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基礎·黑科技·新技術:揭秘實踐二十號衛星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海南站

  視頻:長徵五號順利發射 帶你了解實踐二十號衛星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海南文昌12月27日電 題:奠基礎·黑科技·新技術:揭秘實踐二十號衛星

  作者 郭超凱

  12月27日,實踐二十號衛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記者採訪多位專家,揭秘這顆被譽為中國航天創新急先鋒的「黑科技」衛星。

  「奠基礎」:助「東五」平臺推廣

  實踐二十號衛星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一顆新技術試驗驗證衛星,採用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簡稱「東五」平臺)進行研製。實踐二十號衛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東五」平臺成熟度向前邁進一步,為「東五」平臺的全面推廣與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如何理解衛星和平臺的關係?業內專家舉了一個生動的比喻:「東五」平臺和實踐二十號衛星的關係,就好比汽車底盤和汽車的關係,購買底盤的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對汽車進行改裝。同理,衛星平臺只提供最基礎的功能,而不同的衛星則根據任務需要再添加各種專用功能模塊。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實踐二十號衛星產保經理郝燕豔告訴中新社記者:「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的出現填補了中國東方紅系列大型衛星平臺型譜的空白,可滿足未來20年的大容量衛星應用需求。」

  按照設計指標,基於「東五」平臺的衛星載荷承載能力可達1500-1800公斤,設計壽命長達16年。這意味著,相比「東三」「東四」等現役衛星平臺,「東五」平臺能力將得到跨越式提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黑科技」:衛星一身真功夫

  作為中國目前研製的地球同步軌道發射重量最重的衛星,實踐二十號衛星在研製過程中採用了眾多「黑科技」。

  第一項「黑科技」是實踐二十號衛星的太陽翼。太陽翼是衛星的「翅膀」,為衛星提供能源。實踐二十號衛星的「翅膀」是中國迄今為止面積最大、翼展最長、展開方式最複雜的太陽翼,雙翼展開比波音737飛機的翼展還要寬10米。

  第二項「高科技」則是實踐二十號衛星配備的「大心臟」——中國功率最大的電源控制器。與第一代電源控制器相比,它在功率增大3倍以上、功率密度提升2.5倍的情況下,重量卻只增加了40%,實現了國產電源控制器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跨越。

  除此以外,研製人員還為實踐二十號衛星配備了眾多「黑科技」產品,比如:耐冷耐熱耐衝擊的「小關節」太陽翼驅動機構、由化學推進和電推進提供混合動力的混合推進系統以及「降溫神器」可展開式熱輻射器等。

  「新技術」:驗證一批國際前沿技術

  之所以被譽為中國航天的創新急先鋒,主要是因為實踐二十號衛星瞄準航天未來發展需求,搭載了雷射通信、Q/V頻段通信、深冷迴路等十餘項國際領先的「前沿性、戰略性」技術試驗載荷,其中多項為國際或國內首次。

  記者了解到,實踐二十號衛星將首次開展基於深冷環路熱管的深低溫傳輸在軌演示和基於形狀聚合物可展結構的在軌試驗,這兩項試驗均為國際首次。而在國內首次方面,該衛星將首次完成帶寬Q/V頻段星地通信試驗,為當前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用頻空間開闢了新的領域;同時還將首次開展高軌相干體制雷射通信試驗,刷新了靜止軌道雷射通信速率新指標。

  郝燕豔表示,實踐二十號衛星驗證的一批新技術將進一步推進高通量通信衛星、高解析度遙感衛星為代表的衛星技術進步,對提升新技術成熟度、促進新技術應用、進一步推動中國航天技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完)

相關焦點

  • 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定點,這些「黑科技」了解下
    央視新聞1月5日消息,2020年1月5日,我國研製的發射重量最重、技術含量最高的高軌衛星——實踐二十號衛星,經歷七次軌道機動後,在36000公裡高度的地球同步軌道成功定點,標誌著東方紅五號衛星公用平臺首飛成功。
  • 盤點實踐二十號衛星「黑科技」
    人民網北京12月27日電(趙竹青)12月27日晚,在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的託舉下,實踐二十號衛星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順利升空。實踐二十號衛星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研製的一顆技術試驗衛星,將全面驗證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關鍵技術。
  • 蘭州「電推」送實踐二十號衛星上太空
    2019年12月27日,「實踐二十號」衛星搭載「胖五」長徵五號遙三火箭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發射升空。「實踐二十號」衛星作為我國新一代地球同步軌道大型衛星公用平臺「東方紅五號」的首飛試驗星,是我國新一代通信衛星的「探路者」,具有大容量、寬覆蓋、長壽命、可擴展、多適應等特點,性能與國際上最先進的通信衛星技術水平相當。
  • 一周科技隨我探 | 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定點;小霸王龍不是「矮暴龍...
    科技前沿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定點1月5日10時1分,我國發射重量最重、技術含量最高的高軌衛星——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飛抵預定工作崗位。該衛星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的東方紅五號衛星公用平臺首飛試驗星,將對這型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平臺進行全面在軌驗證。東五平臺填補了我國大型衛星平臺型譜的空白,可滿足未來20年的大容量衛星應用需求。
  • 中國發射天文黑科技衛星
    本報記者 李司坤12月10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遙九固體運載火箭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這個名很長、還有點拗口的衛星到底採用了哪些黑科技,又可以探測哪些天文現象呢?
  •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成功發射
    「電子科技大學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也是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全球首次技術驗證,標誌著我國航天領域探索太赫茲空間通信技術有了突破性進展。11時19分,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搭載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
  • 我國「實踐八號」育種衛星在酒泉成功發射(圖)
    中新社酒泉九月九日電(唐振宇孫自法)北京時間九日下午三時整,中國主要為農業提供服務的一顆衛星——「實踐八號」育種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由「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送入預定軌道。
  • 12306已屏蔽多個搶票軟體渠道|科技傳播熱度榜單
    3、揭秘京張高鐵「黑科技」 ←入榜理由從建設施工到投入運營,京張高鐵成為眾多黑科技和智能化設置的「舞臺」。長徵五號火箭和實踐二十號衛星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和五院抓總研製。雙方分別開展強度設計和試驗考核,只有到地面分離試驗時,它們才第一次見面,有機會見識對方的真實「脾氣秉性」。
  • 衛星上的太陽能發電「黑科技」
    6月23日,我國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這也是北鬥三號系統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自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完成,歷時20多年的北鬥導航系統建設完美收官。上午9點43分,一枚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運載北鬥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也是北鬥三號系統最後一顆衛星點火升空。半小時後,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太陽能帆板也展開到位。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比原計劃提前半年。
  • 剛剛,「飛天茅臺」號衛星飛天了!
    9月19日14時42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五星」的方式成功將「珠海一號」03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據了解,本次發射的「珠海一號」遙感衛星星座03組衛星以「一箭五星」的方式發射升空,包括4顆高光譜衛星和1顆視頻衛星,發射入軌後,衛星將運行在500km太陽同步軌道。珠海歐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其中編號為「OHS-3B」的高光譜衛星,贈予茅臺集團冠名權並命名為「飛天茅臺」。
  • 第三屆信也科技技術沙龍:揭秘消息中間件的原理與實踐
    12月12日,由信也科技集團(NYSE:FINV)旗下布道師FTE(FINV technology evangelist)主辦的技術沙龍在上海舉行,此次沙龍是面向網際網路研發人員的技術沙龍活動,至今已成功舉辦三屆。
  • 長徵5號發射啥衛星?東五平臺首飛星,翼展比波音737還大的衛星!
    12月21日,萬眾矚目的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完成垂直轉運,它的VIP乘客——實踐二十號衛星也走進大眾視野,成為關注焦點。 這位VIP是誰?
  • 航天科技集團亞太7號衛星貸款協議籤署
    7月9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控股的亞太衛星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與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籤署了亞太7號衛星定期貸款協議。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芮曉武、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長陳四清、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裁和廣北等出席協議籤署儀式。
  • 東方紅:航天生物科技就在你我身邊
    黑科技?其實,航天生物科技沒有那麼神秘,它就在你我身邊……航天生物科技是什麼? 2002年,通過對「神舟三號」飛船搭載升空的農作物樣本進行分析,航天育種專家們選育出了一批農作物的新品種和新品系。 2006年,我國首顆專門用於航天育種研究的返回式衛星——「實踐八號」育種衛星發射成功,共搭載了215公斤蔬菜、水果、穀物和棉花種子上天,創歷史新高。 2011年,「神舟八號」成功開展了空間生命科學實驗,首次實現番茄在太空中開花結果。
  • 簡報: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發射成功
    簡報: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發射成功 物聯網之聲 發表於 2020-12-08 10:44:07 「政策動態」
  • 「電子科技大學號」試驗衛星幕後的580億潮汕地產大佬
    來源:一波說11月6日11時19分,「電子科技大學號」試驗衛星(天雁05)搭載長徵六號遙三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衛星成功發射,星河老闆黃楚龍投資「心經」念得好「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11月6日成功發射的「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重達70公斤,由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等聯合研製,該衛星搭載了電子科技大學太赫茲通信設備等多個科研實驗裝置。
  • 實踐十號衛星回收 首次採用空地協同聯合搜索回收艙
    今天是個好日子:酒泉衛星發射中心4月6日發射升空的我國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實踐十號返回式衛星圓滿完成各項預定試驗任務,其回收艙於18日16時30分準確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著陸區域。   實踐十號衛星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安排的一顆返回式衛星。它是我國成功發射回收的第24顆返回式衛星,也是首顆在內蒙古草原返回著陸的衛星。
  • 「黑科技」助力40周年校慶,展現學校新顏值
    「黑科技」助力40周年校慶,展現學校新顏值 2020-04-09 | 來源:福建廣播電視大學 https://www.eol.cn
  • 俄羅斯美女探訪上海物聯網智慧農場,揭秘中國新零售黑科技
    俄羅斯美女探訪上海物聯網智慧農場,揭秘中國新零售黑科技 2018-11-07 11: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北鬥升空二十年——寫在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收官發射...
    2000年10月31日,隨著北鬥一號首顆衛星的升空,數千年來人們賴以指路的「北鬥星」,被中國航天人以現代科技全新定義。2020年6月23日,隨著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發射,「北鬥指路」將從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演變成全人類共享的「中國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