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的咖啡館

2020-12-20 新民周刊

街角的咖啡館

日期:2019-03-20 【 來源 : 新民周刊 】 閱讀數:0

波加曼1號機(上海,白領)


  幾年前,家裡樓下是一條窄街,穿出去不遠,便是車水馬龍的商業廣場。不知什麼時候,街角靜悄悄地多了一間店鋪,路過時張望了幾眼,小小的院落花木扶疏,門前立著一塊「CAFE」的招牌。我訝異:這種地方,會有客人上門麼?果然,似乎一直門庭冷落的樣子,尤其對面廣場的「星巴克」天天人滿為患,更顯得寂寥蕭索。

  不承想,春去秋來,這家店依舊還在。我更添好奇,總想去一探究竟,但每次走到門邊卻又躊躇,始終沒能鼓起勇氣。

  深秋的一個傍晚,寒風卷著落葉漫天飛舞,我一邊往手心呵氣,一邊加快腳步匆匆往家趕。快到街角才記起來,早上出門忘了帶鑰匙,想到要等母親加班回來,不由暗暗叫苦。抬眼望見咖啡館裡透出的燈光,剛想著過去避避風,門忽然開了,出來一個老太太,她搬起院子裡的一盆花,轉頭望見我先是吃了一驚,然後就笑眯眯地邀請我:「進來坐一坐吧,外面風大。」

  進了屋,咖啡豆的香氣撲面而來,長條吧檯前面幾個高腳凳一字排開,靠牆的矮柜上放了臺留聲機,此外是各國風情的小擺件,牆上掛著的小黑板寫著菜單,不過寥寥幾行。「喝點什麼?」和藹的聲音問我。「就您一個人麼?」「沒錯。」老太太依舊笑眯眯的。看著她瘦小的身影和花白的頭髮,我有些懷疑咖啡的品質,事已至此只好說:「來杯紅茶吧。」心想這總難喝不到哪兒去。

  老太太答應一聲就忙活開了,神情也一下子變得專注,暖杯、煮茶、過濾……每道程序都一絲不苟,如同在完成一項莊嚴的儀式,滿是皺紋的眼角也掩蓋不了她眸中散發的光彩。此情此景,使我不由為剛才的小念頭感到慚愧。我啜了一口老太太端上來的紅茶,香氣氤氳,濃鬱芬芳,甘而不澀,身體一下子暖和了起來, 「好喝!」老太太臉上的笑容更舒展了:「我家的咖啡更好喝哦,下次來試試吧。」「嗯,一定!」回家路上,雖然風依舊凜冽,但我卻不再覺得冷了。

  再後來就搬家了,我也沒能有機會回去看看。不過我相信,以那樣的匠心衝出來的,一定會是全世界最好喝的咖啡。

版權作品,未經新民周刊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思南公館街角的咖啡館
    不少人有著咖啡情結
  • 我在街角的咖啡館等你
    開咖啡館呢,一直是我的夢想。每天做杯自己喜歡的咖啡,坐在窗邊看著書,多麼愜意的生活。兩年前入職了一家咖啡館,慢慢的從一個啥都不會的咖啡學徒做起。每天的點單,製作,出品。現在,我開了家咖啡館,一直想念著你。你會不會忽然的出現,在街角的咖啡館。對你說一句:好久不見。
  • 夠獨立夠市井,15家藏在西安街角巷尾的咖啡館
    編者按 ///最近幾年,大型連鎖品牌之外的獨立咖啡館湧現在城市的街角巷尾。它們有著獨特的口味、視覺和氣質。空間不大,卻充滿設計的巧思;地段並非優越,卻深入社區,讓咖啡文化滲透進平常人的生活。本期ONELIST,在西安求學的成都人丁丁,帶著相機走入了藏在古都大街小巷的15家咖啡館。這些小店大多都開在老巷子或舊社區裡,有點「咖啡香不怕巷子深」的意思。它們就像生命力旺盛的野生綠植,紮根在街角舊巷,由點及面,連成一片市井卻溫暖的小森林。
  • 畢業季 | 街角咖啡:為情懷買單
    下午五點雨淅淅瀝瀝的落下躲入街角在這裡我找到一個角落放下功課後疲憊一杯卡布奇諾看窗外稀疏的行人聽雨與大地湊出的樂曲此刻整個咖啡館都是我的這是六月初的某個下雨天我在街角咖啡邊曉鵬利用課餘時間投入對咖啡館構建之中,通過反覆的考察與定位,對於咖啡館有了完整的初步構想,接踵而來的是資金的問題,邊曉鵬找來了與自己一起共同扛槍的戰友加老鄉,兩人的退伍費加上貸款,基本算是湊夠了店鋪所需費用,緊接著開始選址,最終通過對比分析,將店面定在天富億民俗古街,店面搞定後,立馬加班加點的開始裝修,學美術出身的邊曉鵬親自設計規劃,從硬裝到後期一點點的軟裝無不飽含其心血,與此同時合夥兩人也置辦設備
  • 梵谷傳世之作《露天咖啡館》藏在普羅旺斯小鎮那個街角?
    梵谷的傳世之作《露天咖啡館》,就藏在普羅旺斯南部一座古老小城阿爾勒的街角。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曾說:「法國人之所以浪漫,是因為它有普羅旺斯。除了瓊瑤,普羅旺斯還有一位知音。英國作家彼得·梅爾,普羅旺斯在現代歐洲享有的盛名大半都拜他所賜。
  • 巴黎的風情,一半都在街角咖啡店
    作者:花悅淺淺徐志摩曾說:「如果巴黎少了咖啡館,恐怕會變得一無可愛。」 漫步在巴黎街頭,咖啡館隨處可見,大街小巷,三步一店,五步一館,它是巴黎人生活的一部分。早晨的咖啡館,幾乎每個桌面,都是一杯咖啡、一個牛角包,這是巴黎早餐的標配。
  • 街角咖啡店裡的思緒
    咖啡館坐落在街的角落裡,而此時的我坐在咖啡館的角落裡,透過窗看傍晚的街景,落日餘暉裡,陌生的城市車水馬龍,漸漸的我陷入了自己的世界中,思緒萬千......街角咖啡店
  • 陽光裹挾著理想 照進街角的咖啡店
    陽光裹挾著理想 照進街角的咖啡店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4.04.22 星期二     你會不會忽然地出現,在街角的咖啡店……    「在某個不特殊的下午時分,斜斜的陽光透過窗戶灑落一地,捧一本心儀已久卻抽不出空閒細讀的小說,在咖啡香氣的氤氳中,度過閒散而零碎的一段時間。」
  • 3分鐘學會這6步,你就是咖啡館拍照女王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有機會去很多別致又好看的咖啡館 ,不管是專程前往某家傳說中的咖啡館打卡探秘,還是在閒逛時不經意間路過的街角咖啡店,總是會讓人有想要拍照留念的衝動。1坐在街角假裝不經意的抓拍很多咖啡館都會在戶外擺一些桌子,如果這個咖啡館的外觀是好看的,那不妨坐在室外拍幾張照片。不知道怎麼擺姿勢的話,雜誌或者咖啡杯就是你最好的道具。如果覺得表情僵硬,模特可以不用看鏡頭,這樣容易顯得像是自然的抓拍。
  • 走進咖啡館,感受它所帶來的,體會青島的內在美
    還有早已與這個城市紅牆綠瓦,文化底蘊融合在一起的咖啡館。如果來到青島,你可以自己去找一找這個城市裡的咖啡館,感受一下與其他地方的有何不同,去過青島的很多咖啡館,有時是老友來訪一同去坐坐, 有時是新結交的朋友約好地,點聊聊,有時是忽然湧起文藝情懷自己去逛逛,也有時只是想念某家咖啡館的咖啡或者甜點,非要立即吃到不可。
  • 老屋絕美——屏東「驛前大和咖啡館」
    日前開始試營業的屏東「驛前大和咖啡館」雖然完工最晚,卻是大和品牌最早開始計劃的項目,2014年開始動工修復至今,大和品牌一直在為這座超過80年歷史的老建築續命,也把屏凍老新世代的記憶連接起來。驛前大和咖啡館原名「大和ホテル」,是1939年在屏東火車站前的黑金町開幕的,建築外貌充滿昭和時代流行元素,例如:圓弧形的立面、簡約版的西洋柱、閃亮的面紋磚等等,展現了出擁有37間客房「大旅社」的氣派,因而成為了當時屏東市的地標。二戰後大和旅社改名「大成旅社」,直至1999年轉租給元祖麻糬、長崎蛋糕等業者,在很長時間裡在當地人看來,那就是一棟長年掛滿廣告的看板樓。
  • 聖彼得堡:尋找一個久遠的咖啡館
    在前往聖彼得堡之前,聽說在繁華的涅瓦大街上一個很容易被人忽略的角落,有家普希金文藝咖啡館。僅僅是聽說而已,網上也查不到咖啡館的地址,一切顯得非常不真實。但它仍舊吸引我一定要去找到,因為據說當年普希金就是從這個咖啡館去往決鬥場的。
  • 當圖書館遇見咖啡館 沙坪垻區圖書館在大學城設分館
    幾個月前,當位於大學城的少數花園咖啡館開業時,少數花園的合伙人和店長「歪歪」還在為確定店鋪的主題特色和裝修風格苦思冥想,她們希望把咖啡館做得有品位。直到最近,當來自區圖書館的2000餘冊圖書擺滿了咖啡館的書架時,店長「歪歪」才覺得味道對了,「這就是我想要的咖啡館模樣」。
  • 值得打卡的成都小眾咖啡館
    成都,總是會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或許就是站在街角準備轉身的那一刻,目光會不由自主地被一邊毫不起眼的咖啡店所吸引,而它,也正等待著你的光臨。成都小眾咖啡店推薦兩杯咖啡館今天要喝兩杯咖啡沒有什麼是一杯咖啡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杯兩杯,代表著一種不多不少的狀態
  • 世界上最古老的咖啡館,第一家分店竟然開在蘇州
    在歐洲,雖然沒有動輒千年以上的茶文化發源地,但百年以上的咖啡館並不罕見,你轉過街角進入的那家,可能曾是海明威寫作的地方;你坐著的角落,可能也曾坐著貝多芬、畢卡索、薩特和波伏娃
  • 白天畫畫,咖啡館裝修多種多樣,加上這樣彩繪簡直美翻天
    或許很多人都夢想過這樣的一個場景,在喧囂都市的某個街角有一間咖啡屋,在溫暖的靜謐午後,享受著陽光,喝著咖啡看著書,聽一會音樂,實在是件很愜意的事情。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品位隨之升高,咖啡現在漸漸成為了大眾消費的一個方向。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泡咖啡館 「喝」一杯個性(圖)
    一間留得住客人的咖啡館,出品好喝的咖啡是本分;老闆的親切有趣是情分;個性的裝修、自烘焙、不定期活動等等是錦上添花……每日新報「尋味地鐵咖啡香」欄目,第二季接力,繼續推出了十餘期精彩推薦,層出不窮的津城咖啡館,乘著地鐵尋找中意的那一家,我們依然期待更多推薦。
  • 《湃客精品咖啡指南》揭曉 上海10家咖啡館獲星級推薦
    《湃客精品咖啡指南》揭曉 上海10家咖啡館獲星級推薦來源:聯商網2020-05-27 10:16聯商網消息:湃客咖啡正式發布《湃客精品咖啡指南》,首期榜單在上海這座坐擁8000餘家咖啡館的城市,通過探店評測等最終評選出了10
  • 廈門15㎡的咖啡館,15一杯但是超好喝!值得一試
    如果你看過我在故事社區裡推薦的中山路附近的小店,請你千萬別忘了吃完他們轉個彎,去這家只有15平方米的小小咖啡館外帶杯咖啡吧。推開門走進去,店裡的座位並不多,大概只能坐下四五個人,更多人都是在外帶窗口買一杯帶走,就像我在國外常遇到的那種街角咖啡館一樣,讓咖啡的香味陪你前往下一站。至於口味,必須重點推薦一下,每一杯認真衝煮的咖啡都能從咖啡師製作過程感受到他們的用心,我點的拿鐵拉花精緻好看,奶泡打得也非常細膩,而咖啡豆的選品也嘗得出非常好。
  • 圖書推薦:《街角社會》
    《街角社會》是學者威廉·富特·懷特的一本研究成果,作者以被研究群體——「街角幫」一員的身份,置身於觀察對象的環境和活動中,對閒蕩於街頭巷尾的義裔青年的生活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