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華化工系魏飛團隊在《化學會評論》發表碳納米管研究長篇綜述論文
清華化工系魏飛團隊在《化學會評論》發表碳納米管研究長篇綜述論文清華新聞網6月1日電 5月31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團隊在英國皇家化學會旗下的《化學會評論》(Chemical Society Reviews)期刊上發表長篇綜述論文《水平陣列狀碳納米管:生長機理、可控制備、表徵、性能及應用
-
化工系魏飛、張如範團隊發文報導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取得重大...
清華新聞網8月28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和張如範副教授團隊在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了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超長碳納米管的耐疲勞性能.(A-E)釐米級超長碳納米管樣品;(F-G)非接觸式聲學共振測試系統機理示意圖;(H-I)超長碳納米管的耐疲勞性能。
-
清華大學化工系與航院在《自然·納米技術》報導超強碳納米管纖維...
清華大學化工系與航院在《自然·納米技術》報導超強碳納米管纖維領域重大突破清華新聞網5月16日電(通訊員 白雲祥)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團隊與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李喜德教授團隊合作,在超強碳納米管纖維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接近單根碳納米管理論強度的超長碳納米管管束
-
清華化工系碳納米管團隊重大突破:發現碳納米管驚人的耐疲勞性能
人類已知力學性能最好的材料—碳納米管,又有新的重大發現。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和張如範副教授聯合團隊,在碳納米管的耐疲勞性能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該團隊在國際上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出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
-
志在製備出世界最長的碳納米管
在攻讀博士期間,在導師的指導和與科研團隊其他科研人員的通力協作下張如範成功製備出世界上最長的碳納米管,實現了單根碳納米管的光學可視化及宏觀尺度下的可控操縱,首次發現了宏觀尺度碳納米管結構超潤滑現象。 2009年,張如範以優異的成績從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保送到清華大學化工系。當年3月份,他提前來到清華做本科畢業設計,跟隨魏飛老師做超長碳納米管制備與性質方面的研究。從本科學石油化工,突然轉到完全陌生的納米領域,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張如範沒有退縮,從硬著頭皮啃英文文獻開始起步。 接觸課題的前兩個月,儘管張如範「折騰」得十分辛苦,但什麼成果也沒得到。
-
碳納米管一種造「天梯」材料,清華引領的下一個國之重器
不,人類已知抗拉強度最高的材料,是碳納米管。 碳納米管的密度只有鋼鐵的1/6,但強度卻可以達到它的100倍以上。此外,與常規用於製造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矽相比,碳納米管還可以攜帶比矽多得多的載流子,並可以更快地散熱,從而也可以用於製造高性能的碳基半導體。
-
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勇武到清華化工系調研
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勇武到清華化工系調研 清華新聞網12月18日電 (通訊員 于慧敏)12月11日,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勇武到清華大學化工系調研。 交流座談會上,化工系主任趙勁松首先介紹了化工系的歷史、現狀和發展,重點匯報了面向石油與化工行業的科研進展和學科影響力,並就如何促進持續創新、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等問題提出了思考。接下來8位教授進行了產業化技術介紹、1位教授進行ABET認證情況介紹。北京市綠色反應工程和工藝重點實驗室主任魏飛介紹了團隊近年來在煤化工領域技術成果的產業化工作,重點介紹了流化床煤制芳烴技術成果。
-
用碳納米管連接神經元,有望修復受損脊髓
碳納米管纖維狀的結構讓人們把它和石棉聯繫在一起,而石棉是一種能穿透由脂肪分子構成的細胞膜的物質。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化學修飾碳納米管的表面製備出碳納米管墨水,以便人們操控。他們把墨水滴入一個平展的玻璃表面,加熱到350℃就能得到一層由純碳納米管組成的薄膜。從實驗小鼠的海馬體中獲取研究需要的神經元,並將這些細胞直接放在碳納米管薄膜上。
-
矽的繼任者:碳納米管有了新進展
得益於研究人員的持續推進,碳納米管器件現在正在越來越接近矽的能力,最新的進展也在最近舉辦的IEEE電子器件會議IEDM上揭曉。會上,來自TSMC,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和史丹福大學的工程師介紹了一種新的製造工藝,該工藝可以更好地控制碳納米管電晶體。這種控制對於確保在邏輯電路中充當電晶體的電晶體完全關閉時至關重要。
-
史上最大碳納米管晶片問世!MIT團隊製造出最大的碳納米管晶片!
今天,來自MIT的Gage Hills等人今天在Nature發表論文,報告了碳納米管晶片製造領域的一項重大進展:一個完全由碳納米電晶體構成的16位微處理器。這是迄今為止用碳納米管制造的最大的計算機晶片。幾十年來,電子技術的進步一直由矽電晶體尺寸的不斷縮小而推動。然而,矽電晶體縮小變得越來越困難,現在的收益正在遞減。
-
美科學家定量確定碳納米管電學性質
(圖片提供:Anusorn Kongkanand) 本報訊 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定量測定了單壁碳納米管(SWCNT)的電學性質。他們發現,單壁碳納米管中每32個碳原子就能夠捕獲並存儲一個電子,而且很容易實現受控放電。這一發現有助於科學家按照需求設計出作為電容器的碳納米管,並提高電子設備和太陽能電池的光電和電氣化學性能。相關論文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的ACS Nano雜誌上。
-
青島農業大學韓磊教授團隊發表AFM封面文章
青島農業大學韓磊教授團隊發表AFM封面文章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化學與藥學院碩士研究生梁欣為第一作者、導師韓磊教授為通訊作者,在化學與材料領域權威學術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響因子16.836)上發表題為White
-
碳納米管為矽陽極應用鋪平道路 開闢鋰離子電池材料新領域
據外媒報導,美國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碳納米管來製造帶有矽陽極的鋰離子電池。該設備在1500次循環後的容量保持率優於87%。研究人員說,他們的發現克服了將矽用作陽極的許多障礙,開拓了鋰離子電池中電極材料的使用。外媒介紹,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的科學家使用碳納米管來克服開發鋰離子電池矽陽極所固有的一些問題。
-
北京大學工學院《化學研究評述》報導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稠環電子...
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長期致力於有機太陽能電池非富勒烯受體材料的研究,自2015年原創性地提出「稠環電子受體」這一概念以來,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總結發表在《化學研究評述》(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1995年以來,富勒烯衍生物佔據有機太陽能電池受體材料的主導地位長達20餘年。
-
碳納米管-石墨烯複合薄膜高性能光探測器
最近,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王楓秋教授、徐永兵教授、張榮教授帶領的研發團隊在新型低維材料光探測器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論文"Planar carbon nanotube-graphene hybrid films for high-performance broadband photodetectors"於2015年10月8日在線發表於
-
碳納米管與水的愛恨關係
碳納米管(CNT)對於各種應用都很有價值。碳納米管由石墨烯片製成,其捲成比人的頭髮小10,000倍的管子,因而具有出色的強度質量比以及出色的熱和電性能。當水滴落在碳納米管上時,碳納米管排斥水,形成一個球形。但是,當翻轉時,水滴不會掉到地面上,而是緊貼表面。
-
東華大學在碳納米管紗線結構與功能調控領域的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近期,東華大學紡織學院許福軍副教授課題組基於仿生原理對碳納米管紗線的結構與性能進行調控,取得系列進展。 碳納米管紗線是一種多層級結構的純碳納米管線狀集合體。目前,紡絲得到的碳納米管紗線內部結構鬆散,相互作用較弱,導致碳納米管各項優異性能不能在宏觀尺度上有效進行傳遞。需要調控其微觀結構,改善其宏觀力學和電學性能,擴大其應用前景。肌肉纖維具有特殊的多層次結構,人們通過多次機械訓練後的肌肉纖維柔韌性和力量得到顯著提高。
-
《化學研究評述》報導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稠環電子受體的系統性工作
《化學研究評述》(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佔肖衛團隊是國際上最早從事非富勒烯受體研究的課題組之一。2007年,他們率先開展了苝醯亞胺聚合物受體的研究(J. Am. Chem. Soc., 2007, 129, 7246,被引1067次),引領了這類受體材料的發展。2015年發明了明星分子ITIC(Adv. Mater.
-
化工系優秀中青年校友 | 清華化工與「TR35」
回憶起清華的生活,他充滿了懷念和感激。清華提倡學生的多面發展,除了種類豐富的體育課還有許多有趣的文藝選修課,大二時張良方抱著拓展視野的目的選擇了一門美聲音樂課,「在蒙民偉樓,印象特深,那個老師必須要面試才決定能不能選他這門課,面試後他想盡辦法勸我退,說這門課真的不適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