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在空氣過濾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2020-12-14 紡織導報

東華大學在空氣過濾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發表時間:2019/8/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環境中空氣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但是,大氣汙染問題仍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因素,亟需加強防護與治理。纖維類材料因具有比表面積大、孔隙率高、吸附能力強、生產成本低等優勢而被廣泛應用於空氣過濾中。

然而,現有纖維空氣過濾材料雖相對於其他材料而言具有以上優勢,但自身的纖維直徑、孔隙率等問題仍限制了其進一步發展。當前的纖維過濾材料仍然具有材料厚重、堆積結構單一、過濾效率和空氣阻力難以同步優化等問題。



對此,東華大學俞建勇院士和丁彬教授帶領的納米纖維研究團隊採用新型溼度誘導「靜電紡/噴」技術,以高偶極矩聚合物聚丙烯腈為原料,製備了小直徑、高孔隙率且具有蓬鬆雙網結構的納米蛛網/纖維網,該雙網結構可用作高效低阻空氣過濾材料。

研究團隊通過藉助離子 — 偶極相互作用提升溶液荷電能力,促進了泰勒錐尖端荷電流體的可控噴射,進而通過調控環境溼度氛圍,誘導控制聚合物溶液體系的相分離速度與程度,實現了射流、液滴的同步形變/相變/自組裝。該材料中二維超細納米蛛網與蓬鬆納米纖維支架網絡緊密溶接,形成了穩定的雙網絡結構。



二維納米蛛網結構具有直徑小、比表面積大的特性,提升了材料對超細顆粒物的吸附、篩分作用,還增強了其空氣滑移效應;同時,三維納米纖維支架網絡體現出了堆積蓬鬆、孔隙率高的優勢,從而有效促進了氣流在纖維間的滲透擴散,大幅降低了材料的空氣阻力。結合上述兩種結構優勢,該雙網結構材料可實現對空氣中超細顆粒物的高效低阻過濾,其對最易穿透粒徑顆粒物PM0.3的過濾效率高達99.99%,阻力壓降僅為大氣壓的0.11%;同時,可快速淨化室內空氣PM2.5,且具有長效循環使用性能。



該研究成果的提出為新型高效過濾/分離材料的設計與開發提供了指導與借鑑。

(來源:紡織導報官微)

相關焦點

  • 東華大學聯合實驗室取得纖維材料與器件領域研究突破
    供圖中新網上海2月14日電 (楊升元 許婧)東華大學14日發布消息稱,該校先進纖維與低維材料國際聯合實驗室(以下簡稱「聯合實驗室」)在纖維材料與器件相關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以《可穿戴電化學儲能纖維電極的挑戰與要求》為題,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能源與環境科學》,並獲選為當期封面。
  • 東華大學俞建勇院士、丁彬教授團隊在二維網狀納米纖維空氣過濾...
    東華大學俞建勇院士、丁彬教授團隊在二維網狀納米纖維空氣過濾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北極星大氣網訊:當前,大氣中的霧霾汙染問題對人體健康、生態環境及全球經濟造成了嚴重危害,急需加強防護與治理。纖維類過濾材料因具有成本低、適用範圍廣、易於規模化製備等特點而被廣泛應用於空氣過濾領域。
  • 東華大學國際聯合實驗室取得研究突破,發表纖維材料...
    東華大學國際聯合實驗室取得研究突破,發表纖維材料...,發表纖維材料與器件領域前瞻性論文》近日,東華大學先進纖維與低維材料國際聯合實驗室(以下簡稱「聯合實驗室」)在纖維材料與器件相關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以《可穿戴電化學儲能纖維電極的挑戰與要求》(「Criticalinsight:challengesandrequirementsoffibreelectrodesforwearableelectrochemicalenergystorage
  • 東華大學納米材料研究有重大進展
    東華大學納米材料研究有重大進展 2005-11-10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東華大學材料學院承擔的《高聚物基納米特種功能纖維及製品
  • 東華大學在碳納米管紗線結構與功能調控領域的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近期,東華大學紡織學院許福軍副教授課題組基於仿生原理對碳納米管紗線的結構與性能進行調控,取得系列進展。behavior ofcarbon nanotube yarn induced by cyclic stretching training)和「用於可穿戴電子器件的仿生結構超拉伸導電纖維」(Bioinspired Super elastic Electroconductive Fiberfor Wearable Electronics)為題,以東華大學為第一單位分別發表於材料領域著名期刊
  • 東華大學在光催化 分解水產氫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近日,東華大學材料學院張青紅教授團隊在製備廉價高效的可見光光催化劑以及光催化分解水產氫領域取得新進展,以《MXene為前驅體製備碳摻雜TiO2並與g-C3N4耦合作為可見光光催化劑用於光催化產氫》(Ti3C2 MXene-derivedcarbon-doped
  • 東華大學能源存儲材料研究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 東華大學俞建勇院士在靜電紡絲納米纖維材料取得系列進展
    靜電紡納米纖維材料因其超細的纖維尺度、靈活的材料選擇性和結構可控性以及表面易功能化等優勢,在功能性紡織品領域表現出巨大的應用前景。但靜電紡納米纖維材料普遍存在力學性能弱、由其形成的納米纖維集合體結構穩定性差等突出問題,嚴重限制了其在功能性紡織品領域的實際應用。
  • 青島科技大學在超級電容器負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負極材料作為構建超級電容器的核心部件之一,決定著其性能的優劣。因此,開發高性能負極材料就成為本領域的熱點和難點課題。 近日,青島科技大學中德科技學院李鎮江教授、趙健副教授等團隊成員在超級電容器負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 東華大學張彥中教授課題組在仿生纖維與組織再生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期,東華大學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張彥中教授課題組在仿生纖維用於組織再生研究領域取得最新進展,相關成果以「Stiffness of Aligned Fibers Regulates the Phenotypic Expression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 材料研究熱點 東華大學低維材料中心成立
    「東華大學先進低維材料中心」日前成立,記者在成立儀式上了解到,近年來,隨著國內外科研人員對低維材料的不斷關注以及研發工作的持續深入,「小身材」的低維材料可有「大作為」,這一研究領域將向人們展示一系列材料界的「挑戰不可能」。
  • 聚焦材料研究熱點 東華大學先進低維材料中心成立
    「東華大學先進低維材料中心」日前成立,記者在成立儀式上了解到,近年來,隨著國內外科研人員對低維材料的不斷關注以及研發工作的持續深入,「小身材」的低維材料可有「大作為」,這一研究領域將向人們展示一系列材料界的「挑戰不可能」。
  • 東華大學查劉生課題組在SERS基底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由於SERS可以使拉曼強度增大幾個數量級,提供了極高的表面檢測靈敏度,為人們刻畫了很好的應用前景,在國際上很快就掀起了SERS研究的熱潮。我國在80年代初期就有一批科學家開始了SERS的研究工作,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課題組踏入這個領域,幾乎呈指數增長。   在SERS研究領域中,定量分析一直是一個挑戰,而定量分析首要的挑戰是增強基底的均一性和可靠性。
  • 上海高研院等在生物醫用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員李久盛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深圳大學和同濟大學等多家單位合作,在生物醫用材料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
  • 可穿戴能源領域取得新進展 「能源衣」開發仍任重道遠
    供圖中新網上海2月21日電 (龔維 許婧)東華大學21日發布消息稱,該校王宏志教授課題組在可穿戴能源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兩棲能源紗線與紡織品的連續化與規模化製備》為題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研究團隊認為,纖維、紗線、織物將成為新一代發電載體。
  • 生物醫用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員李久盛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深圳大學和同濟大學等多家單位合作,在生物醫用材料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
  • 《先進材料》報導東華大學在複合螢光陶瓷領域取得進展
    陶瓷基螢光轉換材料因其優異的發光性能及穩定性,能有效解決現有矽膠封裝LED的老化、色漂移、藍光溢出等問題,成為目前大功率LED及雷射照明用光轉換材料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其中,採用透明陶瓷封裝商用螢光粉可有效規避傳統稀土離子摻雜型螢光陶瓷存在的易濃度淬滅及濃度難以調控等問題,因此受到廣泛關注。
  • 上海交大研究團隊在用於癌症治療的納米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陶可副研究員、孫康教授研究團隊及其合作者在納米材料領域取得了新進展,研究成果以「A simple yet multifunctional nanoformulation for eradicating tumors and preventing recurrence with
  • 靜電紡絲又有新進展,可創造出空氣過濾理想材料
    靜電紡絲又有新進展,可創造出空氣過濾理想材料 發表時間:2016/3/7
  • 東華大學在《自然》子刊發致動變色研究,可運用於軍事隱身等
    近日,東華大學王宏志教授課題組在智能雙響應變色-隱身一體化軟體機器人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晶格收縮觸發的協同電致變色致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