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在碳納米管紗線結構與功能調控領域的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2020-12-14 騰訊網

近期,東華大學紡織學院許福軍副教授課題組基於仿生原理對碳納米管紗線的結構與性能進行調控,取得系列進展。相關成果以「循環拉伸訓練誘導碳納米管紗線的仿生結構重組行為」(Bioinspired microstructure-reorganized behavior ofcarbon nanotube yarn induced by cyclic stretching training)和「用於可穿戴電子器件的仿生結構超拉伸導電纖維」(Bioinspired Super elastic Electroconductive Fiberfor Wearable Electronics)為題,以東華大學為第一單位分別發表於材料領域著名期刊J Mater. Chem. C(材料化學雜誌C)和ACS Appl. Mater. Inter.(美國化學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上,論文的第一作者分別為紡織學院本科畢業生吳建花和王志勇,通訊作者為許福軍副教授。

碳納米管紗線是一種多層級結構的純碳納米管線狀集合體。目前,紡絲得到的碳納米管紗線內部結構鬆散,相互作用較弱,導致碳納米管各項優異性能不能在宏觀尺度上有效進行傳遞。需要調控其微觀結構,改善其宏觀力學和電學性能,擴大其應用前景。肌肉纖維具有特殊的多層次結構,人們通過多次機械訓練後的肌肉纖維柔韌性和力量得到顯著提高。

基於肌肉纖維結構重組行為的啟發,該課題組提出一種新的應變工程策略(循環拉伸或循環加載),通過施加優化的拉伸應變(10%)進行循環拉伸,CNT紗線在拉伸強度(+64%)、楊氏模量(+148%)、電導率(+30%)和壓阻敏感性(+35%)等性能方面顯著提高。經微觀結構重組的碳納米管紗線可廣泛應用於高級耐磨紡織品、柔性電子產品和多功能複合材料等領域,該論文內容發表在J. Mater. Chem. C(材料化學雜誌C)2020, 8, 117,併入選為2020年熱點論文。

圖1.碳納米管紗微觀結構重組行為。(a)機械運動引起的人腓腸肌內側層次結構變化示意圖。(b)機械重組引起的類似CNT紗線分層結構(束和線)調整(循環拉伸訓練)。(c)經循環拉伸訓練後碳納米管紗的力學和電學性能

受到大自然中藤蔓、黃瓜須從等螺旋捲曲結構具有高柔韌性和延展性的啟發,該課題組開發出一種具有螺旋仿生結構的超彈性導電纖維。這種導電纖維是通過將柔韌但導電的碳納米管/聚二甲基矽氧烷(CNT/PDMS)複合紗包裹在聚酯長絲(PET)上製成的螺旋結構包纏紗。其中,聚酯長絲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和延展性,而捲曲的CNT/PDMS複合紗(C/P CY)具有良好的導電性。所製備的電子纖維具有很高的拉伸性能(165%)、拉伸強力(660 cN)、耐磨性以及在各種變形下具有顯著的電學穩定性,更適用於可穿戴織物的導電材料。基於螺旋結構仿生導電紗線織造的多功能織物,透氣性良好和電熱穩定性,該論文內容發表在ACS Appl. Mater. Inter.(美國化學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2019, 11, 44735。

圖2.螺旋仿生結構的超彈性導電纖維的設計製備及智能紡織品上的應用

此外,該課題組採用等離子體處理、聚合物複合等手段對輕質柔性碳納米管薄膜的多尺度結構和綜合性能進行了設計與調控,開發的基於碳納米管薄膜材料的輕質高強多功能材料,在電熱除冰、軟機器人、智能結構和系統領域具有重要應用,該論文發表在Aouraghe MA(敬民), et. al.,Compos. Sci. Technol.(複合材料科技) 2019,107824。

圖3.碳納米管薄膜的電熱穩定性及其在織物上的應用

上述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東華大學勵志計劃等項目的支持。該課題組近兩年在碳納米管紗線和薄膜結構與性能調控領域的研究論文連結如下:

https://doi.org/10.1021/acsami.9b16051;https://doi.org/10.1039/C9TC06056A;

https://doi.org/10.1016/j.compscitech.2019.107824;

https://doi.org/10.1016/j.compositesa.2019.105728;

https://doi.org/10.1016/j.compositesa.2019.03.015

來源:東華大學新聞中心

歡迎「在看"一下

相關焦點

  • 東華大學俞建勇院士在靜電紡絲納米纖維材料取得系列進展
    靜電紡納米纖維材料因其超細的纖維尺度、靈活的材料選擇性和結構可控性以及表面易功能化等優勢,在功能性紡織品領域表現出巨大的應用前景。但靜電紡納米纖維材料普遍存在力學性能弱、由其形成的納米纖維集合體結構穩定性差等突出問題,嚴重限制了其在功能性紡織品領域的實際應用。
  • 東華大學在空氣過濾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東華大學在空氣過濾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發表時間:2019/8/1
  • 清華化工系魏飛團隊在《化學會評論》發表碳納米管研究長篇綜述論文
    碳納米管作為一種具有優美幾何結構和優異性能的納米材料,在微納電子、透明顯示、功能材料、能量存儲、航空航天等眾多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圖1)。自從1991年被報導以來,碳納米管受到了學術界及工業界廣泛的關注和研究興趣,並實現了千噸級大規模製備。根據其形貌差異,碳納米管可分為聚團狀碳納米管、垂直陣列狀碳納米管及水平陣列狀碳納米管三種類型。
  • 化工系魏飛、張如範團隊發文報導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取得重大...
    清華新聞網8月28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和張如範副教授團隊在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了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碳納米管是典型的一維納米材料,也是目前已知的力學強度最高和韌性最好的材料,其宏觀強度和韌性均比目前廣泛使用的碳纖維和芳綸等材料高出一個數量級以上。然而,由於其小尺寸特性以及難以被測試的特點,單根碳納米管的疲勞行為以及疲勞破壞機制研究是該領域長期未能搞清楚的重大難題。由於疲勞可以在應力水平遠低於靜態斷裂強度的情況下發生,探究疲勞行為和潛在的破壞機制對於新材料的長期可靠性評估及應用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 張亞文教授課題組在貴金屬/稀土納米結構及其功能調控研究中取得...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張亞文教授課題組在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的資助下,與嚴純華院士課題組合作,在貴金屬/稀土納米結構及其功能調控的研究中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J. Am. Chem. Soc. 2012, DOI: 10.1021/ja3090934;J. Am. Chem. Soc. 2012, 134(6), 3255 − 3264;J. Am. Chem.
  • 東華大學納米材料研究有重大進展
    東華大學納米材料研究有重大進展 2005-11-10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東華大學材料學院承擔的《高聚物基納米特種功能纖維及製品
  • 固體所多孔陽極氧化鋁薄膜顏色的精確調控研究取得進展
    最近,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所趙相龍博士在導師孟國文研究員和等離子體所黃青研究員的共同指導下,在碳管與多孔氧化鋁組成的複合薄膜(表示為碳管@多孔氧化鋁)顏色的調控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實現了對碳管@多孔氧化鋁複合薄膜的顏色的精細調控。該成果將在防偽領域有應用前景。
  • 科學網—北京科技大學研究團隊的納米材料研究取得突破
    北京科技大學研究團隊的納米材料研究取得突破
  • 青島大學本科生「綜述」碳納米纖維製備與應用研究進展
    碳納米纖維(CNFs)具有獨特的結構、功能和特性,在材料科學、納米技術、儲能、環境科學、生物醫學等領域應用廣泛。該論文介紹各種基於CNF的納米材料的製備和應用的最新進展。重點介紹了CNF的合成方法及各種合成的CNF納米結構。此外,討論了通過與其他納米結構單元(如納米粒子、量子點、碳材料、生物分子等)相結合對CNF材料進行結構和功能的調控方法。
  • 可穿戴能源領域取得新進展 「能源衣」開發仍任重道遠
    供圖中新網上海2月21日電 (龔維 許婧)東華大學21日發布消息稱,該校王宏志教授課題組在可穿戴能源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兩棲能源紗線與紡織品的連續化與規模化製備》為題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研究團隊認為,纖維、紗線、織物將成為新一代發電載體。
  • 清華化工系魏飛團隊在《化學研究評述》發表超長碳納米管封面文章
    碳納米管是由碳原子組成的管狀結構納米材料,具有優美的一維結構和優異的力學、電學、熱學及光學性能,在微納電子、透明顯示、功能材料、能量存儲、航空航天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從1991年被發現以來,碳納米管被廣泛關注和研究,並實現了千噸級大批量製備。然而,由於製備工藝的限制,實際製備的碳納米管通常存在大量結構缺陷,導致其實際性能遠低於理論值。
  • 矽的繼任者:碳納米管有了新進展
    得益於研究人員的持續推進,碳納米管器件現在正在越來越接近矽的能力,最新的進展也在最近舉辦的IEEE電子器件會議IEDM上揭曉。會上,來自TSMC,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和史丹福大學的工程師介紹了一種新的製造工藝,該工藝可以更好地控制碳納米管電晶體。這種控制對於確保在邏輯電路中充當電晶體的電晶體完全關閉時至關重要。
  • 東華大學查劉生課題組在SERS基底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由於SERS可以使拉曼強度增大幾個數量級,提供了極高的表面檢測靈敏度,為人們刻畫了很好的應用前景,在國際上很快就掀起了SERS研究的熱潮。我國在80年代初期就有一批科學家開始了SERS的研究工作,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課題組踏入這個領域,幾乎呈指數增長。   在SERS研究領域中,定量分析一直是一個挑戰,而定量分析首要的挑戰是增強基底的均一性和可靠性。
  • 碳納米管一種造「天梯」材料,清華引領的下一個國之重器
    因此,碳納米管是一種潛力巨大的下一代超級材料,是未來超強材料和碳基半導體的核心,可以用於製造航空天梯等許多我們現在的世界還不存在的產品,在航空航天、超級建築、高性能防彈衣、透明顯示器、高性能晶片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 清華大學化工系與航院在《自然·納米技術》報導超強碳納米管纖維...
    清華大學化工系與航院在《自然·納米技術》報導超強碳納米管纖維領域重大突破清華新聞網5月16日電(通訊員 白雲祥)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團隊與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李喜德教授團隊合作,在超強碳納米管纖維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接近單根碳納米管理論強度的超長碳納米管管束
  • 碳納米管-石墨烯複合薄膜高性能光探測器
    最近,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王楓秋教授、徐永兵教授、張榮教授帶領的研發團隊在新型低維材料光探測器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論文"Planar carbon nanotube-graphene hybrid films for high-performance broadband photodetectors"於2015年10月8日在線發表於
  • 在納米生態毒理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吳李君課題組承擔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子課題「人工納米材料的環境生物效應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 清華化工系碳納米管團隊重大突破:發現碳納米管驚人的耐疲勞性能
    人類已知力學性能最好的材料—碳納米管,又有新的重大發現。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和張如範副教授聯合團隊,在碳納米管的耐疲勞性能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該團隊在國際上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出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
  • 南方科技大學程春團隊在納米科學與技術領域取得多項進展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簡稱「材料系」)副教授程春課題組在智能系統、能源器件、二維材料生長等多個領域取得多項研究進展。他們首先利用水熱法製備出超長且易於成膜的H2 V3 O8 納米線,採用三相界面法組裝得到取向排列的納米線陣列薄膜並將其與碳納米管(CNT)複合,再使用簡單的退火工藝實現釩氧化物的相轉化,得到二氧化釩納米線陣列(VO2 NA)/CNT雙層薄膜軟體機器人。
  • 志在製備出世界最長的碳納米管
    在攻讀博士期間,在導師的指導和與科研團隊其他科研人員的通力協作下張如範成功製備出世界上最長的碳納米管,實現了單根碳納米管的光學可視化及宏觀尺度下的可控操縱,首次發現了宏觀尺度碳納米管結構超潤滑現象。  2009年,張如範以優異的成績從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保送到清華大學化工系。當年3月份,他提前來到清華做本科畢業設計,跟隨魏飛老師做超長碳納米管制備與性質方面的研究。從本科學石油化工,突然轉到完全陌生的納米領域,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張如範沒有退縮,從硬著頭皮啃英文文獻開始起步。  接觸課題的前兩個月,儘管張如範「折騰」得十分辛苦,但什麼成果也沒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