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青塔網熱文《引進7位院士!這所省部共建大學放大招》,12月6日,在「煤炭安全智能精準開採」國際學術會議召開期間,學校聘請顧金才院士、趙文智院士、蔡美峰院士、顧大釗院士、王運敏院士李寧院士、彭壽院士擔任學校特聘教授。
看到安徽理工大學這麼大手筆引進院士,也為安徽安徽理工大學的發展和進步感到高興。仔細思索下,仍然感覺安徽理工整體仍在退步,除了引進院士,安徽理工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一、學校簡介及院士標籤
安徽理工大學座落淮南市,安徽省屬重點高校,源自1945年成立的省立蚌埠高級工業職業學校,與合肥工業大學同源(且1971年合肥工業大學採礦、地質成建制搬遷到安徽理工大學)。曾經很牛,畢業生培養了3名院士。據中國校友會網統計,培養的副部級以上的幹部也很多(好像全國排名60名左左右)。學校有一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安徽省屬高校只有兩個,另一個在安農大)。
袁亮院士自2018年6月被任命為校長以來,安徽理工大學就帶上院士標籤(好像安徽除了中科大只有安徽理工校長為院士),同時安徽理工培養院士校友實力很強勁,加上這次安徽理工一次聘任7名院士。安徽理工可是和院士結上了緣。
二、主要不足
雖然學校在院士等方面取得不小進步,我個人認為安徽理工近年來整體上在退步,這些退步不是靠院士的光環就能彌補的。
(一)學校排名
最新出的USnews 2020年排名安徽工業大學國內排名170名,安徽農業大學173名,安徽理工大學沒有入圍。
2019年ESI排名安工大國內163名,安農大213名,安徽理工沒有入圍。
即便國內的校友會榜單,2019年安工大273名,為三星學校,安徽理工排名為290,學校為兩星學校。在我的印象10年前安徽理工校友會排名在230名左右。
國際排名影響因素很大和論文有關,國內排名和學校綜合實力和影響力有關。無論國際排名還是國內排名,安徽理工表現不夠好。說明學校科研實力待加強、學校國內影響力也在下降。
(二)學校「逼格」在下降
也許用詞不當,我實在找不出更好的詞來代替了,具體表現在學校分數線不高,好像高過一本線10分左右。據說收分已經低於合肥學院了(我無意貶低合肥學院,但80年代安徽理工就有碩士授予資格,而合肥學院起點很低)。
安徽理工大學現在是大而不強,在國家更重視學科之前(這次的雙一流是個導向),學校可以一味辦大求規模,現在比的是學科建設,大而不強,別說是安理工,就是:「山、川、吉」(山東大學、四川大學、吉林大學)也被人詬病。
(三)傳統優勢與新型學科那個更重要
安徽理工的優勢學科在地質、採礦、安全等學科上,主要集中在傳統學科。這些學科尤其是採礦和地質地位一直在下降。安徽理工一方面不能放棄這些傳統優勢學科,另一方面要考慮新型學科發展,培養新型優勢學科,否則會被時代所淘汰。
三、總結及建議
學校的培養出院士只能說明過去的實力(袁亮院士入學那一年,安徽理工同一屆出了三位院士),引進院士確實能支持學校發展。除此之外,提出三條建議。
(一)、強化科研,在ESI排名上要有突破,自己認為科研實力再強,沒有國際上認可的論文也無法自圓其說。
(二)、要調整學科結構,適當縮小招生規模,提高生源質量,生源質量提高,學生的水平才能持續提高。學校要做強做大,優先做強,而不是優先做大。
(三)、除了採礦、地質、安全,學校要集中精力培養新興學科,如計算機、人工智慧、軟體、光學、微電子等,為學校的未來發展貢獻力量。
最後還是祝願安徽理工大學更快發展,鑄就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