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科技隨我探 | 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定點;小霸王龍不是「矮暴龍...

2020-12-19 澎湃新聞

科技前沿

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定點

1月5日10時1分,我國發射重量最重、技術含量最高的高軌衛星——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飛抵預定工作崗位。該衛星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的東方紅五號衛星公用平臺首飛試驗星,將對這型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平臺進行全面在軌驗證。東五平臺填補了我國大型衛星平臺型譜的空白,可滿足未來20年的大容量衛星應用需求。

文章連結:

http://m.xinhuanet.com/2020-01/05/c_1125423603.htm

NASA發現首個可宜居的「地球大小」行星!

1月6日,NASA發視頻宣告,首個可能適合居住的地球大小的行星TOI 700 d被發現,其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並且距離很近,僅100光年。該行星的宿主恆星TOI 700是一個紅矮星,大約是太陽質量和大小的40%。

文章連結:

http://news.163.com/20/0107/15/F2A2BVVN0001875O.html

首個國產重組人乳頭瘤病毒疫苗獲批上市

近日,中國國家藥監局批准首個國產雙價人乳頭瘤病毒疫苗(商品名為馨可寧)的上市註冊申請,意味著中國成為全球繼美國和英國後第三個成功研發生產HPV(人乳頭瘤病毒的英文簡稱)疫苗的國家。

文章連結: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9/12-31/9048105.shtml

美科學家研發雙層納米顆粒疫苗,或為通用流感疫苗鋪平道路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流感是全世界要處理的一種嚴重且可能致命的健康問題。該病毒會迅速且無法預測地突變,因此很難開發出有效的疫苗。現在,喬治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通過結合兩種抗原創建了一種疫苗,可以保護小鼠免受六種不同的流感毒株的感染,這可能為通用流感疫苗鋪平道路。

文章連結:

https://tech.sina.cn/2020-01-08/detail-iihnzahk2782131.d.html

被送往國際空間站的「超級鼠」現已重返地球

據外媒BGR報導,在12月初一批「超級鼠」(Mighty Mice)曾通過獵鷹9號火箭被送往國際空間站,而在本周它們已返回地球。這些老鼠是一項實驗的一部分,該實驗旨在測試國際空間站的微重力環境對肌肉的影響。這些所謂的「超級鼠」經過基因改造,具有增強的肌肉生長能力,科學家認為這將有助於他們研究微重力對其肌肉和骨骼結構的影響。

文章連結:

https://tech.sina.com.cn/roll/2020-01-09/doc-iihnzahk2976669.shtml

科學新知

小霸王龍不是「矮暴龍」 只是還沒長大

關於本世紀初在美國西北部發現的兩具「迷你版」霸王龍化石骨骼的分類,美國研究人員分析這兩具化石骨骼的微觀結構後,近日發表最新論文稱它們並不是屬於一種名為「矮暴龍」的獨特暴龍,而是尚未成年的霸王龍,其死亡年齡分別是13歲和15歲。該新研究同時還揭示了霸王龍的成長發育過程。

文章連結:

http://www.xinhuanet.com/science/2020-01/05/c_138679425.htm

這可能是目前可知的宇宙中最大的星系

當地時間1月6日,歐洲航天局發布的一張UGC 2885星系的影像,該星系比銀河系寬2.5倍,其擁有的恆星數量則約是銀河系的10倍,距離地球2.32億光年,位於英仙座的北部。這可能是目前可知的宇宙中最大的星系。

文章連結:

https://tech.sina.com.cn/roll/2020-01-06/doc-iihnzahk2288150.shtml

老年痴呆又一誘因被發現:年輕人要小心

1月8日,據外媒報導,瑞典烏普薩拉大學醫學博士Jonathan Cedernas發表在《神經病學》在線期刊上的一項初步研究發現,即使是年輕健康的人,一晚的睡眠不足也會增加血液中的tau蛋白(阿爾茨海默病的生物標誌物)水平,這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睡眠剝奪可能會產生有害影響。

文章連結:

https://tech.ifeng.com/c/7t5t9cidXrU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已知最古老的粘液菌,距今約1億年

據外媒CNET報導,我們已經驚嘆於藏身於琥珀中的千足蟲、壁蝨、蝸牛、長尾巴的蜘蛛,甚至還有「黴菌豬」。現在,我們可以將一種可愛的粘液菌(slime mold)添加到琥珀保存的奇觀列表中。來自哥廷根大學、赫爾辛基大學和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科學家發現了已知最古老的粘液黴菌,該粘液菌被包裹在具有一億年歷史的緬甸琥珀中。

文章連結: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cience/930515.htm

甦醒了?金星可能有噴發的火山

近日,由美國大學空間研究協會(USRA)領銜的一項新研究顯示,金星上的熔巖流可能只有幾年的歷史,這表明金星近期可能有火山活動。它也將成為太陽系中除地球之外唯一一顆近期有火山噴發行為的行星。

文章連結:

https://new.qq.com/omn/20200106/20200106A0BD9T00.html

原標題:《一周科技隨我探 | 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定點;小霸王龍不是「矮暴龍」 只是還沒長大》

相關焦點

  • 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定點,這些「黑科技」了解下
    央視新聞1月5日消息,2020年1月5日,我國研製的發射重量最重、技術含量最高的高軌衛星——實踐二十號衛星,經歷七次軌道機動後,在36000公裡高度的地球同步軌道成功定點,標誌著東方紅五號衛星公用平臺首飛成功。
  • 奠基礎·黑科技·新技術:揭秘實踐二十號衛星
    視頻:長徵五號順利發射 帶你了解實踐二十號衛星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海南文昌12月27日電 題:奠基礎·黑科技·新技術:揭秘實踐二十號衛星  作者 郭超凱  12月27日,實踐二十號衛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 盤點實踐二十號衛星「黑科技」
    人民網北京12月27日電(趙竹青)12月27日晚,在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的託舉下,實踐二十號衛星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順利升空。實踐二十號衛星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研製的一顆技術試驗衛星,將全面驗證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關鍵技術。
  • 蘭州「電推」送實踐二十號衛星上太空
    2019年12月27日,「實踐二十號」衛星搭載「胖五」長徵五號遙三火箭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發射升空。「實踐二十號」衛星作為我國新一代地球同步軌道大型衛星公用平臺「東方紅五號」的首飛試驗星,是我國新一代通信衛星的「探路者」,具有大容量、寬覆蓋、長壽命、可擴展、多適應等特點,性能與國際上最先進的通信衛星技術水平相當。
  • 關於矮暴龍的爭議:矮暴龍真實存在嗎?
    來源:新浪科技1、蒙大拿州波茲曼的落基山脈博物館,一個被稱為「克利夫蘭頭骨」的幼年霸王龍模型和另一個被稱為「b型霸王龍」雷的成年霸王龍頭骨一起展示。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1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雷克斯暴龍就是我們常說的霸王龍,它並不是一出生就是超級怪獸,能將獵物撕成碎片,目前,古生物學家託馬斯·卡爾(Thomas Carr)發現雷克斯暴龍經歷了21個不同的生長階段,從瘦弱的小傢伙成長為成熟的巨型恐龍之王,它的成長曆程中經歷了兩個重要階段——青春期和18歲左右。
  • 霸王龍見到矮暴龍會說什麼?「我是你爸爸!」
    近期,《科學進展》雜誌發表的一篇文章認為,矮暴龍其實並不是一個獨立的物種,它可能只是一種沒有長大的霸王龍。所以說,矮暴龍不是真的矮小,畢竟人家還是個孩子呀![2]矮暴龍的身世謎團:我是誰?我爸是誰?矮暴龍的身世一直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1946年,人們首次發表有關矮暴龍的化石研究,而當時的研究材料也很有限,僅有一個完整的頭骨。
  • 新研究:小霸王龍不是「矮暴龍」 只是還沒長大
    美國研究人員分析這兩具化石骨骼的微觀結構認為,它們並不像此前某些人猜測那樣屬於一種名為「矮暴龍」的獨特暴龍,而是尚未成年的霸王龍。新研究還揭示了霸王龍的成長發育過程,相關論文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霸王龍學名雷克斯暴龍,體長可達12米左右,頭部長約1.5米,堅固的牙齒可以咀嚼骨頭,是體型最粗壯的食肉恐龍。
  • 河北工大首顆衛星「元光號」隨長徵八號成功飛天
    長城網訊(記者 張曉明 通訊員 屠瓊芳)12月22日12時37分,河北工業大學「元光號」科學實驗衛星,在中國文昌隨長徵八號成功飛天。衛星正常入軌,遙測參數正常,太陽翼、天線均展開正常。「元光號」為該校與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的第一顆衛星,其空間科學載荷由該校獨立研發。
  • 新研究:小霸王龍不是「矮暴龍」,科學家為什麼要研究恐龍?
    美國研究人員分析這兩具化石骨骼的微觀結構認為,它們並不像此前某些人猜測那樣屬於一種名為「矮暴龍」的獨特暴龍,而是尚未成年的霸王龍。科學家認為,恐龍是研究整個演化的最佳的媒介,這是為什麼呢?之前有小朋友問我可不可以把恐龍塗成粉紅色。其實是可以的,因為我們不知道恐龍是什麼顏色的。但是有一個原則,侏羅紀時期,地球上沒有草,沒有花,所以不能把侏羅紀時期的恐龍塗成紅色。不過白堊紀時期跟現在差別不是特別大,可以塗成各種顏色。
  • 我國「實踐八號」育種衛星在酒泉成功發射(圖)
    中新社酒泉九月九日電(唐振宇孫自法)北京時間九日下午三時整,中國主要為農業提供服務的一顆衛星——「實踐八號」育種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由「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送入預定軌道。
  •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成功發射
    「電子科技大學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也是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全球首次技術驗證,標誌著我國航天領域探索太赫茲空間通信技術有了突破性進展。11時19分,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搭載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
  • 中國成功發射高分十三號衛星
    中國成功發射高分十三號衛星 劉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2020-10-12 02:28
  • 簡報: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發射成功
    簡報: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發射成功 物聯網之聲 發表於 2020-12-08 10:44:07 「政策動態」
  • 「西柏坡號」中學生科普衛星成功上天,空天創客助力科創教育
    2020年7月3日11點10分,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伴隨著火箭發動機的轟鳴聲,「西柏坡號」青少年科普衛星搭載著空天創客帶領學生自主創新研發的人工智慧載荷,與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一起由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 人保財險主承保「亞太7號」衛星成功發射
    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5日訊 2012年3月31日18時27分,亞太7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乙增強型運載火箭成功送入預定軌道。中國人保財險作為首席承保人承保了亞太7號衛星發射加一年在軌保險,保額2.55億美元,承保比例88.24%。
  • 「電子科技大學號」試驗衛星幕後的580億潮汕地產大佬
    來源:一波說11月6日11時19分,「電子科技大學號」試驗衛星(天雁05)搭載長徵六號遙三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衛星成功發射,星河老闆黃楚龍投資「心經」念得好「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11月6日成功發射的「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重達70公斤,由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等聯合研製,該衛星搭載了電子科技大學太赫茲通信設備等多個科研實驗裝置。
  • 一箭雙星 中國成功發射「極目」空間科學衛星
    中國成功發射「極目」空間科學衛星。郭文彬 攝作為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首次發射的科學衛星,中科院與北京市政府共同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空間科學衛星命名為「懷柔一號」。
  • 中國成功發射亞太九號通信衛星
    ,成功將亞太九號通信衛星發射升空。    10月17日0時16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亞太九號通信衛星發射升空。圖為火箭升空瞬間。     10月17日0時16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亞太九號通信衛星發射升空。圖為發射前倒數計時。
  • 我國成功發射亞太九號通信衛星
    我國成功發射亞太九號通信衛星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0-17 07:11 來源: 新華社新華社西昌10月17日電(記者 許晟)10月17日0時1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亞太九號通信衛星發射升空。
  • 中國亞太6D通信衛星成功定點,為亞太地區提供來自中國的航天服務
    近日,經過飛控試驗隊8天緊張有序的飛行控制,中國發射的亞太6D通信衛星成功定點於地球靜止軌道東經134.5°在軌測試軌位,為後續衛星交付運營打下堅實基礎。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中國的亞太6D通訊衛星。6D通訊衛星亞太6D通信衛星是一顆地球靜止軌道高通量寬帶通信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通信衛星事業部抓總研製,採用中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東方紅四號增強型衛星公用平臺建造,發射重量約5550公斤,在軌服務壽命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