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是否適合早教?紐西蘭研究人員做了一份研究,驚奇發現……

2020-09-19 華輿

華輿訊據中文先驅報導 長期以來,學術界和家長們一直在爭論早教對孩子的情感發展和身心健康會產生何種影響。據英文《先驅報》報導,一份新研究發現,上早教的紐西蘭小朋友往往更容易交朋友,但也可能更容易生病。

這份研究是紐西蘭兒童成長(Growing Up)縱向研究的一部分,此研究跟蹤調查了2009-2010年出生的6000個紐西蘭孩子的生活,並從父母對孩子的行為和患病情況給予的評論得出了結果。

上早教,孩子可能更易交友

該研究發現,把孩子送到早教中心的父母對孩子4歲半時的行為評價「更為積極」。

根據家長們的報告,去過早教中心的孩子更有可能「與同齡人有著更好的關係」。

這份新研究的作者之一、AUT的Andrew Gibbons(下圖)副教授說:「這些研究結果表明,早教有助於幫助幼兒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這是一項複雜的任務。」

不過,Gibbons也指出,儘管這項研究發現有價值,但由於關於這個主題的早期研究大多都是海外的研究,因此它也強調了紐西蘭就此進行更多研究的必要性。

他說:「進一步了解不同類型的幼兒教育、教師與兒童的比例、機構規模、教師資質和工作條件會產生的影響是很重要的。」

上早教,孩子也可能更易患病

這項研究在突出了早教對孩子的情感健康發展有益的同時,也表明了早教還有副作用——孩子感染疾病的風險會增加。

例如,一個9月大的幼兒,如果送去託兒中心的話,孩子發生耳部和胸部感染的風險是看護人照看時的兩倍,孩子患腸胃炎的機率是由父母照看時的2.5倍。

如果是兩歲兒童,上早教的話,孩子發生耳部感染的風險會增加2.2倍,胸部感染和腸胃感染的風險會分別增加1.8倍和1.5倍。

對於每周上託兒中心超過30小時的幼兒,患病風險的增大還可能導致更嚴重的情況。

該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奧克蘭大學的Sarah Gerritsen博士指出:「雖然有證據表明,兒童在早教時感染疾病可以為日後提供免疫力。然而,我們在Growing Up研究對象中看到了一些很嚴重的感染情況。例如,有八分之一的學齡前兒童曾因胸、耳或腸胃感染而入院。」

這次研究發現將如何影響紐西蘭政府的政策:

2歲上早教可能對孩子的情感健康以及孩子與同齡人的關係有益。

2歲孩子每周花在早教的時間似乎不會對其行為結果產生影響,不過,每周上早教20-30個小時可能對孩子的情緒發展和健康有積極作用。

讓孩子待在早教中心,其罹患普通兒童傳染病的風險會增加,因此,早教中心要鼓勵孩子定期用肥皂洗手,並遠離生病的孩子。

公共衛生機構,如衛生部和醫管局的公共衛生單位,需要與幼兒教育部門更密切地合作,以確保減少孩子出現耳、胸和胃部感染的情況。

將孩子開始上早教的時間推遲到一歲以後,可能有助於避免出現嚴重感染,避免孩子需要服用抗生素藥物或住院。

早教中心和政府政策應為母親們提供支持,讓母親們能夠儘可能長時間地繼續母乳餵養,以便提高孩子的免疫系統。

考慮要不要送孩子去早教的家長,可以參考一下哦(原標題:紐西蘭小朋友是否適合早教?有人做了一份研究,驚奇發現……)

來源: 中文先驅

相關焦點

  • 闢謠:孩子上早教更聰明?美國最新研究:早教只讓娃聰明半年
    可上過早教的孩子真的就比別的小朋友聰明嗎?早教給孩子帶來的優勢是長久的嗎?到底是否有必要給孩子安排早教?關於早期教育的一些爭議,我們不妨從心理學的角度去探討。美國心理學研究人員Arya Ansari教授經過研究後表示:但相比那些沒有接受早教的孩子而言,接受早教確實能為孩子帶來短暫的優勢,但在半年內這樣的優勢就會逐漸弱化。換句話說,接受過早教的孩子大約只能聰明半年。
  • 最新研究!紐西蘭心理學博士稱電子遊戲引發青年暴力是偏見!
    長期以來,關於電子遊戲是否會誘導青少年學習、模仿的話題經久不衰。近日,紐西蘭Massey University心理學博士Aaron Drummond在《皇家學會開放科學(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期刊上公開的一份報告顯示,一項圍繞該問題展開的長期社會學調查有了結果,再次證明電子玩電子遊戲與青少年暴力行為之間並無相關性。
  • 劍橋五級考試KET閱讀《令人驚奇的紐西蘭》
    》,做為劍橋五級KET考試和美國小學英語課程全體系教材指南針Compass 語言模塊2級8單元《地球上最令人驚嘆的地方是什麼》9課閱讀《令人驚奇的紐西蘭》的拓展學習視頻。-----------------------------------------------------------全體系英語教材指南針主題8 地球上最令人驚嘆的地方是什麼 9課閱讀 令人驚奇的紐西蘭
  • 美國心理學家最新研究:早教給孩子帶來的優勢只能持續半年
    早教對於孩子的整個教育生涯到底是否提供了持久的利益呢?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的心理學研究人員Arya Ansari教授在最新的研究中回答了上述的疑問,他發現:早教確實能為孩子帶來短暫的優勢,但相比那些沒有接受早教的孩子而言,這樣的優勢在半年內就會弱化[1]。
  • 研究人員發現「貪吃基因」
    美國研究人員在老鼠身上發現「暴食基因」,這種基因會阻斷身體與大腦的交流,讓大腦無法得知已經吃飽的事實,從而讓身體吃個不停。 基因研究 美國喬治敦大學醫學中心研究人員說,他們重點關注名為「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基因。這種基因在老鼠和人身上都存在。
  • 研究人員發現肌肉老化原因
    最近,一國際研究小組發現,一種名為FGF2的蛋白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通過小鼠研究表明,利用常規藥物可以阻止這一進程。這一研究發現對於了解肌肉老化的進程十分重要,且使得未來開發可使肌肉「返老還童」的新療法成為可能。
  • 早教機構家長該如何選擇呢?下面一份研究值得參考,快快收藏
    早教機構家長該如何選擇呢?下面一份研究值得參考,快快收藏。我國幼兒早教市場經過多年的發展,在國家一系列良好政策的支持和人們早教意識逐步提高的前提下,已經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早教界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行業監督管理不足、早教界課程設置缺乏標準、早教界教師學歷低等問題。
  • 調查發現澳大利亞紐西蘭魚油偷工減料含量低
    人民網雪梨1月29日電(實習生慕彤)一份最新的調查發現,多數產自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的魚油膠囊中,不飽和脂肪酸(Omega-3)的含量遠低於其標籤標註的數值。據《雪梨先驅晨報》報導,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和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的研究人員抽檢了市面上32種不同的魚油膠囊。
  • 金寶貝發布《2014中國早教研究報告》,奠定早教行業重要裡程碑
    這個秋天,全球早教領導品牌金寶貝也迎來重要的裡程碑時刻:2014中國早教論壇。10月24日,由金寶貝主辦的2014中國早教論壇在上海盛大召開,並於當日正式發布《2014中國早教研究報告》。 金寶貝2014中國早教研究報告發布儀式 此次發布的研究報告中,相關數據全部來源於金寶貝的「2014中國早教市場認知與行為大調研
  • 不用去早教班,23種早教遊戲助力孩子開眼界,早教省心又高效
    我們根據紐西蘭Te Whāriki早教理念,做了一份表格。紐西蘭早教理念跟萌小芽早教的相似之處有很多,比如非常關注孩子的個人特點,並且通過對不同早教遊戲的歸類,來明確早教遊戲的發展側重點。在平時,父母能夠更有策略地陪玩,是一個省心又高效的事情。
  • 科學家從紐西蘭綿羊身上發現毛髮捲曲的「秘密」
    科學家決定看看頭髮的微觀結構,並且計算和測量單個的毛細胞,而人的頭髮又太厚,所以不太適合作為參考對象。  所以,科學家們進入紐西蘭的一個農場,研究人員用六頭自然卷的美利奴羊作為研究對象,他們將其毛髮樣本的染色體片段放在顯微鏡下觀察。  研究人員發現:對於捲曲的頭髮,發生捲曲的毛髮外側的細胞比捲曲內側的細胞長得多。
  • 哈佛研究成果嬰幼兒早教三大目標,0-6個月早教方案免費學習
    根據哈佛學院的研究報告,在新生兒出生後的頭6個月裡,要給予寶寶充分的愛、關注和身體護理,在教育方面要順其自然。今天先向大家介紹0-6月的早教方案。一、早教主要目標在寶寶出生後的頭6個月中,哈佛學院研究成果建議本階段早教主要目標有三個:
  • 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奇怪的新冠病毒症狀:腸道異常
    據外媒報導,研究新冠病毒對人體影響的醫生們發現,新冠病毒會對腸道產生巨大影響。該病毒攻擊細胞上的ACE2受體的能力被認為與腸道異常有關,但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得出肯定的結論。該研究發表在《放射學》雜誌上。
  • 益生菌到底對健康是否有益?看看這些研究報告!
    ,而且人們常常會購買很多益生菌補充劑來幫助增強消化道的健康,但近日刊登在國際著名雜誌Cell上的兩篇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發現,傳說中的益生菌或許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有效。來自魏茲曼科學研究院的免疫學家Eran Elinav表示,儘管目前很多關於益生菌背後的研究資料都具有一定的爭議性,但目前人們對益生菌給予了大量支持,我們就想通過研究來確定諸如我們在超市買的益生菌是否會像想像中在機體胃腸道中定植,以及這些益生菌是否會對機體宿主產生任何有益效應,研究者發現,很多健康的志願者實際上會對這些益生菌出現耐受,即這些益生菌無法在其體內定植,這就表明,益生菌或許並不應該被普遍認為是一種萬能的
  • 研究人員發現壓力與不孕不育之間的調控介質
    近日,來自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RFamide-related peptide neurons modulate reproductive function and stress responses
  • 社會科學研究新危機:超1/3實驗結果被發現無法重複
    研究人員首先從 2010 年至 2015 年期間發表的實驗性社科論文找到所有涉及隨機對照實驗,對照試驗可以是由大學生做問卷調查的形式完成,也可以是網絡問卷形式,然後再嘗試從這些符合他們要求的論文中選取主要實驗結論進行重複研究。為了對普遍使用的複製方法進行擴展和改進,該團隊不僅獲取了原始研究材料,還在進行研究之前讓原作者對協議進行審查和認可。
  • 怎樣發現和選擇適合自己研究的課題
    有人認為課題就是問題,這種看法並不確切.因為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適合作為課題來進行研究的.例如如何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能力這樣的問題,需要研究的範圍太大,不確定因素太多,不是一項研究所能解決,這種問題只能作為研究方向而不適合作為研究課題.對於這類問題,可以經過適當的分解,使之可以操作才能成為研究課題.如怎樣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每個語文教師都可以結合實際教育工作,提出設想,進行研究
  • 瑞典研究人員發現:節奏感好的人智商更高
    瑞典研究人員發現:節奏感好的人智商更高 2008年05月06日 13:43 來源:人民網-生命時報 發表評論   跳舞時你是否能踩準點
  • 「汪汪,來點兒米飯」 研究表明狗更適合澱粉飲食
    DNA研究表明狗更適合澱粉類飲食。圖片來源:iStockphoto/Thinkstock   狗狗也許更喜歡牛排,但是它的消化系統已經非常適應米飯和土豆。這是一項新研究得出的結論:研究發現相比它們的祖先狼,狗已經進化為一種食物更加多樣性的動物。這種轉變與基因變化同時發生(這樣的情況同樣發生在人類身上),這將支持狗與人類有著相似進化歷程的觀點。   事實上,在超過1.1萬年前的歐亞大陸上,狗就已經從狼演化而來,儘管對於狗何時發生演化以及如何進化成功還存在異議。
  • 研究人員教會蜜蜂做算術
    澳大利亞和法國研究人員合作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蜜蜂不僅是勤勞的象徵,還可以做基本的加減法。這項發現擴展了人們對大腦大小和智力之間關係的理解,對人工智慧的未來發展尤其在提高快速學習能力方面具有啟示意義。很多動物可以理解數量的多少,但是做加減法需要更高級的大腦認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