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研究團隊在用於癌症治療的納米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

2020-12-13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陶可副研究員、孫康教授研究團隊及其合作者在納米材料領域取得了新進展,研究成果以「A simple yet multifunctional nanoformulation for eradicating tumors and preventing recurrence with safely low administration dose」為題,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Nano Letter (Nano Lett. 2019, 19, 5515-5523. IF=12.279)上。該研究報導了基於稀土上轉換納米粒子的一步直接合成的多功能納米組裝體,在結構和製備簡單的前提下,同時滿足高藥物負載、殺傷高耐藥性的乾性腫瘤細胞、在腫瘤組織中快速滲透且均勻分布、大量定位於腫瘤細胞內部等不同層次需求,從而實現了在極低劑量用藥情況下的腫瘤完全消除且不復發,為納米材料在癌症的高效治療、安全用藥、及臨床轉化提供了研究基礎。

低劑量納米藥物對腫瘤的高效治療是該領域追求的重要目標,但也是納米藥物走向臨床、造福患者的重要瓶頸。納米藥物在全身給藥後,要經歷血液循環、瘤體內滲透與滯留、藥物釋放、細胞吞噬等過程,之後發揮作用誘導癌細胞凋亡。在此過程中需要實現各層級輸運中穿透生物屏障、納米藥物合理分布、以及藥物有效作用等不同的功能,因此對材料提出了各不相同甚至矛盾的需求,在以往的研究中,單一的功能化修飾納米藥物往往無法同時滿足這些需求,而多重修飾導致納米藥物構築在設計、製備上均存在較大難度,其複雜程度往往限制了應用轉化的可能。

腫瘤治療示意圖

該工作由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孫康教授、陶可副研究員團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組織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周廣東教授團隊協作完成。博士研究生劉燕為論文第一作者,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陶可副研究員、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整形外科周廣東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的資助。

相關焦點

  • 上海高研院等在生物醫用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員李久盛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深圳大學和同濟大學等多家單位合作,在生物醫用材料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
  • 生物醫用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員李久盛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深圳大學和同濟大學等多家單位合作,在生物醫用材料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
  • 張先正課題組在生物醫用材料領域取得一系列新進展
    基於前期積累,研究課題組近日提出合成材料強化微生物(Material-Assisted MicroOrganisms,MAMO)概念,將微生物與納米材料相結合,使其功能互補,以實現對疾病更好的治療(圖1)。
  • 上海交大氫科學中心在鎂基儲氫材料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氫科學中心教授鄒建新課題組與鄧濤團隊的特別研究員鄔劍波課題組合作在鎂基儲氫材料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該工作以鎂基儲氫材料為對象,研究了Pt納米催化劑包覆對鎂儲氫性能的影響,通過原位TEM觀察MgH2放氫過程,結合DFT理論計算,深入研究了過渡金屬納米催化劑對鎂儲氫的「氫泵」作用機理,這對先進鎂基儲氫材料的設計與製備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鎂基儲氫材料是非常有應用潛力的固態儲氫介質,其儲氫密度高(7.6wt%H2)、環境友好、資源豐富。
  • 上海交大材料學院科研團隊在超柔性納米發電複合材料領域取得的...
    近日,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郭益平教授和劉河洲教授課題組在超柔性納米發電複合材料領域取得的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 「Piezoelectric thin film on glass fiber fabric with structural hierarchy: An approach to high-performance, superflexible
  • 暨南大學陳填烽團隊在納米藥物腫瘤免疫細胞治療上取得新進展
    2020-12-30 09:19:35 來源: 新材料科訊 舉報
  • 上海交大研究團隊在鉑原子鄰近分布的鐵鉑納米片原子級燃料電池...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上海交通大學氫科學中心的鄧濤教授團隊在鉑原子鄰近分布的鐵鉑納米片原子級催化劑製備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Neighboring Pt Atom Sites in an Ultrathin FePt Nanosheet for the Efficient and Highly CO-Tolerant
  • 寧波材料所基於納米鐵氧體磁性材料的腫瘤治療研究獲進展
    近年來,利用磁控方法克服腫瘤耐藥性,實現安全、可控、有效地治療癌症已成為該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該方法可自由控制納米藥物的釋放時間,提高藥物的釋放量,並在有效範圍內增大對腫瘤的機械殺傷。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所屬慈谿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吳愛國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型高效治療癌症的方法。
  • 東華大學在空氣過濾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東華大學在空氣過濾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發表時間:2019/8/1
  • 上海交大許平教授團隊在智能代謝重編研究上取得新進展:代謝途徑的...
    近日,美國化學學會主辦、合成生物學領域的權威專業期刊《ACS Synthetic Biology》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許平教授團隊在智能代謝重編研究中的最新進展「Enhancing light-driven 1,3-propanediol production by using natural
  • 科學網—北京科技大學研究團隊的納米材料研究取得突破
    > 北京科技大學研究團隊的納米材料研究取得突破
  • 重要進展!阜師大教師團隊在電化學領域取得新突破
    阜師大教師團隊在電化學領域取得新突破 2020-10-19 10:36:18   來源:安青網
  • 南京大學胡一橋/吳錦慧綜述:水凝膠在治療癌症的研究進展
    南京大學團隊總結了用於癌症治療的水凝膠的尺寸大小對遞送途徑的影響,討論了刺激響應水凝膠的設計策略,並回顧了過去幾年中有關智能水凝膠的研究。相關綜述「Hydrogel-Based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for Cancer Treatment: AReview「於今年發表於 ACS Mol. Pharmaceutics.
  • 王麗麗教授光解水產生氫氣用於癌症治療研究成果發表
    王麗麗教授光解水產生氫氣用於癌症治療研究成果發表 時間:2020-05-21 來源:理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近日,
  • 南科大團隊在熱電材料領域取得重要新進展
    南都訊 記者朱倩 通訊員黃綺夢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講席教授何佳清團隊在熱電材料能量轉換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 「在n型Bi2Te3基熱電材料中實現創紀錄的高性能」為題在能源和環境領域頂級期刊《能源與環境科學》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 青島科技大學在超級電容器負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負極材料作為構建超級電容器的核心部件之一,決定著其性能的優劣。因此,開發高性能負極材料就成為本領域的熱點和難點課題。 近日,青島科技大學中德科技學院李鎮江教授、趙健副教授等團隊成員在超級電容器負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 西安交大在光催化制氫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學院新型儲能與能量轉換納米材料研究中心、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精心設計了一種新型光催化材料Au@UiOS@ZIS(金@巰基UiO66@硫銦鋅),其中Au納米點被錨定在巰基修飾的UiO66(縮寫為UiOS)金屬有機骨架的孔中,而硫銦鋅(ZnIn2S4,縮寫為ZIS)納米片被包裹在巰基UiO66的外面。研究發現,金的不同位置對光生載流子的轉移有很大影響。
  • 科學家發現基於納米生物學技術的新型癌症免疫療法
    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Trained Immunity-Promoting Nanobiologic Therapy Suppresses Tumor Growth and Potentiates Checkpoint Inhibition」,來自西奈山醫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新型癌症免疫療法開發上取得了重大進展
  • 南方科技大學程春團隊在納米科學與技術領域取得多項進展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簡稱「材料系」)副教授程春課題組在智能系統、能源器件、二維材料生長等多個領域取得多項研究進展。  多級複合結構用於高性能鋰硫電池正極材料  近年來,鋰硫電池作為新興高性能儲能器件備受關注,但鋰硫電池的性能提升往往受限於多硫化物(LiPSs)較低的轉化效率和在電解液中嚴重的穿梭效應,因此實現LiPSs的高效催化轉化並抑制其穿梭效應對鋰硫電池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上海交大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科研團隊在DNA硫修飾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領域權威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鄧子新團隊賀新義研究員和趙一雷教授在DNA硫修飾領域聯合領銜,與復旦大學甘建華研究員課題組共同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DNA backbone interactions impact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