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科研團隊在DNA硫修飾領域取得新進展

2021-01-09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近日,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領域權威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鄧子新團隊賀新義研究員和趙一雷教授在DNA硫修飾領域聯合領銜,與復旦大學甘建華研究員課題組共同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DNA backbone interactions impact the sequence specificity of DNA sulfur-binding domains: revelations from structural analyses」,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研究生於昊為第一作者,賀新義研究員和趙一雷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前期研究揭示,DNA硫修飾是細菌和古菌中普遍存在的一種新型DNA表觀遺傳修飾,它的本質是DNA磷酸骨架上「氧-硫」替換。作為最基礎的遺傳物質,DNA上任何細微的結構改變都會對細胞生理代謝產生全局性的影響,比如DNA甲基化修飾與基因表達、細胞分化、癌症發生等息息相關。這些特定修飾DNA的識別蛋白被稱為「Reader」。 最新的這項研究正是一大類DNA硫修飾 「Reader」的首次發現,它們編碼了一個保守的硫原子識別結構域(SBD)。然而,來源於始旋鏈黴菌(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的SBDSpr能識別三種天然硫修飾核心序列(GGCC、GATC、GAAC),且結合力依次下降,而來自於天藍色鏈黴菌的SBDSco研究只能識別GGCC序列。為了解釋以上問題,該小組成功解析SBDSpr與三種硫修飾核心序列的複合體晶體結構,闡明了與不同序列結合力差異的分子機制。在比較SBDSpr及SBDSco蛋白與共同的底物GGCC的複合物結構時意外發現:硫配位腔體附近的無規則捲曲結構與DNA磷酸骨架的靜電作用在SBD蛋白底物寬泛性中起重要作用,當將SBDSco中的無規捲曲中的關鍵位點由負電荷氨替換為正電荷時,突變蛋白可以識別更多的DNA硫修飾核心序列(下圖),這是通過改變蛋白與DNA骨架相互作用來改變其DNA序列選擇性的首次報導,對深入了解DNA硫修飾在不同微生物及其個體之間巨大差異或異質性的分子機制,拓展識別位點的特異性等具有重要意義。

SBDSco中與DNA骨架的靜電作用從相互排斥改變為相互吸引之後,突變的蛋白獲得了對另外幾種DNA硫修飾序列的識別

賀新義研究員長期從事DNA硫修飾及硫修飾依賴型核酸酶的研究。該論文是繼他們連續報導首例硫修飾依賴型核酸酶ScoMcrA(PLoS Genetics,2010),揭示了硫原子識別機制(Nature Communications,2018)、SBD同源蛋白SprMcrA的活性研究及改造(Molecular Microbiology,2018)等成果後取得的又一系統性研究進展。研究工作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上海市「超級博士後」激勵計劃的資助。

論文連結:

https://academic.oup.com/nar/advance-article/doi/10.1093/nar/gkaa574/5867426?guestAccessKey=053eb916-58d2-49c2-9f45-bfa873c2e28c

相關焦點

  • 上海交大研究團隊在用於癌症治療的納米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陶可副研究員、孫康教授研究團隊及其合作者在納米材料領域取得了新進展,研究成果以「A simple yet multifunctional nanoformulation for eradicating tumors and preventing recurrence with
  • 西安交大在光催化制氫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學院新型儲能與能量轉換納米材料研究中心、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精心設計了一種新型光催化材料Au@UiOS@ZIS(金@巰基UiO66@硫銦鋅),其中Au納米點被錨定在巰基修飾的UiO66(縮寫為UiOS)金屬有機骨架的孔中,而硫銦鋅(ZnIn2S4,縮寫為ZIS)納米片被包裹在巰基UiO66的外面。研究發現,金的不同位置對光生載流子的轉移有很大影響。
  • 上海交大許平教授團隊在智能代謝重編研究上取得新進展:代謝途徑的...
    近日,美國化學學會主辦、合成生物學領域的權威專業期刊《ACS Synthetic Biology》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許平教授團隊在智能代謝重編研究中的最新進展「Enhancing light-driven 1,3-propanediol production by using natural
  • 西安交大科研「硬」實力
    近期,西安交大科研人員立足自身研究優勢,在材料、物理、管理、生命、電子科學技術等領域相繼取得重要進展,一起來看這些新突破、新成果! 乾貨滿滿! 讓我們為交大科研實力打Call!
  • 【百廿交大 院系風採】生命科學技術學院
    學院率先在國內提出了代謝科學發展戰略,圍繞這一學科體系建設,多個重量級科研合作基地建設落成,包括上海交通大學首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代謝與發育科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上海交通大學代謝科學研究中心,以及牽頭華東13家單位成立了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戰略聯盟,從學校、區域、國際合作多層級全面推動代謝科學與合成生物學發展。
  • 上海交大生命學院周寧一團隊揭示微生物分解代謝芳烴中羧基分子內...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周寧一團隊在基因和酶學水平發現了微生物通過龍膽酸(2,5-二羥基苯甲酸, gentisate, GA)分解代謝對羥基苯甲酸(para-hydroxybenzoate, PHB)過程中羧基分子內遷移的分子機理,詳細闡明了一種新穎的基團遷移機制和一條「棄簡從繁」的PHB-GA代謝途徑
  • ...核酸表觀修飾與分子網絡分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西安交通大學...
    細胞內相關生物分子各自的空間分布以及他們的納米尺度鄰近關係具有重要的細胞功能,例如蛋白互作中的互作複合物與游離分子、染色質互作中的鄰近修飾位點與游離修飾位點等。在單細胞中探究這兩種空間信息,對深入解析他們的細胞功能與疾病關聯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然而,現有識別探針與檢測技術無法區分靶標分子在單細胞內的游離分布與鄰近關係。
  • 上海交大醫學院舉辦生物與生命科學技術與產業分會—新聞—科學網
    3D列印結合生物技術推動再生醫學發展
  • 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開展2020級研究生新生入學教育
    庚子初秋,雛鷹新至,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迎來五湖四海的莘莘學子。9月6日,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全體研究生新生於閔行校區東上院100號報告廳分會場,組織開展2020年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開學典禮暨學院研究生新生入學教育活動。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若林教授團隊在植物進化基因組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楊若林教授課題組在植物進化基因組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論文「Correlated evolution
  • 交大科技力!
    近期,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生物、航天、管理、公共衛生、電子科學技術等領域相繼取得重要進展,一起來看這些新突破、新成果! 讓我們為交大科研實力打Call!
  • 南方科技大學程春團隊在納米科學與技術領域取得多項進展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簡稱「材料系」)副教授程春課題組在智能系統、能源器件、二維材料生長等多個領域取得多項研究進展。另外,可以用雷射切割修飾軟體機器人的形狀,使其具備不同的驅動行為並實現不同的功能(如視頻所示)。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Lewis鹼催化領域取得新進展
    Lewis鹼催化是有機小分子催化領域的重點組成部分,一直以來受到了有機合成化學家的廣泛關注。然而,目前適用於Lewis鹼催化的底物類型較為有限,主要為缺電子烯(炔)結構的底物分子,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Lewis鹼催化的進一步發展。
  • "義翹神州獎學金"旨在激勵上海交大生命科學研究青年學子
    2020年9月14日,&34;捐贈及籤約儀式在上海交通大學生命藥學樓舉行。北京義翹神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34;)總經理張杰博士、上海交通大學發展聯絡處處長程驕傑、項目管理部主任于洋、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嵇紹嶺、常務副院長馮雁、黨委副書記李文純等出席了會議。
  • 科研動態丨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學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科研動態丨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學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2020-07-02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生命健康領域獲獎項目最多
    上個月,國際權威期刊《細胞》發表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科研成果,該技術能恢復永久性視力損傷模型小鼠的視力,還能將帕金森模型小鼠的運動障礙逆轉到接近正常水平。這兩項最新科技成果,只是近年上海科學技術發展的一部分。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奉超教授,獲科研新進展,團隊90%是90後
    中國科大特任王奉超教授,獲得科研新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中國是一所非常有名的大學。 但是許多人卻未必能夠說出該校的一些詳細情況。在中國科大,有這麼一個實驗室——中國科大近代力學系計算力學實驗室,該實驗室科研方面取得新進展。
  • 上海交大這15位博士畢業生給你答案!
    他們始終謹記「飲水思源,愛國榮校」的校訓,踐行「選擇交大,就選擇了責任」的精神,立志以學報國,將用科學技術助力民族偉大復興,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踐行交大人應肩負的責任。一直以來,學校大力推進就業引導工程,培養學生崇尚學術、科研報國的情懷。
  • 馬東課題組在環境黏土礦物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馬東課題組在環境黏土礦物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馬東博士課題組在環境黏土礦物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Coupled Manganese Redox Cycling and Organic Carbon Degradation
  • 防癌抗癌領域重大科研成果 蘿蔔硫素提純率上升
    記者近日獲悉,我國科技人員在蘿蔔硫素研究領域再獲重大突破,成功攻克了困擾國際生物製藥領域半個多世紀的兩大世界性難題——蘿蔔硫素的提純率和穩定性。此項技術已獲得六項國家發明專利,且領先於國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