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黨委副書記、校長袁亮再創佳績,榮獲「安徽省突出貢獻人才」獎,獲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通過統籌戰略布局,發展教育科技,帶領安徽理工大學一路前行!
袁亮院士簡介:袁亮,1960年6月30日出生於安徽淮南,煤炭開採及瓦斯治理專家,煤與瓦斯共採理論主要奠基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黨委副書記、校長 。擔任淮南礦務局謝一礦工程師、副總工,淮南礦務局生產處主任工程師、副總工、生產處長;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煤礦瓦斯治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2003年獲得安徽理工大學碩士學位。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1年獲得世界採礦大會突出貢獻獎 ;2018年擔任安徽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
袁亮業績:近日,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決定,表彰第三屆「安徽省突出貢獻人才」,安徽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袁亮院士獲得「安徽省突出貢獻人才」榮譽稱號。
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排名第一3項)、中國專利金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及一等獎9項(均排名第一);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72項,出版「十二五」規劃教材1部、專著8部,制定行業標準10項,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榮獲世界採礦大會「突出貢獻獎」、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煤炭系統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八十年代全國優秀大學畢業生」等榮譽,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破解了低透氣性煤層瓦斯治理世界性科技難題,建成8座現代化特大型高瓦斯煤礦和一批技術水平國際領先的瓦斯利用示範工程,為兩淮能源基地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建成我國煤炭企業第一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三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籌劃成立了「煤炭安全智能精準開採協同創新組織」,為提高我國煤礦安全綠色開採科技創新做出巨大貢獻;重視團隊建設和人才培養,組建團隊將技術創新成果、淮南經驗等在全國廣泛推廣應用,為我國乃至世界煤礦安全生產做出重大貢獻;圍繞礦山領域全局性重大問題,牽頭開展中國工程院諮詢項目研究,準確、前瞻、及時的建議為國家和部門決策做出了積極貢獻。
在安徽理工大學的貢獻:
自從2018年袁亮院士擔任安徽理工大學校長以來,積極進行教育戰略布局及改革:袁亮認為,中國學術氛圍總體是非常好的。通過對西方發達國家名校的訪問,他發現諸如史丹福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等高校對中國教育是非常認可的。他也建議儘快建立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的科技、人才、成果、文章的評價體系,「因為現在我們的評價體系還是西方的那一套,經過40年的教育變革,對中國的學術、科研、創新環境還是充滿信心的。」
完善安徽理工大學綜合學科布局具體如下:
1.成立人工智慧與先進位造學部、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礦業工程學院,為服務國家能源資源戰略和行業轉型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2.先後與淮南市和蕪湖市籤署協議,將淮南市第一人民醫院和蕪湖市第一人民醫院轉為安徽理工大學附屬醫院,近期,安徽理工大學更是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籤署了共建醫學的戰略合作協議,完善學校醫學事業發展布局。
3.安徽理工大學先後獲批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科研平臺層次躍居安徽省屬高校首位。袁亮領銜下的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獲安徽省特別支持。
4.安徽理工大學先是聘任陳鯨等兩位院士為學校特聘教授,後又聘請顧金才等7位院士擔任學校特聘教授,為科技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5.袁及團隊在煤與共伴生資源、廢棄礦井資源開發領域的研究成果入選「領跑者5000—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認可。
袁亮院士認為,長遠來看,應該給地方高校一個通道,選擇那些具有鮮明行業背景和較強實力的地方高水平大學,開展省部共建一流學科,形成長效的支持機制,安徽理工大學具備科研及教學實力,辦學歷史悠久,學科優勢突出,發展水平較高,覆蓋了地礦、能源、水利、交通、農林、醫藥等事關國計民生的基礎行業,為行業和區域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袁亮院士將帶領安徽理工大學再創輝煌,走向一流學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