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在看
在古代戰爭中,軍人往往要穿著沉重的盔甲作戰。區別於平時穿的衣服,盔甲可謂是冬冷夏熱,穿著很不舒服。至於冬天還好說,到了盛夏,那才真是戰爭中的抵禦。金屬容易傳導熱量,導致盔甲變成烤爐本身,讓穿著它的人生不如死。在對付敵方重甲士兵時,將軍往往會故意不出戰,好讓他們暴曬於太陽之下,讓他們不戰自潰。
穿盔甲雖然熱,但是古代的將軍或軍醫們總會嚴正警告軍人們:「結束戰鬥後,決不能立即脫掉盔甲,否則就有暴斃的危險。」
從將軍方面來說,他們注重的是戰術上的安全。這是因為戰鬥表面看起來結束,但並不意味著敵軍不會捲土重來。若貿然脫掉盔甲,就難以抵擋敵人的奇襲。在冷兵器時代,沒有盔甲就與自殺沒什麼分別。
就軍醫們來說,他們之所以不許將士們立即脫盔甲,是因為軍營內存在著一種可怕的疾病——卸甲風。
相傳,明初大將開平王常遇春,就是死於卸甲風。眾所周知,常遇春體壯如牛,是一個萬夫難擋的猛將。雖然身經百戰,卻也沒聽說有什麼疾病。但在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七日,40歲、正值壯年的常遇春卻突然暴卒於柳河川。一時間舉國皆驚,朱元璋聽了此消息,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那麼身強體壯的常遇春到底是如何暴死的呢?相傳,常遇春就是得了卸甲風。
所謂「卸甲風」,就是軍人在長時間穿甲戰鬥之後,由於沉重的鎧甲導致身體散發的熱量和汗液無法及時排出,身體得不到降溫。加之戰鬥過程中腎上腺激素飆升,心跳急劇加快,致使血液流動速度加快,血管膨脹。尤其是表層毛細血管血液流量,會為了讓身體降溫而在短時間內增加。
同時戰鬥的疲勞還會消耗大量氧氣,使得人容易出現缺氧的情況。大量的流汗,同時也加劇了體內微量元素的流失。
戰鬥結束後,常遇春迫不及待地脫去悶熱的盔甲,想要涼快一下。雖然軍醫們知曉卸甲風的危害,但是誰又敢親自去勸這位殺人如麻的猛將?就這樣,常遇春犯下了軍人的大忌,最終自取滅亡。
常遇春脫去盔甲後,汗津津的身體遇上了草原上的冷風,汗液的大量蒸發會導致體溫急劇下降,身體突然受冷因此血管收縮,他的心臟無法及時調節血液流動,同時身體的供氧量不足。不僅會給肺帶來嚴重的負擔,更讓他的血管出現了血栓,乃至於罹患中風。
眾所周知,腦卒中是一種可怕的疾病,若搶救不及時,成為植物人都是輕的。以古代的醫療條件,根本沒法對常遇春進行有效搶救。而這個橫掃天下,大破蒙古騎兵的絕世猛將,就這樣窩囊地死在了卸甲風之下。
中醫有雲「功後一身汗,避風如避箭」。古代中醫對此多有論述。如《混俗頤生錄》就曾說:「避風如避箭,避色如避亂。」《陶真人衛生歌》:「嘗聞避風如避箭,坐臥須當預防患,況因食後毫孔開,風才一入成癱瘓。」《孫真人衛生歌》:「坐臥防風來腦後,腦內入風人不壽。更兼醉飽臥中風,風才著體成災咎。」
而清代中醫石天基在其著作《傳家寶》中也寫道:
「風邪之傷心也,入筋透骨,如油拌麵,進易出難。所以古語云:『避風如避箭』,極言其害大,謹防也。」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