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氫科學中心在鎂基儲氫材料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2020-12-15 同花順財經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氫科學中心教授鄒建新課題組與鄧濤團隊的特別研究員鄔劍波課題組合作在鎂基儲氫材料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以「Visualization of fast「hydrogen pump」in core-shell nanostructuredMg@Ptthrough hydrogen-stabilized Mg3Pt」為題,發表在能源類國際頂級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上。該工作以鎂基儲氫材料為對象,研究了Pt納米催化劑包覆對鎂儲氫性能的影響,通過原位TEM觀察MgH2放氫過程,結合DFT理論計算,深入研究了過渡金屬納米催化劑對鎂儲氫的「氫泵」作用機理,這對先進鎂基儲氫材料的設計與製備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鎂基儲氫材料是非常有應用潛力的固態儲氫介質,其儲氫密度高(7.6wt%H2)、環境友好、資源豐富。然而熱力學穩定和放氫動力學緩慢以及在空氣中易被氧化這些缺點限制了它的實際應用。該研究通過電弧等離子體法和固相反應法製備得到了以二十面體Mg顆粒為核心、納米Pt均勻分布在Mg表面的具有核殼結構的Mg@Pt納米複合材料,顯著提升了Mg的吸放氫性能。採用高分辨透射電鏡(HRTEM)觀察了Mg@Pt的微結構,並原位觀察了MgH2/Pt複合材料的放氫過程。結果表明,吸氫過程中,Mg顆粒上的Pt具有明顯的「溢流作用」,可以通過分解氫分子來改善Mg的吸氫動力學性能;繼續吸氫後,Pt轉化為H穩定化的Mg3Pt。DFT計算和原位TEM觀察表明,在放氫過程中,H穩定化的Mg3Pt在MgH2放氫的過程中扮演了「氫泵」角色,當MgH2完全放氫後Mg3Pt再次轉化為Pt。通過這種作用,MgH2/Pt複合材料的放氫性能得到了改善。這種採用透射電鏡原位直觀展示「氫泵」作用的方法,為研究鎂基儲氫材料的儲氫機理提供了一種新的手段。

本論文第一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生盧翀和馬豔玲,該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771112、21875137、51521004、51420105009)、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18YFB1502104)、上海市基礎研究重點項目No.14JC1491600、上海市教委「曙光學者」項目、上海交通大學氫科學中心以及上海交通大學超級計算機中心的計算資源等的資助與幫助。

相關焦點

  • 上海交通大學氫科學中心啟動
    國家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卞曙光,高新技術司材料處處長孟徽,材料處處長史冬梅,上海市原副市長、上海科技館理事長左煥琛,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幹頻,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社發處處長鄭廣宏,佛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許國,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院長衛昶等出席。
  • 「重磅」2020第三屆氫醫學論壇在上海交大順利召開!
    2020年8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學氫科學中心第三屆氫科學學術會議暨2020第三屆上海氫醫學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學術活動中心隆重召開。這是一次多學科交叉的學術盛宴,氫能源、氫醫學、氫農學等領域的各大專家、學者們和業內知名氫科技應用企業參加了此次大會。
  • 上海交大研究團隊在用於癌症治療的納米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陶可副研究員、孫康教授研究團隊及其合作者在納米材料領域取得了新進展,研究成果以「A simple yet multifunctional nanoformulation for eradicating tumors and preventing recurrence with
  • 【2020·氫盤點】丨不平凡的年度氫醫學發展大事記!(完整版)
    ,以國家的名義承認了氫醫學的無可取代的地位,尤其是在全世界醫學領域束手無策的情況下,醫學新兵——「氫醫學」如初生牛犢不怕虎一般,扛起抗疫的重任,並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數百例重症患者轉為輕症、繼而治癒,治療期間重新通暢了患者的呼吸道,讓生命之氧輸送到患者體內,可謂之功德無量。
  • 西安交大在高溫有機薄膜電容介質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有機薄膜電容因其超快的充放電速度、極高的功率密度、高工作電壓、低損耗等特點,成為重要的功率型儲能器件,在智能配網儲能、直流輸電、新能源汽車交直流變換等領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隨著功率型電力電子設備運行負荷的不斷增加以及小型化集成化的發展趨勢,薄膜電容的運行溫度將不斷升高。
  • 上海交大研究團隊在鉑原子鄰近分布的鐵鉑納米片原子級燃料電池...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上海交通大學氫科學中心的鄧濤教授團隊在鉑原子鄰近分布的鐵鉑納米片原子級催化劑製備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Neighboring Pt Atom Sites in an Ultrathin FePt Nanosheet for the Efficient and Highly CO-Tolerant
  • 東華大學在光催化 分解水產氫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近日,東華大學材料學院張青紅教授團隊在製備廉價高效的可見光光催化劑以及光催化分解水產氫領域取得新進展,以《MXene為前驅體製備碳摻雜TiO2並與g-C3N4耦合作為可見光光催化劑用於光催化產氫》(Ti3C2 MXene-derivedcarbon-doped
  • 鎂燃料電池的研究進展
    隨後美國海軍海底戰事中心(Naval Undersea Warfare Center)與麻省理工大學(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Dartmouth)以及BAE Systems公司共同研製成功了用於自主式潛航器的鎂-過氧化氫燃料電池系統[3]。該電池採用海水作電解質,鎂合金作陽極材料,液態過氧化氫作陰極氧化劑。
  • 上海高研院等在生物醫用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員李久盛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深圳大學和同濟大學等多家單位合作,在生物醫用材料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二維材料氣體傳感器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針對以上問題,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合成了第六主族新型二維材料碲烯,實驗測試結果顯示碲烯室溫下對NO2氣體具有高度選擇性和靈敏度,還具有優異的空氣穩定性,這彌補了另一種「明星」二維材料黑磷雖然氣體檢測靈敏度高但是空氣穩定差的弊端。此外,採用瞬時脈衝加熱顯著提升了碲烯動態響應性能。本文研究為二維氣體傳感器的研究提供更高性能的平臺,進一步推動了二維材料氣體傳感器向實用化邁進。
  • 上海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在低介電常數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王宏達課題組與孫兆茹課題組開展實驗與理論協作,在低介電常數(low k)材料探索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Inorganic Low k Cage-molecular Crystals」為題,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Nano Letters上在線發表。
  • Angew.天津師範大學李春舉教授課題組在大環超分子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收藏化學加小程序,想找哪個產品輸哪個近日,天津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李春舉教授課題組在大環超分子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分別以「Terphen[n]arenes and Quaterphen[n]arenes (n=3–6): One‐PotSynthesis, Self‐Assembly into Supramolecular Gels, and Iodine Capture」和「Efficient Separation of Cis- and Trans-1,2-dichloroethene Isomersby
  • 西安交大等在相變存儲材料設計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新聞—科學網
    目前該領域內的研究重點落在如何進一步提升相變存儲的讀寫速度上。 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微納中心(CAMP-Nano)張偉教授課題組聯合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科研人員設計了新型鈧銻碲合金,成功將相變存儲器的讀寫速度提升十餘倍並達到亞納秒級別。
  • 鄒如強課題組在納米多孔能源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鄒如強課題組在納米多孔能源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論文《具有分級孔道結構多孔碳材料的製備及其儲能應用》(「Facile preparation of hierarchically porous carbons from metal-organic gel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energy storage」)發表在Nature
  • 西交大在可穿戴醫療傳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打開APP 西交大在可穿戴醫療傳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MEMS 發表於 2021-01-04 15:48:25   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能直接貼在皮膚表面
  • 上海交大材料學院科研團隊在超柔性納米發電複合材料領域取得的...
    近日,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郭益平教授和劉河洲教授課題組在超柔性納米發電複合材料領域取得的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 「Piezoelectric thin film on glass fiber fabric with structural hierarchy: An approach to high-performance, superflexible
  • 上海交大許平教授團隊在智能代謝重編研究上取得新進展:代謝途徑的...
    近日,美國化學學會主辦、合成生物學領域的權威專業期刊《ACS Synthetic Biology》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許平教授團隊在智能代謝重編研究中的最新進展「Enhancing light-driven 1,3-propanediol production by using natural
  • 上海交大海科院水下技術與裝備研究中心主任馬廈飛獲「上海工匠...
    1月6日下午,上海市總工會舉辦了2020年上海工匠選樹命名大會。上海交大海洋水下工程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交大海科院」)水下技術與裝備研究中心主任馬廈飛獲「上海工匠」榮譽稱號。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含鉍紫精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有機光電材料因其具有可調的能隙和優異的氧化還原特性,在有機光電器件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作為一類特殊的有機光電材料,紫精類化合物是一種具有優異氧化還原特性的陽離子型有機分子。在施加電壓或光照條件下,可經歷兩步可逆的單電子氧化還原並伴隨著明顯的顏色變化。
  • 上海交大成立語言智能聯合研究中心
    語言智能是語言信息的智能化,是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模仿人類的智能、分析和處理人類語言的過程,是人工智慧的重要組成部分及人機互動認知的重要基礎和手段。讓持不同語言的人與機器之間能夠進行無障礙的自由交流,在語言智能領域的不斷發展下逐漸成為可能。