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農村的很多野草越來越被挖掘出出來,當然更多的是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畢竟「民以食為天」,如果野菜本身的食用價值特別高,那麼在市場上也會備受重視,但是作者今天呈現的這種野菜,則是沒有任何食用價值的,所以很多人覺得它沒什麼價值,然而世界上本沒有無用之物,野草也是一樣,它就是「蜈蚣草」。
蜈蚣草別名百足草、篦子草、石黃皮,當然還有很多的土叫法,作者就不一一列舉了,蜈蚣草大多生長在國內的貴州、廣西、廣東、海南及福建等南方地區,在中國的北方幾乎見不到,因為這種植物適合生長在溫度比較高的地方,大多生在路邊以及草叢裡,有時候作者在想,它是不是也覺得自身的價值太渺小,所以不好意思去田間爭寵呢?而是躲在一些人們很少能發現的地方。
蜈蚣草的葉子像是碎片片,長相有些類似昆蟲「蜈蚣」,因此而被命名,在很多地方備受農民討厭,因為不知道這種野草能拿來幹啥,長得也不好看,拿來放在室內都有些礙眼,但是蜈蚣草的生命裡還是很頑強的,雖說放在室內不美觀,但是它能加強空氣對流,是放在室內植物的首先。
其實蜈蚣草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價值,那就是它的葉子富含砷、鉛等重金屬,是中國境內砷超富集植物,能有效的改善土壤,具備很好的科研價值,而且很多人把它防止在土壤之中,尤其是汙染嚴重的土壤,在砷汙染環境的修複方面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對於研究植物中砷的吸收、運轉和解毒機理等生理生化特性也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所以蜈蚣草算是一種犧牲自己,成全他人的偉大野草,犧牲自己去改良土壤,讓更多的植物得到更好地生長,親愛的讀者朋友,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