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東千餘戶徐姓村民系明朝開國功臣徐達後人

2020-12-22 安徽網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被明太祖朱元璋稱為開國第一功臣的徐達,其後人竟然隱居在肥東。「我們是徐達長子的後代,《徐氏宗譜》已經編到第25代了。」近日,82歲的徐承業告訴記者,肥東縣包公鎮竹塘社區山徐村居住的1000多戶居民都姓徐,他們都是徐達的後人。徐達的後人為何會來到肥東?他們都有些什麼樣的故事?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

《徐氏宗譜》訴說家族來歷

「這套家譜是1920年修訂的,記錄了家族的來歷。」徐承業拿出一套外表已經泛黃的家譜告訴記者,「敦本堂是我們的堂號,我們是從徐達的長子徐輝祖一支發脈而來的。」翻開徐氏家譜,記者發現譜書中的字體多為繁體字,較難辨認。經肥東縣博物館副館長彭餘江解讀其家譜,這才揭曉了山徐村人都是名將徐達的後代。

在徐承業的記憶中,《徐氏宗譜》前後大修過三次,分別為1886年、1920年及1997年,而他則是徐達第20世後人。「一共有8卷,這裡寫著『中山王達崛起濠梁佐明祖定天下』。」徐氏後人竹塘社區副書記徐先建搬出1997年新修的族譜告訴記者,「這是家譜最後一次修訂。我們老祖是徐達第六世祖徐文華,從江西婺源遷徙到這裡定居。」記者看到,該套族譜裝在一個紅色的長方體箱內,箱子正面寫著「徐府,中山舊居」字樣。

據他介紹,目前,山徐村徐達後人已經傳至25代了,輩分最大的是「和」字輩,最小的是「翰」字輩,年齡最大的是97歲的徐義友。

多方奔走重新修訂家譜

徐承業全家以種地為生,儘管家中不富裕,但小時候還是被父母送到私塾讀書。 

「小時候,我就常聽老一輩的人講,我們的老祖宗叫徐達,是個驍勇善戰的大將軍!」從小徐承業就知道家中珍藏著一套1920年修訂的家譜,在家譜中他得知自己是徐達長子徐輝祖的後代。

由於年代久遠,經歷過文革時期的破壞,家譜變得殘破不堪。徐承業萌發了重新修訂家譜的念頭。據史料記載,徐達出生於安徽鳳陽附近,有4子3女,孫9人。徐達死後,長子徐輝祖繼承爵位,受封魏國公。其後人分布全國各地。自從1994年起,徐承業先後去過無為、巢湖甚至南京,到各地檔案館搜集資料,並登記同氏相關信息,最終在1997年將《徐氏宗譜》修繕完畢,家譜還包含了族訓、族戒、族約等內容。

一個石鼓見證徐氏風雲

「這是老祠堂門前留下的一個石鼓,上面刻的圖案是清朝流行的三獅戲珠圖。」徐承業指著自家門外左邊地上平躺著的一塊圓形青石告訴記者,「老祠堂共兩進,前後各5間房屋,中間有個天井,很氣派,可惜在文革時被毀了。」記者仔細端詳了這塊石頭上的圖案,雖歷經數百年風雨侵蝕,卻依舊清晰可辨。

據徐承業介紹,徐氏宗祠建於清朝光緒年間,採用徽派建築,青磚灰瓦,雕梁畫棟,有著獨特的藝術風格,先後被用於私塾和學校用房。1959年,因種種原因,祠堂被拆除。在祠堂舊址處,隨處可見當年建築的遺蹟,被枯草覆蓋住,高大的樹木在寒風中微微搖晃著,似乎訴說著歷史的風雲。祠堂前面,依次分布著祠堂塘和祠堂古井,直到現在依舊塘滿井豐。

徐氏後人將星輩出

據史料記載,徐達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位列開國「六王」之首,從小便與明太祖朱元璋成為好朋友。22歲時追隨朱元璋徵戰四方,忠心耿耿,英勇善戰,戎馬一生,功績顯赫,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勳。朱元璋稱帝時,被命為中書右丞相。去世後,被追封為中山王,諡號「武寧」,賦葬鐘山之陰,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

「經常跟孩子們講述徐達英勇殺敵,重情義,忠誠信仰的故事。」徐先建告訴記者,「徐氏後人多數從軍,報效祖國。」以徐承云為代表的徐氏後人,先後擔任過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軍委空軍後勤部幹部處原處長、空軍某部隊工程師、軍醫大學醫學博士等職務,獲得陸軍中將、上校、中校、正團職等軍銜。「我們經常教育後代要規規矩矩辦事,本本分分做人。」徐先建說,山徐村的村民都很淳樸,家風很好,致力將忠貞愛國的徐達精神代代相傳。

彭紅玲 黃燕飛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劉暘

相關焦點

  • 明朝開國功臣徐達、常遇春這些草根出身的人,為什麼會精通兵法?
    朱元璋與功臣畫像那麼問題就來了,明朝開國功臣徐達、常遇春這些草根出身的人,又沒有受教育和學習兵法的機會,他們為什麼會調兵遣將,又為何會精通兵法,總打勝仗呢?說此之前,我們先簡單說下徐達和常遇春這兩人對於明朝的功績。徐達和常遇春皆不世名將。徐達是明朝開國的軍事統帥,農民出身,被譽為明朝第一功臣,可以說朱元璋的天下,沒有此人那是根本打不下來,朱元璋在奪取天下的過程中,有兩大攔路虎,一個是陳友諒,另一個是張士誠。
  • 朱元璋將徐達灌醉,放在龍床上,徐達醒後的做法竟救了自己一命!
    後來也是成功依次消滅陳友諒,張士誠以及方國珍,最後一舉統一全國,成為了明朝的開國皇帝。但是一是之前這些人幫助自己攻打江山,二是當時朱元璋也給部分人發放了「免死金牌」,這讓朱元璋無從下手,而徐達就是其中之一。為了確保自己手裡的江山可以準確地傳到自己的子子孫孫的手裡,朱元璋不斷地在暗地裡解決掉那些開國功臣。經過不少年月之後,剩下的開國功臣已經寥寥無幾。
  • 明朝記憶之——一王兩國公,徐達這一家子
    徐達,字天德,漢族,明朝開國軍事統帥,淮西二十四將之一,民族英雄,濠州鍾離人。徐達農民出身,後來官至右丞相,封魏國公。他為人謹慎,善於治軍,戎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勳。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死後大明帝國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其為中山王。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
  • 朱元璋摯友,明朝開國六王之首,為何最後被毒死
    朱元璋見他們難成大事,帶著徐達等二十四將離開,這也就是後世所說的淮西二十四將。離開郭子興部後,朱元璋帶領徐達等人攻下滁州,又攻打和州,徐達在這兩場戰爭中初露鋒芒,一代名將就此登上歷史舞臺。朱元璋攻取應天后,身處四面包圍之中,北有元軍,南有陳友定、方國珍,西遊陳友諒,東有張士誠『。
  • 朱元璋大肆誅殺開國功臣的動機是什麼?並非完全是為了鳥盡弓藏
    明太祖朱元璋在歷史上的諸多帝王中有個著名的標籤,即殘酷殺戮開國功臣,歷史愛好者凡是談到這一類帝王,總會把劉邦和朱元璋拿出來並列舉例,不過,相比起劉邦只誅殺幾個異姓王,朱元璋是葷素不忌,殺掉的功臣及其附屬者數以十萬計。
  • 明朝開國六王,徐達、常遇春皆在列
    徐達,明朝開國名將,元朝末年出身農家的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並屢立戰功:大敗陳友諒、消滅張士誠、北伐推翻元朝統治等等,明朝建立後官拜太傅、中書右丞相,封魏國公,歲祿五千石,賜世襲文券。洪武十七年,徐達因病去世,死後被朱元璋列為開國第一功臣,追封中山王,諡號武寧常遇春,明朝開國名將,元順帝至正十五年投靠朱元璋,在徵討四方割據勢力、滅亡元朝的諸多戰爭立下了不世奇功。
  • 看到第4條,才發現徐姓人口血型比例竟然是這樣的!
    明朝時期(1368—1644),徐姓大約有192萬人,約佔全國人口2.1,排在第10位。宋元明 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徐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要高得多,600年中徐姓人口純增長率高達128,人口純增長了108萬。明朝時期,浙江為徐姓第一大省,約佔全國徐姓總人口的 35.1,佔浙江省總人口的4.5。
  • 西漢開國八王與明朝開國六王下場分別如何,不比不知道
    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兵家四聖之一,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秦末參加反秦鬥爭投奔項梁、項羽,卻得不到任用。不得已轉投劉邦,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 後經蕭何保舉拜為大將, 而韓信也為劉邦制定了漢中對策。劉邦彭城兵敗後,韓信先破楚軍於京、索之間,後又平定了魏國。
  • 徐達常遇春都是農民出身,為何會精通兵法?其實原因很簡單
    而說起武將,那更是數不勝數,有當時的「帝國雙壁」徐達、常遇春,明朝開國功臣第三名的李文忠,還有火器大師鄧愈以及捕魚兒海之戰中重創北元的藍玉,可以說在那個時代只要你真的有才華,
  • 肥東的這座祠堂成為了吳氏後人存根祭祖的地方,清明春節絡繹不絕
    位於肥東八鬥鎮大吳村的吳氏宗祠已經有了600多年的歷史,祠堂是為了祭奠明太祖朱元璋手下的大臣吳復而建的,每到清明和春節的時候,來自皖地等周邊的吳氏後人都會來這裡尋根祭祖。在像祀廳正中端坐的是吳復像,他身穿明朝的服飾,端莊威嚴的坐在這裡,除了吳復的牌位像之外像祀廳還有吳復一生的簡介和吳氏家訓,以教導後人文明修身。朱元璋為因戰身亡的吳復在八鬥鎮立了祠堂,也算讓這位吳氏的先祖落葉歸根,也讓這座宗祠成為了崇仰孝道的場所。
  • 徐姓的來源_姓徐的名人有哪些
    徐姓是中國的一大姓氏,雖然他不比陳姓、李姓的數量多,但是有關徐姓的歷史卻一點也不比它們要短。徐姓的來源是怎樣的?姓徐的名人有哪些?徐姓到底有多少厲害的子孫,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徐姓的來源  徐姓,源出嬴姓。相傳伯益因助大禹治水有功,大禹遂分封其子若木於徐國(安徽泗縣一帶),徐國曆夏、商、周三代為諸侯。
  • 瞻園是徐達的府邸嗎?南林大專家講述南京園林身世
    「瞻園是徐達的府邸嗎?」對市民朋友的一連串的問題,胡運宏介紹,瞻園有江南的四大名園之稱,是南京地區現存歷史較悠久、保存較完好的古典園林。在大眾的普遍認知中,瞻園因乾隆南巡時寫下「瞻園」匾額而得名,其實不是。「瞻園的名字不是乾隆取的。『創瞻園者,六嶽老人也。』六嶽乃明末魏國公徐宏基的號。」而瞻園是徐達的府邸的傳言更屬無稽之談。「胡運宏告訴市民,明初朱元璋厲行節儉,不許官員興造園林。
  • 朱元璋賞徐達吃鵝,徐達淚流滿面吃完,後毒發身亡!
    朱元璋賞徐達吃鵝,徐達淚流滿面吃完,後毒發身亡! 據明朝徐禎卿所著的筆記小說《翦勝野聞》記載,徐達患有背疽,朱元璋命許多醫師來治療,病好了不少。結果朱元璋突然派遣使者帶著食物來賜給徐達,徐達在使者監視下,哭著吃完,並暗中叫醫師們逃跑。
  • 徐姓一族 歷代名人輩出(組圖)
    一份統計數據表明,徐姓人歷史上一共出了27個狀元(文狀元20個,武狀元7個),14個榜眼(文榜眼10個,武榜眼4個,四川資中的徐海波為武榜眼),探花10個(文探花9個,武探花1個)。至於進士、舉人,那就難以數計了。早在宋朝時期,徐姓人就已經躍居為中國第17大姓,到了明朝,更是排在第10位。如今的徐姓人,全國共有1930多萬,位列全國第11大姓。江蘇是徐姓第一大省,接近218萬人口。
  • 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中山王徐達子女的結局如何?
    徐達身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可謂是滿門榮耀。徐達有四子四女,兒子中出個兩個國公,四個女兒出了一位皇后,兩位王妃,相當成功。可以說是僅次於皇族的顯赫家族了。徐達的四子四女的結局基本上都是善終,算是子孫有福了,比之明朝開國第二功臣常遇春後代強太多太多了。徐達長子是徐輝祖,襲其魏國公爵位。靖難時選擇支持了建文帝,態度堅決出力頗多。朱棣進入南京以後並沒有轉變態度支持,朱棣要治他的罪,他只是寫下了父親徐達是開國功臣,子孫免死。
  • 明朝大將藍玉為什麼敢霸佔蒙古王妃,是居功自傲,還是有恃無恐?
    朱元璋,明朝的開國皇帝,從一個乞討的叫花子,到主宰王朝的第一人,他的故事向我們詮釋了什麼叫做「逆襲」。朱元璋為何能得到天下,不僅僅是因為時勢造英雄,而且離不開他手下數位能徵善戰的名將,常遇春、徐達、李文忠、湯和、傅友德、廖文忠、沐英、馮勝等等皆是首屈一指的名將,當然還少不了藍玉。
  • 徐姓
    也就是說,在漢朝的時候,徐姓已經遷播於北方的廣大地區。徐姓的南遷也比其他的姓氏要早一些。據《東海堂徐氏族譜》的記載,在漢桓帝時,有一世祖徐稚遷居江西南昌;     2、世祖遷居至浙江龍遊;3世祖分居於浙江、江西、江蘇等省的好多地方。二徐姓的大舉南遷是從魏晉開始的,隋唐時期在我國的南方又有了進一步的繁衍發展。宋末,徐姓人再由江西石城遷至福建的上杭、連城等地。
  • 徐姓與黃姓同源,是當代中國的大姓
    古代徐姓起源有以下兩種:1.據《中華姓氏大全》所載,周公的長子伯禽,受封於魯國,分到了「股民六族」中的徐姓,是傳說中的徐姓源起。2.出自嬴姓,伯益之子若木封於徐國說。元朝的時候,徐姓主要繁衍於廣東的豐順、梅縣、海豐等地。總之,徐姓在秦至漢的時候主要分布在我國黃河下遊地區,尤為山東繁衍的最為旺盛。從魏晉至唐代,徐姓主要繁衍於淮河及長江下遊大部分地區。宋朝以後,已經分布於廣大江南地區了。至於我國西南地區的徐氏的大量繁衍,就是宋代以後的事了。在漢族之外的少數民族中,也有一些徐姓。
  • 【尋根問祖---瑞昌姓氏來源與分布--徐姓】
    遍布全國各地,主要分布於江蘇、山東、浙江、安徽四省,約佔徐姓總人口的36.8 %;次其分布於河南、江西、湖北、四川四省,約佔徐姓總人口的23.2%;江蘇為徐姓第一大省,約佔徐姓總人口的11. 8%。世界五大洲都有徐姓人的足跡。
  • 創辦電商農場帶領村民致富 肥東「90後」小夥鄉村創業成網紅
    他叫梁煜,現任安徽潤康莊園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2019年通過電商平臺網銷「皖園農場」牌土雞、土雞蛋等農產品超過100萬元,帶動3個村民養殖土雞年收入累計23萬元,幫扶20戶農戶銷售土豬、山羊、龍蝦等累計超過40萬元,成為村民們口中的「網紅」新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