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路上,千千萬萬日夜奔波的人或許能夠忍受風吹日曬的辛苦,但如果遇到資金難題,往往都是束手無策。平安普惠專為小微人群定製的借款服務,為不少人圓了自己的創業夢。
在開發農業項目之前,王曉霞一直在經營餐飲業,生意不錯。
轉折發生在2017年。浦北縣獲評「世界長壽之鄉」,王曉霞重新審視起自己生活的環境:空氣好,環境好,生態資源豐富,這些都是她的快樂之源,同時也孕育著巨大的商機。
近年來,浦北縣利用良好的生態資源優勢,重點扶持「一帶一路」上的黃金果——百香果種植產業,由當地優秀企業家牽頭,探索農產品種植產銷合作新路子,帶動貧困戶共同致富。王曉霞就是這場產業扶貧攻堅戰的一名衝鋒者。
當時種植業因缺少抵押物,很難在銀行貸到款,拿地的資金是怎麼籌到的?
王曉霞介紹說,是她每年投出去的保險費發揮了作用。「了解到平安普惠是平安集團旗下專門做小微借款的公司,可以憑藉保單借款。」王曉霞說,2010年前後,母親身體不好,做了幾回大手術,自費醫療負擔很重,她就決定拿出餐廳部分利潤投保,給家人和自己一個健康保障。這麼多年下來,她在平安人壽共投了14份保險,保費加起來將近20萬元。
「這麼多保單,讓平安普惠非常認可我的資質。我嘗試遞交材料,沒想到幾天時間借款額度就出來了。面籤也很順利,中午籤字,下午款已到帳,很快。」令王曉霞喜出望外的是,她借到了30萬元,而且利率較低。
實際上,王曉霞正是平安普惠重點服務的一類創業者。據統計,截至2019年上半年,平安普惠累計為超過1100萬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為主的普惠金融人群提供借款服務,三線及以下城市覆蓋率超過90%。
像王曉霞這樣的微型企業、個體工商戶、自僱人士被稱為小微信貸的「深水區」。銀保監會最新數據顯示,目前2800萬小微企業中僅有25%獲得了貸款,6500萬個體工商戶的貸款覆蓋率不過16%。除此之外,中國開發性金融促進會普惠金融工作委員會指導小組組長劉克崮曾披露數據顯示,中國還有5000萬左右沒有公司、個體工商戶牌照的自僱自營人士,融資需求沒有被充分滿足。
好在,近年來包括平安普惠在內的普惠信貸服務機構不斷嘗試解決小微融資難問題。依託小微信貸服務14年經驗,平安普惠對症下藥,科技助力和業務模式創新雙輪驅動,找準客戶定位,主攻小微「深水區」。
業務模式方面,平安普惠在業內首創「聚合模式」。憑藉集團資源和自身強大的整合能力,基於自身在小額信貸行業經驗與優勢,平安普惠將市場中所有環節優勢資源進行充分聚合,以專業分工化解原有兩種模式客群下的諸多瓶頸,並最大化信貸業務包括獲客、風控、增信、資金、貸後等各核心節點的產能,通過規模效應,實現信貸成本的逐步降低,從而可以為更為廣泛的客群,提供更可負擔的金融服務,並維持商業的可持續性。
據悉,平安普惠聯接的市場主體既包括平安集團內部的其他公司,也涵蓋了集團外的銀行、保險以及非銀行機構。
在風險評估方面,平安普惠以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和自營就業者的個人信用作為判別欺詐風險和信貸風險的依據。以個人信用替代企業信用的風控思路轉變,是小微信貸經營中的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