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在光催化制氫領域取得新進展

2021-02-08 小材科研

環境汙染和能源短缺是當今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有望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和環境問題,因此具有重要意義。寬範圍的光吸收和快速的電子空穴分離是實現高效可見光催化的關鍵。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學院新型儲能與能量轉換納米材料研究中心、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精心設計了一種新型光催化材料Au@UiOS@ZIS(金@巰基UiO66@硫銦鋅),其中Au納米點被錨定在巰基修飾的UiO66(縮寫為UiOS)金屬有機骨架的孔中,而硫銦鋅(ZnIn2S4,縮寫為ZIS)納米片被包裹在巰基UiO66的外面。研究發現,金的不同位置對光生載流子的轉移有很大影響。在催化劑金@巰基UiO66@硫銦鋅中,光生電子從硫銦鋅轉移到巰基UiO66,再轉移到封裝在巰基UiO66孔中的金納米點上,形成了一個平滑的電子傳輸通道;此外,位於孔中的金納米點可以顯著縮短載流子遷移距離,並迅速接受電子。最優催化劑在可見光下的光催化產氫速率達到39.2 mmol/h/g,分別是巰基UiO66、硫銦鋅和巰基UiO66@硫銦鋅的435.1、61.2和10.2倍。該研究表明,可以通過調整貴金屬的位置來實現光生載流子的轉移通道的調控,優化光催化制氫效率。

該研究成果以「Au nanodots@thiol-UiO66@ZnIn2S4nanosheets with significantly enhanced visible-light photocatalytic H2evolution: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Au positions on the transfer of electron-hole pairs(Au納米點@巰基UiO66 @ ZnIn2S4納米片顯著增強可見光光催化制氫:不同Au位置對電子-空穴對轉移的影響)」為題發表在催化領域頂級期刊《應用催化B》 (影響因子16.683)上,論文第一作者為電氣學院博士生毛思鰻,通訊作者為電氣學院石建穩副教授,該項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研究課題資助,西安交通大學分析測試共享中心為該研究的表徵提供了支持。該項工作是團隊在《納米能源》、《應用催化B》、《材料化學A》(Nano Energy, 2017, 39, 183-191; Applied Catalysis B, 2019, 244, 748-757;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9, 7, 15278-15287;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20, 8, 11031-11042)上發表成果之後,又在催化領域頂級期刊上發表的重要研究成果。

新型儲能與能量轉換納米材料研究中心瞄準新能源技術發展前沿,圍繞新型儲能和能量轉換納米材料研究方向,開展以材料微觀/介觀結構-化學特性-納米製備技術為核心的基礎研究工作,並以新能源轉換與儲能系統示範工程的研究和實施帶動電氣工程學科的發展建設,實現在該領域的理論創新與研究方法的創新。

來源:西安交大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apcatb.2020.119550

相關焦點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Lewis鹼催化領域取得新進展
    Lewis鹼催化是有機小分子催化領域的重點組成部分,一直以來受到了有機合成化學家的廣泛關注。然而,目前適用於Lewis鹼催化的底物類型較為有限,主要為缺電子烯(炔)結構的底物分子,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Lewis鹼催化的進一步發展。
  • 中國計量大學在非貴金屬光催化制氫領域取得最新研究成果
    中國計量大學近日從中國計量大學傳來喜訊,該校材料與化學學院陳智教授指導的研究生趙婉,在國際能源類頂級期刊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在線發表了一篇重量級論文,該論文主要展現了陳智教授領銜的團隊在非貴金屬光催化制氫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 Small: 攬光使者——二硫化鉬光催化制氫的研究進展:從生長到界面...
    二硫化鉬具有明顯的結構優勢和光催化性能,已成為高活性產氫反應中鉑的替代品。近期美國萊斯大學樓峻教授、電子科技大學王志明教授和臺灣清華大學闕鬱倫教授合作發表了一篇綜述,系統評述了二硫化鉬二維納米材料在光致產氫領域的最新進展。
  • 青島科技大學科研人員在光催化、電催化劑、環境傳感器等領域取得...
    導讀近日,青島科技大學科研人員在光催化烯烴雙官能團化、酸性介質水氧化電催化劑、環境傳感器、自修復有機矽應變傳感器等領域取得新進展。跳轉閱讀→1、化學院郭維斯副教授在光催化烯烴雙官能團化領域取得新進展1,3-二烯的選擇性雙官能化是一個有挑戰性的研究領域,該類反應可以從易得的原料出發轉化成高度官能團化的有用分子。含氮化合物廣泛存在於生物活性天然產物和藥物分子中,引入氨基或其等效基團的1,3-二烯雙官能團化最近得到了快速發展。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含鉍紫精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有機光電材料因其具有可調的能隙和優異的氧化還原特性,在有機光電器件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作為一類特殊的有機光電材料,紫精類化合物是一種具有優異氧化還原特性的陽離子型有機分子。在施加電壓或光照條件下,可經歷兩步可逆的單電子氧化還原並伴隨著明顯的顏色變化。
  • 東華大學在光催化 分解水產氫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近日,東華大學材料學院張青紅教授團隊在製備廉價高效的可見光光催化劑以及光催化分解水產氫領域取得新進展,以《MXene為前驅體製備碳摻雜TiO2並與g-C3N4耦合作為可見光光催化劑用於光催化產氫》(Ti3C2 MXene-derivedcarbon-doped
  • 中國科大揭示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反應微觀機理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單分子科學研究團隊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揭示了銳鈦礦二氧化鈦TiO2表面催化活性和微觀反應機理。該成果發表在7月30日出版的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上海大學王林軍團隊:太陽能光電化學分解水制氫領域取得重大實驗進展
    【成果簡介】 近日,上海大學材料學院電子信息材料系王林軍教授團隊在太陽能光電化學分解水制氫領域取得重大實驗進展
  • 西安交大科研「硬」實力
    近期,西安交大科研人員立足自身研究優勢,在材料、物理、管理、生命、電子科學技術等領域相繼取得重要進展,一起來看這些新突破、新成果! 乾貨滿滿! 讓我們為交大科研實力打Call!
  • 西安交大研發電化學調控IrO2表面電子結構用於高性能制氫催化劑
    針對上述問題,西安交通大學理學院楊生春團隊提出通過循環伏安法(CV)調控金屬氧化物電子結構使其適用於HER的新策略(J. Mater. Chem. A, 2020, 8, 2090),即通過電化學CV循環,使金屬氧化物中的金屬陽離子被(部分)還原,引起金屬位點上電子密度增大,形成氧空位,進而優化了析氫反應的動力學過程,大大加速析氫反應。
  • 光催化劑晶面間電荷分離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上海交大許平教授團隊在智能代謝重編研究上取得新進展:代謝途徑的...
    近日,美國化學學會主辦、合成生物學領域的權威專業期刊《ACS Synthetic Biology》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許平教授團隊在智能代謝重編研究中的最新進展「Enhancing light-driven 1,3-propanediol production by using natural
  • 西安交通大學獲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7項
    西安交大共獲陝西省科學技術獎28項,其中一等獎7項,二等獎14項,獲獎總數及一等獎數量位居全省第一。西安交大常務副書記王小力以及西安交大所有獲獎代表參加會議。高效低成本太陽能光催化規模製氫的理論與系統研究 利用太陽能規模製氫是當今國際重大前沿性科學難題,也是我國可持續發展能源戰略與安全的重大需求。
  • 同濟黨員費泓涵團隊在光催化分解水研究上取得重要成果
    同濟黨員費泓涵團隊在光催化分解水研究上取得重要成果 2020-11-29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電解水制氫有了長壽命廉價催化劑
    (觀察者網訊)觀察者網4月2日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悉,近日,該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韓洪憲研究員和李燦院士團隊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Ryuhei Nakamura教授研究團隊合作,在酸性條件下非貴金屬電催化分解水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
  • 【中國科學報】大連化物所提出「氫農場」新策略
    、研究員李仁貴等在太陽能可規模化分解水制氫方面取得新進展,率先提出並驗證了一種全新的「氫農場」策略,該策略基於粉末納米顆粒光催化劑太陽能分解水制氫,太陽能光催化全分解水制氫效率創國際最高記錄。尤其在基於粉末納米顆粒光催化劑體系的光生電荷分離等關鍵科學問題研究上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先後提出異相結電荷分離機制,發現晶面間光生電荷分離效應,發展了高對稱性半導體材料的光生電荷分離策略和極性誘導的光生電荷分離新策略,自主研發了光生電荷成像表徵新技術,並確認了晶面間光生電荷的分離等,受到國際太陽能光催化界的廣泛關注。在基礎研究取得進展的同時,團隊一直在探索太陽能分解水制氫規模化應用的示範。
  • 中國科大等在酸性電解水催化劑開發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周仕明研究小組與南開大學胡振芃課題組合作,在氫能源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他們通過構築複合釕基氧化物開發出酸性條件下高效穩定的電解水催化劑,相關成果以Quadruple perovskite ruthenate as a highly efficient catalyst for acidic water
  • 西交大在可穿戴醫療傳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打開APP 西交大在可穿戴醫療傳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MEMS 發表於 2021-01-04 15:48:25   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能直接貼在皮膚表面
  • 西南大學李青教授課題組在電催化水解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日,西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李青教授課題組在該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以「One-step 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amorphous (Ni-Fe)Sx/NiFe(OH)y hollow microtube/sphere films as superior b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ts
  • 【催化】福州大學王緒緒教授等在PNAS 發表光催化研究成果
    近日,福州大學化學學院/能源與環境光催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王緒緒教授課題組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臺灣大學、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等大學學者的合作研究論文「Defect engineering of metal–oxide interface 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