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達,字天德,漢族,明朝開國軍事統帥,淮西二十四將之一,民族英雄,濠州鍾離人。徐達農民出身,後來官至右丞相,封魏國公。他為人謹慎,善於治軍,戎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勳。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死後大明帝國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其為中山王。
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跟隨朱元璋在潘陽湖大敗陳友諒。公元1364年,朱元璋任他為左相國。公元1367年,徐達率軍消滅張士誠地方割據勢力。同年任徵虜大將軍,與副將軍常遇春一起揮師北伐中原,推翻元朝殘暴黑暗的統治。公元1368年,徐達率大軍攻入京城,至此元朝滅亡,蒙古在中原九十八年的統治結束,此後多年,徐達繼續率軍打擊元朝殘餘勢力。
縱觀徐達這一生,驍勇有謀,戰功及築邊皆功勞顯赫。手下將領遵奉其令都凜然畏懼,但在太祖面前則又恭敬謹慎小心翼翼。善於安撫將士,與下級同甘共苦,將士無不感激他的恩德願意報效盡力,因此,兵鋒所向無不克敵制勝。
徐達一生有4子4女。長子徐輝祖、次子徐添福(早卒)、三子徐膺緒、四子徐增壽。四女中長女徐妙雲嫁給了皇四子、燕王朱棣,後來朱棣靖難稱帝,徐妙雲被立為皇后,以賢德著稱於世;次女徐妙清嫁給了皇十三子、代王朱桂;三女徐妙錦終生未嫁,後出家為尼;四女嫁給了皇二十二子、安王朱楹。
明成祖朱棣起義靖難後,徐家跟隨大明皇室之間也發生了分歧。長子徐輝祖是建文帝的鐵桿支持者,而徐達的四子徐增壽堅決支持姐夫朱棣。
一次建文帝因懷疑朱棣造反,便向徐增壽詢問。徐增壽以頭觸地,言道:「燕王先帝同氣,富貴已極,何故反!」朱棣正式起兵後,徐增壽則將朝中虛實動靜一一密報於朱棣。朱棣大軍渡過長江,兵臨南京城下。建文帝才得知徐增壽是個內奸,親手用劍將徐增壽斬殺於右順門廡下。幾天後朱棣即位,他下令追封徐增壽為定國公,賜予丹書鐵券,由徐增壽之子徐景昌繼承。
朱棣入京後,徐輝祖留在父祠,不肯迎接朱棣,被關進監獄。朱棣親自召見詢問,徐輝祖一言不發,拒絕推戴。不久,朱棣勒令他返回私宅,革去俸祿和爵位。五年後,徐輝祖去世。徐輝祖死後一個多月,朱棣以「中山王(徐達)不可無後」為理由,由其長子徐欽繼承魏國公。
至此徐達家族同時出現兩位國公。朱棣遷都北京後,定國公系隨之北上,魏國公系留守南京,子孫分居兩京。
除了上述兩人,徐達次子早逝,還有三子徐膺緒,他應該為庶出,曾擔任尚寶司卿,後升至中軍都督僉事,世襲指揮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