五年史》被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講師王冰全文抄襲。截至記者發稿時,王冰老師暫未有回應。
  • 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抄襲一直都存在?-虎嗅網
    這次涉嫌批量造假的數學論文存在大量反覆抄襲、偽造同行評議、虛構論文作者等問題,目前已有21篇被撤稿。「有人說數學圈純淨,但其實抄襲的現象也一直存在,不是今天才有的,國內國外都有,不高明的人照單全收、整段抄襲,很容易被抓出來,手段高的把別人的想法拿來放進自己的文章,但專家一看就曉得,這是抄襲的。」
  • 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丘成桐:數學圈一直有抄襲
    這次涉嫌批量造假的數學論文存在大量反覆抄襲、偽造同行評議、虛構論文作者等問題,目前已有21篇被撤稿。「有人說數學圈純淨,但其實抄襲的現象也一直存在,不是今天才有的,國內國外都有,不高明的人照單全收、整段抄襲,很容易被抓出來,手段高的把別人的想法拿來放進自己的文章,但專家一看就曉得,這是抄襲的。」菲爾茲獎得主、哈佛大學終身教授丘成桐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分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